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阿Q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典型,是中国贡献给世界文学的一个进入高深境界的艺术典型,作为辛亥革命前后一个一般民众的代表,他的内涵是丰富的。但阿Q这个高难度、高深度的典型性分析或许永远不可能终止,这也正是阿Q具有不尽的艺术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2.
阿Q形象分析     
鲁迅是一个深切理解和关心农民生活与命运的作家、其最著名的小说《阿Q正传》就是典范性的作品。小说主人公阿Q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是个落后的农民的典型。  相似文献   

3.
作为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说,《阿Q正传》无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杰出作品,作品里塑造的阿Q形象深入人心,对于这个形象的解读和阐释学术界也从来没有中断过。阿Q无疑是一个落后愚昧的小人物,而他生活的地方———未庄,本质上是封建传统社会的缩影,阿Q作为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个人物典型,既有其个性也有其社会共性,他身上的精神弱点必然也反映在未庄人身上。通过对阿Q及其他未庄人身上所体现的传统文化中的糟粕的揭示,可以进一步加深对阿Q这一人物形象以及当时整个社会的精神风貌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阿Q是鲁迅笔下一个经典的人物,借助这个小人物,鲁迅先生完成了对中国国民性中固有的劣根性的揭露和批判.而阿Q这个人物因其性格的普遍性,也成为文学史上一个常读常新的典型,不同的时代,总会赋予他小同的释读内涵.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孕育的怪胎--阿Q性格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阿Q形象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在于其丰富的文化底蕴,从文化角度解读阿Q性格,读不尽的阿Q与中国儒道思想有着一根紧密相连的脐带,作为个人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具体存在的阿Q性格,正是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活标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负面特质孕育出来的怪胎。  相似文献   

6.
从阿Q到许三观--谈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Q是个不朽的文艺典型,他最典型的特点就是“精神胜利法”,“精神胜利法”在文中有十种表现,其实质是“为自己的奴隶地位辩护粉饰”,它的产生有其阶级、社会和认识根源。许三观的内涵意义是形象地反映了中国人“求诸内”的传统心理定势和精神机制。他与阿Q有些相近,但差距仍很大。通过两者比较,可深刻地阐明文艺典型是历史具体性和社会一般性的统一体,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一部知名度很高的小说,它的问世,在当时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美籍华裔学者夏志清曾这样高度评价——“《呐喊》集中较长的一篇当然是《阿Q正传),它是现代中国小说中唯一享有国际盏誉的作品”。连素与鲁迅对立的陈西滢看了《阿Q正传》后也不得不折服,论断“阿Q不仅是一个典型,而且是一个活泼泼的人,他是与李逵、鲁智深、刘姥姥同样生动、同样有趣的人物,将来大约会同样的不朽的”。  相似文献   

8.
申燕的论文《〈阿Q正传〉的艺术缺陷及原因》,试图从艺术上否定《阿Q正传》的价值,批评其杂有许多古文和生僻词,没有统一的个性,灰冷绝望。并进而探讨了其艺术缺陷形成的原因。申燕的分析或依傍前人,绝少新意,或论证乏力,有欠公允。申燕所举古语词大部分都是无可非议的,有的还运用得很绝妙。阿Q之为典型形象,也是不容置疑的。在灰冷绝望的世界背后,有鲁迅的大爱和希望在。申燕对所谓“艺术缺陷”形成原因的分析,也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9.
胡才高 《科技资讯》2009,(6):202-203
从文化学的角度审视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阿Q正传》,不难发现大文豪鲁迅与他塑造的不朽艺术形象阿Q之间是一对塑造与自我塑造的互补关系。鲁迅试图通过解剖阿Q这个典型案例,在畸形的文化废墟中搜寻建设新文化的契机,并用文化反思与批判的姿态塑造着尝试超越的“文化自我”。阿Q被塑造成一个文化的“异端”,倾注了作者对民族文化劣根性全部的怒与恨。同时,阿Q不仅仅是被塑造,他也在进行着自我的塑造。经济(物质)突围的溃败使阿Q不得不转向精神-文化层面的突围。在阿Q四次“堂·吉诃德”式的文化突围中,贯注了作者所有的哀与痛。  相似文献   

10.
对鲁迅《阿Q正传》中的阿Q典型形象的评价,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众说纷纭,争论不休。自从毛泽东同志提出《阿Q正传》“主要写一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的观点以后,人们的看法,趋向统一;但是在论述阿Q的“精神胜利法”上,仍然说法不一,流行着一些似是而非的错误观点。其中影响较大的,即是唐弢等同志的观点。他们认为:  相似文献   

11.
《海牙规则》确立了海运承运人对航海过失造成的货损免责,航海过失可分为驾船过失和管船过失。但承运人对管货过失造成的货损应承担赔偿责任。区分航海过失,尤其是管船过失与管货过失,成为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近百的来,有关于此的争议不同涌现,国际上要求废除航海过失免责的呼声日益高涨,《汉堡规则》虽废除了航海过失免责,但亦未被国际社会所接受。文章探讨了航海过失与管货过失的区分标准,并尝试建立一种新的承运人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2.
党内关系的和谐状态不仅是衡量党的自身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更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党内和谐是党群和谐的根本,对党群关系和谐与社会和谐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必须通过党群关系的良性互动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农民收入问题影响到农民的生活水平,影响到农业生产能力,是“三农”的根本问题。从农民、农村、农业三个角度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浅谈语言在馆员与读者沟通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正确运用符号语言与体态语言对改善馆员服务态度、提高馆员服务质量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建设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我国电子政府的发展现状出发,以上海市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为例,对我国各级电子政府建设在迅速发展的同时所呈现出的一些问题及面临的障碍进行分析,并提出以满足公众需求为基点,建设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府,最后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以利真正提高政府的绩效,让公众从中获得真正的收益.  相似文献   

16.
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新闻信息的载体之一。它作为媒体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一种对社会影响颇大的公共语言行为。时下新闻语言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已经严重的影响到新闻媒体的自身发展和社会用语的纯净。为了使新闻语言沿着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本文主要具体阐述了新闻语言弊病的表现形式和原因,希望能给新闻语言的规范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基于山西能源重化工项目大都为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现状,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改善环境,开发研究高科技项目,把煤炭工业产业这一重要能源产业发展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作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最权威的诗歌刊物《,诗刊》无疑代表了当时的文学潮流,并引领着文学的走向。研究自1957年1月到1965年停刊的《诗刊》,可以清晰地把握当时的诗坛动态和文学环境,不失为五六十年代中国文学的一份生动史料。本文着重考察的是《诗刊》如何以对“五四”以来新诗人的重估和对新诗史的重构,完成了新诗在五六十年代的历史叙述。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政府从国有银行退出的艰巨性和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之间建立真正债关系的艰巨性的角度,对国家通过注资的方式改造国有商业银行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决不是简单通过注资就可以一蹴而就的。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对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论述了智能化电能表及自动抄表系统的组成、特点,以及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几种主要智能化电能表和自动抄表系统的方式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