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ASP使用VBScript脚本语言结合HTML代码及ODBC数据库完成网站交互应用程序的方法。将该ASP程序放在WEB服务器虚拟目录下(该目录必须有可执行权限),就可以通过WWW的方式访问ASP程序。ASP是一套微软开发的服务器脚本环境,一种使嵌在HTML页面中脚本程序得以运行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针对阻变存储器(RRA M)写延迟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写页面热度的混合内存页面管理策略,将写页面进行冷热区分,存于动态随机访问存储器(DRAM)上,减少RRAM上的写数量.在基准程序集PARSEC下对混合内存系统的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页面管理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了检测内存访问错误,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抽象的内存访问错误检测方法,通过对程序具体语义的完备近似抽象,对相关约束变量操作的精确检验,以及控制流图遍历中的函数信息收集,能够在过程间完备地静态检测C程序源代码中的内存访问边界错误.通过将程序分析和程序验证相结合,提高内存检查的自动化和准确性.原型实现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访问扩展内存(EMS)的方法、页面切换技术和EMS功能调用,并给出了使用扩展内存求解多元线性方程组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5.
韩叶飞 《科技信息》2006,(12):416-416
本文从页面、数据库访问、数据处理三方面探讨如何提高ASP.NET应用程序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采用内存数据访问对象提高数据库访问速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内存数据库的思想溶于传统磁盘数据库(DRDB)中,采用内存数据访问对象(MMDAO)技术,在当前主流计算机所能提供的有限内存中实现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系统之间的接口,使数据库检索、存取等过程在内存中进行,避免大量的磁盘数据I/O,从而实现数据库应用程序中数据的高速存取、检索和操纵,提高应用系统的执行效率。  相似文献   

7.
通用操作系统存在大量后门和漏洞等安全威胁,使得应用程序中处理的敏感信息的机密性难以得到完备的保护。该文设计并实现了敏感内存管理(sensitive memory manager,SMM)系统,在应用程序配合下对存放敏感信息的内存进行保护,阻止攻击者利用系统内核窃取敏感信息的企图。该系统基于虚拟化技术,通过为被保护进程的用户态和内核态设置不同影子页表的方式,使得应用程序能够访问的敏感信息不会被操作系统内核访问。有效性评测和性能评测表明:该系统提供的内存保护粒度更小,带来的性能损耗更小。  相似文献   

8.
针对虚拟机内存需求预测困难及内存分配不足时性能严重下降的问题, 提出在虚拟机监视器中加入一个缓存 HECache。HECache 预先保留部分内存, 运行在同一台物理主机上的所有虚拟机共享该部分内存, 且对 HECache中内存的使用申请都可以立即得到满足。通过预先牺牲少量内存的方法, 所有的虚拟机都获得了更多的可用内存。实验结果表明, 将内存保留在 HECache 中与直接分配给虚拟机相比开销很低。HECache 对应用程序透明, 与现有的其他内存机制( 例如 ballooning, page-sharing, hotplug) 等兼容。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新的PCM(phase change memory,相变内存)和DRAM混合内存构架页面调度算法CLOCK-S。该算法根据一个内存页的读写属性以及相邻页的空间局部性,把该页调度到不同的存储器中,从而达到减少对PCM的写操作,延长其寿命的目的。该算法利用各个存储器的优点,避免其缺点。实验表明,相较于传统页面调度CLOCK算法,该算法可减少对PCM的写操作平均达10%。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新的PCM(phase change memory,相变内存)和DRAM混合内存构架页面调度算法CLOCK-S。该算法根据一个内存页的读写属性以及相邻页的空间局部性,把该页调度到不同的存储器中,从而达到减少对PCM的写操作,延长其寿命的目的。该算法利用各个存储器的优点,避免其缺点。实验表明,相较于传统页面调度CLOCK算法,该算法可减少对PCM的写操作平均达10%。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嵌入式多媒体应用的实时性能,提出了一种最大化数据并行访问以便充分发挥CPU处理能力的片上存储器分配方法。CPU指令的并行数据访问以及CPU与直接存储器存取(DM A)的并行访问都可能导致冲突,片外存储器的慢速存取也会导致CPU流水线停止。根据CPU处理数据的需要分配片上存储器,采用DM A动态地将数据转移到片上,减小存取慢速片外存储器带来的延时;充分利用CPU多条数据总线并行访问多个存储器块的能力和双端口存储器(DARAM)一个周期两次访问的能力,减小存储器带宽的限制。实验结果表明:合理分配存储器,程序执行时间最多减少了48%。存储器分配该方法简单,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只读存储器在电路设计中的特殊使用 ,主要介绍采用了只读存储器硬件产生循环冗余校验码的机制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存储器是现代电子系统的核心器件之一, 常用于满足不同层次的数据交换与存储需求. 然而频率提高、时钟抖动、相位漂移以及不合理的布局布线等因素, 都可能导致CPU对存储器访问稳定性的下降. 针对同步动态随机读写存储器(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SDRAM)接口的时钟信号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同步的训练方法, 即利用可控延迟链使时钟相位按照训练模式偏移到最优相位, 从而保证了存储器访问的稳定性. 在芯片内部硬件上提供了一个可通过CPU控制的延迟电路, 用来调整SDRAM时钟信号的相位. 在系统软件上设计了训练程序, 并通过与延迟电路的配合来达到自适应同步的目的:当CPU访问存储器连续多次发生错误时, 系统抛出异常并自动进入训练模式. 该模式令CPU在SDRAM中写入测试数据并读回, 比对二者是否一致. 根据测试数据比对结果, 按训练模式调整延迟电路的延迟时间. 经过若干次迭代, 得到能正确访问存储器的延迟时间范围, 即“有效数据采样窗口”,取其中值即为SDRAM最优时钟相位偏移. 完成训练后对系统复位, 并采用新的时钟相位去访问存储器, 从而保证读写的稳定性. 仿真实验结果表明, 本方法能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到有效数据采样窗口的两个端点位置, 并以此计算出最佳的延迟单元数量, 从而实现提高访问外部SDRAM存储器稳定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在内存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为实现嵌入式系统访问内存的高效和可靠性.在分析vxWorks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一个轻量级的虚拟内存管理机制的实现方法,即通过内存映射为系统提供虚拟地址空间、通过内存交换为每个任务提供足够的内存容量.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地震数据处理中存在的数据交换效率低的问题,在分析传统地震数据文件存取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内存映射的方法对地震数据处理.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基于内存映射的地震道集数据的存取效率高于传统方法近3倍,其中以全局方式映射地震道集数据耗时最短、效率最高.基于内存映射的地震道集数据存取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提高了在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中发现的由于不完全马氏体逆相变引起的温度记忆效应,在智能材料与结构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建立克服现存SMA本构模型不能考虑SMA温度记忆效应这一局限性的SMA本构模型具有理论和工程实际意义.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基于作者提出的形状记忆因子的概念,综合运用热力学、连续介质力学和马氏体相变学的相关理论,建立了描述SMA的形状记忆因子、应力、温度间关系的形状记忆方程和描述SMA的应变、应力、温度间关系的力学本构方程.由形状记忆方程和力学本构方程构成的SMA本构模型,克服了现存SMA本构模型不能考虑SMA温度记忆效应的局限性.数值结果表明,该SMA本构模型能有效描述经历不完全马氏体逆相变的SMA的热力学行为,可为SMA温度记忆效应的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海—气模式耦合过程中不同模式分量间数据的高效传递问题,选取Linux系统下通信效率最高的共享内存通信机制,为交换数据开辟共享内存区,并通过信号量协调数据交换时的同步,编写了基于同步共享内存的耦合模块。将该模块应用于中尺度大气模式MM5和第3代海浪模式WAVEWATCHIII的耦合中,对多个热带气旋的数值模拟试验表明:采用同步共享内存耦合模块建立的大气—海浪耦合模式运行稳定、高效,计算机时较传统耦合方法减少6%以上;耦合模块独立于数值模式,可直接移植到其他模式分量的耦合中,且适用于SMS和VSMS并行系统的计算。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improvements of 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 (RRAM) using doping technology a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Based on a Cu/ZrO2/Pt device, three doping technologies with Ti ions, Cu, and Cu nanocrystal, respectively, are adopted in the experiments. Compared to an undoped device, improvements focus on four points: eliminating the electroforming process, reducing operation voltage, improving electrical uniformity, and increasing device yield. In addition,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high resistance state and better retention are also achieved by the doping technology. We demonstrate that doping technology is an effective way of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erformance of RRAM.  相似文献   

19.
工作负载分析是片上多处理器末级缓存设计的关键先导工作。分析了一组访存密集型多线程RMS(recognition-mining-synthesis)工作负载工作集大小、数据共享行为和空间局部性等访存行为,研究了末级缓存的设计空间,探讨了未来片上多处理器的缓存体系结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大容量DRAM缓存有助于满足这组负载的大工作集对缓存容量的需求,使用128MB DRAM缓存比不使用时平均可以减少18%的L1缓存缺失延迟;共享缓存设计比私有设计性能更好,8MB的共享缓存可以比相同总容量的私有缓存提高25%的缓存性能;基于步长的硬件数据预取机制可以提高25%的性能。因此,对于访存密集型RMS负载,宜采用一个128MB的DRAM缓存、一个8MB片上SRAM缓存,结合一个8表项的流式预取器,构成缓存子系统。  相似文献   

20.
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 (RRAM) has received significant research interest because of its promising potential in terms of down-scaling,high density,high speed and low power. However,its endurance,retention and uniformity are still imperfect. In this article,the physical mechanisms of filament-type RRAM and the approaches for improving the switching performance,including doping,process optimization and interface engineering,are introduc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