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产碱杆菌SB1菌株的分离和降解水杨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富集培养法从工业水中分离到一株能以水杨酸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产碱杆菌SB1。该菌株在优化培养条件下对水杨酸的降解率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2.
投菌法在焦化废水降解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研究投菌法用于焦化废水降解的效果,从武钢焦化厂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8个能以萘或吡啶为惟一碳源的优势菌株,对其进行了分类学鉴定和脱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试验了它们对焦化废水的降解效果。结果是CN3,CN4和DB2对焦化废水的降解率分别33.6%,32.3%和26.4%;在活性污泥中投加优势菌株后,降解率分别达到51.8%,49.1%和38.6%,与普通活性污泥法相比,降解率提高了16.3%,13.6%和3.3%。研究表明,应用投菌法有利于提高焦化废水的降解率。  相似文献   

3.
水杨酸羟化酶是细菌萘降解途径中的关键酶,它能催化水杨酸脱羟和羟化,生成儿茶酚.假单胞菌(Pseudomonas)DN6菌株的萘降解基因位于102kb的质粒pND6-1上,以pUC18质粒为载体,制备了含有1~3kb pND6-1 DNA随机片段的基因库,通过DNA测序和DNA序列同源性分析,从基因库中筛选出含有水杨酸羟化酶基因nahG的克隆.nahG基因的大小为1305bp,编码的水杨酸羟化酶(NahG)由434个氨基酸组成,与Pseudomonas putida NCIB 9816-4菌株的水杨酸羟化酶基因相比,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100%,与其它10种细菌的水杨酸羟化酶基因相比,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32%~99%.酶学实验表明,ND6菌株的水杨酸羟化酶具有广泛的底物特异性,它不仅能代谢水杨酸,还能代谢多种水杨酸的衍生物,如乙酰水杨酸、黄基水杨酸、3-甲基水杨酸、5-甲基水杨酸和5-氯水杨酸等.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TiO2光催化与光敏化协同处理有机氯化物废水的实验.普通的光催化降解和光敏化对五氯酚钠的降解率只能分别达到64.5%和78.8%,而二者的协同可使得同样条件下的降解率达到94.6%.实验结果还表明,不同的光敏化剂的影响效果各异.紫外谱图表明五氯酚钠的苯环特征峰经过降解可以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5.
利用熔融分相法制备了纳米TiO2光催化村料,用XRD,SEM,TEM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进行了光催化降解污水的实验。结果表明:在600℃热处理条件下,经过适当的化学处理,可以制得负载于多孔玻璃的锐钛矿型纳米尺寸的TiO2晶体,以紫外光为光源的降解率明显高于荧光光源,在日光照射下对污水处理的降解率,达到60%以上,通过掺杂Fe^3+改性的TiO2其降解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能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获得高效石油降解菌株,以原油为唯一碳源,从克拉玛依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14株细菌,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法和吐温80法对其石油降解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中M3、M7、M9和M11的石油降解能力较高,降解率分别达到71.6%、56.2%、88.2%和60.3%,且这些菌株均有较高的TTC-脱氢酶活性和脂酶活性,因此可以根据两种酶活性的高低初步判断菌株的石油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7.
红树林下土壤微生物对柴油的降解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在实验室内,红树林下土壤微生物对柴油降解的研究,结果表明,柴油入土一期后,总降解率达70%,微生物降解率为50%;两星期后,总降解率在80%,微生物降解率65%:一个月后,总降解率超过90%,微生物降解率在70%以上,同时,证明了红树林下土壤优势细菌类群对柴油的降解效力也不低,一个月后微生物降解率可达60%以上,研究还证明了红树林下土壤微生物比无红树林的土壤微生物有更高效和更快速地降解柴油的特殊能力。  相似文献   

8.
均相和非均相Fenton型催化剂催化氧化含酚废水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研究了均相和非均相Penton型催化剂催化氧化含酚废水.对均相催化氧化反应进行正交试验和单因数试验,确定其氧化降解特定废水的最优化条件.在Fenton反应机理的基础上,探讨了Fe^3 在均相和非均相条件下的催化氧化机理;制备了Fe^3 /人造沸石和Fe^3 /活性炭催化剂;进行了非均相催化氧化降解高浓度含酚废水的试验;比较了均相和非均相催化氧化反应对苯酚降解率的影响.结果发现非均相反应能大大提高苯酚降解率,使用Fe^3 /活性炭为催化剂时可使苯酚的降解率达到93.02%.  相似文献   

9.
人造沸石负载TiO2光催化降解水中苯酚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人造沸石负载型TiO2光催化剂,用XRD分析了其晶型结构,以300W中压汞灯为实验光源对苯酚进行了光降解研究。考察了催化剂热处理温度、TiO2负载量、催化剂用量、降解温度、光强度和H2O2用量等因素对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15mg/L的苯酚溶液,催化剂焙烧温度为5000℃,TiO2负载量为15.7%,用量为2~3g/L,在300℃连续光照3h时,苯酚溶液的降解率可达到87.4%。  相似文献   

10.
白腐菌对秸秆中木质素生物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白腐菌及其产生的木质素降解酶系对秸秆的木质素生物降解方法,探讨了黄孢原毛平革菌和杂色云芝单一菌株生物降解及双菌株联合降解木质纤维素的规律,白腐菌双菌联合固态培养可使木质素降解率达到47.64%,脱木素选择性为4.74.采用模拟大规模白腐菌堆积培养(厚度30cm)的方法降解秸秆木质素,培养30d,木素降解率为32.54%,表明此方法是一种可行的大规模生物顸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弱碱性介质中,硝基安定经H2O2和紫外光共同作用后,反应产物的荧光特性(λex=355nm,λem=465nm),提出了一种测定硝基安定的新方法.标准曲线的浓度范围为0.25~3.00mgL-1.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和检测限分别为2.3%和0.13mgL-1.可直接用于片剂中硝基安定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优势黄杆菌对蒽、菲、芘混合物的降解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索混合多环芳烃的生物降解特征,利用两株优势黄杆菌,对混合蒽、菲、芘进行了降解研究.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混合多环芳烃的降解56.3%~69.6%在前10h内完成,其生物降解进程和单基质相似,但降解效率低于单基质.混合体系中蒽、菲、芘在不同菌株作用下有按特定优先顺序降解的特征,但两株黄杆菌(FCN1和FCN2)的混合菌并不促进混合多环芳烃的降解.降解130h后,体系中蒽、菲、芘消除,但总有机碳去除率仅达到60.1%~72.7%,说明部分多环芳烃转化为中间代谢产物.菌数测定表明,FCN1和FCN2利用多环芳烃及其降解中间产物繁殖生长,菌数最高时分别增长200倍和100倍,但菌数增长滞后于多环芳烃的浓度变化.研究表明,混合多环芳烃之间具有降解竞争抑制特征,且其生物降解具有规律性.  相似文献   

13.
用β-环糊精(简称p—CD)作为主体,水杨酸(简写为SCA)、邻苯二甲酸(简写为PHA)、邻氨基苯甲酸(简写为OAA)和磺基水杨酸(简写为HS03)等作为客体,采用固相反应,合成了新型的电流变材料-β-环糊精包合物材料.研究了材料的电流变性能,以及客体分子的组成和结构与材料电流变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客体分子的结构,特别是客体分子的功能基是影响材料电流变性能的重要因素.β-环糊精包合磺基水杨酸的包合物有最高的电流变活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混合稀土中镧与其它稀土元素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分离特性。根据镧与其它稀土和磺基水杨酸络合物稳定常数的差异,而使镧与其它十四种稀土元素分离,用所拟分离和测定的方法进行标准回收、人工合成试样、混合稀土氧化物及独居石行样的分析结果表明,此法精密度及准确度均尾良好。  相似文献   

15.
依据强力霉素废水组成,使用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强力霉素废水中5-磺基水杨酸。该方法测定5-磺基水杨酸的线性范围为1.0×10-7~7.0×10-5mol.L-1,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5(n=9),检出限为6.18×10-8mol.L-1(n=11),相对标准偏差为0.39%(n=11),加标回收率98.1%~102.1%。该方法具有设备成本低、操作简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和线性范围宽等优点,便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6.
人造沸石及浸提剂对植物脯氨酸含量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测定植物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改进乙醇法和磺基水杨酸法,比较分析了人造沸石和浸提剂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人造沸石吸附作用明显,普遍降低脯氨酸回收率,使样品测定值下降;磺基水杨酸做浸提剂样品回收率高,方法简便、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7.
Fe3+、Fe2+的连续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强酸性溶液中,Fe3+ 和Fe2+ 共存,以磺基水杨酸作指示剂,用EDTA 滴定Fe3+ ,终点由紫红色突变至亮黄色。然后加入H2O2 氧化Fe2+ ,继续用EDTA 滴定至终点由黄绿色至亮黄色,实现了Fe3+ 、Fe2+ 的连续测定。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同时测定稀土——铝合金中La,Ce的分光光度法。采用混合掩蔽剂SSA+EDTA-Zn+EDTA联合掩蔽大量基体及工La,Ce以外的稀土元素。改变掩蔽剂用量调节体系化学平衡,以ASApA显色成功地进行了La,Ce同时测定。此法用于重稀土铝合金样品分析,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电化学方法、失重曲线和SEM分析,考察了铁素体不锈钢在盐酸溶液中的腐蚀过程,重点分析了SDS和SAD两种缓蚀剂对盐酸溶液中不锈钢腐蚀行为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不锈钢在单一盐酸溶液中始终保持活性溶解状态,腐蚀方式以均匀腐蚀为主,沿晶界处易发生晶间腐蚀.SDS和SAD缓蚀剂均为界面型缓蚀剂,其缓蚀效率存在极大值.当缓蚀剂质量分数为0015%时,两种缓蚀剂均表现出良好的缓蚀性能,可降低不锈钢在盐酸溶液中的腐蚀速度.在相同浓度条件下,SAD缓蚀效率高于SDS缓蚀剂.  相似文献   

20.
硫酸铝钾催化乙酸异戊酯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异戊醇和冰乙酸为原料,采用硫酸铝钾作催化剂合成醋酸异戊酯。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原料配比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硫酸铝钾作为催化剂的较优合成条件:酸醇摩尔比为1:1,催化剂用量为乙酸质量的16.7%,反应时间90min,酯化率可达9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