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身体成分的测试,探讨女足运动员的身体成分的特点.方法:采用生物电阻抗法,对女足运动员、体院体教专业和普通系科女大学生身体成分测试并进行相关指标的比较.结果:女足运动员的去脂体重、肌肉量、等长去脂体重和等长肌肉量均显著高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教组)和普通院系学生(对照组),三组呈女足组>体教组>对照组,体脂%显著低于对照组和体教组.结论:女足运动员身体成分、结构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出有效评价高校大学有氧耐力的指标.方法:选取289名20.04±1.07岁普通大学生,采用跑台和遥测肺功仪进行最大吸氧量测试,并进行了不同高度的台阶试验测试和不同距离耐力跑测试.结果:高校大学生最大摄氧量与1500米跑成绩高度相关,相关系数r=0.729(P=0.000);两种高度的台阶指数与最大摄氧量均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1500m跑可作为大学生有氧耐力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旨在通过探讨"健身气功·八段锦"对女大学生部分生理指标、最大等长肌力及平衡能力的影响,为更好地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和在普通高校推广健身气功提供意见和指导.选取某高校本科二年级女生30名,进行为期8周的"健身气功·八段锦"运动干预.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对受试女大学生进行身体成分测试、最大等长肌力测试、骨密度测试、平衡测试.经过8周的"健身气功·八段锦"运动干预:(1)女大学生在体成分测试中,体脂率、BMI指数呈显著降低(P0.05),运动干预后,体重与运动前呈非常显著降低(P0.01),肺活量显著提高(P0.05);(2)在最大等长肌力测试中,头颈前屈、左右腿外展以及背臂水平拉的动作力量显著增强(P0.05),躯干向后伸展的动作力量呈非常显著性增强(P0.01);(3)在骨密度测试中,运动干预前后无显著差异;(4)在平衡测试中,平衡测试前后得分相比,干预后得分明显提高,出现显著差异(P0.05).8周的"健身气功·八段锦"练习对女大学生的身体成分、身体形态等部分指标有积极的影响,并且提高核心肌力及下肢肌肉力量,提高女大学生的身体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运动肌肉疲劳前后肌肉形态结构参数的变化,为运动肌肉疲劳评价提供参考.文中应用B型超声技术,测量9名男性志愿者在递增负荷功率自行车运动疲劳前后下肢肌肉的肌肉厚度、羽状角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功率自行车运动疲劳后,不同被测肌肉的肌肉厚度、羽状角较疲劳前显著增加(P0.05),其中大腿股外侧肌、股内侧肌的厚度变化率、羽状角变化率较大.得出了运动肌肉疲劳前后肌肉的肌肉厚度和羽状角发生变化,提示其可结合传统的表面肌电信号评估肌肉疲劳.  相似文献   

5.
最大摄氧量、无氧阈在评价有氧能力方面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心肺功能测试仪测定10名体育教育专业女生在递增功率自行车运动中的最大摄氧量、无氧阈,并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所测的最大摄氧量、无氧阈时的摄氧量均值均低于高校优秀女子大学足球运动员;最大摄氧量与无氧阈时的摄氧量呈显著性正相关,与无氧阈时的最大摄氧量百分数无显著性相关.无氧阈对评定运动能力和训练效果、安排有氧运动训练具有重要意义,最大摄氧量在运动选材中所起的作用则更突出.  相似文献   

6.
研究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不同顺序组合对超重大学生体适能的影响.随机选取20名超重大学生,分为有氧运动后力量训练组和力量训练后有氧运动组,测试12周锻炼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有氧运动后力量训练组受试者瘦体重的变化没有显著性,体脂、BMI(身高体重指数)和瘦体重/体重、体重有显著性变化,而力量训练后有氧运动组各指标均表现出显著性变化;握力变化两组均无显著性;力量训练后有氧运动组受试者的背肌力变化具有显著性;立定跳远变化均表现出显著性;肺活量和最大摄氧量(VO2max)的变化具有非常显著性.因此,12周有氧运动后力量训练和力量训练后有氧运动均能有效改善超重学生的身体素质;12周不同顺序组合锻炼对肺活量和最大摄氧量的影响无差异,但力量训练后有氧运动对瘦体重、背肌力和立定跳远的改善效果更明显;力量训练后有氧运动方式适宜减体脂、增强肌力、改善心肺机能的锻炼人群.  相似文献   

7.
中长跑有氧代谢的生理特点分析及训练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距离跑的能量供应有很大差异 ,体内有氧代谢与无氧代谢的比例也有很大变化 中长跑是以有氧代谢为主的运动项目 ,体内代谢以糖的有氧氧化再合成ATP供能为其特征 ,最大摄氧量水平对运动成绩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众多的训练方法中 ,间歇跑训练法、持久跑训练法、重复跑训练法对发展有氧代谢水平、增加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体质指数(BMI)与心肺功能的增龄性变化特征,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以江苏省参加2011年国民体质监测的418名受试者为研究对象,使用身高体重计和功率自行车测试受试者的身高、体重、心脏功能能力和最大摄氧量等指标,研究不同性别BMI、心脏功能能力和最大摄氧量等指标的增龄性变化特征,分析BMI与性别、年龄、心脏功能能力和最大摄氧量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男性BMI值的峰值出现在20-30岁年龄组,女性在该年龄段的BMI值则为谷值,男女性心脏功能和最大摄氧量的峰值均出现在30-40岁组年龄组,男女性BMI值、心脏功能和最大摄氧量三指标均在40-50岁组呈现不同程度的功能衰减趋势;男性BMI值、心脏功能和最大摄氧量三指标值均大于同龄组女性。(2)性别、年龄、心脏功能能力、最大摄氧量与BMI的相关度均较低,性别与BMI的关系是显著的(P<0.01)。(3)对机体进行适时的有氧运动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或提高人体的BMI和心肺功能。结论:在40-50岁进行长期的有氧运动干预可更为有效地改善或提高男女性的BMI和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出能够有效改善糖调节受损(IGR)老年人胰岛素敏感性和提升肌力、心肺耐力、平衡和步态表现的运动方案,招募75名IGR老年人,进行胰岛素敏感性、糖代谢、下肢肌力、耐力、平衡和行走能力等测试,然后进行随机分组,将受试者分为肌力训练组(M组)、心肺耐力训练组(C组)、平衡训练组(B组),按照每组训练方案进行为期12周的训练,各组训练皆以3~4人团体进行运动,每次30~40min,每周4次,总共48次训练,在最后一次训练干预结束后3d内进行后测,项目与前测一致.结果:C组和M组对于糖调节受损人群的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均取得显著改善作用(p0.05),而平衡训练组虽具有一定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髋屈曲肌、膝屈曲肌、踝跖屈肌和踝背屈肌肌力均有显著增加(p0.05).M组和C组的受试者在心肺耐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改善.采用肌力训练和心肺耐力训练方案的老年人6min行走测试后测结果显著优于接受平衡训练的老年人(p0.05).M组、C组、B组受试者平衡能力均取得显著进步,且C组在串联行走测试的结果显著优于M组和B组(p0.05);心肺耐力训练组经过12周训练,行走速度、行走步频、步幅均显著增加(p0.05);肌力训练组和平衡训练组经过12周训练,行走速度、步频、步幅没有显著变化(p0.05),且心肺耐力训练组显著高于肌力训练组和平衡训练组(p0.05).得出心肺耐力训练后糖调节受损人群的胰岛素敏感性、下肢肌力、心肺耐力、平衡能力和行走能力等得到显著改善,肌力训练和平衡训练对下肢肌力、平衡能力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二级指标判定最大摄氧量的有效性、准确性,测定并分析了8名男大学生在递增负荷至力竭运动中的最大摄氧量(VO2max)、摄氧量平台、呼吸商(RER)、心率(HRmax)、血乳酸(LA)等指标,采用二级指标的某一固定值作为判定VO2max的标准,结果显示:在递增负荷至力竭运动中,以呼吸商1.10和1.15为判定标准,对应的摄氧量值分别为(3.78±0.89)L/min和(3.96±0.91)L/min,明显低估受试者实际最大摄氧量值的12.7%和8.5%;以心率≥180次/min和(220-年龄)±10次/min为判定标准,分别有2名和5名的受试者未能达标,但其中1/2和3/5的受试者已出现摄氧量平台;以血乳酸LA≥8mmol/L为判定标准,有2名受试者未达标,其中1人已出现摄氧量平台.认为在递增负荷至力竭运动中,采用呼吸商可能低估受试者的最大摄氧量值,采用心率和血乳酸可能低估最大摄氧量的达标率.因此,为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对次级指标标准的选用要慎重.  相似文献   

11.
比较正常重力与模拟失重效应下大鼠口服龙血素B的血浆药物动力学及排泄差异.大鼠吊尾21 d模拟失重效应,单次灌胃给予25 mg/kg龙血素B.于系列时间点收集静脉血,并分时间段收集尿液、粪便和胆汁,采用HPLC-MS方法测定各样本中龙血素B含量,并求算药物动力学参数和排泄量.模拟失重效应下龙血素B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t)、血药峰浓度(Cmax)、达峰时间(tmax)、表观分布容积(Vd)、消除速率常数(Ke)以及生物半衰期(T1/2)与正常重力组相比均出现显著变化,说明模拟失重效应明显改变龙血素B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尿液、粪便和胆汁中龙血素B的排泄量也在增加,但与正常重力相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研究灌胃给予大鼠龙血竭后,P糖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对其有效成分龙血素A、B、C在大鼠血浆中的药物动力学影响.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抑制剂组并单次给药,对照组灌胃给予大鼠5 g/kg龙血竭,抑制剂组联合给予大鼠维拉帕米(1 mg/kg)和龙血竭(5 g/kg).收集两组相同系列时间的血浆样本,采用HPLC-MS/MS的方法对龙血素A、B、C在大鼠血浆中的浓度测进行检测,求算两组血浆样本药物动力学参数.与对照组相比,抑制剂组大鼠龙血素A、B、C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分别增加109.4%,78.5%,22.8%,血药峰浓度分别增加69.6%,115.0%,42.1%,龙血素A、B的达峰时间均延长、龙血素C的达峰时间无变化,三者的生物半衰期(T0.5)均变小,说明P糖蛋白抑制剂能够引起龙血素A、B、C在大鼠体内的血浆药物动力学参数变化,龙血素A、B、C均有可能为P糖蛋白的潜在底物.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八通道微量热法探讨槲皮素镧配合物对粟酒裂殖酵母细胞生长代谢热动力学的影响。测定在槲皮素镧配合物作用下S.Pombe细胞的生长代谢产热曲线,并研究其生长速率常数(k)、最大发热功率(pmax)、达最大发热功率时间(tmax)和抑制率(I)等热动力学参数。微量热结果表明:随着槲皮素镧配合物浓度c的增大,最大发热功率pmax和速率常数k减小;达最大发热功率时间tmax和抑制率I增大。研究表明槲皮素镧配合物对粟酒裂殖酵母细胞生长代谢产生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不同刺激下的半蹲起踵练习对下肢爆发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选取8名有训练经历的受试者依次在4种负荷刺激下(无负重,无振动;50Hz频率振动;45%1RM负重;45%1RM负重+50Hz)进行半蹲起踵练习,每种负荷训练3min,记录负荷刺激过程中下肢肌群的表面肌电活动及负荷刺激结束后受试者即刻的原地纵跳高度.结果显示:与无负重无振动相比,50Hz频率振动、45%1RM负重、45%1RM负重+50Hz负荷刺激下半蹲起踵练习受试者的纵跳高度均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尤其是负重加振动刺激下纵跳高度增加最为明显;下肢肌群的肌电表现EMGrms值除了半腱肌和胫骨前肌,50Hz频率振动、45%1RM负重、45%1RM负重+50Hz负荷刺激下半蹲起踵练习受试者的下肢肌肉表现EMGrms值均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负重、振动与负重加振动刺激下半蹲起踵练习后之间的纵跳高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外加负重与外加振动刺激下半蹲起踵练习下肢肌群的肌电表现EMGrms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除半腱肌外),负重+振动刺激比外加振动或外加负重显著提高了股直肌、腓肠肌内侧的肌电表现EMGrms值.可见负重加振动刺激对提高主动肌的力量和肌肉激活程度效果显著,但对对抗肌的激活并无优势,建议在下肢爆发力的训练中重视对对抗肌的训练.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大型蚤21天暴露和子代21天恢复实验法,研究了PFOS对大型蚤的慢性毒性效应及其子代F1(1st)和F1(3rd)的恢复情况。结果显示:PFOS质量浓度高于20mg/L时,F0代总产卵量、终点体长和内禀增长率都受到显著抑制。3个指标在最高浓度组与空白组相比,依次降低了62.2%,40.6%,34.0%(p<0.01)。随PFOS暴露浓度增加,其对大型蚤毒性逐渐加重,PFOS暴露浓度与对大型蚤毒性之间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当PFOS质量浓度高于30mg/L时,F1(lst)代总产卵量和终点体长受到显著抑制。F1(3rd)代比F1(1st)代大型蚤恢复程度更好,除暴露于50mg/L的总产卵量、终点体长和内禀增长率仍受显著抑制,其他指标都恢复到接近空白组水平。大型蚤总产卵量、终点体长和内禀增长率作为最敏感的指标,建议将其用于评价PFOS的慢性毒性。  相似文献   

16.
Yan  Dan  Wei  Li  Xiao  XiaoHe  Zhou  DanLei  Han  YuMei 《科学通报(英文版)》2009,54(3):369-373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three berberine alkaloids (BAs) from Coptis chinensis Franch,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TCM) herb, on Bifidobacterium adolescentis growth was investigated by microcalorimetry. The power-time curves of B. adolescentis with and without BAs were acquired, meanwhile the extent and duration of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metabolism were evaluated by the growth rate constant (k), half inhibitory ratio (IC50), maximum heat-output power (P max), peak time of maximum heat-output power (t p) and total heat production (Q t). k, P max and Q t decreased, and t p was prolonged with the increase of BAs concentration. The IC50 of BAs is 806 μg/mL for berberine, 341 μg/mL for coptisine and 236 μg/mL for palmatine. The sequence of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BAs is berberine < coptisine < palmatine. Combined with previous studies, it could be shown that the sequences of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BAs on both Bacillus shigae and Escherichia coli are berberine > coptisine > palmatine. The structure-function relationship of BAs indicates that the functional group methylenedioxy or methoxyl at C2 and C3 might be the major group inducing the activities of BAs on E. coli and B. adolescentis. Meanwhile, the substituent groups at C2, C3, C9 and C10 almost have equal effect on B. shigae.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s. 30625042 and 30873385) and Key Projects of National Science & Technology Pillar Program of China in the 11th Five-Year Period (Grant No. 2007BAI40B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与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初中学生在自尊水平、目标取向、久坐行为时间与体质健康指标的差异性,为开发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方案和心理辅导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200名中学男生为研究对象(100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100名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借助罗森博格的自尊量表及杜达和怀特海德完成的目标取向量表,对学生的久坐行为和身体素质进行测量.采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积极锻炼组与不积极锻炼组学生在自尊(t=9.43,p0.05)、目标取向(t=6.85,p0.05)、自我取向(t=1.80,p0.05)、平时久坐(t=18.50,p0.05)、周末久坐(t=21.47,p0.05)、肌肉力量(t=5.19,p0.05)、肌肉耐力(t=7.03,p0.05)、心肺功能(t=3.50,p0.05)、柔韧(t=4.10,p0.05)、体质量(t=3.93,p0.05)方面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有更高的自尊表现与目标取向,不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表现出较低的自尊和较高的目标取向水平,其久坐时间明显较长,体质健康水平指标也低于积极参与锻炼的中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对于促进学生自尊水平、目标取向和改善体质健康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微塑料是一类土壤中广泛存在的新兴污染物,其对土壤磷吸附的影响尚不明确。文中分析了0.1%~10%含量微塑料对土壤磷吸附特性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微塑料会使得吸附第一阶段液膜扩散阶段速率显著提升(p<0.05)。与纯土壤(qe=6.456 mg/g)相比,含量1%以下的微塑料显著降低了土壤磷吸附容量(p<0.05),但5%以上的微塑料显著提升了土壤磷吸附容量(p<0.05)。同等含量下,微塑料粒径越小,微塑料-土壤体系的磷吸附量越大。微塑料可与磷竞争吸附位点,降低了微塑料-土壤体系对磷的吸附,但微塑料也可直接吸附磷,故当微塑料为5%及以上时,微塑料-土壤体系对磷的吸附量升高。因此,土壤微塑料污染可显著改变土壤对磷的吸附特性,且与微塑料的含量和粒径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Vanadium oxide nanotubes (VOx-NTs)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using n-butylamine as structuredirecting template and V2O5 as precursor under hydrothermal conditions. XRD, FTIR, SEM, TEM, BET and TG-DTA characterizations have been performed to both optimize the synthetic conditions and understand the growth mechanism of VOx-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pen-ended VOx-NTs were obtained under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 (hydrothermal temperature: 150―160°C, hydrothermal time: 5―7 d, the molar ratio of V2O5 to n-butylamine is 1:1) with diameters ranging from about 30 to 100 nm and several micrometers in length. The BET surface area and the desorption cumulative pore volume of pores of the as-synthesized sample were about 27.4609 m2/g and 0.191087 cm3/g, respectively. The result presents that the synthesis of VOx-NTs is controlled by the "rolling" mechanism and temperature is primary driving force for roll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