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模拟野外漫灌洗盐并控制洗盐次数得到不同含盐量的土壤,比较单纯生物刺激、生物刺激加生物强化处理对不同含盐量的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无论是单纯的生物刺激,还是生物刺激加生物强化处理下,土壤含盐量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可有效提高石油烃的降解率。当土壤含盐量为0.22%(质量分数)时,添加4%菌剂修复第3天时,石油烃降解率可达24.98%;当土壤含盐量为0.01%时,生物刺激加生物强化处理28 d后石油烃的降解率是单纯生物强化的1.1倍;低含盐量添加4%菌剂处理下土壤石油烃降解率是高含盐量加4%菌剂处理的1.22倍。各处理下土壤脱氢酶活性随着培养时间逐渐增强,pH则随着培养时间有所下降,土壤盐碱性得到改良;土壤环境得到改善,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2.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实验室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冰草、紫花苜蓿、冬小麦进行了为期63 d的实验室模拟,通过测定土壤脱氢酶活性、微生物数量以及土壤残油率的变化,分析了植物-微生物联合作用对不同质量分数土壤石油烃污染的修复效果,以期为后期的现场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石油烃质量分数为3%时,植物-微生物联合可使石油烃降解率达到84%~87%;3种植物的降油效果依次为紫花苜蓿冰草冬小麦,紫花苜蓿组最高石油降解率可达86.47%.在石油烃质量分数达到10%时,微生物的生长受到明显阻碍,土壤脱氢酶活性也大大降低,从而导致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受阻,植物表现为生长缓慢,植物茎叶变小、微黄.因此,植物-微生物联合体系中,石油烃质量分数为3%时能促进微生物的繁殖,提高土壤中脱氢酶活性,促进植物和微生物对石油烃污染物的降解,加速油污土壤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盆栽试验,初步探究根际微生物和植物协同作用对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效果的影响。选择根瘤菌、石油烃降解菌、根际促生菌并与豆科植物扁豆的不同组合为调控因子,通过盆栽试验,进行了土壤石油污染物生物降解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修复过程中扁豆与根际微生物均能提高土壤石油降解率并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处理前,石油土壤的污染水平为8.75%,经过56 d的修复试验,对照组的土壤石油污染降解率为27.08%;种植扁豆裸土组的土壤石油污染降解率为44.81%,比对照组提升了17.73%;添加微生物裸土组的土壤石油污染降解率最大为70.57%;种植扁豆并添加微生物组的土壤石油污染降解率为83.05%。种植植物对土壤石油污染修复有较好的作用,同时合理添加各种微生物,利用协同作用能明显提高修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新型生物反应墙原位修复石油烃污染地下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功能微生物、泥炭和粗砂为填充介质设计新型生物反应墙,研究了反应墙对地下水中石油烃污染物的修复效果与机理。结果表明:运行期内生物反应墙修复效果良好,苯系物、萘系物及菲去除率为83.6%~99.85%,其中71.23%~99.71%在墙体前半部分被去除。泥炭介质和功能微生物能够稳定发挥对污染物的吸附与降解功能,32.63%~77.98%的BTEX和97.14%~99.81%的目标PAHs被泥炭吸附去除;18.96%~50.98%的BTEX和已吸附于泥炭上的大部分石油烃污染物均显示被生物降解。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可有效延长泥炭的吸附寿命,泥炭对功能微生物的营养供给可使反应墙内长期保持较高的功能微生物数量,每克干介质约含有3.46×106~6.16×109个。因此新型生物反应墙原位修复石油烃污染地下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向石油污染土样中投加微球菌,对石油污染黄土生物修复的影响因素(污染强度、调理剂、含水率、投菌量等)进行室内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污染强度为6g/kg、添加麦皮、含水率为20%、投菌量为40mL/kg时,污染土样中石油的降解率最大.  相似文献   

6.
在一维土柱模拟装置上采用生物曝气技术去除饱和土壤和地下水中的甲基叔丁基醚(MTBE).通过实验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MTBE在生物降解过程中的Monod参数:最大利用速率、半饱和常数和生物得率.考察了在不同污染物初始浓度和不同微生物接种量情况下生物曝气对MTBE的去除效果及生物贡献率.实验结果表明:MTBE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和100 mg/L时,降解率分别为23.23%和12.08%,降解量分别为25.74 mg和26.75 mg.对于高污染物浓度,挥发是主要的去除机理.在初始污染物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微生物数量的增加直接导致了污染物总去除量的增加,微生物的数量决定了所能降解的污染物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了石油烃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试验,发现突变菌PS 2对土壤中的石油烃污染物降解速度明显高于其野生菌株SY-02.对土壤中的土著微生物、含水量、接种量、分散剂等影响微生物降解速度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的土著微生物对石油烃的降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土壤含水量在20%~25%之间时,石油烃的降解效果最好,其最高降解率达到93%;当接种量在150~250mL之间时,突变菌PS 2对石油烃的降解效果最好,其中接种量为200mL时,其降解率最高为93.4%.土壤分散剂可以明显地提高石油烃的生物降解速度,其中稻壳作为分散剂降解效果最好,其最终降解效率达到93.1%.该研究结果可以为石油烃污染环境的高效生物修复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通过摇瓶试验,研究含盐量为7 000 mg·L-1、石油含量分别为10 000 mg·L-1,30 000 mg·L-1,50 000 mg·L-1条件下,空白对照组(不添加微生物)、细菌组、真菌组分别在5,12,19,26,33 d时对石油的降解效果,并对比分析了降解效果.结果表明,经过33 d后,空白对照组中石油含量未变化,细菌组石油含量为10 000 mg·L-1一组的石油降解率最高,达到了65.69%,真菌组石油含量为30 000 mg·L-1一组石油降解率最高,达到了45.84%.可见,在较高的含盐量条件下,细菌和真菌对石油的降解也仍然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16种EPA-PAHs复合污染土壤的菌群修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富集筛选获得一组PAHs降解混合菌群和3株降解单菌,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混合菌群的组成,对16种多环芳烃(PAHs)复合污染土壤进行生物修复,同时考察混合菌群和单菌株在PAHs复合污染土壤中的生物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混合菌群主要由3株已分离获得的降解单菌和5株未可分离培养的单菌组成;经过30 d的生物修复,混合菌群对土壤中总PAHs的降解率(54.17%)高于单一菌株(28.40%,31.95%,24.64%),并且对高相对分子质量PAHs的降解表现出了较大的优势,4环、5环、6环PAHs的降解率分别可达到71.26%、39.76%和42.86%;利用混合菌群来修复16种PAHs复合污染的土壤,可以避免一些未可分离培养的关键菌株的丢失,使PAHs的降解更加全面有效。  相似文献   

10.
石油烃污染土层生物修复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加快石油烃污染土层生物修复的措施,取淄河滩含油土壤,通过加入富集细菌、翻耕调湿、加菌和翻耕调湿相结合3种生物修复室内模拟实验,考察生物治理前后土壤石油降解速率的差异,并对土壤中石油的半衰期作出预测. 结果表明,在加入富集菌使土壤细菌含量提高一个数量级的条件下,油半衰期由自然土壤的990d减少到346d;在翻耕和调节土壤含水率的条件下,降解速率大大加快,油半衰期由对照样的1733d减少到90d;在综合生物治理的条件下,油半衰期可以缩短到42d.  相似文献   

11.
以含油污泥为阳极底物构筑了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SMFC),通过检测输出电压、功率密度、表观内阻和原油去除效果等性能指标,分别考察了阳极填料、电极面积、pH对SMFC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相比活性炭填料,碳毡填料使SMFC发电性能更优且原油去除率提高了8.03%;增加电极面积,SMFC内阻减小、发电性能和原油去除率得到提升;酸性或碱性阳极底物不利于SMFC发电和降解油污,而阳极底物的pH=7.5时,SMFC的发电及油污降解性能最佳,输出电压和原油去除率分别达373.7 mV、45.36%.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生物浮动床-过滤-臭氧杀菌"技术处理电厂厂区生活污水,耐有机负荷冲击和水力冲击的能力强,对CODcr、氨氮、总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CODcr总去除率最高可达到95%,出水CODcr稳定在10~30 mg/L;总磷去除率达到50%以上,出水总磷质量浓度低于0.5mg/L;对NH3-N的去除率基本可以稳定在80%以上;浊度消减率可达到84%,细菌杀灭率大于99.9%,出水细菌浓度小于1/L.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利用盆栽进行实验,研究了土壤中不同浓度石油和培养天数对土壤中石油降解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石油的浓度、培养时间以及微生物菌剂浓度对石油降解率影响均较大.当石油污染物的最适浓度大于5.0%而小于10.0%时,菌剂浓度4.0%,植物与微生物联合降解石油污染物时效果明显,降解率可达78.7%.当石油浓度超过10.0%时会对微生物产生毒害,有的甚至直接杀死微生物.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为进一步研究石油污染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以老化的柴油污染土壤为供试土壤,以菌糠为调理剂,在模拟实验条件下,进行了为期90d的柴油污染土壤的堆肥研究,分别于堆肥进行的第30、60和90d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的总石油烃残留量和细菌与真菌的数量,探讨不同的菌糠投加比例、外源降解菌接种等因素对柴油污染土壤中石油烃污染物去除效率的影响,并对堆肥过程中堆体微生物数量的动态进行监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菌糠的添加显著促进了柴油污染土壤中石油烃的生物修复效率,经过90d的堆肥处理,总石油烃的去除率最高达73%.菌糠投加比例也对总石油烃去除率有明显的影响,随着菌糠与土壤体积比的提高,柴油污染土壤中总石油烃的去除率随之增加.外源高效降解菌的添加能显著提高柴油污染土壤中总石油烃污染物的去除率(p〈0.05).  相似文献   

15.
微藻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自养型微生物,同时能够降解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积累油脂,光照强度是影响藻类生长的重要条件之一;利用原始市政污水来培养栅藻,通过调节光强的不同,分别研究了栅藻在1000lux和3000lux光照强度下对污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栅藻的藻密度在3000lux条件下要高于1000lux,其中栅藻在3000lux下培养时最大藻密度为268×10^5个/mL,明显高于其他3组;不同光强下,栅藻在光照为1000lux和3000lux条件下TN去除率分别为90%和94%;TP去除率分别为98%和99%,高于相应污水组的67%和94%,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的提高能够促进藻类的生长,提高藻细胞的活性,从而提高栅藻对水体中污染物质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6.
为强化油田污水的生化处理效果,从胜利油田采出液中筛选出3株高温烃降解菌,分别编号为JQ-1、JQ-2、JQ-3,初步鉴定JQ-1、JQ-2为芽孢杆菌属,JQ-3为不动杆菌属,其原油降解率分别为48%、55%、46%。将3株菌混合,其对原油的降解效果好于单株菌,其降解率可达到70%以上,混合菌降解原油的适宜条件分别是温度为45~55℃、pH值为5.5~6.5、矿化度12000~18000mg/L。在室内模拟现场条件进行污水生化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含油量为40mg/L左右的油田污水经过8h处理后含油量在2mg/L以下,同时能有效的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该混合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含油污水生化处理的可行性,为油田污水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电厂粉煤灰,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改性,用于对某石化厂有机废水吸附处理实验,考察了不同加入量和不同温度下的处理效果,分别测定COD和氨氮的去除率,评定改性后粉煤灰的处理效果,同时与颗粒状活性炭的吸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加入量在15-20 g/L时处理效果达到最佳。随着温度的升高,这些吸附材料的吸附能力都是先增加后减小,在20℃左右达到最佳值,且温度对粉煤灰去除氨氮的影响要比对去除COD的影响显著得多。采用NaCO3混合焙烧,H2SO4酸化改性的粉煤灰处理效果最佳,COD去除率可达到76.9%,比改性前提高了9.8%,氨氮去除率可达35.9%,比改性前提高了32.8%,且比同样含量的活性炭对氨氮的去除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8.
Three strains BQ,BJ,and BS utilizing benzoic acid as the sole carbon source were achieved from Yichang City,Hubei Province,China,through selective enrichment and domestication.Both BQ and BJ were primarily identified as Acinetobacter.spp while BS was Geotrichum.spp.After three domestications,the removal rates of BQ,BJ,and BS to 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 value of benzoic acid were 62.41%,94.44%,and 43.34%,respectively.The strains were mixed cultured,and the degradation rates of strains to benzoic aci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pH and benzoic acid concentration were determin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um degradation conditions about strains were pH 7.0,temperature 30 ℃,and aerobic with 1 500 mg/L of concentration of benzoic acid.In this condition,the COD removal rate of strains to benzoic acid reached 84.93%.  相似文献   

19.
针对油田乳化液的水质特性,用电絮凝方法对配制的含油污水进行实验研究.首先分析极板间距、溶液初始pH值及NaCl含量对除油率的影响,确定实验参数.继而,实验研究电絮凝装置中竖直方向上典型的三层溶液,考察不同电流密度下除油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比较三层除油率的特性曲线.发现A层去除效果最快最好,B层比C层处理效果差.在电解前4min,电流密度为150A/m~2时,A层除油率占其总效率的96.05%.从平均成本和三层除油率综合判定,电解16min,电流密度在100A/m~2时,电絮凝装置中整体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饥饿对斜带石斑鱼卵黄囊期仔鱼摄食、存活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培育水温(25±0.5 )℃、盐度31~32 条件下,斜带石斑鱼仔鱼孵化后第3天开口并进入摄食期,孵化后5.5 d,不能建立外源性营养的仔鱼分别进入不可逆点(PNR期),几乎与此同时,卵黄囊和油球耗尽,仔鱼混合营养期为2~3 d,从初次摄食到进入PNR期的时间为2.5 d;仔鱼在不同饥饿阶段初次摄食发生率的变化式型是:开始较低,此后逐步上升,高峰期出现在卵黄囊接近耗尽时,此后迅速下降,记录到的最高初次摄食发生率为76.7%;饥饿仔鱼的死亡高峰出现在孵化后4~6 d,至第8天,饥饿仔鱼全部死亡;卵黄囊期仔鱼的生长可以分为3个期相:初孵时的快速生长期,卵黄囊消失前后的慢速生长期,以及在不能建立外源性摄食后的负生长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