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里氏木霉制备木聚糖酶的产酶历程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以玉米芯木聚糖为原料,里氏木霉(Trichodermaresei)RutC30为菌种,采用改进的Mandels配方制备木聚糖酶,产酶历程与制备纤维素酶时有较大差异。具体表现在产酶周期短,pH值基本无下降的趋势,酶液中可溶性蛋白质浓度较低。底物浓度为7g/L时,木聚糖酶活力达1256IU/mL,比活力、酶得率及酶产率分别为8190IU/mg蛋白质、17943IU/g木聚糖和4186.7IU/L·d。产酶最终pH应控制在6~7较为适宜,酶活力最高。pH超过7.0,酶可能失活。酶解结果表明,木聚糖酶对木聚糖干粉具有很高的降解效率,当每克底物的酶用量为0.1克木聚糖干粉产的酶液量时,酶解得率一般可达90%左右。  相似文献   

2.
添加纤维二糖,淀粉水解液对纤维素酶制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里氏木霉(TrichdermareseiRutC30)以经蒸汽爆破预处理的玉米秆为底物制备纤维素酶,产酶pH值维持在5.0左右,底物浓度为3.75%(玉米秆,干基)时,产酶3天,滤纸酶活力和纤维二糖酶活力达1.76IU/mL和0.38IU/mL,纤维二糖酶活力高,酶水解得率达80.2%;在试验培养基中添加纤维二糖对纤维素酶的合成具有抑制作用,培养基中添加纤维二糖浓度在0.25~1.50g/L时,滤纸酶活力和纤维二糖酶活力同时下降30%~40%;淀粉水解液对纤维毒酶合成的影响是由葡萄糖的抑制和复合糖的诱导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用本研究培养基制备纤维酶过程中添加淀粉水解液,从经济角度来说是不适宜的。  相似文献   

3.
碳源对里氏木霉β-聚糖酶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里氏木霉β-聚糖酶的生物合成,并比较了以玉米芯、纸浆、粗木聚糖为碳源对里氏木霉β-聚糖酶诱导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里氏木霉以15 g/L的玉米芯为碳源合成β-聚糖酶,培养4 d时滤纸酶活、羧基纤维素(CMC)酶活、纤维二糖酶活和木聚糖酶活分别为1.03 FPIU/mL、0.54、0.08和149.7 IU/mL;以纸浆为碳源,可得到较高纤维素酶活、较低木聚糖酶活的β-聚糖酶;以粗木聚糖为碳源,可制备低纤维素酶活的木聚糖酶,木聚糖酶活与CMC酶活的比值高达785.4,适合于纸浆的生物漂白。  相似文献   

4.
以单糖、双糖和多糖等8种有机化合物为碳源,培养丝孢酵母ST851,结果发现该菌株在上述各种碳源中均生长良好,但只有在木糖和木聚糖碳源中培养时,才呈现β-木聚糖酶活性;该菌株所产生的β-木聚糖酶是诱导酶,木糖和木聚糖是良好的诱导物;麸皮和半纤维素可大幅度提高酶活力.在液体或固态培养中,酶活力可分别达到14.4IU/ml和73.6IU/g曲.5-氟尿嘧啶和放线菌酮均对该酵母所产的β-木聚糖酶有强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碳源对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cuataneum ST851)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单糖,双糖和多糖等8种有机化合物为碳源,培养丝孢酵母ST851,结果发现该菌株在上述各种碳源中的均生长良好,但只有在木糖和木聚糖碳源中培养时,才呈现β-木聚糖活性,该菌株所产生的β-木聚糖酶是诱导酶,木糖和木聚糖是良好的诱导物,麸皮和半纤维素可大幅主提高酶活力,在液体或固态培养中,酶活力可分别达到14.4IU/ml和73.6IU/g曲,5-氟尿嘧啶和放线菌酮均对该酵母所产的β-木聚糖酶有强列抑抽  相似文献   

6.
以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Rut C-30为产酶菌,研究了不同初始pH值对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pH较低有利于纤维素酶的合成,初始pH值高则延长了产木聚糖酶的时间,且强烈抑制纤维素酶的合成,致使木聚糖酶活与纤维素酶活的比值提高,从而有利于选择性合成木聚糖酶。初始pH值分别为4.0、4.4、4.8、5.4、6.0时,培养72h,木聚糖酶活与纤维素酶活的比值分别为259、327、425、865、1016。随着初始pH值的增加,里氏木霉对培养液中还原糖的消耗能力在降低,初始pH值在4.0-4.8范围内,培养48h时还原糖浓度到最低,并且维持在低浓度的水平上。当初始pH值在5.4-6.5范围内,培养72h时还原糖浓度才达到最低,并且培养液中还原糖浓度较高,初始pH值提高到6.5时,培养液中还原糖浓度维持在较高水平上,抑制了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的合成。  相似文献   

7.
分批补料合成纤维素酶扩大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里氏木霉以纸浆为碳源分批补料制备纤维素酶。里氏木霉在10L发酵罐中以纸浆为碳源间歇式发酵合成纤维素酶,培养基中碳源浓度为15g/L时,滤纸酶活力、纤维二糖酶活力、酶产率和酶得率分别为2.15FPIU/mL、0.20IU/mL、16.3FPIU/(L·h)和143.3FPIU/g;碳源浓度提高到27.5g/L,采用分批补加碳源的方法,滤纸酶活力、纤维二糖酶活力、酶产率和每克纸浆酶得率分别为3.90FPIU/mL、0.35IU/mL、23.2FPIU/(L·h)和141.8FPIU。研究表明,提高培养基中碳源浓度,采用补料分批发酵技术,产酶时酶活力和酶产率随着培养基中碳源浓度的提高而提高,且保持酶得率不变,达到了降低产酶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影响固定化里氏木霉合成纤维素酶的动力学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影响固定化里氏木霉细胞合成纤维素酶的主要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以纸浆为主要碳源,采用固定化细胞,在250mL摇瓶中重复分批发酵,结果表明,在一批加料条件下,适宜于固定化细胞产酶的条件是:纸浆浓度1.5%~2.0%,C/N为8,培养液的初始pH值4.0摇瓶转速200r/min及26℃。分批添加纸浆可以减少固体底物对氧气输送和物质扩散等方面造成的不良影响,有利于增加底物的总用量,从而促进纤维素酶的合成,  相似文献   

9.
以纤维二糖特异诱导培养里氏木霉和黑曲霉菌丝,制备含有细胞外、细胞内和细胞质膜结合态β葡萄糖苷酶的无细胞抽提物,采用色谱持谱联用分析,比较研究他们对纤维二糖的转糖基作用,结果表明两菌株中都只有细胞质膜结合态β葡萄糖苷酶表现出显著的转糖基活性,可检测到的含有β糖苷键葡二糖类的主要转糖基产物是β龙胆二糖而不是槐糖.当在里氏木霉和黑曲霉菌丝的洗脱置换培养体系中加入β龙胆二糖时,可以诱导纤维素酶合成,但它比槐糖(迄今最有潜力的诱导物)的诱导效率低.这些结果支持假说认为是质膜结合态β葡萄糖苷酶从纤维素寡聚物形成转糖基作用产物,作为纤维素酶合成的诱导物  相似文献   

10.
调控pH值提高木聚糖酶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通过控制产酶过程pH 值能有效提高里氏木霉木聚糖酶活力。结果表明,当控制产酶pH 为4 .0 时,有利于提高木聚糖酶活力,且此pH 对提高β- 木糖苷酶活力的影响更大。pH 调控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应以控制1 ~2 d 后让其自由发展为宜。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碱性纤维素酶生产菌株镰刀霉菌(Fusarum Sp.)的产酶条件.结果表明:该菌株产碱性纤维素酶的适宜碳源为1%麦杆粉+1%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O.2%的(NH_4)_2SO_4加0.1%的酵母粉,接种量为5%,培养时间为72 h,培养温度为46℃,培养基初始pH为8.0.在最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液中内切葡聚糖酶活力可达到1.29 IU/mL,而天然纤维素酶活力和滤纸酶活力却很低.具有这种组分结构的碱性纤维素酶系统在棉织品的生物整理及洗涤剂工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黑曲霉和里氏木霉产酸性木聚糖酶的性能及所产粗酶的酶学特性进行分析比较,尤其是考察pH值为4时木聚糖酶酶活力及稳定性,从而确定潜在的较为理想的酸性木聚糖酶。【方法】将里氏木霉和黑曲霉接种至培养基进行产酶培养,比较分析两者的酸性木聚糖酶、酸性木糖苷酶的酶活力及酶学特性。【结果】黑曲霉酸性木聚糖酶和酸性木糖苷酶的酶活力最高分别达(52.36±2.61)U/mL和(0.57±0.01)U/mL,酸性木聚糖酶最适温度和pH值分别为55℃、5.0,酸性木糖苷酶最适温度和pH值分别为75℃、5.0;里氏木霉酸性木聚糖酶和酸性木糖苷酶的酶活力最高分别达(10.12±0.95)U/mL和(0.32±0.05)U/mL,酸性木聚糖酶最适温度和pH值分别为65℃、6.5,酸性木糖苷酶最适温度和pH值分别为65℃、4.5。黑曲霉和里氏木霉的酸性木聚糖酶兼有酸性CMCase酶活力,分别为(5.26±0.21)U/mL、(1.72±0.21)U/mL。【结论】黑曲霉所产酸性木聚糖酶明显比里氏木霉的更优良,是潜在的较为理想的酸性木聚糖酶。  相似文献   

13.
康宁木霉液态发酵高产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选育的一株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QF-02进行了液态发酵生产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碳源的种类及性质是影响产酶的关键因素,价廉易得的天然稻草是其产酶的良好碳源。在培养基组成为40目稻草粉4g、Mandels营养液100mL、起始pH值4.8的优化培养条件下,摇瓶培养120h所得3种酶的平均活力分别为:滤纸酶活(FPA)1.43IU/mL, β-葡萄糖苷酶活0.36IU/mL, 木聚糖酶活176.8IU/mL。与商品纤维素酶制剂相比,在FPA载量相同(3FPU/g原料)的情况下,自制的复合酶在水解碱预处理稻草和天然稻草时,总还原糖产量比商品纤维素酶提高55%和40%,葡萄糖产量提高33%和12%。研究结果还表明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具有协同酶解木质纤维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三峡地区丘陵地带采集样品中分离以稻草秸秆粉为碳源的产纤维素酶菌株.方法:以刚果红为显色剂,采用CMC—Na固体培养基初步筛选产酶的微生物,然后将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较大的菌株分离纯化后,进行摇瓶复筛,最后经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该茵珠的产酶条件.结果:分离得到一株产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的菌株(X3),经初步鉴定其为曲霉属,该菌株产纤维素酶的最佳条件为: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72h、初始pH值6、装量为15mL/250mL三角瓶.在此条件下FPA酶活为2.413IU/mL、CMC酶活为2.406IU/mI—J3一葡萄糖苷酶活为10.633IU/mL,分别是菌株X3初始酶活的l_04倍、2.20倍和1.19倍.结论:通过产酶条件优化后,菌株X3各酶活分别提高.  相似文献   

15.
纤维素的开发与利用在当今资源紧缺的社会下是当务之急,秸秆含有大量的纤维素,木质素.它从一个农业废弃物逐渐变为了再生资源开发的焦点.为了将秸秆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我们以牛粪,羊粪及含腐烂树叶土壤的混合物为材料,利用限制性培养技术,对其中能够降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进行驯化培养,并得到一组高效降解纤维素的菌群.利用CMC糖化力法和滤纸酶法测定该菌群的纤维素降解能力.对菌群进行菌种的分离,并进行生理生化试验分析各个菌株的特性.通过正交试验对该菌群的最佳产酶条件进行优化.得到的菌群CMCase酶活的高达80U/mL,滤纸酶活高达152U/mL.得到的最佳产酶条件为蛋白胨纤维素培养基以滤纸为碳源,pH 5.0条件下35℃静置培养.筛选性能稳定的高产秸秆降解菌群,为充分利用秸秆等农业废弃物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短链脂肪酸具有促进肠道及人体健康的有益功能,采用体外模拟肠道内环境的方法,分析嗜酸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动物双歧杆菌等肠道益生菌发酵山药低聚糖产生短链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结果发现:山药低聚糖在模拟结肠环境中被乳酸菌作为碳源利用,产生对人体健康有积极作用的乳酸、乙酸及丙酸等短链脂肪酸,且产生短链脂肪酸的浓度与菌种及发酵时间相关。在48h发酵过程中,乳酸在植物乳杆菌48h发酵液中含量最高,达(13.800±0.243)mg/mL;乙酸在动物双歧杆菌48h发酵液中含量最高,达(1.850±0.003)mg/mL;丙酸则在动物双歧杆菌8h发酵液中含量最高,为(0.082±0.001)mg/mL。研究结果提示,可通过改善膳食结构调节肠道益生菌产生短链脂肪酸,维持肠道与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7.
一株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CMC平板筛选方法,从草丛土样中筛选到一株产纤维素酶的菌株,该菌在20℃~50℃、pH4.0~10.0、NaCl1.0%~10.0%的条件下均能生长,在26℃~39℃、pH6.0~8.0、NaCl4.0%~6.0%条件下生长快速。经采用Biolog进行碳源利用鉴定判定为黄曲霉,命名为AF-1。AF-1的CMCase为19.26U/mL,FPA为6.22U/mL,纤维分解率为20.6%。采用单因素法对AF-1产酶条件进行了初步测定。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利用木质纤维原料产木聚糖酶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聚糖酶在食品、饲料、造纸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生产成本是决定微生物木聚糖酶能否实现工业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木质纤维原料富含木聚糖,许多能够利用廉价的木质纤维原料诱导产生木聚糖酶的微生物得到了分离,有效地降低了酶制剂的生产成本.综述了微生物利用木质纤维原料产木聚糖酶的研究现状,重点关注了微生物木聚糖酶的产生、特性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重组导向溶栓分子scFv-UK32的溶纤活性,通过重组PCR方法在编码scFv与UK32的碱基之间引入编码KLGGGG连接肽的碱基序列,并克隆到转移载体pBacPAK9上,通过与线性病毒DNA BacPAK6/Bsu36I digest共转染到昆虫细胞Sf 9内,进行表达。表达产物分泌到上清中,共转染后第5d(天)用纤维平板法测得Sf 9细胞上清溶纤活性达到107 IU/mL,比未引入连接肽的scFv-UK32的表达活性(25 IU/mL)高。ELISA实验表明共转染上清具有明显对活化血小板特异结合能力。Western Blotting实验表明共转染上清可与Pro-UK的单抗特异结合。  相似文献   

20.
从甜酒曲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GSBa-1,为了提高该菌株液态发酵产凝乳酶的能力,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其产酶培养基组成。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碳源、氮源、金属盐、磷源对菌株GSBa-1产凝乳酶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对产酶培养基中麦芽糖、蛋白胨和酵母浸粉含量3个主要因素的优化组合进行了定量研究,确定解淀粉芽孢杆菌GSBa-1产凝乳酶的优化培养基组成为:麦芽糖1.93g/L、蛋白胨10.89g/L、酵母浸粉2.15g/L。在此优化培养基培养条件下,该菌株产凝乳酶活力可达(562.57±7.67)Su/mL,接近理论预测值537.10Su/mL,且平均误差为4.53%。优化后解淀粉芽孢杆菌GSBa-1产凝乳酶活力比基础培养基提高了1.88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