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玉米淀粉(CS)为原材料,采用加热后冷藏溶剂交换法制备回生淀粉(MS)。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初始pH,投加量,铀初始浓度及温度等因素对MS吸附U(VI)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H=6为最佳pH,在温度25℃条件下,MS对10 mg/L U(VI)溶液去除率可达97.8%。反应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与Langmuir热力学方程。FT-IR、SEM和EDS分析结果表明,MS吸附铀前后表面形态发生了改变,MS吸附U(VI)的机理为表面络合吸附,起主要作用的是表面活性羟基。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Fenton试剂对甲基丙烯醛生产废水的处理效果,考察了[H_2O_2]/[Fe~2+]摩尔比,H_2O_2初始浓度,pH值,反应时间,温度对废水COD_(cr)去除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COD_(cr)去除率条件.结果表明:当pH=2.5,[H_2O2]/[Fe~(2+)]摩尔比为26.4:1,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5 h,甲基丙烯醛生产废水COD_(cr)浓度为812 mg/L时,COD_(cr)去除率达71.4%,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改性生物质吸附材料,对去除模拟废水中重金属Cu离子的吸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影响吸附效果的生物质材料花生壳投加量、反应体系pH、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变量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在Cu离子初始浓度50mg/L、反应体系pH4、反应温度20℃、反应时间120min、花生壳投放量0.8g/100mL时,对Cu离子吸附效果最好,吸附率可达90.63%;各因素对吸附模拟废水中重金属Cu离子的影响顺序为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投加量.研究表明,花生壳对模拟废水中重金属Cu离子具有良好的去除作用,但其实际应用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以高碘酸盐为氧化剂,研究纳米晶纤维素(NCC)在不同氧化条件(NCC与高碘酸盐质量比、NCC质量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反应pH)下的专一性氧化;利用专一性氧化得到的双醛NCC作为棉织物抗皱整理剂,研究不同条件(如交联固化温度和双醛NCC处理剂浓度)对棉织物折皱回复角的影响.双醛NCC制备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条件在pH 3.5,温度45,℃,反应时间4,h,NCC质量浓度0.6,g/L,NCC与高碘酸钠的质量比为0.5时得到的双醛产物的醛基含量最高.双醛NCC抗皱整理结果表明,双醛NCC处理棉织物的固化温度为170,℃,双醛NCC处理剂质量浓度为0.19,g/L时棉织物的抗皱性最佳.  相似文献   

5.
以柠檬酸和正丁醇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合成无毒增塑剂柠檬酸三丁酯(TBC).探讨了酸醇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带水剂等对反应的影响,并对催化剂进行了重复利用研究,产品经气相色谱和红外光谱分析.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酸醇物质的量比为1∶4,催化剂用量为柠檬酸质量的3%,反应时间4 h,产率达96.3%.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培养温度、时间、pH值对根癌土壤杆菌UP-3生长的影响,选择了最合适的培养条件.通过考察底物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菌株UP-3降解二苯并噻吩(DBT)性能的影响,优化了生物降解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UP-3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1℃,培养时间30 h,培养基pH值7.3;UP-3催化降解DBT反应的适宜条件为DBT质量浓度500 mg/L,反应温度31℃,反应时间35 h;适宜条件下UP-3生长细胞对DBT的降解率达到85%,说明其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以阴离子单体A为主要合成单体,采用水溶液聚合的方式合成了一种酸化胶凝剂.产品特性黏度[η]为(694.3 ~731.7) mL/g.研究了单体质量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聚合体系pH值对该产品特性黏度的影响,确定其最佳合成条件为:单体质量浓度为50%、引发剂用量为0.05%、反应时间为6h、反应温度为50℃、聚合体系的pH值为5.并对其用做酸化胶凝剂进行了室内性能评价,结果表明,产品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剪切稳定性,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对产品质量和收率的影响,通过L(4’)正交实验确定出的最佳合成配方及工艺条件:原料配比n(M)∶n(分离剂)=1∶0.55;n(M)∶n(转化剂)=1∶0.5;分离反应温度:50~60℃;分离反应时间:30min;转化反应温度:30~40℃;转化反应时间:120min;置换反应温度:40~50℃;置换反应时间:60min;置换液浓度:10%;置换反应终点pH:9.0~10.0。稳定运行结果表明,产品熔点≥172.7℃,收率达到92.5%以上。  相似文献   

9.
采用热活化过硫酸盐(thermally activated persulfate, TAP)技术对含氮消毒副产物亚硝基二乙胺(N-nitrosodiethylamine, NDEA)进行降解.考察了反应时间、温度、初始pH值、过硫酸盐(persulfate, PS)投加量和NDEA初始质量浓度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为60 min、温度为60℃、初始pH值为3、PS投加量为2.0 mmol·L-1、NDEA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1时,NDEA的去除率达96.60%.热活化PS对NDEA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10.
茯苓液态发酵法中CMP的制备及黏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茯苓菌株HD06-10进行液态发酵培养,对所获得的茯苓多糖进行羧甲基化处理,制备羧甲基茯苓多糖(CMP),并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其制备条件.另外,对CMP的黏度特性进行研究,探讨影响其多糖黏度的因素:浓度、温度、pH、NaCl等.结果表明,反应最佳条件分别是:反应温度为50℃,NaOH浓度为1%,氯乙酸用量为7g,羧甲基化反应介质为80%乙醇,反应时间为44 h:浓度、温度、pH、NaCl 等因素对多糖溶液黏度有较明显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膜荚黄芪幼叶为外植体,运用正交设计研究2,4-D、6-BA和NAA等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愈伤组织生产黄芪黄酮和黄芪皂苷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黄芪黄酮合成的影响顺序是:NAA〉6-BA〉2,4-D;对黄芪皂苷合成的影响顺序是:2,4-D〉6-BA〉NAA.生产黄芪黄酮和黄芪皂苷的最佳培养基分别为;MS+2,4-D(0.5mg·L^-1)+6-BA(1.0mg·L^-1)+NAA(2.0mg·L^-1和MS+2,4-D(2.0mg·L^-1)+6-BA(2.0mg·L^-1)+NAA(1.0mg·L^-1).细胞伸长有利于愈伤组织中次生代谢物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二尖瓣瓣膜病越来越趋向于应用右前外侧小切口(ALMT)替代胸骨正中切口(MS)进行手术,因为其史美观、微创。本文主要是比较分析ALMT组与MS组的手术参数及术后结果。研究方法:从1996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发表的英文论文中,选出1篇随机对照研究及4篇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分析。重要结论:目前的临床数据显示,相比较于传统的胸骨正中切口二尖瓣手术,右前外侧小切口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以丁二酸和丁二醇为原料,采用熔融缩聚法合成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并对PBS的合成工艺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醇酸物质的量比为1.10,选择氯化亚锡(SnCl2)和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酯化温度在170℃,缩聚温度在230℃时,产物的特性黏度较高,副反应较少.通过红外光谱(FTIR)分析,产物为预期的PBS.运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及力学性能分析可得,随着聚酯特性黏度的增大,其熔融焓、结晶温度和结晶度都下降,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增大.  相似文献   

14.
以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溪黄草多糖的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优化考察了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料液比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溪黄草多糖提取率的影响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料液比.最佳提取条件为:微波功率为中火,微波时间为25min,料液比为1:15(g/mL).在此条件下.溪黄草多糖的提取率为15.32%.与传统的索氏提取法相比,微波提取法具有提取效率高、节省时间、操作简便、易工业化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微波辐射下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己二酸和正丙醇为原料,合成了己二酸二正丙酯.考察了影响反应的因素.结果表明:n(正丙醇)∶n(己二酸)=4∶1,用400W微波辐射10min,产率达97.5%以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灌喂牡蛎提取物对大强度运动训练大鼠运动能力与血清和骨骼肌LDH活性及LA含量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运动组、牡蛎+运动组(牡蛎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不进行运动训练,其余两组大鼠进行游泳训练,每周训练6天,共9周.9周后检测大鼠力竭游泳时间、血清和骨骼肌LDH活性及LA含量.结果:牡蛎提取物能明显提高大鼠运动能力,延长力竭时间,与运动组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牡蛎组大鼠血清LDH活性和BLA含量均低于运动组,而骨骼肌LDH活性高于运动组,但LA也低于运动组(P〈0.05).对照组大鼠血清和骨骼肌LDH活性和LA含量与牡蛎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运动组大鼠血清和骨骼肌的L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和牡蛎组(P〈0.05);运动组大鼠血清LDH活性高于对照组和牡蛎组,而骨骼肌LDH活性低于对照组和牡蛎组(P〈0.05).结论:灌喂牡蛎提取物能提高大鼠的运动能力,具有较好的抗疲劳效果.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单宁酸(TA)对硅胶固定化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通过酶活抑制测定方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TA与固定化胰蛋白酶作用的最适浓度与最适反应时间,研究了在pH 8.0 Tris-HCl、pH 2.4的甘氨酸-HCl以及含有1 mol/mL NaCl的Tris-HCl三种缓冲液中TA与固定化酶作用的平衡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结果表明:TA对固定化胰蛋白酶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当反应体系中TA的浓度为7.5×10-6mol/L时,固定化酶活力为91.1 U,抑制率大约为50%,TA与固定化胰蛋白酶最适反应时间为30 s,在pH 2.4的甘氨酸-HCl及含1 mol/mL NaCl的Tris-HCl中,TA与固定化酶的平衡常数KA减小了100倍,结合位点数n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8.
通过聚苯乙烯磺酸钠(PSS)与聚丙烯氯化铵(PAH)以层层堆积(LBL)的形式包被到金纳米棒(AuNRs)的表面,从而替换AuNRs表面具有生物毒性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将癌胚抗原(CEA)的抗体(Ab)交联到AuNRs的表面,研制出一种新的癌胚抗原(CEA)的检测方法.随着CEA与AuNRs表面的Ab发生特异性反应,使AuNRs发生自组装,从而导致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发生变化.通过测量吸收光谱的变化可以实现CEA的定量检测.采用电化学交流阻抗法和循环伏安法考察了不同修饰层结合到AuNRs表面后的变化情况;考察了溶液pH、Ab与CEA的结合时间对响应的影响.在最优条件下,该传感器的检测范围为10~100ng/mL,检测下限为3.3ng/mL.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八羧基酞菁铝的分子光谱性质,利用八羧基酞菁铝的荧光光谱(最大激发波长620nm,最大发射波长698nm)近红外特性,建立了一种荧光猝灭法检测Cu2+的新方法。考察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实验表明:在优化条件下,(pH 4.5、八羧基酞菁铝浓度5.0×10^-6mol.L^-1、反应时间5min、反应温度为室温)该方法的线性范围2.5×10^-6mol.L^-1~3.0×10^-5mol.L^-1(R=0.9974),检出限8.3×10^-7mol.L^-1.利用该方法测定了实际水样中Cu^2+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蒺藜多糖铁并确立铁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在一定的pH值和温度下合成蒺藜多糖铁,观察其稳定性,同时采用滴定分析法(常量和微型间接碘量法)测定铁含量,并以相对标准差判别测定方法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比较这两种滴定分析法的优越性.结果:合成的蒺藜多糖铁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稳定性,以常量和微型间接碘量法测定3次产品的铁含量分别为29.2%、29.7%、28.6%和28.5%、29.0%、28.9%.其RSD分别为0.02%和0.01%.结论:滴定分析法是测定蒺藜多糖铁中铁含量的稳定且可靠的方法.但从节省试剂或经济效益方面考虑采用微型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