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化学添加剂在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治理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求采用生物泥浆法,缩短微生物降解石油污染物时间的途径,研究了H2O2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油酸钠对微生物治理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H2O2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促进石油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过程,提高除油效果。  相似文献   

2.
模拟野外漫灌洗盐并控制洗盐次数得到不同含盐量的土壤,比较单纯生物刺激、生物刺激加生物强化处理对不同含盐量的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无论是单纯的生物刺激,还是生物刺激加生物强化处理下,土壤含盐量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可有效提高石油烃的降解率。当土壤含盐量为0.22%(质量分数)时,添加4%菌剂修复第3天时,石油烃降解率可达24.98%;当土壤含盐量为0.01%时,生物刺激加生物强化处理28 d后石油烃的降解率是单纯生物强化的1.1倍;低含盐量添加4%菌剂处理下土壤石油烃降解率是高含盐量加4%菌剂处理的1.22倍。各处理下土壤脱氢酶活性随着培养时间逐渐增强,pH则随着培养时间有所下降,土壤盐碱性得到改良;土壤环境得到改善,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3.
表面活性剂对石油污染物生物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为了探讨加速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治理过程的有效途径,采用生物泥浆法,研究了油酸钠和十二胺对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治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油酸钠能明显促进石油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过程,大幅度提高微生物的除油效果。  相似文献   

4.
生物表面活性剂对菌XD-1降解原油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利用正交实验优化的培养基培养菌XD-1,提取生物表面活性剂,确定此生物表面活性剂对菌XD-1降解原油的影响.方法:用化学法和红外光谱扫描确定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用重量法(质量法)测定原油的降解率及菌的生物量变化.结果:生物表面活性剂为脂肽类和糖脂类物质的混合物;预先投加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使菌XD-1降解原油的诱导期缩短一半,并提高了菌对原油的降解率.结论: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投加对原油的生物降解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生物刺激、生物强化及其联合体系对石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选择最佳的修复策略,更好地发挥微生物修复的优势.以一株蜡状芽孢杆菌石油降解菌为例,以有机营养物、无机营养物和混合营养物为底物,进行生物刺激、生物强化试验及联合降解试验.结果显示,不同修复方式在不同时段的降解效果不同,生物刺激方式在第5天时混合营养物降解效果最好,降解率达到40.98%,在10 d不同营养物的降解率存在明显的差距,而在处理20 d后,降解率基本一致,达到80%.生物强化的处理结果中,以混合营养物为底物时,表现出了优异的降解效果,降解率达到90.23%.研究表明:不同时期不同的修复策略有表现出了对原油的不同去除能力,也为实践中选择合理的修复方式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王建伟  孙力平 《科技信息》2011,(13):383-384
化学生物絮凝工艺是利用化学和生物的协同作用对污水进行强化一级处理的深度集成工艺。由于化学絮凝、沉淀和生物絮凝、吸附、降解的共同作用,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对污水的处理效果优于单独的化学絮凝效果。但一些研究表明,投加量小时,二者的协同性能比投加量大时较佳,表明二者的协同作用不是简单的数学叠加,在高投加量时,二者还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本文对化学生物絮凝工艺中的化学和生物的抑制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包气带土层中重质油的生物可降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投加高效微生物和半腐熟堆肥材料 ,改善微生物生态环境 ,促进重质油的生物降解。利用 Soxhlet抽提重量法评价重质油污染土层生物修复的进程 ,并探讨了微生物活性与石油污染物生物降解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重质油生物降解的半衰期长 ,经过 90 d,生物降解量仅占总量的2 0 %。微生物计数和脱氢酶活性与石油污染物生物降解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 ,表明了微生物量和脱氢酶活性是油污土层生物可修复性的良好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疏水性VOCs生物降解中的应用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生物法特别是生物滴滤法净化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研究进展,以及疏水性VOCs的生物降解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基于目前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疏水性有机物生物降解,以及化学表面活性剂在VOCs生物降解中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将生物表面活性剂应用于生物滴滤法降解疏水性VOCs的可行性及应用潜力,并对今后开展生物表面活性剂提高疏水性VOCs的处理效率及其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从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1株高效降解石油的菌株JH250-8.为分析该菌株降解石油产物的生物安全性,考察了石油及其降解产物对紫花苜蓿生长态势及明亮发光杆菌发光效率的影响,从植物和微生物两个方面探讨石油降解产物的生物毒性,进而评价该菌株降解石油产物的生物安全性.结果表明:1)菌株JH250-8的石油降解产物可促进紫花苜蓿发芽,提高叶绿素含量,降低紫花苜蓿生物量;2)石油的微生物降解产物对明亮发光杆菌的发光抑制率约为原油的1/4,具有较低的生物毒性;3)微生物石油降解产物具有较好的生物安全性,其降低植物生物量的作用可能与土壤板结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环境友好性,考察其应用于堆肥中是否会时堆肥产生二次污染,本实验自制了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考察其在液态培养条件及堆肥介质中的生物降解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微生物对鼠李糖脂有不同的降解效果,其源生菌铜绿假单胞菌没法降解鼠李糖脂,但鼠李糖脂对微生物都是无毒的.在堆肥基质中的降解表明其可以被降解,但不是优先降解物质,可见鼠李糖脂可在堆肥中起一定作用后被降解。  相似文献   

11.
概括了生物表面活性剂在工业中的应用,详细描述了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石油、食品及农业等产业中的应用进展,并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开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利用微生物降解土壤中的石油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实验模拟研究了营养物(N、P)、电子受体(H2O2)、含水量和表面活性剂(TW80、SDS)等多因素对复合菌剂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影响。实验针对四个影响因素,设计了正交实验,得到实验结果表明,营养物、电子受体、水和活性剂对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都具有较大影响,当添加C∶N∶P为400∶6∶1、H2O2为10 mg/g、水为30%和阴离子活性剂0.6 mg/g时,复合菌剂降解土壤中石油的效率可达到73.2%。  相似文献   

13.
针对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后TN超标、缺乏易降解有机碳源的问题,本研究探索采用投加铁屑、Cu/Fe双金属(统称"零价铁")来促进生物反硝化以实现出水TN达标的目的.连续流反应器运行结果表明零价铁强化生物反硝化技术去除硝态氮的能力明显强于传统的生物反硝化技术.结合三维荧光光谱(3-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Excitation Emission Matrix,3D-EEM)、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及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Quadrupole Time of Flight,UPLC-QTOF)等手段,发现铁屑与Cu/Fe双金属组反应器中的有机物相较于对照组在结构上发生了较大变化.宏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铁屑和Cu/Fe双金属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并不相同,Proteobacteria在铁屑和催化铁表面得到了富集(80%左右),明显高于其他样品(60%),这可能与其表面形成生物膜有关.基于生物信息学数据库(KEGG)分析表明,铁屑和Cu/Fe双金属表面的微生物对应与氮代谢相关基因的序列丰度更高.以上结果揭示了零价铁强化生物反硝化的效果及其微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14.
以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附近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作为分离样品,连续富集筛选出以原油为唯一碳源、能源进行生长繁殖的石油高效降解菌株X_P和X_B.经菌落形态、生理生化反应,初步鉴定2株菌分属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通过生物表面活性剂活性试验,分析了2株菌的油降解能力.结果表明:2株菌均具溶血和排油特性,溶血圈直径高达3.6 cm、排油圈直径高达4.9 cm,可以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并且溶血圈和排油圈直径与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产生呈正相关.室内培养箱实验测定,2株菌对石油的降解率分别为72.3%(X_P)和61.2%(X_B)(原油含量/土壤总量×100%=10%),在此过程中2株菌对石油降解的速度、能力有显著效果.室外堆制试验中,60 d处理后,锯末、小麦秸秆、菌剂及N、P营养物协同处理组降解效果明显,降解率高达54.0%-68.2%,说明外源添加物能提高微生物的降解能力.结论:筛选得到的菌株X_P和X_B是两株高效降解石油的菌株,在土壤中能很好地利用石油进行生长代谢,可应用于石油污染实际生物修复工程.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生物滤池A/O工艺处理有机废水,着重考察有机物厌氧段的生物强化处理效果.搭建相同的反应器A和B,在同等运行条件下,分别投入微生物菌剂P115和B350.结果表明,反应器A厌氧段对中低浓度易降解有机物去除效果显著,去除效率为85%,较反应器B的去除效率高20%.加入焦化废水后,两系统厌氧段COD的去除效率均降低至40%左右.通过进出水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有机物分子量以及GC-MS分析可知,经过厌氧处理后,出水的紫外分光吸收值降低,有机物分子量减小,多数多环芳烃及少量杂环类化合物降解,难降解有机物在厌氧段能够得到较好降解.通过比较,反应器A厌氧段微生物对有机物去除效果更佳,从而揭示了微生物菌剂P115对于厌氧环境下的菌群结构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赵炜 《科技信息》2010,(32):111-111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指微生物产生的一类具有表面活性的生物大分子物质,该物质具有良好稳定性、无毒和生物可降解性等性能。本文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合成方法及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生物强化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洗车废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洗车废水用水量大,而且回用水质要求较高,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以保证回用水的水质,同时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利用生物强化技术针对性强、应用灵活和效率高等特点,将高效菌生物强化技术与MBR结合处理洗车废水.在相同运行条件下运行两个MBR,其中一个MBR中投加高效菌,并对两者的处理效果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用高效菌强化的MBR出水水质良好,出水的色度、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等均优于普通污泥-MBR出水.  相似文献   

18.
以市政污水处理厂剩余活性污泥作为菌种来源,经过培养分离、筛选,得到一株高效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X1A-2.经形态学与16SrDNA鉴定,X1A-2菌株属于戈登氏菌属.菌株X1A-2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环境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菌株在发酵培养14h后达到稳定状态,发酵液表面张力降低至33.0mN/m;在较大的培养条件范围内,发酵液的表面张力均可显著降低;石油烃类碳源的存在对其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影响甚微.在模拟石油污染的最优培养条件下,菌株能够长期保持活性,所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使以石油为碳源的发酵液表面张力保持在35mN/m以下.研究结果表明,X1A-2是一株高效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在实际海洋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玉米、土豆和番薯等蔬果类浸出液在景观水体原位生物修复中的作用。其作用机理是蔬果类浸出液能促进水体中微生物生长,加快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添加10 m g/L的玉米浸出液,模拟废水中的COD最终去除率增加了12.37%,并且混合浸出液对微生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强于单一组分。在景观水体的原位生物修复中,投加玉米-土豆混合浸出液,COD、NH3-N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增加了6.01%、8.05%和20.59%,取得了一定的生物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20.
高效反硝化菌强化固相碳源生物脱氮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作为固相可生物降解模式碳源的生物填充床,针对分离获得的高效反硝化菌开展强化生物脱氮的特性研究,并利用荧光定量PCR解析反应器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投加反硝化菌(W14)可以明显地提高反硝化脱氮效率,当水力停留时间(HRT)为0.5 h时,反硝化菌强化脱氮生物反应器的脱氮效率达到90%以上,且能有效地降低出水残余的DOC浓度。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高效反硝化菌投加强化能够增加nir S基因丰度和比例,较好地解释了不同接种生物反应器的脱氮效果差异,即反硝化菌的强化作用能有效增加反硝化菌数量并强化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