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用SDS线性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分析和比较了鱼类、两栖类,乌类及哺乳类共8种动物的角膜中蛋白质组分及数目的异同。结果表明:这些动物角膜中所含蛋白质组分约为:鱼17种,蟾蜍28种,鸡34种,小鼠32种,家兔35种,羊34种,牛36种,猪35种。若根据两种动物角膜中不同的蛋白质组分数与两种动物角膜中蛋白质组分总数之比为蛋白质组分差异距离的定义。则牛和羊的蛋白质组分差异距离最近,小鼠和家兔的次  相似文献   

2.
蟾蜍和牛蛙皮肤肥大细胞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研究了蟾蜍幼体、成体和牛蛙成体皮肤肥大细胞的形态、数量及分布特点,并用阿尔辛蓝-番红(AB-S)染色法,对肥大细胞进行了组化分型.结果表明,蟾蜍幼体、成体和牛蛙成体皮肤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真皮层中,少量分布在表皮层中,蟾蜍皮肤肥大细胞数量及脱颗粒数均极显著地高于幼体和牛蛙成体(P〈0.01);蟾蜍幼体、成体和牛蛙成体皮肤肥大细胞均为黏膜肥大细胞,是参与构成皮肤黏膜免疫的第一道屏障.  相似文献   

3.
采用固相pH梯度等电点聚焦-SDS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莽山烙铁头粗毒进行了分析,通过银染法显色,电脑软件识别出约40个蛋白质点.其中分子量超过130 kD的蛋白质点很少,分子量90 kD~10 kD的区域均有蛋白质点分布,分子量34 kD区域的蛋白质点较为密集,且它们的含量明显较高.从蛋白质点的等电点分布范围分析,偏于碱性端的蛋白质明显多于酸性端的蛋白质,且分布在中性偏碱(pH 7~8)的区域.质谱数据的数据库搜寻结果表明:莽山烙铁头蛇毒中含有类凝血酶组分、纤溶酶组分、血小板聚集蛋白、抗血小板聚集蛋白和平滑肌钙离子通道阻断剂等组分.  相似文献   

4.
运用溶剂沉淀法和中性氧化铝柱液固吸附色谱法将2种渣油分离为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4个组分,运用密度法分析这些组分的结构参数;以氢化芳烃9,10-二氢蒽(DHA)为分子探针测定渣油组分在380 ℃和430 ℃时的受热夺氢能力.结果表明:同一种渣油的组分组成和结构具有较大差异,不同渣油的相同组分组成和结构也存在一定差别;不同组分的受热夺氢能力按沥青质、胶质、饱和分、芳香分的顺序呈现降低的趋势;渣油夺氢抑制指数HAS随着受热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在同一温度下,不同渣油的HAS也有差别;HAS与混炼焦化的抑焦行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用三氯杀螨醇对中华大蟾蜍蝌蚪水体染毒和成体体腔染毒,采用寇氏法测定了不同温度条件下三氯杀螨醇对中华大蟾蜍蝌蚪(15℃和20℃)和成体(20℃)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其95%可信限范围,并观察了中毒症状.结果表明:在15℃和20℃条件下,三氯杀螨醇对蝌蚪的LC50分别为13.24 mg/L和9.85 mg/L,其95%可信限范围分别为12.30~14.24 mg/L和9.18~10.57 mg/L;20℃时,三氯杀螨醇对雄性成体和雌性成体的LC50分别为114.89 mg/kg和174.14 mg/kg,其95%可信限范围分别为80.00~165.01 mg/kg和121.25~250.11 mg/kg.  相似文献   

6.
花背蟾蜍角膜的发育和诱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花背蟾蜍的胚胎和变态期蝌蚪为材料,采用光镜、电镜、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放射自显曩、电镜细胞化学、皮肤片移植及类坏死处理等技术,研究:(1)在胚胎发育及变态期间角膜的发育过程;(2)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变化及其对角膜发育和诱导的作用;(3)角膜诱导期间的超微结构变化及类坏死对角膜诱导的影响;(4)在角膜下沉发育和诱导过程中的组织化学和视网膜感光细胞特异视蛋白的出现及二者间的可能关系。还提出角膜诱导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金线侧褶蛙和黑斑侧褶蛙皮肤显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及H.E染色法,对金线侧褶蛙(Pelophylax plancyi)和黑斑侧褶蛙(P.nigro-maculatus)体表9个部位皮肤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显示:2者皮肤基本结构与其他无尾两栖类相似,由表皮和真皮组成,但是各部位皮肤薄厚存在差异.分布于真皮疏松层的皮肤腺包括粘液腺和颗粒腺,2者粘液腺的分布范围没有差别,只在腺体数量和大小上存在不同;颗粒腺的分布范围存在种间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生态机制下物种间的差别和对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描述了澳大利亚肺鱼N.forsteri幼体及成体头部侧线及陷器的分布、走向、与外界相通的开孔数目以及它们从幼体到成体的变化,与前人研究作了比较。本文还首次报道了这一动物皮肤中电接受器官的分布及电镜结构以及与非洲肺鱼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以黑眶蟾蜍蝌蚪及中华大蟾蜍蝌蚪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核实验检测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对2种蝌蚪红细胞的微核及核异常的诱导.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当质量浓度达到0.02mg.L-1的甲维盐处理24h,黑眶蟾蜍蝌蚪红细胞的微核率和核异常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的提高;当质量浓度达到0.01mg.L-1的甲维盐处理48h,中华大蟾蜍蝌蚪红细胞的微核率和核异常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的提高;在一定质量浓度和时间范围内,蝌蚪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随甲维盐质量浓度的增加和染毒时间延长而增加,并显示出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甲维盐对2种蝌蚪的红细胞造成显著的遗传损伤.  相似文献   

10.
以花背蟾蜍(Bufo raddei Srauch)后肢芽期蝌蚪为材料,切断其左眼视神经并进行角膜移植,在角膜诱导的不同时期取眼球固定,用环氧树脂Epon812包埋,制成兰薄切片,用次甲蓝、天青Ⅱ、硼砂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切断视神经后视网膜的退化过程及在视神经再生的情况下视网膜诱导皮肤移植片转化为角膜的作用。结果表明,切断视神经,引起视网膜逐渐退化,移植的皮肤片与正常的皮肤其本相似;在分断的视神经发生再生并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的情况下,退化的视网膜逐渐恢复,同时被移植的皮肤片也出现表皮的去分化及表皮变薄等被诱导为角膜的过程,并对视神经的完整性与其诱导皮肤移植片转化为角膜之间的可能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建立大鼠血浆中3种蟾皮提取物的HPLC-MS/MS测定方法,并用于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采用静脉给药和动脉取血的方式,甲醇直接沉淀蛋白的方法快速制备样品;分析柱为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150 mm×4.6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体积比65:35),流速为1.0 mL/min;质谱条件为ESI(+)电离方式,扫描方式为定量的多反应监测(MRM).结果表明,3种提取物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均为5~50 000 ng/mL(r>0.999),样品的检出限均为5ng/mL,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4.02%,方法的回收率均在78%以上;经此方法测得的药代动力学数据表明,3种提取物在大鼠体内有相似的药代动力学行为.本方法样品预处理快速简便,检测专一灵敏,适合于3种蟾皮提取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单根蛙类骨骼肌纤维去膜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详细介绍去除单根蛙类骨骼肌纤维细胞膜的化学和机械方法,并就这两种去膜方法得到的去膜肌纤维的特点分别进行了较全面的比较和分析,本文还提出了一种鉴定去膜效果的快速直观的张力测试手段。  相似文献   

13.
列出了有关沙蜥属的分类术语及其释义。并对中国的16种沙蜥提供了附图  相似文献   

14.
本文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用核磁共振的自旋回波谱仪获得了蟾蜍胚胎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与纵向弛豫时间之间的关系,弛豫时间有一个最大值,它能给我们很有用的信息;其另一内容是,在蟾蜍胚胎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进行不同物理刺激作用,发现在弛豫时间小的那些阶段中,刺激后使生长发育期缩短。  相似文献   

15.
蟾蜍胚胎生长发育过程的核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用核磁共振的自旋回波谱仪获得了蟾蜍胚胎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与纵向弛豫时间之间的关系,弛豫时间有一个最大值,它能给我们很有用的信息;其另一内容是,在蟾蜍胚胎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进行不同物理刺激作用,发现在弛豫时间小的那些阶段中,刺激后使生长发育期缩短.  相似文献   

16.
蟾蜍心电图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电图(ECG)不但是临床心功能检查的一项常用而重要的检查方法,在危重病人的抢救和病情监护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心电图的形成理论复杂而抽象,教学中往往成为难于逾越的难点。通过对蟾蜍心电图的实验方法和观察项目进行探索,使其成为一个方法简单、结果直观、效果非常好的教学实验。该实验生动地说明了临床心电图的一些基本问题,有利于学生对心电图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7.
利用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对用不同浓度的蟾酥溶液处理后的蟾蜍的心率和心电图各项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蟾酥浓度的增大,蟾蜍的心率加快;心电图中R波的电压峰值降低、Q-T间期的时值缩短;而P-R间期、QRS期的时值延长.并且这些变化在给药后1~1.5 h达到最大,在2 h时,各指标均有所恢复.由此可见,蟾酥对蟾蜍的心电活动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氮肥污染的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肥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以氮肥的使用量最大,过度使用现象普遍严重,从而引发了环境污染问题,诸如土壤退化、温室效应加剧和生物多样性衰减等。综述了我国化肥的使用和氮肥对土壤、大气、水体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同时,结合实验室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概述了氮肥污染对两栖动物的影响。氮肥对花背蟾蜍受精卵的孵化、蝌蚪的生长发育、变态以及幼体具有严重的危害,揭示氮肥引起的水体污染是引起两栖动物种群衰减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