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建立和完善广西壮药粪箕笃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四部中药品标准研究方法首次对粪箕笃药材进行水分、灰分、酸不溶灰分、浸出物及重金属的检测,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粪箕笃药材中千金藤啶碱成分进行鉴定。结果粪箕笃药材水分不高于16.10%,总灰分不高于13.90%,酸不溶性灰分不高于1.28%,浸出物不低于9.29%,粪箕笃药材不含有千金藤啶碱成分。结论该方法可作为制定和完善粪箕笃药材质量标准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藏药材柳兰的系统研究,建立柳兰的药材质量标准.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对柳兰药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薄层层析法,以金丝桃苷标准品为对照,建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按四部通则方法对柳兰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进行检查,测定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金丝桃苷为质控指标,建立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利用所建方法对不同产地批次的13批样品进行测定和评价,结果建议柳兰药材各检查项指标水分不得超过12.00%,总灰分不得超过10.0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2.00%,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25.00%,按柳兰药材干燥品计算,含金丝桃苷(C21H20O12)不得少于0.10%.由此所建立的柳兰药材质量标准简单、稳定、可行,为柳兰药材的质量控制及开发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卢婷  姚斌 《贵州科学》2021,39(6):27-29
目的:测定绿豆衣药材中水分、总灰分及浸出物的含量,为建立绿豆衣质量标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0832(第二法)水分测定、2302灰分测定和2201浸出物测定法对绿豆衣进行水分、总灰分、浸出物测定.结果:绿豆衣水分含量在10.9%~12.0%之间;总灰分含量在2.3%~2.5%之间;浸出物含量在3.0%~3.4%之间.结论:建议绿豆衣水分限度值为15%;总灰分限度值为3.0%;浸出物标准不得少于2.5%.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云连药材的水分、灰分和浸出物,为建立云连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X H中水分测定法中的第一法、附录IX K灰分测定法和附录X A浸出物测定法测定。结果:云连药材含水量不超过14.00%,总灰分不高于5.00%,酸不溶性灰分不高于(1.78±0.04)%,热浸法水溶性浸出物量不低于(24.42±0.25)%,热浸法醇溶性浸出物量不低于15.00%,挥发性醚浸出物含量不低于(3.39±0.08)%。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为建立云连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建立海洋药物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 (Linn.)Savigny)的质量标准,以便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木榄样品进行定性鉴别,并测定样品的水分、灰分和浸出物,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木榄中总黄酮含量。薄层色谱结果显示,在对照品(芦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木榄样品水分含量为7.95%~10.53%,总灰分含量为8.53%~9.52%,醇溶性浸出物(热浸法)的含量为13.05%~16.14%;总黄酮含量为33.36~37.57mg/g。据此初步拟定木榄的质量标准: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2.0%、总灰分含量不得超过11.0%、醇溶性浸出物(热浸法)含量不得低于12.0%、总黄酮含量不得低于3.0%。制订的标准可用于木榄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对市售连翘饮片进行质量评价,分析连翘质量差异的原因。按《中国药典》2015版的相关测定方法,测定60批连翘中水分、总灰分、醇溶性浸出物、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的含量,对测定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和聚类分析,评价连翘饮片的质量差异。市售连翘饮片不合格率为5.0%,水分、总灰分、浸出物、连翘苷、连翘酯苷A测定结果符合正态分布,在95%的置信度下可接受的取值范围分别为(4.86%~4.98%)、(2.88%~3.05%)、(33.37%~36.31%)、(0.41%~0.50%)、(6.19%~7.78%);建立的PLS-DA模型可靠,预测能力良好,浸出物、连翘酯苷A、连翘苷是影响连翘质量的主要指标。本研究客观、有效地评价了市售连翘饮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民族药鼠曲草Herba Gnaphalii质量标准。方法:对鼠曲草性状、显微特征进行鉴别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总黄酮含有量,按《中国药典》方法测定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含有量。结果:TLC斑点清晰,重复性好,阴性无干扰。总黄酮的含量在0. 0136~0. 0613 mg/ml(r=0. 999 8)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RSD)为99. 63%(1. 26%)。11批样品中,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含有量范围分别为8. 29%~10. 76%、9. 67%~15. 41%、0. 43%~7. 39%、20. 77%~30. 85%。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鼠曲草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追风伞药材不同产地和部位中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并设置其质量控制项目和限量,为提升追风伞的质量标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根据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中的相关检测方法对追风伞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追风伞不同产地和部位中水分(9.61%~13.82%)、总灰分(5.26%~15.39%)、酸不溶性灰分(0.34%~5.33%)和醇溶性浸出物(13.05%~28.34%)含量均存在差异。结论:初步建议追风伞根、茎、叶、全草中的水分含量分别不得过13%、14%、14%、13%;总灰分含量分别不高于16%、8%、9%、11%;酸不溶性灰分分别不超过5%、1%、2%、3%;醇溶性浸出物分别不低于16%、16%、13%、14%。  相似文献   

9.
建立马桑Coriaria sinica Maxim的质量标准.方法:通过药材性状、显微鉴定后,采用TLC法作定性鉴别;根据《中国药典》方法,检测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含有量;通过HPLC、UV法,测定槲皮素的含量.结果:马桑叶性状及粉末显微特征可作为马桑叶药材的鉴定依据.TLC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水分、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控制松针层孔菌Phellinus pini药材质量,制订药材质量标准,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性状、显微、薄层鉴别药材;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方法测定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浸出物含量,以Hispolon作对照品,TLC法定性鉴别,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酚含量.结果:松针层孔菌不同部位性状、显微特征及薄层色谱区别明显,能较好地和同属其他真菌相区分;Hispolon的平均含量为0.0160%,拟定Hispolon的含量不得低于0.01%;总酚的平均含量为0.238%,拟定总酚的含量不得低于0.20%;水分不得过13.0%;总灰分不得过2.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0%;水溶性浸出物不得低于2.0%;醇溶性浸出物不得低于4.0%.结论:建立的松针层孔菌药材的质量标准可全面、有效地控制药材质量,为临床合理、有效、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响铃草药材质量进行控制.方法:以中国药典(2010年版)有关要求为依据,对响铃草药材的性状特征、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总灰分、酸不溶灰分和醇浸出物进行分析,并用高效液相测定响铃草染料木素的含量.结果:详细描述了响铃草的性状和显微特征;薄层色谱中在与染料木素对照品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斑点;总灰分、酸不溶灰分和醇溶性浸出物的平均值分别为6.8%,1.7%和17.0%;在含量测定中染料木素在0.65~13.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67%(n=6),RSD为0.86%.结论:本试验为响铃草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桑白皮的桑皮苷A、桑辛素、桑酮G进行了定性鉴别,并根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方法测定了不同产地不同生源桑白皮中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同时采用高效液相法(HPLC)测定了桑白皮中的桑皮苷A.结果表明,桑白皮中桑皮苷A、桑辛素、桑酮G斑点清晰、特征明显.最终建议桑白皮药材质量标准(以质量分数计)为:水分不超过13%,总灰分不超过9%,酸不溶性灰分不超过2.5%,水溶性热浸浸出物不得低于25%,以干燥品计,桑皮苷A质量分数不低于0.91%.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七爪风的质量分析方法。方法根据2015版《中国药典》的实验方法对七爪风药材的水分、总灰分及醇浸出物进行测定。结果广西10批不同采集时间和不同地域的七爪风药材均具有相同的植物形态和药材性状,实验测定结果:水分为8.52%~11.01%,总灰分为4.54%~7.18%,酸不溶性灰分为0.59%~1.32%,浸出物为16.81%~20.95%。结论本研究的七爪风鉴别方法,可用于该药材的质量控制分析,该实验研究结果可为建立七爪风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以便更好的开发利用其药材。  相似文献   

14.
葛根黄酮降血糖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50mg/kg体重)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糖脉康药物对照组和葛根黄酮组,实验40d后检测各组动物体重、饮水量、血糖、糖耐量、果糖胺、山梨醇、醛糖还原酶、山梨醇脱氢酶和糖基化终产物(AGEs)等实验指标.结果表明,葛根黄酮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小鼠的病理症状,降低血糖水平,降低血液中果糖胺、山梨醇、醛糖还原酶和AGEs的含量,升高血液中山梨醇脱氢酶的含量,同时还能降低肝脏、肾脏、大脑、心脏和皮肤组织中AGEs和山梨醇的含量,与糖尿病组小鼠比较差异显著(P0.01).由此得出结论,葛根黄酮除具有明显降血糖作用外,还对糖尿病并发症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六棱菊的质量分析方法。方法根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的方法对六棱菊药材的水分、总灰分及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结果广西10批不同产地及不同采集时间的六棱菊药材均具有相同的植物形态和药材性状,实验测定结果:水分为5.19%~10.86%,总灰分为5.91%~10.74%,酸不溶性灰分为0.44%~0.92%,浸出物为14.64%~19.95%。结论此六棱菊鉴别方法,可用于该药材的质量控制,研究结果可为六棱菊药材的开发利用以及建立其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石柑子的质量分析方法。方法根据2015版《中国药典》的实验方法对石柑子药材的水分、总灰分及醇浸出物进行测定。结果广西13批不同采集时间和不同地域的石柑子药材均具有相同的植物形态和药材性状,实验测定结果为水分为9.54%~11.39%,总灰分为7.21%~9.58%,酸不溶性灰分为0.94%~2.08%,浸出物为7.96%~10.83%。结论本研究的石柑子鉴别方法,可用于该药材的质量控制分析,该实验研究结果可为建立石柑子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以便更好的开发利用其药材。  相似文献   

17.
根据葛藤对生态条件的要求,在荒山荒坡中的绿化及水土保持功能,认为:葛藤在凉山退耕还林、荒山荒坡绿化中具有巨大的潜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微量量热法对中药活性成分葛根总黄酮振荡体系进行了研究,测定了葛根总黄酮在不同浓度、不同温度下的振荡体系的热功率-时间曲线,得到了它的诱导期、振荡周期,根据动力学理论计算了它的反应级数和表观活化能,并建立了诱导期、振荡周期与浓度和表观活化能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式.  相似文献   

19.
葛根总黄酮微波辅助萃取技术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对葛根渣进行微波辅助处理,考察微波作用对葛根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试验中以总黄酮的提取量为考察对象,重点以微波功率、微波作用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固液比和浸泡次数等单因素对葛根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用微波中高火挡对葛根原料辅助萃取处理1min后,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浸提两次,得到的葛根总黄酮提取量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20.
参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相关方法,建立组培川贝母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薄层色谱等项目的检查方法并规定限度,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组培川贝母的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并规定限度,以此对组培川贝母进行质量标准研究.结果表明:组培川贝母的总灰分不应超过2%,酸不溶性灰分不应超过1%,浸出物不得少于20%,总生物碱含量应在0.2%-0.3%之间;本研究建立的质量标准可以控制组培川贝母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