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8 毫秒
1.
肿瘤细胞对多种结构不同、作用靶位不同的抗肿瘤药物的抗药性,往往使肿瘤患者的化疗彻底失败.为逆转肿瘤细胞抗药性,国外做了大量研究来寻找、合成逆转抗药性的药物.最近,我们应用从中草药中提取的生物碱汉防己甲素(Tet)和抗肿瘤药物阿霉素(ADM)合用,成功地逆转多药抗性株(CHO/ADM)对 ADM 的抗性(该抗性株由本室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昆虫体内存在的两种不同的抗性机制,即基因扩增引起的抗药性(pre-adaptive)和杀虫剂诱导引起的抗药性(post—adaptive)。前者可遗传,后者虽不遗传,但能加速抗性发展和产生交叉抗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人员已经发现新的证据,说明给家畜服用抗菌素药物正在使人类的抗药性细菌传染病增加。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一个研究小组报告说,由毛细管媒介物引起的传染病已经增加,这是一种对抗菌素药物有抗性的细菌。他们将这些传染病的增加与喹诺酮联系在一起,这是一种给鸡和其它动物吃的抗菌素。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γ-氨基丁酸(GABA)信号在气孔开闭中的作用,将标记微丝的质粒35S-talin-GFP导入LBA4404农杆菌中,用浸花法转化哥伦比生态型(Columbia phenotype)拟南芥.通过卡那霉素抗性筛选,分别筛选到5个抗性株系.对T2代转基因幼苗根的荧光观察,证实了抗性株系均为转基因植株,在根的分生组织、伸长区、成熟区和气孔保卫细胞处都有较强的荧光表达.将GFP标记细胞骨架的转基因植株的叶片下表皮放在气孔张开液中充分反应2h,98%的气孔已经完全张开;将完全张开的气孔转移到含有1 mM GABA的溶液反应30 min,80%左右的气孔逐渐关闭,说明GABA信号是引起拟南芥气孔关闭的诱导因素,GABA能显著降低气孔开度,该信号促进气孔关闭是一个快速反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对分离自四川省卧龙保护区大熊猫肠道的6株大肠杆菌的抗生素抗性与质粒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6株大肠杆菌中都存在不同大小的质粒DNA;采用SDS高温法处理每株大肠杆菌后,有2类质粒在琼脂糖凝胶上的条带数减少,菌株的抗生素抗性水平也有所降低,有2株菌的某些抗生素抗性完全消失;将分离自6株大肠杆菌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JM109,获得1个氨苄青霉素抗性转化子.这些结果表明,大熊猫肠道中的大肠杆菌的抗生素抗性与它们含有的质粒有关.  相似文献   

6.
对雌雄异株植物毛白杨抗药性的性别差异测定表明:1、雌株对氧化剂的抗性小于雄株,受害严重;2、雌株对还原剂的抗性大于雄株;3、雄株氧化还原电位均高于雌株;抗药性与氧化还原电位在氧化剂中表现为正相关,在还原剂中表现为负相关;4、这种试验的结果在成株和幼株间表现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7.
为进行养禽场周围水环境中磺胺类抗性菌、抗性基因分布的研究,从3家养禽场多个区域水环境中分离的56株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应用肉汤微量稀释法分析磺胺类药物敏感性,应用PCR方法检测磺胺类药物抗性基因。结果有18株(32.14%)磺胺类抗性菌,对利福平的耐受性最弱,对氯霉素的耐受能性最强;共检测到64个抗性基因,三个养禽场分别为:19(29.69%)、29(45.31%)、16(25.00%);分别为sul1 18(28.12%)、sul2 13(20.32%)、sul3 7(10.94%)、Int1 18(28.12%)、Int2 8(12.50%)。含一种抗性基因的菌株为1株、含2种抗性基因的菌株为1株、含三种抗性基因的菌株为6株、含四种抗性基因的菌株为5株、含五种抗性基因的菌株为4株,而1株无抗生素抗性的菌株检出抗性基因。结果表明在养禽场场内检测到抗性基因和抗性菌株数量较高、养禽场周围水环境中存在磺胺类抗性菌株,且具有多重抗性,可能对生态环境的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获得可用于检测环境中多种重金属污染的遗传改造生物细胞,将具有重金属诱导特性的金属硫蛋白基因MTT1启动子和外源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融合序列,通过基因枪法转染嗜热四膜虫细胞。经同源重组和巴龙霉素抗性筛选,获得稳定的GFP遗传改造四膜虫细胞株。该细胞株经Cd~(2+)诱导,MTT1启动子可启动外源基因gfp正确表达,在蓝光激发下可发绿色荧光。GFP遗传改造四膜虫细胞对重金属离子的荧光响应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Cd~(2+),Cr~(6+),Hg~(2+);响应浓度范围和具有剂量-效应关系的浓度范围由大到小依次为Cd~(2+),Hg~(2+),Cr~(6+);最低检测限由大到小依次为Cr~(6+),Hg~(2+),Cd~(2+),而对Cu~(2+)无荧光响应效应。因此,GFP遗传改造四膜虫可作为环境中Cd~(2+)、Hg~(2+)和Cr~(6+)污染的生物检测细胞。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转基因植株的株高、分蘖数、结实率、千粒重四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比较基因枪法转化的基因表达框(仅含启动子、基因开放阅读框和终止子序列)和完整质粒两种基因载体形式对水稻农艺性状的变异效应.结果表明,与非转基因亲本相比,转基因植株的千粒重和分蘖数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株高变异也不大,17个转基因株系中,仅基因表达框转化的2个株系XFb-36和XFb-63株高变矮;而结实率变异最大,有9个转基因株系结实率显著降低,变异率达50%以上.总体上看,基因表达框和完整质粒两种基因载体形式对水稻农艺性状的变异效应差异不明显,基因枪转化对水稻农艺性状的变异效应主要表现为降低植株的育性,转基因水稻植株的农艺性状变异主要来源于转基因过程中组织培养引起的无性系变异.  相似文献   

10.
转GNA+SBTi双价基因抗虫水稻的遗传分析及抗虫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研究了转GNA SBTi双价基因籼稻的遗传规律及对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抗虫实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在R2代株系中发生了分离,部分株系分离符合3:1或15:1的盂德尔遗传规律,但也有分离比为1:1及其它不正常分离的株系存在。对这些株系的特别追踪发现这几种分离式样在R3代中出现交叉,对R2和R3代转基因植株进行抗虫实验,结果表明分别有83.3%和76.9%的株系对褐飞虱的抗性较原种对照均有了显的提高,78.6%的R2代株系对稻纵卷叶螟的抗性比原种对照的抗性强,且大部分R3代株系继续保持良好的抗稻纵卷叶螟的性质,获得了9个分子检测阳性率高且对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抗性增强的水稻株系。  相似文献   

11.
选用67株分离自甘肃兰州地区的黄芪根瘤菌菌株,测定了供试菌对甲基蓝、甲基红、亚甲基蓝、刚果红、孔雀石绿5种染料和脱氧胆酸钠、亚硝酸钠2种化学试剂的抗性反应,及耐盐性测定.测定结果表明:黄芪根瘤菌具有较强的耐盐性,36%的菌株可以耐受5%NaCl,21%的菌株可以耐受6%NaCl;黄芪根瘤菌对两种化学药物脱氧胆酸钠和亚硝酸钠均具有极高的抗性,几乎所有菌株都能在终浓度为0.1%和0.2%的YMA培养基上生长;不同的黄芪根瘤菌菌株对不同染料具有不同的抗性,对不同浓度的同种染料也具有不同的抗性,同种黄芪根瘤菌菌株对不同染料具有不同的抗性,对不同浓度的同种染料也具有不同的抗性.  相似文献   

12.
以临床尿路感染患者尿液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离培养及16s rDNA进行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鉴定;采用Kirby-Bauer纸片法进行药敏实验,并对分离株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筛选;通过PCR检测常见的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荚膜血清型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对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株进行了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其对小鼠致病力的分析。本研究从采取的86例尿液标本中分离检出11株耐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为12.79%。耐碳青霉烯酶基因PCR检测结果显示,blaNDM、blaVIM、blaIMP和blaKPC基因在分离株中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分布。耐药性分析发现11株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90.91%,对头孢噻肟耐药率为63.64%,对链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和诺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低。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荚膜分型结果显示,分离的11株细菌中10株均为强毒力型菌株(90.9%),其中K57血清型4株(36.4%),K1血清型1株(9.1%),K2血清型1株(9.1%),K5血清型1株(9.1%),K20血清型3株(27.3%),提示该批分离株具有较强的致病力。此外,毒力因子分布结果显示,其毒力因子rmpA(54.5%)、Aerobactin F(54.5%)在菌株中分布较为广泛。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检测及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9株分离株均有较强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菌株致病力可能与荚膜血清型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相关。综上所述,临床分离的致尿路感染病原肺炎克雷伯菌呈现多重耐药特征,强毒力菌株以K57荚膜型为主,K1、K2均有分布,提示对尿路感染病原应加强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防控多重耐药和强毒力菌株的感染与流行。  相似文献   

13.
通过珠磨法将衣藻表达载体pSP108转入到莱茵衣藻细胞壁缺陷型CC-400藻株中,经抗性筛选及PCR鉴定,获得了24个转化藻株.在抗性基因ble编码序列的中间部位和末端部位分别设计两对不同的探针引物,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转基因藻株进行外源基因转录水平的分析.结果发现:不同转化藻株外源基因的转录水平有明显差异;同一转化藻株两对探针引物,外源基因的转录水平也存在差异.说明莱茵衣藻在转化过程中,外源基因整合到基因组上的片段数量及片段长度和完整性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成都地区健康犬及其主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中间型葡萄球菌的携带率及耐药情况,对收集的鼻腔棉拭子样本308份(犬源和人源各154份)进行相关细菌分离、纯化及鉴定.对获得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和mec A基因检测.结果表明:犬源和人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分别为5.19%(8/154)和13.64%(21/154),犬源和人源中间型葡萄球菌分离率分别为9.74%(15/154)和2.60%(4/154);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中间型葡萄球菌中mec A检出率分别达20.71%和68.42%;2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磺胺二甲嘧啶耐药最严重(耐药率R达93.10%),对青霉素G和复方新诺明耐药较严重(R分别为72.41%和58.62%),对其余药物呈不同水平耐药性(耐药率范围6.90%~27.59%);19株中间型葡萄球菌对磺胺二甲嘧啶、青霉素G耐药非常严重(R分别达100.00%和94.74%),对红霉素及复方新诺明耐药较严重(R分别为78.95%和73.68%),对其余药物呈不同水平耐药性(R范围5.26%~63.16%),26.32%中间型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耐药.不同来源菌株表现出较严重多重耐药性,尤其是耐苯唑西林中间型葡萄球菌呈100.00%多重耐药性.以上结果说明,健康犬和人类鼻腔内可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中间型葡萄球菌,这些菌株已呈较严重耐药性,在这些菌株中mec A基因普遍存在,应加强对这两种细菌流行情况及其耐药性检测.  相似文献   

15.
分析宁夏地区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对磺胺类药物的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用PCR技术和药敏实验对宁夏地区临床分离的162株大肠杆菌进行了磺胺类药物耐药基因sul1,sul2,sul3的分子检测和耐药性研究.结果表明,在162株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中,127株检测出了耐药基因,阳性率为78.4%.其中,sul1基因的阳性率最高,为65.4%,sul2,sul3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48.1%,1.9%;106株对磺胺类药物的耐药率为65.4%,耐药菌株中有5株未检测到sul1,sul2,sul3耐药基因.药敏实验结果与基因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95.3%.宁夏地区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对磺胺类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6.
弱化H+-ATPase的德氏乳杆菌乳酸亚种的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氏乳杆菌乳酸亚种(L5)为出发菌株,以新霉素为选择 "压力",获得了弱化H+-ATPase变异菌株5M1、5M6和5B1。与出发菌株L5(对照)相比,各变异株的H+-ATPase活力分别下降51.3%、27.7%和34.3%。对变异株5M1、5M6和5B1的形态及其生理特性研究表明,变异株的细胞较菌株L5细长。L5的ATP含量为0.63×10-18mol/个,明显低于变异菌株;变异株5M6和5B1的ATP含量分别为1.18×10-18mol/个和1.38×10-18mol/个;变异株5M1的ATP含量最高,约为1.60×10-18mol/个。当各菌株在MRS培养基中37℃培养12h后,变异株表现出较高的谷氨酸到γ-氨基丁酸的转化率,其中变异株5M6最高,为16.73%,变异株5M1和5B1谷氨酸转化率居中,分别为15.6%和15.4%,出发菌株L5的谷氨酸转化率最低,为13.91%。与出发菌株L5相比,变异株5M6、5M1和5B1的H+-ATPase活性下降导致其耐酸性和耐盐性降低。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胞苷生物合成途径中天冬氨酸氨甲酰转移酶受胞苷三磷酸反馈抑制调节的问题,通过对其碱基序列和蛋白质结构分析,利用基因定点突变的方法构建了大肠杆菌的ATCase突变酶,得到三个突变体:M1(H20L)、M2(K60E)、M3(K94E),并在E.coli DH5α中对融合蛋白进行了表达.酶活测定表明,M1、M2、M3的ATCase酶相对活性都比野生型M0的高,分别为野生型M0的1.10、1.22和1.37倍,且比活力都有不同程度提高.与含野生型pyrBI基因的M0相比,含突变型基因的M1、M2和M3均对15,mmol/L的CTP具有强的抗反馈抑制作用,且M1、M2和M3的抗CTP反馈抑制作用分别是M0的5.4、6.0和8.5倍.最后将各突变质粒转入到E.coli Cyt10(Δcdd)中进行发酵培养,结果表明,与未含突变基因菌株相比,各含突变基因菌株的胞苷积累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ATCase定点突变使胞苷的合成积累途径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强化.  相似文献   

18.
The plasmid containing the promoter Act1, the coat protein (cp) gene of 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 (WYMV) and the selectable bar gene, was delivered via particle bombardment, directly into immature embryos of a wheat cultivars. PCR and PCR-RFLP were employed to screen the existence of the cp gene in T0 and T1 generations. Seeds from the positive T1 plants were sowed in fields heavily contaminated with WYMV to detect their resistance. In field trial of virus infection, one of the transgenic wheat lines, P8-T2, exhibited highly disease-resistance. Western blot and RT-PC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cp gene in the resistant transgenic line was reduced greatly compared to those susceptible to WYMV infection. This provided evidence to presume that the resistance obtained by the transgenic wheat line was stimulated by the mechanism of the virus induced gene silencing.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对临床尿路感染病例病原菌耐药情况、毒力基因分布及其进化分型特征,以期为耐药性尿路感染病原防控提供参考。通过对收集的尿样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结合革兰氏染色镜检、16S rDNA对细菌进行鉴定,利用K-B纸片扩散法对细菌进行药敏试验,并通过PCR扩增进行毒力基因及系统发育和进化分型分析。本研究成功检测出20株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U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UPEC),药敏试验显示多数菌株具有多重耐药特征,该批UPEC对青霉素、红霉素、万古霉素耐药率达100%;对羧苄西林、氨苄西林、阿奇霉素耐药率达90%以上;对四环素、诺氟沙星、链霉素、耐药率达80%以上;对环丙沙星、 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氟氧沙星、头孢曲松耐药率达70%以上;对头孢噻肟、呋喃妥因、氯霉素耐药率在35%以上;对阿莫西林与多粘菌素B耐药率低,分别仅为10%与5%。六个毒力基因(iutAfimHhlyfyuAtshtraT)检出率分别为85%、95%、85%、75%、25%、10%。其系统发育分型中,归属B2群的细菌最多,占比40%(n=8);D群次之,占比35%(n=7);其次为A群,占比25%(n=5);未检测到B1群菌株。通过MLST分型分析,20株大肠杆菌涉及10个ST型,其中ST131、ST648、ST744、ST1193型别较多。CRISPR序列扩增结果显示其中6株细菌含有CRISPR序列,提示不同菌株的进化差异。本研究通过对临床多重耐药UPEC进行毒力和分型特征分析,为临床有效防控耐药菌导致的尿路感染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Y,Ce,Sm)(Mg,Mn)B5O(10)中Sm(3+)和Mn(2+)的发光性质,Mn(2+)浓度对Sm(3+)发射的影响.着重讨论了Mn(2+)对Sm(3+)发射的敏化作用及能量传递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