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白云石酸解液中氢氧化镁的沉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盐酸分步浸渍白云石熟料制得富镁溶液,再用白云石煅粉作沉淀剂,得到沉降性好的氢氧化镁沉淀,经分离、烘干、灼烧,所得氧化镁的纯度可达92%:若以白云石灰乳作沉淀剂,控制反应条件,保留晶种循环.可得到具有一定粒度、易分离的氢氧化镁沉淀,经烘干、灼烧所得的轻质氧化镁达到GB优级品标准。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硝酸、氯化钾与氨为原料制取硝酸钾与氯化铵新工艺.利用氢氧化镁为反应中间物,先将硝酸、氢氧化镁与氯化钾混合,反应后溶液通过冷却结晶、分离、干燥等操作制得硝酸钾.母液中通入氨,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与氯化铵溶液,氢氧化镁沉淀经过滤分离后返回与硝酸与氯化钾一起循环反应,氯化铵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分离得氯化铵.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Ru/ZrO2.xH2O催化剂对丙酸甲酯进行加氢反应研究,并用XRD和XPS对反应前后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时机械搅拌速度、沉淀剂的种类、沉淀时溶液PH值、催化剂灼烧温度及金属担载量等因素对Ru/ZrO2.xH2O催化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搅拌速度、选择合适的沉淀剂以及Ru担载量能够明显提高催化剂加氢活性,而加大沉淀时溶液PH和升高催化剂灼烧温度则对催化剂性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液相合成法,考察了合成温度、表面活性剂种类、沉淀剂种类、表面活性剂用量等因素对氢氧化镁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实验表明,温度60%,采用聚乙二醇(0.75ppm)作表面活性剂,氢氧化钠(2moL/L)作为沉淀剂,得氢氧化镁粒径1350为5.5μm,粒径分布集中。另实验表明,双注法不用衬底即可获得颗粒更细的氢氧化镁。采...  相似文献   

5.
以海水为原料,氢氧化钠为沉淀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粒度大、分散性好的氢氧化镁。通过IK、TEM及XRD等手段分别袁征了产品的粒度、形貌特征及属性。通过控制反应温度法沉降-分离除去由海水-NaOH法制备的氢氧化镁中的氯。该法在反应温度为60℃时具有最大的沉降体积。其较优换水洗涤沉淀次数为1次。实验发现当反应温度为180℃、反应时间6h时可获得粒度大、分散性好的氢氧化镁晶体。透射电镜显示氢氧化镁晶体粒度分布均匀、分散性好。本方法不仅生产工艺简单,且生产成本低,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可望在利用海水镁资源研究中进一步中试。  相似文献   

6.
以轻烧白云石粉料和氨水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纳米级氢氧化镁。通过SEM和XRD表征方法,研究了水热反应温度、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氨水添加量对氢氧化镁晶体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热温度为180℃时晶体的生长方向发生改变,极性较弱的[001]面对应的衍射峰增强;添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制得的氢氧化镁分散性较好;以弱电解质氨水做沉淀剂,随着氨水添加量的增加,氢氧化镁的颗粒大小变得更加均匀,当镁离子和氨水的物质的量比为3∶7时颗粒大小最均匀。  相似文献   

7.
在pH7.5~8.0的2%(NH_4)_2C_2O_4—0.1%H_2O_2介貭中,至少在混合氧化物总量为100mg,R_2O_5:TiO_2≤2:1的条件下,用8-狸基喹啉沉淀钛,一次就能使其和铌、钽定量分离。所得沉淀经灼烧成TiO_2后,可定量测定钛。留在溶液中的铌、钽,经酸化并加热破坏H_2O_2后,可用单宁法回收,并测定铌钽合量。  相似文献   

8.
以尚未报道过的碳酸季铵盐为沉淀剂制备YBa_2Cu_3O-(7-x)超导体,既保持了原有碳酸盐法沉淀齐全的优点,又去除了碳酸盐法常带入碱金属离子的缺点,一次灼烧,Tc即为91.6K,经电磁学性质测定和物相分析,得出样品有较好的单相均匀性。  相似文献   

9.
李洁 《科技信息》2014,(3):51+79
采用氨水和碳酸氢铵为沉淀剂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制备纳米氧化锆—氧化铈复合粉体的性能及影响因素。采用TAS-200型热重一差热分析仪、pH计、PhillpsCMl2型透射电镜观察等仪器进行检测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氨水作沉淀剂与采用NH4HCO3作沉淀剂时,两种沉淀方法得到的沉淀物差别很大;采用碳酸氢铵为沉淀剂时,1100℃以后粉体处于稳定状态,生成了高温下的稳定相;在同样的煅烧温度下,用氨水作沉淀剂制备的粉体纳米颗粒出现明显团聚,用NH4HCO3作沉淀剂制备的粉体只有极少量的团聚。  相似文献   

10.
目前,硬质合金生产所用的钴粉,大都是用氧化钴被氢还原的方法来制取。而氧化钴的生产,除了个别大厂采用盐酸与金属钴作用外,大多数中小工厂均用金属钴与硝酸作用,生成硝酸钴溶液,再用草酸铵溶液作沉淀剂,得到草酸钴沉淀,分离后,进行焙解,得到氧化钴粉末。  相似文献   

11.
轻烧粉-氢氧化钠法制备氢氧化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轻烧粉经酸化、氧化除铁等精制过程得到的氯化镁溶液为原料,以氢氧化钠为沉淀剂制备氢氧化镁。研究了pH值对轻烧粉酸化除铁的影响,考察了原料的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加料时间、陈化时间等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得到了轻烧粉精制和反应制备氢氧化镁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和激光粒度分布测试仪等对实验产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工艺制备的氢氧化镁纯度达到98%以上,CaO质量分数低于0.1%,颗粒呈片状结构,粒度分布均匀,形貌规则。  相似文献   

12.
溶胶—凝胶法制备超细氧化镧粉体及其表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硝酸镧为原料,在较低温度下用水解沉淀法合成了镧的氢氧化物溶液,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超细的氧化镧粉体。通过反应温度、pH值、超声时间等条件的改变研究了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形成的溶胶颗粒度的变化规律。运用粒度分析、差热、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透射电镜等多种分析测试方法对干凝胶的分解过程及最终形成的超细氧化镧进行了分析和表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完全性的理论和实验结果分析,指出用氨水作沉淀剂,共沉淀法制备主组分为铁、镁和锌的无铬铁系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催化剂时,重现性较差的主要原因在于锌和镁的沉淀不完全。从催化剂组成的稳定性、制备的经济性以及反应性能等方面阐明了氢氧化钠是比氨水更优选的制备无铬铁系催化剂的沉淀剂。通过对催化剂的晶相分析和酸度测定,指出催化剂中的钠是降低催化剂的酸度使其活性和选择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大  相似文献   

14.
山苍子油合成假性紫罗兰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山苍子油不经分离直接与丙酮进行缩合反应来制备假紫罗兰酮,研究了缩合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情况,找出了较佳的反应条件.当用液体NaOH作缩合剂时,收率可达75.8%;当用负载于活性Al2O3上的固体NaOH作缩合剂时,收率可达86.3%.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白云石为原料煅烧金属镁的工艺研究,旨在克服现存工艺方法中的镁还原效率低、能耗大、生产周期长和污染严重的问题。该工艺方法包括破碎白云石、真空低温轻煅与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冷却并回收热量、混合配料球磨、混合料制团、真空高温热还原和取镁块及炉渣利用。真空低温轻煅是利用连续式真空煅烧炉将经过破碎的白云石在煅烧温度为500~1000℃和炉内压力为10000~60000Pa的条件下轻煅1~3h,白云石中的MgCO3与CaCO3依次分解,得到二氧化碳与氧化镁和氧化钙的混合物。在炉内流动并加热白云石的二氧化碳被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菱镁矿制备氢氧化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菱镁矿为原料,研究常压下制备氢氧化镁的新方法.首先通过煅烧试验,得出保证菱镁矿达到充分分解且其分解产物氧化镁具有较高活性的煅烧条件是煅烧温度600℃,煅烧时间9 h;提高煅烧温度到700~750℃,煅烧时间为2~4 h时,菱镁矿的分解率也达到最高值,但其氧化镁活性有所降低;其次以氧化镁粉为原料,研究常温下化学合成氢氧化镁粉剂的制备方法.结果表明对快速合成的絮状氢氧化镁沉淀物进行80℃水热老化处理30 min,可得到过滤性能较好、纯度较高、均一规则六边形薄片状氢氧化镁粉体,从而得出水热老化反应是制备较规则形貌氢氧化镁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石油磺酸铵为原料,根据传统反应机理和微反应器理论,初步研究了镁盐润滑油清净剂的制备过程.对产品进行了总碱值的测定、红外光谱和冷冻蚀刻电镜观测等.结果表明:反应过程是否加水和加水的时机等问题可通过微反应器理论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白云石制轻质氧化镁和氯化钙工艺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以白云石为原料制轻质氧化镁和氯化钙的方法,并对影响轻质氧化镁纯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在优选工艺条件下得到的两种产品纯度均在92%以上.  相似文献   

19.
运用异丙醇铝(AIP)作为铝的母体、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作为表面活性剂,使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出氢氧化铝的溶胶和凝胶,然后用不同的干燥方法将所得的氢氧化铝溶胶干燥,然后得到氢氧化铝颗粒,再将其煅烧后得到氧化铝介孔材料.  相似文献   

20.
用共沉淀法制备Mg Al水滑石。利用XRD、BET等手段 ,考察了共沉淀剂、pH值、原料的滴加速度、搅拌速度、晶化温度、晶化时间、焙烧温度等合成条件对合成物相、结晶度及其衍生复合氧化物的比表面、孔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共沉淀剂种类不影响水滑石的晶体形成 ;单一晶相水滑石形成的pH值范围为 8.5~ 9.0 ;镁与铝摩尔比 (nMg∶nAl)、晶化温度及晶化时间对水滑石的结晶度有影响 ,水热晶化法晶化时间短 ,且所得晶型好、晶粒大 ;原料的滴加速度、搅拌速度、焙烧温度对所得Mg Al O复合氧化物的比表面及孔径也有影响。由其衍生复合氧化物为载体制备的加氢脱硫催化剂的氢脱硫 (HDS)与氢氧化物 (HYD) ,随nMg∶nAl值及水滑石在载体中的质量分数的提高而降低 ,但HDS/HYD值降低 ,即对HDS的影响大于对HYD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