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类书本是"述而不作"的,但是它的体例设置、材料取舍等方面仍然能体现出选录者甚至一时之文学趣味及主导思想。本文在简述"扬杜抑李"思想时,试通过北宋时期的一部官修类书《太平御览》对李杜的记载与诗作的选录情况加以分析,进一步从类书的角度为北宋人的"扬杜抑李"思想寻找依据,以开拓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2.
唐庚在宋代有"小东坡"之称.他重视诗歌的社会政治功能,这在北宋绍圣以后的诗坛上是独树一帜的.其在贬谪时期的诗作,不作"迁谪悲酸之态",深刻细致地抒发了蛮烟瘴雨之下的独特的人生感受,因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在诗歌艺术上,他追求自立,与当时的江西诗派迥然有别.学杜而能"得杜之正",意新语工,为陈与义、陆游导夫先路.  相似文献   

3.
张谓是一个随波逐流却小有名气的人,其人其诗正反映了盛唐隐逸风尚与文士隐逸人格。受时风影响,张谓思想上呈现出"重性轻物"的倾向,多有高情逸兴的审美意识,追慕东汉隐士超然物外、坚执自由的气节;同时寄情诗酒,展现出开朗坦荡的个性。其早期诗作应和盛唐"风骨",蹈袭前人或自出胸臆,表现出流利浅切的风格特征。这种在思想品格和艺术风格上超乎外物人情的特性,正是时代和个人个性相互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北宋诗人崇尚唐人唐诗,以盛、中、晚三唐的诗人诗作为主。其形式主要反映在五个方面,即“别集整理”、“选集编选”、“唐集校注”、“诗话评说”、“序跋品评”;而于诗歌创作方面的具体表现,则重在相互唱和而成风气、汲取各种创作技法以为己用、继续乐府诗的创作等方面。因此,以崇尚唐诗为主流的诗歌创作,历史地成为了推动北宋诗歌繁荣与发展的一种驱动力。  相似文献   

5.
人性是文学表现的对象,离开了对具体人性的反映,文学就没有生命。因为文学反映社会生活,重点反映人的精神活动;文学是作家情感的表现;从欣赏角度说,没有情感的共鸣就没有文学欣赏。而人的情感和人的精神活动是人特有的本质,是人性的表现。人性是个具有多层次的,多因素的,具体的发展变化的概念。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它的基本层次,在这个层次上,人性又表现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性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变化,反映各种社会关系的社会意识则处于最高层次。人性中有"共同人性"和"差异性",这是由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带来的。在人的社会生活中,人性的表现是和他在社会中的地位相联系的。要真实地、准确地表现人性,必须深入生活,把握社会生活中各种人的特点,塑造出栩栩如生、感人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6.
赵淳及其子侄或能诗,或诗文兼长。赵淳与杜唐、邹祚永等6位诗人结成诗社,不时同游切磋,相互酬唱,题咏流连于大理晴云山一带。赵淳的诗歌创作主"遍游历",内容多表现苍洱风物。赵淳《赵州诗学源流述》是一篇集中评介赵州26位诗人及诗作风格的文章,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赵淳对本土诗学源流的自觉意识,其意义不容忽视。因赵淳本人以及家族成员、诗社成员的传世诗作较少,加之无时人批评表彰,故其影响范围有限。  相似文献   

7.
张晔 《科技信息》2013,(23):180-180,240
仁是孔子儒学的核心观念。孔子之后的儒家学者对仁的内涵的阐发和定位不尽一致,如汉唐时期的儒家学者在论仁时,大多仅仅将其看作是以血缘亲情为基础的人与人、以及物之间的情感之爱。而到了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受到佛、道二教关于终极本体的超越性的思维方式的激发,把仁提升为宇宙或人生之本体层面,或者为其建构宇宙论哲学基础,同时也以体用不二之方法论来阐发仁。张载作为北宋理学之奠基者之一,张载有着丰富而独创的仁学思想,可谓是有破有立。他为仁建立起宇宙论哲学基础,贯通天道与人道,形成以"仁体义用"为内核的道德性命价值体系,以及"好恶并举"的仁学结构。另外张载建构了一个以"明礼以践仁"为核心的多环节而又统一的践仁体系。  相似文献   

8.
劳伦斯将圣经原型运用到自己的诗作中进行重构,使作品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并且在他的诗歌中书写了自己的创世记,表现了他一向主张反对基督教禁欲主义与清教的戒律,崇尚人自然本性的思想.信仰"血性意识"、对肉体的赞美和强调入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劳伦斯的思想核心,也构成了他全部诗作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学术的现代转型发端于晚清时期,其路径有二,即"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前者主要表现为学术界在救亡图强理念下以经术饰政术导致经学学术规范的解体,对西学的倡导,以及对进化论的引入和宣传导致传统意义的学术发生转型;后者则主要表现为官方在"时局"与"国势"激荡下的"言变",及对西学的倡导。这两种路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吴藻诗论略     
吴藻今存诗歌84首,通过这些诗歌,可以了解这位女作家生活的另外一面,譬如她的诗作不写愁情,对从事女子闺中之事充满喜悦,这些和她的词作大不相同。但同时诗歌的轻松顽皮风格和其词的豪旷又有几分相通。她的诗作大量写到和沈善宝等人的交往,也为清代女性交往研究提供了一份材料。  相似文献   

11.
宋代诗人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致力于对唐代诗歌的学习与模仿,在他们的诗歌中充分体现了唐诗,特别是中盛唐诗歌的特点.学习韩孟诗派的“以文为诗”和学习李白的“天然雕饰”,既是他们诗歌倡导的方向,同时在吸收前人诗风基础上,开创了宋诗新的风格,为宋诗的繁荣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2.
“韵”是宋代诗歌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书画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韵”和“胸次”有关,“胸次”又和圣哲之学、道义相关,与“俗”是对立的。综合宋代学者的看法,曹植、陶渊明被认为是有“韵”的诗人。“韵”是不可学的,是一种天生的灵性。范温在《潜溪诗眼》中对“韵”作了规定:有余意和美之极。从美学史的角度看,“韵”主要概括了欧阳修、梅尧臣.苏轼等诗歌美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歌行类乐府,是宋代乐府诗中变化与发展最快、参与创作的诗人最多、最具个性与风彩的一类乐府诗。北宋的歌行类乐府,以田锡、梅尧臣、欧阳修、张方平、孔仲武、苏轼六人之作最具代表性,而周紫芝、陆游、汪元量三人,则是南宋歌行类乐府史上的三大家。鲜明的时代特征,诗题新旧互关、形式多样,诗歌体式的律绝化,是宋代歌行类乐府所呈现出来的三个最为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苏东坡所追和的一百零九篇“和陶诗”,是他“师范渊明”乃至“我其(渊明)后身盖无疑”的心迹呈现,这些诗作集中展现了东坡对渊明的浓厚兴趣。在“和陶诗”中,东坡紧扣渊明的深情,在儿孙、兄弟乃至乡友之情三个方面与渊明进行了跨越时空的交流。情有所通,趣亦相同,渊明爱酒东坡取意,渊明好读书东坡不释卷,在疑义的辨析中,消解了二人的时空阻隔,取得了精神世界的高度默契。情趣相一致,理念更相投,以真对真,以心隐酬身隐,是东坡对渊明的旷代回应。在情、趣、理的层层对话中,遣散了东坡的孤独,朗畅了东坡的心情,并为他安然与舒惬之心境的最终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王英志《袁枚书法作品中的集外诗词九首考释》(《文学遗产》加08年第6期)一文,至少有三首诗著作权误判。《扇面绝句三首》前一首见《瓯香馆集》卷八,题作《题画赠李先生》;后两首见《瓯香馆集》卷二,题为《观潮》,俱为清初“毗陵六逸之冠”恽格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晚清张道的《苏亭诗话》是宋元以来唯一的一部熔评论、补注、系年、辨伪、校勘与杂考于一炉的综合性苏轼研究著作。它打破了历代诗话闲谈与随笔式的写作惯例,多为杂考、补注,集中了北宋以来众多学者研究苏轼的大量成果,又时出新见,发前人所未发。但有的地方摘录材料多,而阐释不够;有的补注过于冗长,而语义不明。  相似文献   

17.
宋代是咏梅诗的高峰期,梅花自宋以后,文人对其认识发生了变化,审美意趣得到深度的开拓发展。梅尧臣作为宋诗的“开山祖师”,写作了大量的咏梅诗,对其咏梅诗的分析,能窥视北宋初期咏梅诗的发展情形及趋势。对梅氏的咏梅诗进行分类,并将他的咏梅诗置于其整体诗歌的创作中和咏梅诗发展的整个历史中,来阐释其咏梅诗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8.
苏轼的词中蕴涵着非常丰富深厚的感情。他用大手笔写社会人生,写山川景物,写今古感怀,词作中充满着豪情;另一方面,苏词中也不乏柔情。他的离情词尤其写得韵格婉媚、一往情深;在表现男女恋情和少女、少妇闺情方面,苏词充满柔情,在缠绵中勘破人生。豪爽开朗的性格、挫折多舛的个人经历、儒家道家和禅宗里积极的思想内涵则是他词作的丰富深厚感情的肥沃土壤。  相似文献   

19.
丁耀亢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人,因其小说《续金瓶梅》被诬告有影射清朝廷的言论而下狱。出狱后,丁耀亢写下了许多与此事有关的诗歌。分析这些诗歌,可以了解丁耀亢对"《续金瓶梅》案"的态度以及这件事对丁耀亢的生活、创作的影响,同时对了解丁耀亢晚年的思想也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陶渊明的接受史上,苏轼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苏轼先后共追和陶诗124首。在这124首和陶诗中《和陶饮酒》20首的写作背景及写作心态与其他和陶诗迥异,这也造成了它与其他和陶诗的内容及风格上的显著差异。因此,它在苏轼诗歌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即:它是苏轼岭南诗的前奏,是此前苏诗与此后苏诗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