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花茶栽培技术与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花茶是我国珍稀保护植物,在园艺观赏、杂交育种、药用开发等方面有极大的价值。本文在阐明金花茶形态特征与生长习性的基础上,论述了其栽培技术和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四季花金花茶(Camellia perpetua)、淡黄金花茶(C.flavida)和东兴金花茶(C.tunghinensis)隶属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金花茶组(Camellia Sect.Chrysantha),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这3个物种分布范围狭窄,野生资源濒临灭绝,探索其对不同光照环境的适应性,寻找适宜其生长的光照强度,可为这3种金花茶的人工繁育、种群恢复及迁地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其野生种群生境差异的原因提供部分解释。本研究以上述3种金花茶3年生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遮阴方法研究不同光照强度(8%、20%、45%、100%)对其光合生理特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3种金花茶在低光照环境(8%和20%光照强度)下有较大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表观量子效率(AQY)、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表明其对低光照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2)四季花金花茶的P  相似文献   

3.
探索显脉金花茶(Camellia euphlebia)和金花茶(C.nitidissima)叶片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动态积累规律,为两种金花茶的合理采摘提供理论依据。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迁地保护的金花茶和显脉金花茶为试材,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片从抽梢至成熟过程中(11月—翌年10月)主要活性成分茶多酚、总皂苷、总黄酮和总多糖的含量动态变化规律,并利用功效系数法进行综合评价。显脉金花茶4种活性成分综合评价得分在1—2月较高,其中2月最高,茶多酚、总皂苷、总黄酮和总多糖含量分别为3.387%、8.382%、3.779%和2.786%;而金花茶的综合得分在8—10月较高,其中9月最高,4种活性成分含量分别为1.578%、3.955%、1.875%和2.389%。显脉金花茶的适宜采收期在1—2月,2月最佳;金花茶的适宜采收期在8—10月,9月最佳。  相似文献   

4.
金花茶与近缘种的RAPD分析及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了金花茶、防城金花茶、小果金花茶、多瓣金花茶、毛瓣金花茶、东兴金花茶、平果金花茶和顶生金花茶等6种2变种金花茶植物.用14个引物(10bp)扩增出173个DNA片段,这些遗传标记用来计算种间遗传相似性系数,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了树状分枝图.分析结果表明,防城金花茶与金花茶的关系很近,应将防城金花茶归并到金花茶;小果金花茶、多瓣金花茶与金花茶彼此间的关系较近;东兴金花茶、平果金花茶、顶生金花茶、毛瓣金花茶和金花茶彼此间的关系较远,支持这几个种成立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金花茶茶花中茶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扶绥中东金花茶、毛瓣金花茶、普通金花茶茶花中茶多酚含量和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毛瓣金花茶花中茶多酚的含量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8.96%、13.78%,均高于扶绥中东金花茶和普通金花茶,且在三种金花茶中毛瓣金花茶花中茶多酚含量与其他两种金花茶具有极显著差异,扶绥中东金花茶和普通金花茶差异不显著,总黄酮含量与其他两种金花茶具有极显著差异,扶绥中东金花茶和普通金花茶有显著差异,表明毛瓣金花茶的花具有更高的药用价值,扶绥中东金花茶的花次之;(2)金花茶花中茶多酚和总黄酮含量与叶中茶多酚和总黄酮含量有一定的差异,花中茶多酚含量比幼叶中的稍低但比成熟叶中的高,毛瓣金花茶花中总黄酮比叶高约10%,表明金花茶的花也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3)毛瓣金花茶花中茶多酚含量比其他两种金花茶接近于市售成品茶,表明毛瓣金花茶的花较适合制茶.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龙眼无感染鬼帚病毒苗木培育研究中的部分结果.从我省新选育的优质、丰产、外表健康的"立冬本"、"水南1号"、"青壳宝园"、单株采穗、嫁接,通过热处理和定期观察与抗血清检测相结合方法,获得首批不带LWBV的母株45株,扩繁171株,在远离龙眼产地的纯稻区建立可用于培育龙眼无毒苗的采穗、取种母本园.经8年观察,母树生长正常,无出现鬼帚病状;并开始挂果,保持原品种母树的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埃塞俄比亚Mizan Teferi及周边地区生长的乡土用材树种--非洲破布木自然种群分布情况调查,筛选了10株生长表现型较好的优良母树,采集了大量的供试种子样品,并对其种子外部特征和在苗圃中的发芽率和种苗生长表现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在所有的研究属性中,其种子发芽率与苗高不存在相关性,但不同品种起源显示出较大的品种差异.笔者认为后代测试中生长表现优异的优势树木可以作为种子园营造和大面积人工林建设所需的优良母树予以推广.这项研究对于当地树种的改良利用和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保护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广西石灰岩特有珍稀濒危植物毛瓣金花茶(Camellia pubipetala)的伴生群落特征及其种群结构进行调查与分析,为该物种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样地调查法对毛瓣金花茶的伴生群落进行调查,分析其伴生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成分、结构特征及种群年龄结构。结果表明:在龙虎山1、龙虎山2、陇召和驮塞4个样地共1 600 m~2的毛瓣金花茶伴生群落中,共记录维管植物202种,隶属69科158属,主要优势科为大戟科、茜草科、桑科、樟科等。属的区系成分以泛热带分布、热带亚洲分布为主,热带成分占优势(82.87%),群落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群落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79.21%),叶的性质以中型叶、单叶、革质和全缘为主。群落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层间植物丰富。种群年龄结构分析表明,毛瓣金花茶幼苗严重缺乏,种群更新能力弱,且多为小种群,呈现衰退趋势。应加强对毛瓣金花茶生境的保护,并对残存植株采取最严格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双金花茶对CCl_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将50只KM小鼠随机分为5组,双金花茶低、高剂量组(2.59、10.35 g/kg)每天灌胃1次,连续14 d,空白对照组、溶媒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末次给药后,模型组和双金花茶组小鼠给予25%CCl_4皮下注射,24 h后处死小鼠,检测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计算肝、脾指数;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与模型组比较,双金花茶高剂量组血清ALT和AST活性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SOD和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P0.01);肝、脾指数明显降低(P0.05,P0.01);肝组织病理性损伤明显减轻。双金花茶对CCl_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抑制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和清除活性氧自由基,从而增强其抗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遮光对贵州金花茶和离蕊金花茶扦插苗生长、发育和生理指标的影响,为其栽培、人工授粉和自然更新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两种金花茶3年生扦插苗为试验材料,搭建遮阳网,设置全光照(CK)、30%遮光率、60%遮光率和90%遮光率的4种处理。处理12个月后,测定苗高、地径、冠幅、花蕾数、开花数、有机物积累、叶绿素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贵州金花茶苗高、冠幅、抽梢数和叶片数在60%遮光处理下最高,可溶性糖和MDA含量在CK中最高;离蕊金花茶苗高和抽梢数在60%遮光处理下最高,地径、叶片数、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MDA含量在30%遮光处理中最高;两种金花茶在90%遮光下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同一遮光处理下,离蕊金花茶可溶性蛋白含量是贵州金花茶的3.3~6.2倍。观察发现,贵州金花茶的花期为1—3月,而离蕊金花茶的花期为10—12月;贵州金花茶盛花期为3月,而离蕊金花茶盛花期为11月。以隶属函数法分析认为,两种金花茶在不同遮光处理下各指标得分的综合排名均在60%遮光中最高,CK中最低。【结论】遮光处理会影响金花茶的生长、花芽分化和生理特性,贵州金花茶扦插苗在30%~60%遮光范围、离蕊金花茶在60%~90%遮光范围生长和发育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可持续高效利用贵州金花荼Camellia guizhouensis特色荼饮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2018年,在贵州金花茶原产地,对现存实生苗种群资源,开展定期、定点观察其新梢萌发和开花结实物候期;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对贵州金花茶红芽和绿芽2种芽表现型的枝梢生物量进行比较研究.结论:贵州金花茶枝梢...  相似文献   

12.
在一些山茶属分类文献中,将弄岗金花茶Camellia longgangensis、毛籽金花茶、陇瑞金花茶处理为淡黄金花茶的异名,中华五室金花茶、直脉金花茶、多瓣金花茶、武鸣金花茶处理为变种-多变淡黄金花茶的异名;对这些被归并分类群做分类探讨。对它们15个居群的花、果实、种子、叶片形态进行研究。以花瓣合生高度、花色特征、子房室数、果皮厚度、种皮是否被毛、叶质及厚度与侧脉关系作为主要分类性状,并根据相似性将种群分为3个分类群组进行性状比较,分析变异,结果显示:除子房室数外其它主要分类性状在3个分类群组之间表现出明显分化。因此,认为将这些分类群归并作淡黄金花茶一个种是不恰当的。结合模式标本检查以及原始文献分析,作者建议将毛籽金花茶、陇瑞金花茶处理为弄岗金花茶的异名,把直脉金花茶、多瓣金花茶处理为中华五室金花茶的异名,并改种名为多变金花茶,两者与武鸣金花茶同为独立种。  相似文献   

13.
从茶多酚及氨基酸含量比较8种金花茶制茶适宜性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金花茶,长柱金花茶,显脉金花茶,平果金花茶,东兴金花茶,毛瓣金花茶,毛籽金花茶,大样岗金花茶的茶多酚类物质和氨基酸含量,并与市售茶叶作对照,结果表明,各种金花茶的上述成分含量差异甚大,其中毛瓣金花茶幼叶多酚类物质含量最高(11.7%),但低于仙回茶(18.25%)和福云绿茶(16.62%),在所有试材中,无瓣金花茶幼叶的氨基酸含量最高(6.3%),但低于仙回茶(18.25%),和福云绿茶(16  相似文献   

14.
对星斗山自然保护区秃杉母树资源及人工林生物量、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湖北省秃杉母树40株,其中保护区内28株,平均胸径82.1cm,平均树高43.05m.16年生秃杉生物量为75.40kg,各组分之间分配比例存在差异。胸径、树高、材积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随年龄增加呈现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5.
山茶属金花茶组金花茶系的叶表皮特征及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山茶属金花茶系24个分为群叶片下表皮的特征。结果表明叶下表面角质膜特征具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毛瓣金花茶、簇蕊金花茶和贵州金花茶能明显地区别于其他种,本研究为探讨金花茶系的分类问题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为比较不同种类金花茶花抗氧化活性的差异及其与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关系,本研究对9种金花茶花进行羟基自由基(·OH)去除能力、氮自由基(DPPH·)去除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去除能力和总还原力的测定,并综合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然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主要活性成分总黄酮和茶多酚的含量,分析其与抗氧化活性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种类的金花茶花的抗氧化活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凹脉金花茶(Camellia impressinervis)>毛瓣金花茶(C.pubipetala)>中东金花茶(C.achrysantha)>武鸣金花茶(C.wumingensis)>崇左金花茶(C.chuongtsoensis)>龙州金花茶(C.longzhouensis)>普通金花茶(C.nitidissima)>天峨金花茶(C.tianeensis)>东兴金花茶(C.tunghinensis)。不同金花茶花的总黄酮含量和茶多酚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中东金花茶花的总黄酮和茶多酚含量最高,分别为24.71%和10.21%;东兴金花茶花的含量最低,分别为2.42%和1.03%。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金花茶花的总黄酮和茶多酚含量与其对·OH去除能力和总还原力呈极显著正相关的关系(P<0.01)。总黄酮及茶多酚是金花茶花抗氧化活性的部分物质基础,该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开发优质金花茶产品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广西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的样地调查资料, 以调查的17个样方中的55种乔木层植物的重要值为数据, 采用系统聚类法分析该保护区的植物群落特征.结果显示, 保护区内生境相似的植物群落较早得到合并,每个群落优势种或共优种明显,保护区植物群落可以划分为猴欢喜群系、血胶木 云贵山茉莉群系、水石梓 长叶柞木群系等11 个群系;保护区内除金花茶外,还分布有蒟蒻薯(Schizocapsa plantaginea)、锯叶竹节树(Carallia diplopetala)等其他珍稀植物甚至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18.
基于RNA-seq的崇左金花茶EST-SSR标记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分析了崇左金花茶(Camellia chuongtsoensis)转录组水平的EST-SSR特征.从崇左金花茶转录组数据组装获得的35 410个Unigene中,共鉴定出2~7不同核苷酸重复类型的SSR位点7 754个,分别分布于6 394条序列中,其中1 121个Unigene具有两个以上的位点.在转录组中SSR位点出现频率为21.90%,分布密度为1/3.6kb;在所有重复单元中,二碱基微卫星占主要优势,占SSR位点总数的61.3%.利用Primer 3.0设计引物,共计3 303条Unigene成功设计出引物.随机选择10对SSR引物,对一个崇左金花茶群体进行扩增多态性分析,8对引物能够扩增出符合预期大小的PCR片段,其中4对引物成功检测出多态.以上结果表明,转录组数据能够提供丰富的SSR位点,用于快速高效地开发SSR引物,所开发的引物可为崇左金花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以及种质资源的鉴定与保护等方面提供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9.
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 Chi)濒危的内因主要是由于其进化潜能低及对光强适应范围窄,使得种群扩散难、结实率下降和自然条件下种子转化为幼苗的效率降低;外因主要是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利用。本文系统总结金花茶濒危现状及原因,并提出保育对策:保护金花茶生存的生态系统,加强现有保护区的管理和建立新的保护区;积极开展迁地保护、回归引种和应用人工栽培技术扩大其种群等。  相似文献   

20.
以金花茶叶子为研究对象,用精油得油率作为衡量提取工艺的指标,研究金花茶叶子精油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研究超声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3种方法提取金花茶叶子精油的工艺条件,考虑各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各因素的最佳工艺水平,筛选出得油率高的精油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法的得油率相对其他两种方法要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