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2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分析猕猴初级视皮层(V1)神经元的群体活动在轮廓线检测训练过程中的变化发现:知觉训练可以降低V1神经元响应在不同试次之间的变异性,促使V1神经元对相同刺激的响应更加稳定;训练还可降低V1神经元群体中神经元活动之间的相关性,使V1神经元之间的活动更加独立;增加了神经活动的维度,提高了神经元表征信息的容量,减少了冗余的神经活动,进而提升了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2.
环境系统的临界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环境系统临界性产生的一种可能机制及其临界特征.对湖泊富营养化模型的详细分析表明,其临界性来自于湖泊系统中的"S"形磷再循环过程.基于"S"形过程的普遍性,文章认为这可能是产生环境系统临界性的一种普遍机制,并建立了其动力学模型的一般形式.以此为基础,构造了一个包含"S"形过程的生物自净模型,该模型可以刻画因生物的污染净化能力变化所引起的临界性.对生物自净模型动态演化过程的数值模拟发现,其临界特征在污染治理中有重要意义,如果污染治理时刻晚于某个临界值,环境系统的演化轨迹将突然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一个复杂系统可以从微观单元出发进行刻画,也可以从宏观角度来描写。本文一般性地讨论了这两种描述的关系,给出具有不同微观基础的宏观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的条件,指出具有不同微观基础的宏观变量之间可能没有确定的函数关系,也不能简单地将微观变量的函数关系应用到宏观变量,要特别注意基于数据回归得到的宏观总量关系的使用条件。  相似文献   
4.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某二级水电站坝基固结灌浆和惟幕灌浆施工技术进行简要概述,该灌浆处理方案合理,效果良好,达到预期目的,坝体固结灌浆对坝底与基岩接触带和断层缝隙之间进行有效填充灌注,防止了坝体直接渗漏;基础帷幕灌浆对坝底基础以下的基岩裂隙、构造带进行有效灌注,防止了基底渗流渗漏该灌浆后满足本工程处理要求.  相似文献   
5.
利用水蛭心脏细胞的神经元膜电位的动力学方程,讨论外界刺激电流对簇状放电中锋电位数目的影响,发现外界刺激电流和非失活钾离子通道激活电位具有相同的作用,神经元的活动状态随着外界刺激电流的变化,可以在簇状放电、持续放电和无放电三种状态之间转换.神经元簇状放电时,刺激电流导致神经元膜电位的去极化程度越高,在一次簇状放电过程中产生的锋电位数也越多.  相似文献   
6.
针对废镍氢电池负极材料回收工艺中活性物质与基体的分离问题,根据活性物质、基体和黏结剂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分别以物理法、高温焙烧法和稀硫酸-旋流联合法进行废镍氢电池负极材料中活性物质与基体的分离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物理法与高温焙烧法均不易于实现活性物质与基体的有效分离,而稀硫酸-旋流联合法的分离效果较好,在H2SO4物质...  相似文献   
7.
中国污染变化的主要因素--分解模型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利用分解分析方法将中国工业污染变化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清洁技术效应和污染治理效应,并通过计量回归模型分析收入水平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分解分析表明:1992-2000年期间,规模效应与结构效应增加工业污染,其中规模效应占主要部分;清洁技术效应与污染治理效应减少工业污染,其中清洁技术效应占主要部分.计量模型的结果是:结构因子与人均GDP之间存在倒"U"形曲线关系,广义技术因子与人均GDP之间存在对数线性关系,人均污染与人均GDP之间不存在倒"U"形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8.
建立一个由金融部门决定投资结构的分部门模型,分析了产业结构失衡的发生,以及由于产业结构失衡引发经济衰退的机制。模型结果表明:短视的投资结构容易导致产业结构失衡,从而造成整体经济的衰退;在结构失衡时,经济整体承受外来冲击能力下降,更容易陷入危机。  相似文献   
9.
以V2O5和甲酸为原料,在室温下、水体系中反应制得钒电解液,并以键价理论为基础,对其反应机理进行探讨.采用UV光谱和拉曼光谱对所制备的电解液的价态和浓度以及成键状态进行表征,利用循环伏安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甲酸可以和V2O5以1∶1的物质的量比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生成V(Ⅳ)电解液;硫酸会和钒离子形成配合物,提高电解液的稳定性和电化学可逆性;残留的甲酸有利于提高电解液的电导.  相似文献   
10.
锂离子动力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中已获得广泛应用,其报废后Li、Ni、Co、Mn等金属清洁高效回收对促进有色金属循环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从LiNi0.5Co0.2Mn0.3O2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中回收Li、Ni、Co、Mn,并采用TG-DSC、XRD、ICP-OES、XPS、热力学分析等研究了回收过程物相演变规律及影响金属回收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由LiNi0.5Co0.2Mn0.3O2与NaHSO4·H2O组成的混合物,经过焙烧后Li、Ni、Co、Mn元素的赋存状态发生改变,从不溶于水的复杂金属氧化物形式,转化为可溶于水的金属硫酸盐形式.焙烧产物在一定条件下用水浸出后,Li、Ni、Co、Mn元素以金属离子的形式转移到水溶液中获得回收.混合物的组成、焙烧温度对Li、Ni、Co、Mn元素在焙烧产物中的赋存形式呈现制约关系,也是影响Li、Ni、Co、Mn金属回收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