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德岭 《天津科技》2007,34(3):10-11
在充分说明我国花椰菜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详述了“花椰菜育种新技术研究及优质、高产、抗病新品种选育与推广”项目的主要技术创新点,指出该技术是推动我国花椰菜生产发展的关键,目前已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产业化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土壤施硒对花椰菜硒质量分数及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土培盆栽方式,设计土壤中不同硒浓度对花椰菜硒质量分数及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硒量为8.0~24.0mg/kg范围内,花椰菜叶和花球中硒质量分数随施硒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在施硒量为16.0-32.0mg/kg范围内,花椰菜中的蛋白质、总糖和还原糖的质量分数显著提高,改善了花椰菜的品质.  相似文献   

3.
生物有机肥对花椰菜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应用生物有机肥、无机肥对花椰菜生产的影响进行大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成本相同情况下,生物有机肥处理的花椰菜产量增加17%,每公顷增收722.72元,同时减少田间化肥使用量,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农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4.
通过从NBS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PCR的方法,以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var.botrytis)抗、感黑腐病的近等基因系为材料,分离得到NBS-LRR型抗性基因同源序列,并获得1个克隆,命名为RGA330—7.Southern杂交表明,该片段在近等基因系中存在明显的多态性,且该片段在抗黑腐病基因位点至少存在3个以上类似RGA330—7的同源拷贝.序列分析结果认为该克隆与NBS—LRR型抗性基因的部分CDSs有很高的同源性,说明该片段属于NBS—LRR型.系统进化分析该序列与甘蓝型油菜的2个抗病同源序列归为一类,很可能这3个不同来源的抗性基因同源序列同属于一种抗性基因家族.因此推测该序列与花椰菜抗黑腐病基因紧密相关,为进一步克隆花椰菜抗黑腐病基因提供了可靠的候选基因,对分子标记辅助抗性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和inter-简单重复序列(ISSR)等分子标记技术。分别对5组花椰菜自交不亲和系和对应的自交亲和系的基因组进行指纹差异分析.采用10个10mer随机引物和5个ISSR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扩增片段分子量在0.3~5kb之间,指纹图谱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较好.经过3次以上重复发现,ISSR4引物扩增图谱中。自交亲和系比不亲和系多扩增出3800bp片段;ISSR6引物扩增图谱中。除第3组外,不亲和系比亲和系多扩增出1100bp片段.结果表明.花椰菜自交不亲和系与自交系基因组DNA之间存在差异.扩增出的差异片段与花椰菜自交不亲和性相关。并可作为自交不亲和系和自交亲和系育种筛选的分子标记.初步探讨了花椰菜自交不亲和性的遗传机制及RAPD和ISSR技术在自交不亲和系选育过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以3500GS8h、3500GS12h、3000GS8h三种静止磁场处理为手段,研究了不同强度和时间静止磁场对花椰菜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场处理种子后,种子的发芽率提高幅度为2%—25%;发芽势提高幅度为8%—29%;株高、茎粗、展幅、最大叶长和最大叶宽等均比对照提高,花椰菜的平均产量提高了12.5%—42.5%.同时,获得了不同磁场处理后花椰菜植株生长速度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7.
用花椰菜CaM和兔抗花椰菜CaM建立了定量测定人血清中抗CaM自身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兔抗花椰菜CaM和兔抗牛脑CaM对花椰菜CaM有基本相同的亲和力.用花椰菜CaM和牛脑CaM作为检测抗原,测定人血清中抗CaM自身抗体得到同样的结果.临床检测142例多种疾病患者血清的结果显示,抗CaM自身抗体水平升高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性红斑狼疮、肝硬化、过敏性紫癜等疾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用花椰菜CaM和兔抗花椰菜CaM建立了定量测定了人血清中抗CaM自身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兔抗花椰菜CaM和兔抗牛脑CaM对花椰菜CaM有基本相同的亲和力。用花椰菜CaM和牛脑CaM作为检测抗原,测定人血清中抗CaM自身抗体得到同样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天津科技》2004,31(2):24
由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与南开大学共同承担的“人工智能作物育种”项目通过了天津市科委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专家认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课题组调查了1824个花椰菜组合的父本、母本、杂一代的37个性状,获得了40多万个数据,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亲本与杂种一代性状相关关系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
花椰菜自交不亲和性的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和inter-简单重复序列(ISSR)等分子标记技术,分别对5组花椰菜自交不亲和系和对应的自交亲和系的基因组进行指纹差异分析.采用10个10 mer随机引物和5个ISSR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扩增片段分子量在0.3~5 kb之间,指纹图谱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较好.经过3次以上重复发现,ISSR4引物扩增图谱中,自交亲和系比不亲和系多扩增出3 800 bp片段;ISSR6引物扩增图谱中,除第3组外,不亲和系比亲和系多扩增出1 100 bp片段.结果表明,花椰菜自交不亲和系与自交系基因组DNA之间存在差异,扩增出的差异片段与花椰菜自交不亲和性相关,并可作为自交不亲和系和自交亲和系育种筛选的分子标记.初步探讨了花椰菜自交不亲和性的遗传机制及RAPD和ISSR技术在自交不亲和系选育过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稀土在冬瓜、马铃 薯、甘蓝生产上应 用技术与营养液 1.稀土对冬瓜、马铃薯、甘蓝的增产效应:通过田间试验证明,施用稀土可使冬瓜平均增产17.4%,增产原因主要是提高单株结瓜数,每株平均增加0.2个瓜;马铃薯增产12.4%,增产原因是增加了大薯块的比例,减少小薯块;卷心菜增产7.1%,花椰菜增产10.6%,增产原因是提高了单球重;另外,留种花椰菜施用稀土,可增加种子产量18.2%,提高千粒重。 2.稀土对冬瓜、马铃薯、甘蓝的品质效应:施用稀土可提高三种蔬菜的商品质量,冬瓜单瓜重增加350克,马铃薯增加大薯块比10.2%,卷心菜和花椰菜  相似文献   

12.
基于同源序列克隆技术,从花椰菜中克隆了查尔酮合酶(chalcone synthase;CHS)基因cDNA全长,将该基因成功转入花椰菜,经过Basta抗性筛选,PCR鉴定,得到7株花椰菜转基因过表达阳性植株.转基因花椰菜的核盘菌胁迫分析显示,与对照花椰菜相比,在病原胁迫的不同时期,转基因植株中BoCHS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升,且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该基因表达量均增高,且在36 h时达到最大值,表明转基因花椰菜通过过量表达CHS来增强自身对菌核病的抗性,使植株对菌核病的抗性明显增强.与查尔酮合酶在油菜、向日葵、烟草等中的抗病作用一致,表明花椰菜BoCHS基因也是抗菌核病的重要基因.  相似文献   

13.
陈明智  朱兴乐 《贵州科学》2005,23(Z1):77-79
本文研究了钾对花椰菜的生长、产量和氮、磷、钾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钾能促进花椰菜营养生长,提高花球产量和养分含量,效益显著.其中以氮磷+氯化钾(120kg/hm2)处理的植株长势较旺,产量较高,达到7337kg/hm2;生产总收入较高,达到22011元/hm2.  相似文献   

14.
工业微生物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工业微生物育种是运用遗传学原理和技术对某种具有特定生产目的的菌株进行政造,去除不良性质,增加有益新性状,以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的一种育种方法.工业微生物的育种技术已从常规的突变和筛选技术发展到基因诱变、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等,育种技术的不断成熟,大大提高了微生物的育种效果.  相似文献   

15.
《甘肃科技》2010,(14):I0003-I0003
本刊讯 20世纪90年代以来,动植物育种已进入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有机结合的第三次突破阶段,依靠现代分子育种技术,提高了定向育种的效率和水平,加速了我国种业技术升级。  相似文献   

16.
菜粉蝶Plieris rapae (Linnaeus)属鳞翅目,粉蝶科。别名菜白蝶、自粉蝶,幼虫称菜青虫。菜粉蝶是我区分布广、危害重的常发性害虫。主要危害甘蓝、花椰菜、白菜、萝卜、油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尤其偏嗜含有芥子油醣苷、叶表光滑无毛的甘蓝和花椰菜。  相似文献   

17.
李生伟 《甘肃科技》2004,20(11):186-186,193
花椰菜是兰州主要的外销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目前在生产中存在不少问题,集中表现为病害严重,虫害猖獗。病虫危害是影响花椰菜产量和品质的关键。而采用农业、药剂和物理等综合防治方法可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8.
法国花椰菜赛亚是从法国引进的一代交配优良花椰菜品种。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花椰菜胞外钙调素的性质及促进植物生长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花椰菜胞外钙调素的性质及促进植物生长作用刘德龙杨燕生孙大业(中山大学化学系,广州510275)(河北师范大学生物系)关键词花椰菜,胞外钙调素,花粉萌发,花粉管伸长分类号Q942.6钙调素(CaM)是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一种重要的多功能胞内钙受体,...  相似文献   

20.
蔬菜育种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我国蔬菜育种在杂优利用、抗病育种、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品质和生态育种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当前蔬菜育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