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首先根据1990年~2012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数据,运用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未来十几年中国的老龄化人口,接着运用回归分析研究老龄化人口与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均GDP,卫生总费用,人口密度,普通本专科毕业人数这七个指标的相关关系,得出线性回归方程.最后依据这些研究对缓解人口老龄化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经济增长奇迹的解释 , 一般都会认为是这些国家的高储蓄率造就了高经济增长率 , 在对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发现储蓄率与中国 GDP增长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 , 与 GDP增长同向变动的应是居民储蓄额 , 而要保证储蓄额与 GDP增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也需要满足一些特殊条件 : 居民收入必须不断增长 , 储蓄必须要能顺利转化为投资因此提出在政策上应谨慎看待我国居民储蓄与 GDP增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R&D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时间序列动态均衡关系分析方法,选取中国1978~2005年R&D投入与GDP数据,对中国R&D投入与GDP变量间进行协整分析、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R&D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这种均衡关系对当期非均衡误差的自身修正能力较弱,R&D投入构成经济增长的充分而非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出口贸易带动经济增长假设在中国的进一步检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协整分析技术和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 ,检验了出口带动经济增长 ( Export-led growth,ELG)假设在中国的情况 .结果表明 ,GDP、出口与贸易条件之间存在唯一协整关系 ,即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均衡关系 ;存在出口增长到 GDP增长的单向 Granger因果关系 ,说明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假设在中国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动态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人均GDP与污染物排放量之间关系进行先验性因果检验,并基于层次分析法测算了中国坏境污染综合指数.在此基础上,根据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实际变动趋势,选用二次函数对人均GDP与环境污染综合指数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模拟.结果显示:无论从长期或短期来看,都存在着从人均GDP到各种污染物排放量的单向因果关系;中国环境污染综合指数随人均GDP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环境质量随经济发展而逐步好转的现象尚未出现.从经济发展方式、环境政策等方面对导致上述结果的原因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6.
通过建立西藏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趋势模型,对1990-2007年间西藏物流产业发展和区域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物流产业和西藏GDP之间有着长效的助推关系,西藏物流能力M随时间t变化以两次多项式形式增长,但西藏GDP与物流能力M只呈一次多项式关系。因此,区域物流效力与GDP之间存在着双向动因关系,西藏物流产业对区域GDP增长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GDP的增长与教育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教育投入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双向因果关系.并用误差修正模型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8.
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模型,利用乌鲁木齐市2005—2018年数据研究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选取人均GDP为经济增长指标,工业"三废"等为环境污染指标,利用回归模型拟合经济增长指标与各环境污染指标的EKC曲线.结果发现,人均GDP与工业"三废"综合指标的拟合曲线呈"倒U型",人均GDP与其他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目前中国能源消费及经济增长的现状,发现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对国内生产总值和能源消费量数据采用平稳性检验,检验表明能源消费和国内生产总值均为二阶差分平稳变量;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GDP是能源消费的的格兰杰原因,而能源消费不是GDP的格兰杰原因,GDP每增加1%,就会增加0.546557%的能源消费;通过构建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1990~2017年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误差修正机制会将偏离均衡的状态负向调整至均衡。基于对这些结果的分析表明,中国的经济发展定会促进能源消费增长,但是能源消费不一定会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30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卫生总费用增加给国家卫生服务体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 system,NHSS)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有必要揭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publichealthbasic health care,PHBHC)总费用的特征。该文提出了一种完美医疗(perfect health service system,PHSS)的状态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从模型中发现当符合完美医疗状态时,PHBHC的总费用随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而增加,但增长率低于GDP增长率,而且满足文中得出的规定域值;并且当符合完美医疗状态时,PHBHC不会造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灾难,也不会造成许多民众的健康保障缺失。由此提出未来国家卫生服务体系的改进目标是完美医疗,目前当务之急是将消费医疗从PHBHC中区分出来。  相似文献   

11.
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GDP的增长与教育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教育投入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双向因果关系。并用误差修正模型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12.
中国污染变化的主要因素--分解模型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利用分解分析方法将中国工业污染变化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清洁技术效应和污染治理效应,并通过计量回归模型分析收入水平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分解分析表明:1992-2000年期间,规模效应与结构效应增加工业污染,其中规模效应占主要部分;清洁技术效应与污染治理效应减少工业污染,其中清洁技术效应占主要部分.计量模型的结果是:结构因子与人均GDP之间存在倒"U"形曲线关系,广义技术因子与人均GDP之间存在对数线性关系,人均污染与人均GDP之间不存在倒"U"形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13.
采用VAR模型对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协整检验证明两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且进一步通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发现人均实际GDP环比增长率对人均金融相关率、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的冲量反应不显著,并且反应很缓慢,说明我国市场效率资源配置存在缺陷,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与GDP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通过 Granger因果检验 ,分析当前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 GDP之间的 Granger因果关系 ;通过广义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 ,研究当前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 GDP相互之间的脉冲响应特性。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 ,GDP对房地产开发投资存在单向的显著可信的 Granger因果关系 ;广义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的结果显示 ,GDP对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影响远大于后者对 GDP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GDP对房地产开发投资有着显著的单向作用 ,当前 GDP的走势对于房地产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根据1978-2009年内蒙古地区财政性教育支出与GDP的统计数据,应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和协整检验对内蒙古地区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内蒙古地区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短期关系不显著,进而提出优化教育投资结构,提高教育投资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及其障碍度评价——以南宁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内涵,从活力、组织力、恢复力等5个方面选取28个指标,构建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以南宁市为例,借助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及障碍因素诊断模型,对其2006—2012年的生态系统健康及其障碍度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南宁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不断好转,经历了由不健康到健康(2012年)的演变过程,但要达到很健康仍需做出更大努力;人口预期寿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人拥有医生数、人均GDP、万元GDP水耗、万元GDP能耗、婴儿死亡率等是影响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变化的主导因子;从子系统看,城市服务功能不足是制约南宁市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从单指标因素看,环境保护支出占GDP的比重、人均水资源、人均GDP、城市人口密度、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和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台数是制约南宁市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根据上述结论,进一步提出了促进南宁市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根据湖南省1952-2014年3大产业就业人数和GDP数据,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分析二者之间的动态相关性.结果表明,湖南省GDP增长与3大产业就业人数增长有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湖南省GDP的增长能够对3大产业的就业人数产生显著影响,同时3大产业就业人数增长也能促进湖南省GDP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8.
用线性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分析和预测,发现东西部地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前,其GDP差距并不大,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其GDP差距逐渐加大,特别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从1991—2000年的十年间,东部GDP增长速度都远高于西部地区;另一方面,自从2000年以后,从西部大开发和重庆直辖以来,特别是2004、2005、2006这3 a间,西部地区无论是人均GDP或总量GDP增长速度都反超东部地区,显示出西部大开发和重庆直辖为缩小东西部经济差异带来的绩效和由此带来的西部腾飞契机;通过神经网络数学建模预测分析得出目前我国东西部经济差异正处于双S曲线模型的中部时期;因此要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契机,缩小差距,充分利用后来居上的发展规律,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针对固定资产投资与GDP动态关系的研究,首先采用Granger Causality Test确定固定资产投资与GDP存在因果关系,建立了固定资产投资与GDP的多重时间序列模型,并用Q统计量检验模型的适应性;对模型分析得出,固定资产投资会推动GDP增长,且具有4~5 a的正向滞后作用;最后,分别应用该模型和ARIMA模型预测厦门市2000—2008年GDP值,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误差比ARIMA模型低8%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