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9 毫秒
1.
采用HPLC法检测自制格列美脲水凝胶的药物含量,研究凝胶中药物的体内外透皮释放.选用小鼠鼠皮,采用Franz立式扩散仪考察水凝胶中药物的体外释放,药物体外释放接近零级释放.选用新西兰兔背敷凝胶,测定兔体内格列美脲的药-时曲线.考察超声按摩兔皮后涂敷等量药物水凝胶,药物经皮渗透的变化.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血药质量浓度12h达峰,ρmax为7.64μg/mL,持续释药长达48 h.而兔皮超声后tmax提前至6h,药物起效迅速.格列美脲水凝胶体内外释放呈相关性,即可通过体外释放状况预测药物体内吸收.  相似文献   

2.
采用乳化分散-超声法制备布洛芬固体脂质纳米粒(IB-SLN),对其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体外释放等进行体外评价,并考察IB-SLN经皮给药后兔体内药动学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制备的IB-SLN的平均粒径为(100±20)nm,zeta电位为-43.9mV,包封率为92.6%,载药量为3.33%.兔体内药动学研究显示,IB-SLN可有效促进布洛芬的经皮吸收,布洛芬固体脂质纳米粒凝胶剂经皮给药后的AUC和Cmax分别为640.86ng·h/mL和65.94 ng/mL,分别是布洛芬凝胶剂的12.6倍和4.5倍.研究结果提示,固体脂质纳米粒作为布洛芬经皮给药载体可有效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并可使药物缓慢平稳释放,其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3.
采用HPLC法测定自制水杨酸-氯霉素普鲁兰糖涂膜剂中氯霉素含量,对涂膜剂中氯霉素进行体内外透皮释放行为研究.选取昆明种小鼠鼠皮,用立式扩散池评价涂膜剂中氯霉素体外释放行为.自制涂膜剂中氯霉素体外释放缓慢,释放过程可用Higuchi方程模拟.选用新西兰兔背敷涂膜剂,测定兔体内氯霉素的药-时曲线,并考察超声促透效果.兔体内药-时曲线显示,氯霉素血药质量浓度1h达峰,峰值1.24μg/mL;超声处理兔表皮后涂敷涂膜剂,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大于未经超声处理组.自制涂膜剂缓慢释放氯霉素,可用于局部治疗,超声处理兔表皮可促进氯霉素的透皮吸收.水-氯普鲁兰糖涂膜剂中氯霉素体内外释放具有相关性,体外释放度可预测体内药物吸收情况.  相似文献   

4.
研究珠子参皂苷脂质体及脂质体凝胶的制备方法,并观察其对动物皮肤毒性作用.采用超声-薄膜分散法制备珠子参皂苷脂质体,以卡波姆-940为基质制备脂质体凝胶;透析法测定珠子参皂苷脂质体以及脂质体凝胶中药物的释放,考察该制剂的皮肤毒性和稳定性.实验所得珠子参皂苷脂质体外观圆整,分布较均匀,其平均包封率为75.84±2.45;珠子参皂苷脂质体凝胶渗透速率显著高于珠子参皂苷凝胶的渗透速率;珠子参皂苷脂质体凝胶对兔完整和破损皮肤无明显急性毒性和刺激性作用,对豚鼠皮肤无过敏作用;不宜高温贮存,对光不稳定.结果表明珠子参皂苷脂质体凝胶剂体制备方法可行、简便、质量稳定、经皮给药安全,具有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共聚物2-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co-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水凝胶对中草药notoginsenoside为模型药物的调控给药释放效应。方法以辐射共聚和交联法合成的新颖温度/酸度敏感性水溶胶,注入3只大鼠体内以研究中药notoginsenoside在其体内受控释放性能。共聚物结构和凝胶片断经红外、紫外以及释放药效分析确证。结果2-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DMAEMA)和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DADMAC)为共沸化合物。在标题聚合物中,聚DADMAC电解质的电荷能沿大分子链均匀分布。凝胶的平衡溶胀度(EDS)在载体电荷密度3 %摩尔时最大,而载体电荷密度接近5 %摩尔及其以上时温度敏感性消失。溶液温度、酸度和盐浓度以及凝胶组成和结构能调控notoginsenoside给药释放;用三七(Panax notoginsen,PANS)饱和的水凝胶能有效释放notoginsenoside而呈现出相当好的生物兼容性和具有愈合大鼠伤口的功能。结论靶向药物释放可以通过调节pH,离子强度,溶液温度以及凝胶的组成和结构而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6.
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经皮给药制剂因无首过效应、血药浓度稳定、毒副作用小、疗效好、使用方便等优点已成为药物制剂开发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从中药经皮给药制剂新剂型、促渗透药剂学方法以及体内外评价3个方面综述了中药透皮吸收的研究进展,简要分析了中药透皮吸收中存在的问题,为中药透皮吸收制剂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强化胰岛素在电致孔下的经皮渗透,采用在胰岛素溶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方法,得到了不同聚集程度的胰岛素,研究了胰岛素的聚集程度及供给液的pH值对胰岛素在电致孔下的传质通量和经皮渗透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胰岛素分子的聚集和其在皮肤中的滞留,是限制胰岛素经皮渗透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单体胰岛素分子在脉冲的时间常数为6~8ms时,经皮渗透通量较聚合度接近6的胰岛素提高了3~5倍,且将近70%的胰岛素透过了皮肤。当溶液的pH在4.0~5.0时,胰岛素的经皮渗透通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8.
制备了以壳聚糖水凝胶为基质的温度敏感型、可注射、并能够在体内生物降解的新型皮下埋植制剂,考察了该制剂中水溶性小分子药物的体外释放规律。为降低该类药物的释放速度,首先利用溶剂非溶剂法,以生物可降解的聚羟基丁酸酯为骨架,制备了抗癌药物5-氟尿嘧啶的微粒。在优化配比下,微粒收率达90%以上,包封率95%左右;然后将微粒温敏型水凝胶耦合制成复合给药系统。药物微粒化与温敏型水凝胶的耦合有效地控制了药物植入初期的“突释”问题,并将药物的释放周期延长至将近10个月。  相似文献   

9.
利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考察了油酸(OA)、氮酮(azone)和肉豆蔻酸异丙酯(IPM)3种促渗剂(PE)对左炔诺孕酮经离体鼠皮促渗性能的影响。以离体豚鼠皮肤为透皮屏障,HPLC测定左炔诺孕酮含量。结果表明,3种促渗剂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改变角质层的通透性,降低了药物经皮渗透的阻力,提高了药物在皮肤角质层的扩散系数。质量分数为7%油酸(OA)对左炔诺孕酮经皮渗透的促进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利用反相微乳液聚合,通过改变交联剂含量制备不同粒径的纳米水凝胶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co-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DMAEMA-co-HEMA)).纳米水凝胶的结构和形貌通过FT-IR、1H-NMR和TEM等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检测溶液在不同pH下的透光率,结果显示纳米水凝胶在酸性条件下有明显的溶胀现象.选取阿霉素(DOX)为模型药物研究了该纳米水凝胶作为药物载体的可行性,结果发现该纳米水凝胶能很好地负载药物,载药率达45.7%.利用紫外光谱法测定载药纳米水凝胶分别在pH 5.0和7.4的溶液中的药物释放行为,结果表明该纳米水凝胶具有较好的pH响应性,在酸性条件下纳米水凝胶的溶胀现象使得药物释放速率比在中性环境下快.  相似文献   

11.
新型可注射温敏水凝胶的制备及其释药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改性壳聚糖作为药物载体制备了一种可注射温敏水凝胶。将单甲氧基醚聚乙二醇2000(mPEG2000)接枝到壳聚糖(CS)上制备壳聚糖接枝产物(mPEG-g-CS);将接枝产物在一定浓度下配制成凝胶溶液,测定其温敏性能;以温敏水凝胶为载体,以布洛芬为模型药物进行体外释放研究。结果表明,mPEG-g-CS水凝胶在体温37℃附近发生溶胶到凝胶的转变,具有良好的温敏性能,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提高mPEG-g-CS浓度可降低相变温度,缩短胶凝时间。体外释药结果表明mPEG-g-CS水凝胶对模型药物具有缓释作用,有望用作可注射温敏型药物控释载体。  相似文献   

12.
通过试管倒置法考察曲克芦丁对温敏水凝胶温敏性的影响。选用相变温度为25℃的PLGA—PEG—PLGA为载体,曲克芦丁为模型药物,物理混合法制备凝胶浓度为20%(质量分数)含药凝胶,采用无膜溶出模型研究其在体外不同温度下(40℃和30℃)的释药行为。结果显示:曲克芦丁的加入对温敏水凝胶的温敏性影响不大;通过改变PLGA—PEG—PLGA温敏水凝胶的温度可以改变其释药速度。因此可以得出结论:PLGA—PEG—PLGA水凝胶可作为药物脉冲式释放的载体,通过控制温度可控制其对药物的释放。  相似文献   

13.
 应用溶剂—反溶剂法制备舒尼替尼纳米粒,通过迈克尔加成反应将药物装载入水凝胶,即合成新型酶响应型舒尼替尼纳米粒水凝胶;通过扫描电镜、粒径分析、药物溶出率计算等方法对新材料进行鉴定和表征;进一步体内外功能试验评估该材料的抗肿瘤及防复发作用;最后对该材料进行初步安全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实现了酶响应型舒尼替尼纳米粒水凝胶的成功制备,舒尼替尼纳米粒在水凝胶中分布均匀,粒径约400 nm,稳定性能良好;新材料表现出优异的控缓释作用,在体外抑制肿瘤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在体内促进小鼠肿瘤细胞凋亡、阻抑肿瘤复发;局部给药过程中,小鼠耐受性良好,新材料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用醋酸酐(AA)和四氢苯酐(THPA)或甲基四氢苯酐(MTHPA)对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进行化学修饰,合成了醋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四氢酞酸酯(HPMCATH)和醋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甲基四氢酞酸酯(HPMCAMT),对其酸值、pH敏感值、膜透湿性等性质进行了初步探讨,并用双氯酚酸钠为模型药物进行包衣片剂的体外释放实验.结果表明,两类pH敏感的高分子材料成膜性良好,HPMCATH的pH敏感值为5.2~5.6,HPMCAMT的pH敏感值为6.3~7.2,以HPMCAMT-4作为膜材料制备的包衣片在0.1mol/L盐酸中2h未见药物释放,在pH6.8的缓冲液中3h药物释放很少,在pH7.2缓冲液快速释放.HPMCAMT有可能作为结肠处药物定位释放包衣材料.  相似文献   

15.
以羟丙基壳聚糖和聚乙烯醇为原料,制备羟丙基壳聚糖-聚乙烯醇互穿网络水凝胶并研究其药物释放性能.考察羟丙基壳聚糖质量浓度、聚乙烯醇与羟丙基壳聚糖质量比、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羟丙基壳聚糖-聚乙烯醇互穿网络水凝胶溶胀性能的影响;测定凝胶对温度和pH的敏感性;以利巴韦林为模型研究凝胶对药物的释放性能.结果表明:该水凝胶具有良好的溶胀性、温度及pH敏感性,对利巴韦林有一定的缓释作用,可望用于新型的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虫草素在体内被腺苷脱氢酶(ADA)快速降解的问题,制备虫草素/LDH复合物,研究其在体内外对虫草素的缓释以及对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当虫草素/LDH复合物中虫草素质量浓度为30,60,90μg·mL-1时,复合物对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52.4%、61.3%、79.6%,与虫草素对照组比较,P<0.01.显微镜观察发现,当虫草素质量浓度60μg·mL-1时,虫草素/LDH复合物使大部分HeLa细胞死亡;虫草素的对照组HeLa细胞死亡较少,但细胞内部明显出现空泡.虫草素/LDH复合物体外释放表明,虫草素插入LDH双层结构之后,使虫草素释放速度明显被降低.对SD大鼠腹腔给药后,虫草素/LDH复合物血药最高质量浓度为82.1μg·mL-1,在药后1.5h出现,虫草素对照组的血药最高质量浓度为75.3μg·mL-1,在给药后1h出现.  相似文献   

17.
采用自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不同性质表面活性剂修饰的聚乳酸纳米粒(PLA-NPs),测定其粒径和zeta电位变化,比较了不同性质表面活性剂修饰的PLA-NPs的稳定性;以5-氨基荧光素(5-AF)为模型药物,研究了4种不同性质表面活性剂修饰的PLA-NPs在pH值为7.4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的药物释放行为.结果表明:PLA-NPs的稳定性与表面活性剂性质密切相关;SDS,Poloxamer 188和BSA修饰的PLA-NPs具有相似的体外药物释放规律,其药物释放曲线呈现明显突释效应;CTAB修饰的PLA-NPs则呈缓慢持续释放,且药物释放量与时间呈线性关系.表面活性剂性质对PLA-NPs稳定性和体外药物释放行为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新型反向温敏凝胶在植入型药物释放系统中的应用,通过粘度跟踪法考察了“甲基纤维素聚乙二醇柠檬酸钠”三组分体系在体温下的凝固特性,分析了凝胶配方对于凝固过程的影响;以5-氟尿嘧啶为模型药物,研究了凝胶配方对体外释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甲基纤维素使体系具有反向温敏性,高分子量聚乙二醇具有加速胶凝的作用,柠檬酸钠的盐析作用能降低成胶温度。通过调整凝胶配方,能使体系在体温下在10m in内迅速凝固,并使5-氟尿嘧啶的释放时间达到24 h以上。  相似文献   

19.
Hydrogel has emerged as an excellent carrier platform for smart drug delivery and effective cancer treatment due to its high water content, good biocompatibility and suffici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 this work,the DOX-loaded polyvinyl alcohol( PVA)hydrogel was prepared by freeze-thawing technique. The swelling test 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pure PVA hydrogels were performed. In addition, the in vitro drug release profiles were examined and the in vitro antitumor efficiency against He La cells was also estim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esulting PVA hydrogels contained significant amounts of water and possessed good mechanical properties,and DOX-loaded PVA hydrogel exhibited a sustained and p H-responsive DOX release. The MTT assays also demonstrated that the released DOX could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proliferation of He La cells. Thus,the cross-linked PVA hydrogel can be further developed as a promising platform for cancer therap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