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明确兰州百合和唐菖蒲花粉在离体培养中对外源糖的选择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在定性分析这两种球根花卉成熟花粉糖类物质的基础上,对花粉萌发过程中糖类物质含量和相关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两种球根花卉花粉中都含有蔗糖、葡萄糖、果糖等可溶性糖,但仅兰州百合花粉中含有淀粉,且可溶性糖含量较高.以PEG4000+硼酸为培养基进行花粉培养,两种花粉均有较高的萌发率;唐菖蒲花粉在仅添加PEG的培养基中不能萌发,兰州百合花粉则可以萌发.在花粉萌发过程中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变化,但兰州百合花粉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唐菖蒲花粉,蔗糖酶及乳糖酶变化显著,在花粉培养初期迅速下降.淀粉(兰州百合)、蔗糖及葡萄糖含量的变化也很显著,尤其是葡萄糖.因此,两种花粉在PEG培养基中萌发力的差异,以及对外源糖的选择性都或许与花粉中糖类物质的种类、含量及酶的活性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2.
不同育苗基质对黄瓜幼苗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腐叶土、复合基质(草炭∶蛭石=2∶1)和普通营养土作育苗基质,在温室条件下研究其对黄瓜幼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腐叶土的育苗效果在三种基质中表现最好。在子叶期,以腐叶土作基质的黄瓜幼苗的简单指标(子叶长、子叶宽、胚轴粗、胚轴长)和复合指标(子叶长×子叶宽,子叶长×子叶宽×子叶厚)均极显著地高于用普通营养土培育的黄瓜幼苗的相应指标。在四叶一心期,用腐叶土培育的黄瓜幼苗的简单指标(全株干重、叶面积、冠干重、根重、茎粗、株高)和复合指标[(茎粗/株高+根重/冠重)×全株干重、(茎粗/株高)×全株干重、(根重/冠重)×全株干重、(茎粗/株高)×全株干重、(茎粗/株高)×全株干重×叶片数]也极显著地高于用复合基质、普通营养土培育的幼苗的相应指标。因此,在生产上可以用腐殖土代替复合基质和普通营养土进行黄瓜育苗。  相似文献   

3.
青钱柳种子层积过程中贮藏物质含量及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钱柳种子含有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其含量分别达到50%和45%左右;在自然层积过程中,粗脂肪、可溶性蛋白、淀粉含量逐渐减少,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增加,相应酶的活性呈增加的趋势,这与贮藏物质的降解相一致,说明贮藏物质在层积过程中不断地分解代谢,为青钱柳种子的萌发做物质和能量准备.  相似文献   

4.
对黄瓜的胚轴粗、胚轴长、子叶长、子叶厚、子叶宽、开始出苗时间、全株干重、全株鲜重、出苗率、出苗势等10 个简单指标及全株干重/全株鲜重等3 个相对指标、(胚轴粗/胚轴长)×全株干重等6 个复合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并对幼苗各数量性状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黄瓜子叶长、子叶宽、子叶长×子叶宽可作为幼苗壮苗指标,子叶长、子叶宽对壮苗指数有决定性的正向作用,胚轴粗、全株干重对壮苗指数有正向直接作用,全株鲜重、胚轴长对壮苗指数的作用不稳定,子叶厚、开始出苗时间对壮苗指数的影响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5.
莲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曼  裴康康  孔德政 《河南科学》2010,28(5):547-549
以"寸三莲"种子为例,详细分析了其萌发及幼苗生长过程中,子叶和胚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寸三莲"种子在正常的萌发条件下,SOD活性变化比较平缓,且子叶和胚中SOD活性变化趋势一致,均为先上升后下降,这可能与萌发过程中氧自由基含量的变化有关;在整个发芽进程中,POD活性远远高于子叶POD活性;CAT活性相对稳定,而胚中CAT活性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6.
应用焦碳酸二乙酯(DEPC)对焦磷酸:果糖-6-磷酸1-磷酸转移酶(PFP)进行化学修饰时,酶的活性迅速丧失,呈拟一级动力学反应.羟胺的复活作用及修饰后酶的紫外光谱变化表明,酶失活的原因是DEPC与酶的组氨酸残基形成了乙酯基组氨酸复合物.失活动力学表明,酶的活性位点结合1分子DEPC即丧失活性.活性位点的组氨酸残基的完整性是酶活性的必要条件之一.底物F6P、产物果糖1,6-二磷酸(FBP)、P i及激活剂果糖2,6-二磷酸(F2,6BP)均可保护酶免被DEPC失活,底物PP i却没有保护作用.组氨酸残基在酶的催化功能中可能与F6P,FBP及P i的结合过程有关,而与PP i无关.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1,6-二磷酸果糖溶液在不同酒精浓度和pH下的溶解度以及不同1,6-二磷酸果糖溶液的浓度、温度及pH下的粘度,并给出了浓度对粘度的关联式.实验发现,溶液的温度和pH对溶液的粘度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升高溶液的温度和降低溶液的pH有利于改善溶液的传质状况和结晶条件,为1,6-二磷酸果糖的结晶新体系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油葵根-茎过渡区发生位置较低.在下胚轴基部就已完成根-茎初生维管组织的转变过程.转变过程中初生木质部的原生与后生部分分离.分离后的原生木质部逐渐消失在基本组织中,不参与新维管组织的形成.初生韧皮部的分离不对称,4束中只有同侧两束分离.在下胚轴下部由根内间隔排列的四原型木质部和韧皮部转变形成6束外韧维管束.下胚轴中上部在6束外韧维管束之间发育形成8束新的外韧维管束.先后形成的两组维管组织在子叶节区发生分离形成内外两环.外环进入子叶,内环进入上胚轴.根据幼苗形态和解剖结构的变化特点,提出了油葵根-茎过渡区、子叶节区的具体区域界限,指出了油葵形成壮苗的形态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经腐烂的小麦残株及土壤提取液(内含酚类物质)处理后的小麦、水稻幼苗中淀粉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经处理后的幼苗中,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变化呈相反的趋势,淀粉酶的活性严重的受抑制。同工酶的酶带着色时间、染色深浅及数目、宽窄与对照相比发生十分明显的变化。此变化与生化相克物质对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抑制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低温层积不同阶段油用牡丹‘凤丹’种子种皮结构、胚形态以及营养物质、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为其休眠解除以及促进萌发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低温层积5个阶段的‘凤丹’种子为材料,用扫描电镜(SEM)和体视显微镜观察种皮结构、种胚形态的变化,测定各层积阶段种子大小、吸水率的变化,同时测定种子中粗脂肪、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淀粉含量的变化以及过氧化物酶(POD)、酸性磷酸酶(APA)活性的变化,分析营养物质含量、酶活性与‘凤丹’种子休眠解除的关系。【结果】‘凤丹’种皮不存在吸水障碍,浸种96 h时,吸水率为54.2%,达到吸水平衡。层积30 d时,种子纵径由8.97 mm显著增加至10.44 mm,增加了16.4%;横径由6.42 mm显著增加至8.87 mm,增加了15.0%;之后种子大小增加缓慢。SEM观察结果表明:种皮主要由角质层、栅栏层和薄壁细胞层3层结构组成,成熟种子、种皮栅栏组织中长柱状细胞排列整齐紧密,但栅栏层、薄壁细胞层中很多细胞间有较小的空隙;层积30 d后,角质层内侧出现了明显的孔洞,栅栏层细胞排列较之前疏松,透性加大。成熟种子的胚较小,层积30 d后子叶略有膨大,下胚轴略有增粗;胚根突破种皮后子叶进一步增大,胚根、下胚轴明显伸长和增粗,但上胚轴仍需层积2个多月才能得以延伸。‘凤丹’种子含油率高,层积处理前种子中粗脂肪含量占种子鲜质量的32.3%,是胚乳中的主要贮藏物质。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其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而淀粉、可溶性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则一直呈下降趋势;层积过程中,POD和APA活性逐渐增强。【结论】‘凤丹’种皮不存在吸水障碍,透水性不是限制种子萌发的重要原因;成熟的种子胚极小,需在10 ℃条件下层积一段时间,使胚进一步分化发育完全,完成生理后熟作用;胚根突破种皮后仍存在上胚轴休眠现象,需在5 ℃下低温层积较长时间以解除其休眠;层积过程中随着酶活性的不断增强,贮藏物质逐渐被分解,为种子的各种代谢活动提供能量,且粗脂肪的分解与转化是此过程中的主要供能物质。‘凤丹’种子层积过程中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与种胚形态变化呈现高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以3个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自交系材料S26,S77和S4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菠菜萌发期和幼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浓度范围内,低浓度(50 mmol?L-1)NaCl处理可以促进菠菜种子的萌发,但高浓度处理则抑制萌发;与S4相比,S77和S26在NaCl胁迫下...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蓝桉叶水提液(2%、5%、10%)、抽提后的蓝桉叶(2g、5g、10g)和阴干蓝桉叶(2g、5g、10g)对紫茎泽兰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蓝桉叶水提液能降低紫茎泽兰种子发芽率、发芽速度、胚根和胚轴长度及幼苗生长,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2%水提液对发芽率的作用除外),但低浓度有时会促进紫茎泽兰种子的萌发和幼苗新生叶片数;以蓝桉作为竞争植物与紫茎兰竞争以抑制其生长,且蓝桉不会对当地其他植物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将烟草漂浮育苗技术和湿润育苗技术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湿润育苗的成苗素质明显高于漂浮育苗,并且移栽后无缓苗期,烟苗鲜重和干重显著增加,根系发达、活力强,且烟苗CAT、POD、SOD、MDA的活性和PRO含量均高于漂浮育苗。所以,四川攀枝花烟区适合选用湿润育苗。  相似文献   

14.
植物激素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在植物应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以carks单基因突变体为亲本,构建双重突变体来检测CARKs在ABA信号途径中的功能.然后,分析多重突变体在ABA处理下,种子萌发率和子叶变绿的响应.结果显示:单基因突变体和双重变体与野生型相比,萌发率更高,双重突变体的子叶绿芽率高于单基因突变体.以上结果表明,CARKs家族基因在ABA信号途径中起正调控作用,而且它们的功能是冗余的.  相似文献   

15.
Na2SO4和CaCl2胁迫下不同黄瓜品种幼苗期的耐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黄瓜品种幼苗期的耐盐性,用不同浓度的Na2SO4,CaCl2等摩尔混合盐溶液处理3个黄瓜品种的种子和幼苗。结果表明,低浓度的混合盐溶液可促进黄瓜子叶的生长。随混合盐溶液浓度的升高,下胚轴变短变粗;津绿3号和白玉春的发芽率逐渐降低,绿岛1号无显著变化。当混合盐溶液浓度达250mmol/L时,津绿3号出现死亡现象;盐溶液浓度达300mmol/L时,白玉春出现死亡现象,绿岛1号无法正常生长。综合幼苗期的各项指标可以看出,绿岛1号的耐盐性较好,白玉春次之,津绿3号最差。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倒伏对大麦种子发芽的影响,以7个来源不同的大麦品种倒伏株与正常株的籽粒为材料,测定种子发芽率、生活力、发芽3天、7天幼苗的芽长、根长、根数及10株苗的鲜、干重,分析倒伏对大麦种子发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倒伏对大麦种子发芽率和生活力的影响虽达显著水平,但影响程度基本上在5%的范围内.倒伏对大麦幼苗的生长和形态建成有明显的影响.除发芽3天芽长外,倒伏对芽长、根长、根数和10株苗鲜重、干重均产生了极显著的影响,倒伏种子对大麦芽生长的影响小于对根生长的影响.倒伏对不同品种发芽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描述了睡莲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萌发和种苗的形态特征.成热种子必须置于水中萌发.外胚乳是种子萌发和种苗早期生长的主要营养来源.子叶中蛋白体似由液泡起源.子叶的主要功能是传递营养物质,起了吸器的作用.种子萌发后在子叶叶柄基部外侧形成的毛状突起结构可能仅起固着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分别以0、0.2、0.4、0.6、0.8、1.0mg/L外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供体硝普钠(SNP)处理香椿种子,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外源SNP对香椿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及幼苗的芽长、根长、茎粗和干鲜比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既能提高发芽势、出苗整齐,又能提高发芽率的外源一氧化氮的浓度为0.4mg/L....  相似文献   

19.
萘胁迫对白骨壤种苗萌生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砂基栽培.研究污染物多环芳烃萘(Nap)不同暴污强度(0、20、40、60、80、100mg/L)和暴污时间的环境胁迫下.对红树植物白骨壤(Auicennza marina)幼苗萌发初期的萌生及子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膜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Nap污染胁迫对红树白骨壤幼苗的萌生.随着暴污强度和暴污时间的增加而影响愈加明显;幼苗萌发初期抗Nap胁迫生长的浓度范围在40mg/L以下.在暴污的较短时间内.幼苗子叶SOD活性有着积极的响应;随着暴污时间的延长.SOD活性则逐步受到抑制.达30d后酶活性略普遍低于对照.受Nap的胁迫.幼苗子叶POD活性提高;POD有效防御Nap胁迫的浓度范围在60mg/L以下.幼苗子叶中抗氧化防御系统.在萌发初期对有效防御膜脂质过氧化的Nap胁迫浓度在60mg/L以下.结果表明.白骨壤幼苗的萌发初期,对Nap污染的环境胁迫有较强的抗性能力.  相似文献   

20.
用组织切片法及细胞化学染色研究了凹叶厚朴种子的结构和内含物质分布的情况.结果表明:凹叶厚朴种子有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胚小,胚乳丰富.种皮由外种皮、中种皮和内种皮组成.外种皮细胞内无淀粉粒,含少量的贮藏蛋白质和脂类物质;中种皮细胞内有较多的淀粉粒和脂类物质以及少量的贮藏蛋白质;胚细胞中无淀粉粒,也无贮藏蛋白质和脂类物质;胚乳细胞中含有较多的淀粉粒,也含有大量的贮藏蛋白质和脂类物质.凹叶厚朴种子的结构及细胞化学特征是自然条件下凹叶厚朴种子繁殖率低下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