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加热和pH=5.50的条件下, 基于十六烷基氯化吡啶能增敏Bi (Ⅲ) 催化过氧化氢氧化四溴荧光素产生强烈的荧光信号,据此建立了十六烷基氯化吡啶增敏过氧化氢氧化四溴荧光素荧光增强法测定痕量铋的新方法。ΔIf与CBi (Ⅲ)呈线性关系的范围为8.0 ~ 40.0 pg/L;检出限为1.6 fg/mL;对8.0和40 .0pg/L的Bi (Ⅲ)进行测定,的RSD分别为3.2%和4.8%。本催化反应对Bi (Ⅲ)为一级反应;k = 3.34×10-4/s,E = 3.58 KJ/mol。该方法用于人发样与水样中痕量Bi (Ⅲ)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meso-四(N-甲基-3-吡啶基)卟啉和钴的配合物(CoTMPyP)可以作为辣根过氧化物酶的模拟酶来催化高香草酸和H_2O_2的反应,生成具有强荧光的高香草酸的二聚体。用CoTMPyP催化,可以测定3.0×10~(-7)—2.0×10~(-6)mol/L的H_2O_2,通过和葡萄糖氧化酶反应的偶联,可以测定0.20—4.0μgmL~(-1)的葡萄糖。对血清中的葡萄糖含量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3.
以聚乙烯醇(PVA)为高分子配体,分别与SmCl3、EuCl3在水溶液中进行配位反应,合成PVA-Sm(Ⅲ),PVA-Eu(Ⅲ)配合物.用电导率法研究PVA-Sm(Ⅲ),PVA-Eu(Ⅲ)配合物最佳反应条件,并通过荧光光谱及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物料投放比为PVA:Sm3+=4:1,PVA:Eu3+=6:1,该反应在非碱性溶液中搅拌2 h为最佳.荧光光谱显示:PVA-Sm(Ⅲ),PVA-Eu(Ⅲ)配合物具有荧光特性,都在286 nm左右产生荧光,其荧光主要表现为配体的特征荧光,金属离子对其起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4.
报导了添加剂CTMAB对Ce(Ⅳ)-H_2QS体系荧光强度的增强作用,荧光的最大激发和辐射波长分别为269和355nm。并据此建立起一个测定Ce(Ⅳ)的荧光光度方法,其灵敏度约为原体系的五倍;测定范围为2.0~100μg/L。用于实际样品分析得到了良好的结果。讨论了其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5.
以Schiff碱杯[4]芳烃衍生物H4L为配体,合成了两个新的铜(Ⅱ)和锌(Ⅱ)配合物,分别为H2LCu2SO4,H2LZn(OAC)2。用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等方法对配合物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初步研究了它们的荧光性质。结果表明,与具有微弱荧光发射能力的H4L相比,锌(Ⅱ)配合物的荧光发射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铜(Ⅱ)配合物的荧光发射能力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研制了基于分子导线化合物DTDT的荧光传感器,并用于环境水中Cr(Ⅵ)的测定.该传感器敏感膜的组成为50mgPVC聚氯乙烯,100mgDOS邻苯二甲酸二辛酯,5mg四苯硼钠,2.5mg荧光物质,2mL四氢呋喃.试液中Cr(Ⅵ)能可逆猝灭敏感膜的荧光.考察了底液介质、组成、浓度对传感器测定Cr(Ⅵ)的影响.常见的金属离子对Cr(Ⅵ)的测定无影响.在0.65 mol/L的硫酸缓冲体系中,测定的激发/发射波长为380nm/416nm,线性范围约为1.00×l0-4-1.58×10-3 mol/L,检出限为7.9×10-5 mol/L.  相似文献   

7.
天然水中Mn(Ⅱ)的光化学荧光催化动力学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基于Mn(Ⅱ)对酸性铬蓝K光化学反应的催化作用而建立起的一种Mn(Ⅱ)的光化学荧光催化动力学分析的新方法。Mn(Ⅱ)的含量在0~120n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放为0.998,检测限和变异系数分别为2ng/ml和1.3%,本法已用于直接测定自来水中的Mn(Ⅱ)结果满意,还初步探讨了该反应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近几年荧光能量转移体系用于DNA分析测定方法的进展 .通过实验对吖啶橙 (AO)_中性红 (NR)荧光体系能量转移进行分析 ,说明使用该体系可用于对DNA定量测定 .然后通过Forster能量转移理论 ,计算DNA加入前后AO_NR体系临界距离变化 ,从某种程度上说明DNA对AO_NR荧光淬灭的影响 .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研究吡啶类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和固体及溶液的荧光性质,利用对甲氧基苯甲醛和2-乙酰吡啶为原料合成得到了3,5-二(4-甲氧基苯基)-4,6-二(羰基吡啶基)-1-(2-吡啶基)环己烯(C37H31N3O4,1),通过红外光谱、核磁氢谱和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化合物(1)晶体结构属于单斜(Monoclinic)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为a=2. 941 61(6) nm,b=1. 115 04(2) nm,c=2. 193 15(5) nm,α=γ=90°,β=121. 863(2)°,V=6. 109 6(2) nm~3,分子内氢键是分子堆积的主要作用力。化合物1在室温条件下的固体荧光的激发波长为300 nm,最大发射波长为484 nm,并在531、579 nm等多处出现了发射峰,在DMF中的液体荧光的激发波长为315 nm,最大发射波长为370 nm,并且只存在一个发射峰,与固体荧光性质有很大差异,说明溶剂效应对化合物的荧光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邻菲囉呤(Phen)存在下16种核苷酸对Tb(Ⅲ)荧光的增强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根据I/I_0值(I和I_0分别为有和无Phen存在时体系的荧光强度)的大小可把这16种核苷酸分为3种类型:(1)对腺瞟啉核苷酸,I/I_0值在150—230之间,这就使得用该体系来研究腺苷酸与Ca和Mg离子间的作用成为可能;(2)对嘧啶碱基核苷酸类,I/I_0值在10—50之间,(3)鸟嘌啉核苷酸类,I/I_0值大约为0.8。我们发现Phen和核苷酸对Tb(Ⅲ)的荧光增强具有协同效应,这种协同效应可能是由于Phen和核苷酸芳环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肥Phen限定在距Tb(Ⅲ)较近的范围内,因而增强了能量转移的效率及荧光强度。  相似文献   

11.
采用荧光光谱法对金(III) - 罗丹明 B - 碘化钾水溶液体系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溶液的pH值、碘化钾-抗坏血酸用量、表面活性剂用量、荧光剂用量和外加干扰离子对该体系荧光光谱的影响.在溶液pH=4.0和固定抗坏血酸用量的条件下,体系的荧光强度随Au(III)含量的增加而有规律的降低.据此确定了测定Au(III)的一种方法.Au(III)含量在0-160ng/10mL 范围内与荧光强度猝灭值呈线性关系.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比该体系采用吸光光度法时提高了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一种多齿配体N,N-二(4-(6-2,2′-联吡啶)-苯甲基)-2-(氨甲基)吡啶(C40H32N6),并用MS,EA,1HNMR进行结构表征,测试了吸收光谱(UV)和荧光光谱(FL).随HBF4,乙酸锌的加入,荧光光谱明显红移;随Cu2+浓度增加吸收峰强度逐渐增加,但发射峰逐渐消失,成为激发态荧光体的猝灭剂.测量并计算了摩尔消光系数和量子产率,并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预测了其稳定的空间构型.  相似文献   

13.
成功合成了氧氟沙星与金属离子Cd(Ⅱ)的金属氧氟沙星配合物,使用红外、扫描电镜、元素分析、荧光等手段对配合物组成和光谱性质进行了表征.红外和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Cd(ofo)2· 3H2O.荧光分析表明,与镉离子反应生成配合物以后,氧氟沙星最大发射波长发生7 nm的蓝移,并且荧光强度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4.
通过2—甲基—5—联苯(口恶)唑与对硝基苯甲醛缩合,合成了新的化合物2—(2′一对硝基苯基)乙烯基—5—联苯基(口恶)唑[1],并对此化合物的荧光光谱进行研究,发现在只有微弱荧光的2—(2′一对硝基苯基)乙烯基—5—联苯基(口恶)唑的溶液中加入没有荧光的三正丁胺后,产生很强的荧光.亲核的三正丁胺与2—(2′一对硝基苯基)乙烯基—5—联苯基(口恶)唑形成异络激发体,三正丁胺的孤对电子与硝基反键轨道重新组合,得到新的反键轨道,因而使分子内电荷迁移受到削弱这样就产生荧光。  相似文献   

15.
以1,1′-二甲酰氯二茂铁与双(8-羟基喹啉)联苯胺席夫碱为原料,通过缩聚反应得到了二茂铁-8-羟基喹啉型缩聚物,再与不同金属离子(Co,Ni,Cu)配位,获得了一类新型的聚二茂铁-双(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用红外光谱(IR)、元素分析、差热分析(DSC-TGA)、X射线衍射(XRD)及荧光光谱对金属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配位金属参与后,提高了缩聚物的热性能.XRD研究表明配体与金属配合物均呈现短程有序的微晶态.配体和配聚物的荧光性能分析表明,化合物的发射谱出现在425-550 nm之间,并且呈现三重荧光性质,在配体与金属离子配合后,其荧光强度增强.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热合成和恒温加热合成方法,得到了两种Ln3 的配合物[Nd(oxinate)(phen)2(NO3)2]·(CH3OH)1/2(1)和Sm(phen)2(CH3COO)3(2).对这两种化合物的单晶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并对这两种化合物的UV-VIS-NIR,IR和荧光光谱进行了测定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绿原酸具有很强的荧光,Fe(Ⅲ)对绿原酸有荧光熄灭作用.基于此荧光熄灭作用,建立了测定Fe(Ⅲ)的荧光分析方法.在pH 4.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选择最大激发/发射波长(338.0 nm/420.0 nm),Fe(Ⅲ)的相对荧光强度变化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定Fe(Ⅲ)浓度的线性范围为(3.20×10-7-1.00×10-4)mol/L,检出限为CL=9.30×10-8 mol/L.本法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常见的共存离子不干扰测定.用于实际样品中Fe(Ⅲ)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以4个氮支套索冠醚为配体,分别合成了一系列Eu(Ⅲ),Tb(Ⅲ)配合物,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摩尔电导及荧光性能测量,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可能结构式为Ln(NO3)2L.(NO3)·xH2O(x=1~4,Ln=Eu,Tb);推测出中心离子配位数为9,4个配体与Eu(Ⅲ),Tb(Ⅲ)形成的配合物都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能,并且Tb(Ⅲ)配合物较Eu(Ⅲ)配合物的荧光强度要大.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2-(2-(吡啶)-3(吡啶-2-甲基)咪唑)甲基吡啶分子,并得到了此分子单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荧光光谱分析、单晶及粉末X射线衍射表征。结果表明:化合物晶体学不对称单元包括一个独立的有机分子,各个分子之间依靠连续的C-H···π作用扩展成平面的层状结构。此外化合物在室温下还表现出较强的蓝色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20.
利用微山湖原状水样,模拟光降解和微生物降解两种方式作用下,探讨溶解性有机质(DOM)的降解过程和不同的降解特性。结果显示,DOM的去除率和氨氮的浓度以及活性磷酸盐(SRP)的浓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时利用三维荧光光谱研究了微山湖水体中的DOM的荧光光谱特性,微山湖水体DOM的三维荧光光谱图中出现了4个明显的荧光峰,分别为:类蛋白(B)、(D)峰,紫外富里酸(A)峰及可见光富里酸(C)峰。通过设置不同的光照条件(紫外光照、可见光照、避光)研究DOM降解过程,对比发现,紫外光照降解DOM最为彻底,其次为避光条件,最后为可见光条件;而就各种组分来看,类蛋白物质较容易被降解,尤其是芳环氨基酸结构的蛋白类物质最容易被降解,而大分子的富里酸物质较难被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