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平菇晋玉一号是1991年从太原东山采集到的野生平菇,经组织分离驯化栽培而成。经过几年的试验,该菌株与太原地区采用的几个品种相比,具有适应范围广、产量高、菇形中等、菌柄短、抗杂能力强的特点,特别在夏季栽培抗高温,适于多种原料栽培。现将其特性及栽培要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农艺设施栽培黄色金针菇商品性差、菌种退化、新品种缺乏等问题,以栽培和野生菌株为杂交亲本,通过原生质体单核亲本制备、双单杂交子构建、出菇试验初筛、木质素含量复筛、杂交子分子鉴定等步骤,选育出一株商品性好、产量高、适宜北方农艺设施栽培的黄色金针菇新菌株‘冀金12’.经适时采收后,该菌株菌盖呈金黄色、颜色亮丽,菌柄纤细基部不黏连、平均直径在0.25 cm左右,菌柄颜色为黄白色且不易褐变;测定菌柄的平均木质素含量不高于2.50×10~3(A_(280 nm))/kg,显著低于传统品种的木质素含量(3.05×10~3(A_(280 nm))/kg).单潮单袋平均出菇产量可达288±3.2 g,显著高于亲本菌株.  相似文献   

3.
我国北方滑菇栽培常常由于转潮期时间长,秋季气温降低,第2潮、第3潮菇大量发生时气温降至零下,使当年生长期完不成.如果越冬过程管理不善造成失水,次年春季就仅有少量出菇,或者因绿色木霉大量发生根本不出菇.这严重影响了滑菇的产量,使栽培者经济损失巨大.通过对滑菇栽培的观察分析,认为转潮慢与栽培块中的通气状况和栽培料中炭氮比例有关.为了加速滑菇转潮速度,提高滑菇产量,本试验进行了两方面研究:改善栽培块内部通气状况,改变培养基的碳氮比例。  相似文献   

4.
针对试验站所辖示范县中传统种菇区对黄金针菇新品种的苛刻要求,以及缺乏高纯菌种对品种优良性状传递独特作用的认识,开展了黄金针菇优良菌株筛选及其高纯菌种制作技术相结合的试验示范.在菌株筛选过程中,综合评价子实体菌柄褐变程度、菌柄粗细、菌盖大小及生物学效率等生产性状,将评价指标数值化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经初筛和中试两次筛选验证,选育出了商品性状优良、生物学效率达128%的优良菌株F2927.在F2927示范过程中,采用了棉籽壳装输液瓶机和高压灭菌制作高纯菌种技术,有力保障了菌株优良生产性状的传递,使示范户每栽培5000 kg栽培料,收到了菌种制作用工支出节省360元、菌种纯度达98%、增产幅度达8%~10%、增收2 500~3 000元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对冬小包脚菇子实体形成的形态变化,孢子印及孢子形态、菌丝形态及生长的形态变化进行观察。观察结果:冬小包脚菇菌丝营养生长中,扭结成索状菌丝,分化形成白色子实体原基,形成白色卵形菌体,卵形菌体裂开,露出白色菌盖、白色菌柄,菌柄冲长,白色菌托萎缩,菌盖开伞,菌盖灰白色,菌褶初期白色,后期棕色;冬小包脚菇孢子卵形,光滑,孢子印棕褐色,顶端有明显的芽孔;冬小包脚菇初生菌丝细小,白色,分枝,有隔;菌落绒毛状,边缘整齐,气生;营养生长菌丝较粗。  相似文献   

6.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对粤北地区的9个香菇菌株的酯酶和过氧化物同工酶进行了研究。在9个菌株的酯酶同工酶电泳图谱中,2个野生菌株与7个栽培菌株间的酶带数量、浓淡宽窄差异较大:进一步用UP-GMA平均链锁程序进行聚类分析发现,相似系数为0.3时野生菌株与栽培菌株才能归为一大类。相似系数为0.6时栽培菌株可归为一大类,相似系数为0.72时9个菌株可以分为5大类9个菌株过氧化物同工酶酶带均为1条。酶带浓淡和宽窄有差异,野生香菇的酶带最浓最宽。结果表明:粤北香菇资源丰富,遗传差异较大,特别是野生香菇菌株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且酯醯和过氧化物同工酶对香菇菌株的分类、鉴定和遗传标记等方面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白色金针菇不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色泽白嫩,给人以新鲜感,它还具有抗癌和增智作用,商品价值很高,深受深圳、香港等城市中一些宾馆的青睐,每公斤鲜菇售价高达16~24元(人民币)。然而一些生产厂家,常因菇柄较细、质量较差以及单产较低等原因,而经济效益不佳。为此,我们于1991年10月从日本引进白色金针菇菌株,与原来从深圳引进的几个菌株进行品比试验和几次分离选育,经过我校与协作单位—宁波大升食用菌公司一年半的共同试验,初部筛选出菌柄粗壮、口感较脆、单产较高的“F_2”菌株,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4个原生质体融合株(T1、T2、T3和T4)及其亲本糙皮侧耳831和师大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进行了出菇试验.结果表明:6个菌株的最适氮源、碳源、pH和温度存在着明显差异.出菇试验表明,融合株T4的生物学效率为133.2%,高于两个亲本,是一株值得推广应用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9.
通过液体菌种培养,比较了来源不同的4个秀珍菇菌株的抗污染能力、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生长势等特性指标,研究不同碳源、氮源、温度、pH值对秀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经过菌丝培养再进行出菇,从中选育出高产菌株,为秀珍菇的大规模推广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秀珍菇1号菌株最佳,秀珍菇3号菌株次之,其他两个菌株表现不理想,目前还达不到推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拓展灵芝栽培原料和应用灵芝新菌株,采用菌草栽培灵芝及其蛋白质、氨基酸、多糖、三萜分析方法,对引进灵芝菌株南GL11进行鹿角灵芝栽培特性研究及营养和有效活性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南GL11与当地主栽培品种韩芝1号进行鹿角灵芝栽培时,灵芝南GL11呈鹿角状,韩芝1号为念珠状,南GL11形状优于韩芝1号.菌草鹿角灵芝南GL11菌柄显著长于韩芝1号,比其长7.4%,菌柄直径略比韩芝1号粗,但无显著差异;鲜芝、干芝产量均显著高于韩芝1号,分别高40.9%、21.4%,其鲜干比分别为2.55、2.18;菌草栽培南GL11鹿角灵芝的多糖、总三萜含量分别比韩芝1号高28.57%、10.2%,差异显著;其粗蛋白与氨基酸含量略低于韩芝1号,但差异不显著,二者氨基酸组分相同,均检出十七种氨基酸,色氨酸则可能因酸分解未能检出.南GL11鹿角栽培时,形状好,产量高,有效活性成分高,具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为拓展灵芝栽培原料和应用灵芝新菌株,采用菌草栽培灵芝及其蛋白质、氨基酸、多糖、三萜分析方法,对引进灵芝菌株南GL11进行鹿角灵芝栽培特性研究及营养和有效活性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南GL11与当地主栽培品种韩芝1号进行鹿角灵芝栽培时,灵芝南GL11呈鹿角状,韩芝1号为念珠状,南GL11形状优于韩芝1号.菌草鹿角灵芝南GL11菌柄显著长于韩芝1号,比其长7.4%,菌柄直径略比韩芝1号粗,但无显著差异;鲜芝、干芝产量均显著高于韩芝1号,分别高40.9%、21.4%,其鲜干比分别为2.55、2.18;菌草栽培南GL11鹿角灵芝的多糖、总三萜含量分别比韩芝1号高28.57%、10.2%,差异显著;其粗蛋白与氨基酸含量略低于韩芝1号,但差异不显著,二者氨基酸组分相同,均检出十七种氨基酸,色氨酸则可能因酸分解未能检出.南GL11鹿角栽培时,形状好,产量高,有效活性成分高,具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从野生菇驯化选育出的耐温型平菇HP-1新菌株,具有耐高温,适温范围广,在偏碱性基质上生长,发菌快,生长周期短,抗杂菌能力强等特点,适合于春、夏、秋三季栽培。用棉籽壳为原料,生料栽培,生物学效率(产菇量对固体基质之比)为71~152%。HP-1子实体韧性强,不易破碎,菇香味浓,干菇品质好,适于干制保存。  相似文献   

13.
在配制香菇菌袋栽培料时添加0.2%(质量分数)增菇激活酶,研究增菇激活酶对菌丝生长周期、菌丝胞外酶活力、栽培料理化指标、生物学效率及子实体营养成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增菇激活酶组的菌丝满袋时间为70 d,比对照组提前15 d.在菌丝转色期,增菇激活酶组菌丝纤维素酶、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持续增加,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出菇后采收子实体,增菇激活酶组的生物学效率达96.75%,比对照组提高21.99%,子实体营养成分略高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53.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Jacq.ex.Fr.)Que'l.可食。分布:太原市,襄汾,沁县,五台山.菌盖宽4—12厘米,长5—10厘米,白色,平滑,扁半球圆至平展,匙形至肾形,有后沿。菌肉白色,柔软,较厚。菌柄短或缺如,中实,侧生或偏生,长1—3厘米,直径1—2厘米,基部常有一层白绒毛。菌褶白色,在菌盖边缘处每厘米18—20片,宽6—15毫米,长短不等,延生,有时在菌柄上端交织成网或形成孔状,新鲜时白色,干后变黄。孢子印白色。孢子在显微镜下观察无色,表面平滑,长方形至近圆柱状,7.5—10×3.5微米。  相似文献   

15.
平菇脱毒菌株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平菇脱毒菌株进行熟料栽培研究.测试其菌丝体生长状况、生物转化率等.试验结果经方差分析可知,脱毒菌株发菌期较组织分离菌株平均缩短2.5 d,生物转化率提高了8%.其菌丝体长势、发菌期、出菇时间、菇形、生物效率显著的优于组织分离菌株.  相似文献   

16.
香菇地沟栽培,在选用适应性强的Cro2菌株,确定棉籽壳和木屑培养料的合理配方与发酵处理,调节发菌、转色、出菇的综合管理,生物学效率为70%以上,为露地栽培香菇提供了可行的栽培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Singer),又名印度鲍鱼菇,别名环柄斗菇,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白蘑科,侧耳属。秀珍菇鲜嫩可口、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于草菇和平菇,且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并有降低人体胆固醇和血脂的功效,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 一、栽培特性 秀珍菇引种来源不同,菌株生物  相似文献   

18.
香菇单孢杂交,选育出L_9、L_(11)、L_(24)三个菌株,根据其性状分析,拮抗反应和酯酶同工酶酶谱的综合判断,证实是杂交新菌株。L_(11)杂交株具有产量高、菇形好的优点,生物学效率保持在75%以上,是适合于木屑、棉籽壳代料栽培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9.
糙皮侧耳(Plurotusostreatus)菌株在子实体发育过程中,菌褶组织中的TTC一脱氢酶活性随着菌龄的增加逐渐增强,而菌柄和菌肉组织中的TTC一脱氢酶活性逐渐降低。相同发育时期的子实体(5cm以上)以周边和表皮组织中的脱氢酶活性均高于其内部不同结构组织中的酶活。  相似文献   

20.
通过培养、解剖及显微观测,研究了茶树菇(Agrocybe cylindracea)L1菌株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茶树菇L1菌株,子实体粗壮,肉厚,株平均质量达28.77 g,其结构为单型菌丝系统,是一株优良菌株.菌体不同部位的菌丝以及营养菌丝均无色透明,具分枝,有横隔和锁状联合,但各类型菌丝直径及排列方式有明显区别.菌柄菌丝直径最大,基内菌丝直径最小,菌柄菌丝及菌髓菌丝平行排列,菌幕菌丝相互无序交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