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谢坦 《龙岩学院学报》2012,30(3):108-113
华兹华斯是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倡导用老百姓的语言入诗,为浪漫主义诗歌运动写下了纲领性文献——《抒情歌谣集二版序》。但他的诗中也存在些瑕疵,即他的一些诗歌中诗情与诗意间有些许的裂痕,这点在与同时代诗人诗作的比较中可看得更加的清晰。而诗情与诗意二者的化合程度却是评判诗作优劣的最终标准之一。艾略特认为英国自17世纪以后诗歌中出现了"感性脱节"现象。其他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诗作中也有类似的瑕疵。  相似文献   

2.
冯至是20世纪中国诗歌史上至关重要的诗人,他在20年代所写的抒情蕴涵了自我忧郁的情思,同时包容了主体对生命的思考,这些精美的诗作以其丰厚的内涵预示了诗人日后成为存在主义在中国最为成功的诗歌表现者的诗学走向。  相似文献   

3.
“代言”是中国社会的文化传统,这种假托抒情的方式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杜甫诗作中也存有不少代言体诗歌,包括女性视角代言体诗歌、男性视角代言体诗歌、自然视角代言体诗歌这三大类。杜甫利用代言体诗歌使自己戴上一副伪装的“面具”,实现了“借他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的效果。通过对杜甫代言体诗歌进行分类研究,可以分析杜甫不同视角下代言体诗歌创作的不同之处,进而透视其不同的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4.
英国著名小说家、杰出的诗人托马斯.哈代的诗作中既有抒情诗、叙事诗,又有哲理诗和政治诗,但在诗歌的形式和格律方面,哈代却深受民间歌谣的影响。《黑暗中的鸫鸟》作为抒情诗歌,诗中那民谣调的均匀流淌、典型的哈代式措辞的奇妙,再加上诗人对荒芜景象的准确描写,使缓慢与静谧的韵调富有创意。哈代在诗中惯用的拟人手法,使诗意表现出一种特有的生机和活力。这首诗是西方二十世纪最早的诗作之一,是哈代对二十世纪即将到来时做出的"新年"思考,从而给全诗赋予了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英国著名小说家、杰出的诗人托马斯·哈代的诗作中既有抒情诗、叙事诗,又有哲理诗和政治诗,但在诗歌的形式和格律方面,哈代却深受民间歌谣的影响.<黑暗中的鸫鸟>作为抒情诗歌,诗中那民谣调的均匀流淌、典型的哈代式措辞的奇妙,再加上诗人对荒芜景象的准确描写,使缓慢与静谧的韵调富有创意.哈代在诗中惯用的拟人手法,使诗意表现出一种特有的生机和活力.这首诗是西方二十世纪最早的诗作之一,是哈代对二十世纪即将到来时做出的"新年"思考,从而给全诗赋予了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诗歌是抒情的艺术,诗歌的抒情又必然受理性的制约,情与理就构成诗歌内容中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范畴。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对这一对矛盾范畴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计,形成了注重抒情与情理并重的审美传统,本文就这一传传统一形成及其特点做若干研讨。  相似文献   

7.
比兴是中国诗歌艺术最为重要的两种创作手法。关于比兴的审美特征,笔者认为:比兴能使诗歌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美、委宛幽深的含蓄美、浓郁强烈的抒情美。  相似文献   

8.
苏舜钦与梅尧臣在北宋诗坛上齐名,人称"苏梅"。二人诗作常反映北宋当时的政治、社会问题。"苏梅"以诗人敏锐的感受写出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以此来表现自己的良心道德,借以感悟上层统治者。二人虽有相同的创作旨趣与内容取舍,却在语言特色、抒情方式及诗歌体式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不同。总体来说,苏诗"豪以气轹",大胆直露,奔放豪健;梅诗"文词精新",细腻含蓄,深沉精微。  相似文献   

9.
李贺诗作在唐诗中别树一帜 ,颇得后人赞许 ,其遣词造句更被推崇。本文从遣词这一修辞艺术视角分析李贺诗作的艺术境界与诗歌成就  相似文献   

10.
罗伯特·亚历山大·舒曼的套曲《诗人之恋》就像一部抒情的叙述诗,情景交融、形象鲜明、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文章分析了套曲所具有的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质朴动人的旋律,生动感人的音乐语言,精致的钢琴伴奏等特征,揭示套曲在世界各国艺术歌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兴寄是传统诗歌重要的艺术手法,东晋中后期之后诗歌中山水描写不断增多,兴寄艺术也出现新的发展。首先是兴寄的内涵,由情感的寄托拓展到山水审美与哲理的体悟;其次则是对作为取兴之象的山水景物的刻画不断深入,逐渐实现了兴寄与体物写景的结合。山水之兴促进兴寄艺术重要的发展,对传统山水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周密是宋末著述大家,创作了大量的笔记和词作。由于时代风气的影响和文体内部新变的要求,周密的笔记与词作同步丰收、同题共作,有着基本相同的创作兴趣;宋人笔记具有的杂、散、实录等叙述特点影响了周密词作的风格特征;在词的创作中融人笔记小品文,使得周密词作有着浓厚的笔记小品文的趣味。周密的笔记与词作之间存在着的这些内在联系使得周密词作别具风貌。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古典诗歌的经验如何与我们当下的生存经验发生关联。首先,古典诗歌作为一种古人的感受方式和生存技艺,其打动人心的艺术力量在于引起今天读者在人生经验上的共鸣。其次,我们要注意,古典诗歌书写的哪些生活经验已经或正在消失。第三,诗歌与经验的复杂关联,对于诗歌文本的理解造成了一些障碍并由此提出相应的要求。最后,以战争诗歌为例,讨论当下发生的经验与过去发生的经验的关系,它涉及到感受与体会诗歌作品意义背后的许多东西,比如民族的文化传统、情绪方式以及心理结构等。  相似文献   

14.
"诗言志"、"诗缘情"和"诗达义"三个理论命题构成了古代诗歌本体论的体系框架。古代既有"言志"之诗,又有"缘情"之诗,而"言志"诗和"缘情"诗又都包蕴着思想意义,"志"、"情"、"义"是构成古代诗歌本体的三个基本要素。这三个命题显示了古代诗歌本体论的多元化特点,共同诠释了古代诗歌的本质属性,建构了古代诗歌本体论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论明末清初的遗民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民词并不是明清之际词人首创。然而 ,还从来没有哪个时代遗民词创作 ,能达到明末清初的高度 ;没有哪个时代遗民词的创作 ,能像明末清初一样有着明确、统一的主题 ;没有哪个时代的遗民词 ,在政治内涵的深度和广度上 ,能与明末清初媲美。可以毫不夸大地说 ,明末清初的遗民词成就是巨大的 ,在中国文学史上前无古人。这是我们民族一份极为珍贵的文学遗产  相似文献   

16.
文学承载媒介的变化影响诗歌的表达与内质,诗歌文本必然显现着其历史生产方式的印记,就此而言,网络这种新媒体的出现将会对诗歌创作产生重要影响。超文本诗歌是网络诗歌的一种特殊形态,也是网络科技发展的产物。超文本诗歌是互文理论和巴特理想文本的现实展现,它激发了读者阅读的积极能动性。  相似文献   

17.
外诗汉译的研究常常需要与现代汉诗的研究结合在一起。回顾现代汉诗的百年演变,有两条线索值得我们关注:一是现代汉诗在中外诗学的对话与融合中发展;二是现代汉诗在外诗汉译的影响中发展。如果在外诗汉译中就有意识地展开中外诗学的对话与融合,现代汉诗的发展将不仅从中直接受益,而且能少受其负面影响。余光中的英诗汉译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即他的译诗实践浸透着中英诗学的对话与融合意识,这不仅决定了他的译诗品质,也直接助益了他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18.
文学研究会虽不是一个纯诗歌团体,但它在诗歌方面对新诗坛的贡献,远非当时的诗歌团体和其他文学社团所能比拟,它对新诗坛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建立了一支阵营强大的新诗人队伍,创办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诗歌刊物,为中国新诗坛贡献了大批优秀的诗歌作品,创造了多种新诗歌形式。  相似文献   

19.
潘岳是西晋太康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其诗文风格以善为哀诔而著称。潘岳悼亡诗现存仅四首,然而单凭这四篇诗歌,潘岳就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史上一种特殊的诗歌类别——悼亡诗。总览后世论家在历代诗话中对其悼亡诗的接受,主要体现出其感情深挚、延续汉魏风及嫌其繁冗费词等方面的评价。然对于其悼亡诗以其情深取胜这一点,自古以来没有异议,并籍此一点对后世悼亡类诗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崔玲 《皖西学院学报》2009,25(1):110-112
花意象蕴含着独特的审美意蕴,百花或悲或喜,或怒放或泣咽,或含苞或凋零,表达出不同的思想感情,这与婉约词高度的暗示性、含蓄性相吻合;婉约词词境细腻、精致.花的细蕊、暗香、轻盈、娇嫩以及凋落时的忧伤,无疑使之成为婉约词人创造词境的绝好意象;纤巧柔美是造物主赋予花的美态,深深地迎合了婉约词人在意境创造上的需要;婉约词产生于花间樽下,以爱情为主要题材,而花正是暗示爱情的最佳物象;婉约词的抒情主人公大都是女性,以花暗喻美人,以花暗示女性的命运、情感、幽怨更是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