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中药类制药废水具有成分复杂、有机物质量浓度高、毒性大等特点,是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介绍了中药类制药废水的基本水质特征和出水水质标准,根据中药类制药废水的特性,分析了国内常见的几种以生物法为主要处理工艺的中药类制药废水处理的实际工程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2.
吴茱萸为临床常用的中药,有小毒.目前国内外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已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为了明确吴茱萸的化学成分及其功效、毒性的相关性,为发现其物质基础提供参考依据,综述了吴茱萸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毒性的研究现状,为吴茱萸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文献支持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前已上市的类改良型中药新药存在制备工艺不同、剂型有异、质量标准不一与用法用量有别等问题,结合中成药再评价研究思路,对我国已上市类改良型中药新药的现存问题、用药困惑和再评价研究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类改良型中药新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病理学形态改变的角度探索薄荷提取液对肝脏和肾脏的损伤作用。方法:实验以昆明小白鼠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采用灌胃的方法给予不同剂量薄荷油。从病理学角度观察其肝、肾器官形态改变,以了解该植物提取液的毒性和致死量。结果:通过急性实验,发现大剂量薄荷油对小白鼠的肝、肾均有损伤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病理变化随之明显。组织切片显示肝细胞水肿和脂肪变性,肾小管上皮也可见一定的损伤,表现为上皮细胞水肿。结论:大剂量薄荷油对小鼠的肝、肾均有损伤作用,肝毒性显著,并对肾脏有轻度毒性。  相似文献   

5.
8味抗艾滋病中药的性味与微量元素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测定了白蔹、老鹳草、生晒参、栀子、银耳、淫羊藿、商陆和贯众8味植物类中药中V、Ti、Mo、Co、Cr、Cu、Fe、Mn、Ni、Sr和Zn的含量,并根据第四统计力学——群子统计力学理论对实验测得的离子体系的分布特点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不同性味中药材的微量元素的分布特点有显著的差异,中药的性味与微量元素的分布呈相关性。利用计算所得的群子参数对中药的性味、药理活性进行深入分析,分析结果提示反映中药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的群子参数可作为筛选抗艾处方用药的理论参数。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重金属Hg2+对青海湖裸鲤肾脏组织的细胞毒性;以含有Hg2+的浓度为0.0025、0.005、0.01、0.02mg/L的培养液培养裸鲤肾脏组织细胞;结果表明,0.005mg/L的Hg2+浓度为裸鲤肾脏细胞毒性死亡的临界浓度,且裸鲤肾脏细胞的死亡率随Hg2+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培养基的Hg2+浓度达到0.02mg/L时细胞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7.
大黄为临床常用药物,近年来,有关其毒性的报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对近年来有关大黄肝毒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予以全面综述,并结合中药配伍及组方原则提出了相应的减毒对策.为临床安全应用大黄和最终实现大黄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药四气又称四性,就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近年来,已有少数专家对中药四气、五味、归经与有效成分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但是有关心血管毒性和中药药性方面的研究却很少见.本文主要参考前人有关中药药性与心血管不良反应之间关系的研究,对几种在药性方面明确并具有代表性的中药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药性在心血管毒性方面的研究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药乌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乌头的主要活性成分是生物碱类物质,它是一种有毒性的二萜生物碱,治疗量和中毒量比较接近,具有镇痛、抗炎及心血管作用,临床多用于各种疼痛及炎症.从乌头类中药的提取分离、化学成分、毒性及炮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含量测定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研究三聚氰胺对孕鼠的毒性作用建立动物模型。方法以120、240、360、480、600、720 mg/kg·d剂量的三聚氰胺给孕鼠灌胃,对照组等量蒸馏水灌胃,观察孕鼠的生长及生产情况,采用ELISA检测新生鼠血液和肾脏中的三聚氰胺、检测新生鼠肾脏功能、HE染色观察新生鼠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灌胃剂量为720 mg/kg·d的实验组出现明显变化:孕鼠体重增长率降低(P〈0.05);新生鼠产量降低(P〈0.05);新生鼠血液和肾脏内三聚氰胺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鼠肾脏功能下降;肾脏组织出现明显病理变化。结论灌胃720 mg/kg·d浓度的三聚氰胺对孕鼠产生严重的毒性作用,成功建立了三聚氰胺对孕鼠毒性作用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海星中含有蛋白和多肽、糖苷类、甾醇、生物碱、神经酰胺等生物活性物质。在海星中已分离纯化出的物质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在这些提取物中,蛋白具有免疫活性,促细胞生长活性;甾类糖苷有细胞毒性、溶血、抗病毒、抗炎症、鱼毒素等活性;生物碱类有细胞毒性、抗病毒、抗真菌活性;神经节苷酯类有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2.
碘硒对氟致小鼠肾脏细胞线粒体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碘硒对氟致小鼠肾脏细胞线粒体损伤的影响,用JEM-1200EX透射电镜观察了摄入含高氟但碘量不同、硒量一定的小鼠肾脏细胞线粒体的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高氟组、高碘高氟组小鼠肾脏细胞线粒体膜系统损伤;低碘高氟组、中碘高氟组、高碘高氟加硒组小鼠肾脏细胞线粒体膜系统几乎完好。结果提示,一定量的碘对氟致小鼠肾脏细胞线粒体损伤有拮抗作用,但碘量过高则有协同毒性作用;一定量的硒对高碘高氟所致小鼠肾脏细胞线粒体损伤也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中药安全性,有必要对中药中各成分的量效毒关系进行研究.心脏毒性是新药研究中需要格外注意的器官毒性,为了解决孔板试验中缺少细胞间相互作用以及微环境与体内差异大的问题,构建了一种在体外模拟心肌细胞与毛细血管相互作用的心脏芯片,并使用该芯片检测了雷公藤甲素、氯化两面针碱、莨菪碱3种中药成分的毒性.通过对比加药前后芯片和孔板里心肌细胞的搏动状态变化,以及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和肌钙蛋白的含量变化,发现3种中药化学成分有剂量依赖的心脏毒性,同时发现芯片内的心肌细胞比孔板内的对于药物的耐受性更强,显示了本芯片用于检测药物心脏毒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分类算法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及其进展,为中药领域数据挖掘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利用知网、万方和维普等作为主要文献检索平台,整理文献建立研究对象文献数据库。从311 746篇文献中,整理得到345篇相关文献。结果显示分类算法的应用较多集中在中药药性研究、药物分析、药物安全性/毒性、方剂配伍规律和中药功效等5个研究子领域,且人工神经网络算法运用的范围最广,适用于中药科研的多个子领域。因此得出:分类算法在中药科研中应用种类多,且涵盖的研究范围广;不同数学模型的分类算法均有特色,应当结合中药数据的特点,优选不同的分类算法;通过改进完善传统的分类算法,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分类算法在中药传承和创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分类算法在中药科研中的应用及其进展,为中药领域数据挖掘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方法 利用国内知网、万方和维普等作为主要文献检索平台,整理文献建立研究对象文献数据库。结果 从311746篇文献中,整理得到345篇相关文献;分类算法的应用较多集中在中药药性研究、药物分析、药物安全性/毒性、方剂配伍规律和中药功效等5个研究子领域;且人工神经网络算法运用的范围最广,适用于中药科研的多个子领域。结论 分类算法在中药科研中应用种类多,且涵盖的研究范围广;不同数学模型的分类算法均有特色,应当结合中药数据的特点,优选不同的分类算法;通过改进完善传统的分类算法,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分类算法在中药传承和创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苯乙醇苷类成分广泛存在于中药中,主要含有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红景天苷、连翘酯苷B等成分.苯乙醇苷类成分的生物活性较好、且毒性作用小,具有潜在的药用开发价值及可观的应用前景.对苯乙醇苷类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进行总结,期望能够在一定水平上为其药效评价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和大鼠30 d喂养试验,对以姜黄、灵芝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中药保健食品进行毒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样品对小鼠的最大耐受剂量(MTD)大于30 000 mg/kg BW,急性经口毒性属无毒级;3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30 d喂养试验中,各剂量组大鼠生长良好,血常规指标、血液生化指标、组织学检查等均未见与样品有关的异常改变.在试验剂量下,姜黄灵芝中药保健食品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哇巴因致豚鼠心律失常模型,以哇巴目致室性早搏量、致室颤量和致死量作为衡量洋地黄类毒性的指标,观察GSH、三七皂甙Rg_1、Rb_1和AA等自由基清除剂对洋地黄美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GSH、三七皂甙Rg_1、Rb_1和AA对哇巴因所致的心律失常均有不同程度的对抗作用,可减轻洋地黄类毒性。提示自由基可能参与洋地黄类的毒性过程。  相似文献   

19.
肾脏是外源化学物暴露的主要靶器官之一.肾脏中固有细胞和免疫细胞构成复杂的免疫微环境,其中辅助性T细胞可通过调控先天免疫细胞清除病原体和抗原呈递作用参与宿主防御,还可通过释放炎症因子或趋化因子募集中性粒细胞间接参与外源化学物诱导的肾脏免疫损伤.本文探讨不同类型的辅助性T细胞在参与肾脏免疫毒性损伤中发挥的作用,阐释外源化学物诱导肾脏免疫损伤的免疫毒性机制,为筛查肾脏免疫损伤生物标志物和靶向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两种PCR法(整合酶PCR法和长片段整合子PCR法)检测60株成都地区4家医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第Ⅰ类整合子,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对60株铜绿假单胞菌第Ⅰ类整合酶基因的检测,发现有28株扩增结果为阳性(46.7%),所扩增片段的大小为110 bp.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已报道的ⅠntI1基因核酸序列同源性为100%.长片段PCR法扩增Ⅰ类整合子的可变区,6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18株检测到不同大小的Ⅰ类整合子基因盒,占标本总数的30.0%.插入的基因盒大小从300 bp到超过2000 bp不等,18株整合子阳性菌中,有两株菌同时含有2种大小不同的整合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R03的1900 bp 整合子携带aacA4基因盒,菌株W13的1900 bp整合子中含dfr17和aadA5基因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