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芦苇修复新疆石油污染土壤效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考察芦苇对新疆污染土壤石油烃的处理效能、石油烃对芦苇生长的影响及不同石油污染度条件下芦苇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23 d的芦苇修复,石油烃去除率可到41.21%~62.14%,明显高于空白样(19.75%~37.92%),其中饱和烃去除效果最好,可达60.52%~73.11%;芦苇对原油污染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在土壤石油污染率低于1.25%情况下能够有效促进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芦苇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原油降解率呈正相关关系,芦苇根际效应促进原油降解菌数量的增加和活性的增强;芦苇的修复以根际效应为主,芦苇根际恰当的微生物类群为土壤原油降解提供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2.
石油污染土壤植物根际微生态环境与降解效应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利用大庆油田石油开采区的污染土壤作为供试土壤,选择紫花苜蓿和披碱草为供试植物,通过监测根系微生物活性、石油烃降解效率等指标,建立植物根际微生态环境生物和非生物因子之间的量化关系,揭示污染土壤石油烃降解效应和影响要素.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根系可改善污染土壤持水能力和微生物活性,与无根系土壤相比,提高含水率达10%. 植物根际微生物的数量高出1~2个数量级, FDA(荧光素双醋酸酯)活性高出0.29~0.36. 经过150 d的降解,植物根际油污土中石油烃的降解率比无根系土壤高 9.1%~15.5%. 污染土壤植物根际微生态环境对微生物活性具有诱导作用,有利于石油烃的降解和污染土层的生物修复.  相似文献   

3.
石油烃污染土层生物修复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加快石油烃污染土层生物修复的措施,取淄河滩含油土壤,通过加入富集细菌、翻耕调湿、加菌和翻耕调湿相结合3种生物修复室内模拟实验,考察生物治理前后土壤石油降解速率的差异,并对土壤中石油的半衰期作出预测. 结果表明,在加入富集菌使土壤细菌含量提高一个数量级的条件下,油半衰期由自然土壤的990d减少到346d;在翻耕和调节土壤含水率的条件下,降解速率大大加快,油半衰期由对照样的1733d减少到90d;在综合生物治理的条件下,油半衰期可以缩短到42d.  相似文献   

4.
通过盆栽试验,初步探究根际微生物和植物协同作用对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效果的影响。选择根瘤菌、石油烃降解菌、根际促生菌并与豆科植物扁豆的不同组合为调控因子,通过盆栽试验,进行了土壤石油污染物生物降解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修复过程中扁豆与根际微生物均能提高土壤石油降解率并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处理前,石油土壤的污染水平为8.75%,经过56 d的修复试验,对照组的土壤石油污染降解率为27.08%;种植扁豆裸土组的土壤石油污染降解率为44.81%,比对照组提升了17.73%;添加微生物裸土组的土壤石油污染降解率最大为70.57%;种植扁豆并添加微生物组的土壤石油污染降解率为83.05%。种植植物对土壤石油污染修复有较好的作用,同时合理添加各种微生物,利用协同作用能明显提高修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从华中某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了3株高效石油降解菌S-4、S-5和S-7,在30℃,200 r/min恒温摇床上震荡培养14 d后,石油烃降解率分别为41.60%、40.59%和43.53%。经16S r DNA基因序列鉴定,S-4、S-5和S-7分别属于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Kosakonia属。通过实验表明,菌株的最适降解pH为7,最佳氮源为硝酸铵(NH4NO3),最佳氮、磷比为5:1,在添加营养元素的条件下,经过48 d的降解,S-4、S-5和S-7菌株对土壤中石油烃总降解率分别为74.24%、71.66%和80.29%。  相似文献   

6.
通过向石油污染土样中投加微球菌,对石油污染黄土生物修复的影响因素(污染强度、调理剂、含水率、投菌量等)进行室内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污染强度为6g/kg、添加麦皮、含水率为20%、投菌量为40mL/kg时,污染土样中石油的降解率最大.  相似文献   

7.
模拟野外漫灌洗盐并控制洗盐次数得到不同含盐量的土壤,比较单纯生物刺激、生物刺激加生物强化处理对不同含盐量的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无论是单纯的生物刺激,还是生物刺激加生物强化处理下,土壤含盐量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可有效提高石油烃的降解率。当土壤含盐量为0.22%(质量分数)时,添加4%菌剂修复第3天时,石油烃降解率可达24.98%;当土壤含盐量为0.01%时,生物刺激加生物强化处理28 d后石油烃的降解率是单纯生物强化的1.1倍;低含盐量添加4%菌剂处理下土壤石油烃降解率是高含盐量加4%菌剂处理的1.22倍。各处理下土壤脱氢酶活性随着培养时间逐渐增强,pH则随着培养时间有所下降,土壤盐碱性得到改良;土壤环境得到改善,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与工业经济的发展,石油的开采量也在逐年提升,在其开采以及加工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有较高盐分的含油废水难以处理,因此对高耐盐度烃类降解菌的筛选极为重要。从新疆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以柴油为唯一碳源的耐盐菌株HX-2,通过生理生化特征、菌体形态观察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HX-2属于红球菌属(Rhodococcus),该菌株可耐受的最高盐度(Na Cl)和柴油浓度分别为10%和8 000 mg/L。菌株生长及降解的最适p H和温度分别为7. 0和25℃,在盐度为5%以内、p H为7. 0、温度为25℃、菌种投加量为2%的条件下,初始浓度为4 000 mg/L的柴油经4 d降解后,去除率均超过50%以上,且盐度为10%仍有10. 3%的降解率。对其耐盐机制进行分析表明细胞内相容性物质(甜菜碱)的含量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说明甜菜碱的积累是菌株抵抗高盐浓度的主要机制。通过外源添加甜菜碱可以改善菌株在高盐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并提高柴油降解率。因此,菌株HX-2是一株在盐渍化烃类污染修复方面极具应用潜力的烃降解菌。  相似文献   

9.
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了石油烃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试验,发现突变菌PS 2对土壤中的石油烃污染物降解速度明显高于其野生菌株SY-02.对土壤中的土著微生物、含水量、接种量、分散剂等影响微生物降解速度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的土著微生物对石油烃的降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土壤含水量在20%~25%之间时,石油烃的降解效果最好,其最高降解率达到93%;当接种量在150~250mL之间时,突变菌PS 2对石油烃的降解效果最好,其中接种量为200mL时,其降解率最高为93.4%.土壤分散剂可以明显地提高石油烃的生物降解速度,其中稻壳作为分散剂降解效果最好,其最终降解效率达到93.1%.该研究结果可以为石油烃污染环境的高效生物修复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生物碳吸附剂(植物性碳吸附材料表面固定本土石油氧化微生物)对污染土壤中的不同石油组分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14天后石油生物降解率达到40%~50%,30~40天后石油污染物降解率超过90%,土壤中石油烃含量下降至2%~3%,剩余的石油污染物中,饱和分与芳香分含量明显降低,而胶质与沥青质含量显著增加。在乌克兰与俄罗斯油田采油与炼油企业进行了生物碳吸附剂的示范试验,结果表明,该吸附剂对土壤中的石油污染物具有较高的降解率,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研究表面活性剂一振荡法去除陕北地区黄土中柴油类污染物的方法。实验选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及以硅酸钠为辅助剂对土壤中柴油类污染物进行去除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说明选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受污染土壤中柴油的去除率可达19%,添加辅助剂硅酸钠后去除率可达32%。实验为治理石油污染陕北地区土壤提供了选择合适表面活性剂种类的基本思路和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2.
为利用养殖垫料、蘑菇渣土替代泥炭基质栽培蔬菜,试验了不同比例的养殖垫料、蘑菇渣土与沙土混合制成的育苗基质对蕹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蘑菇渣土:沙土(V/V)=1:9、养殖垫料:沙土(v/v)=1:3的基质配方,蕹菜长势较好,在壮苗指数、整株鲜重等接近于泥炭基质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柴油-甲醇组合燃烧电控系统的控制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柴油-甲醇组合燃烧发动机的控制策略,阐述了电控单元如何采用MAP插值运算方法对甲醇喷射量进行精确控制.通过台架试验和整车道路试验对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道路试验结果表明,组合燃烧甲醇对柴油替换比仅为1.67,替代率达到了36%,整车燃油经济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整车的动力性也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静态实验方法, 考虑研究成本及环保要求, 选用价格低廉且生物可降解的柠檬酸、 酒石酸、 水、 鼠李糖脂、 草酸及富里酸6种淋洗剂, 对高质量比Cr污染土壤进行淋洗修复. 首先考察土壤中不同陈化时间Cr对淋洗效果的影响; 其次筛选淋洗剂并优化淋洗条件; 最后考察多种复配淋洗组合, 确定最佳复配淋洗剂. 结果表明: Cr陈化时间对总Cr去除率的影响较小, 而对Cr(Ⅵ)去除率影响明显; 不同淋洗剂对总Cr和Cr(Ⅵ)淋洗效果不同, 草酸和柠檬酸均可有效去除总Cr和Cr(Ⅵ); 对总Cr和Cr(Ⅵ)去除最优的淋洗条件是0.5 mol/L草酸或柠檬酸、m(固)∶V(液)=1∶10, 淋洗1次; 在最优淋洗条件下, 对土壤重金属Cr的去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采用静态实验方法, 考虑研究成本及环保要求, 选用价格低廉且生物可降解的柠檬酸、 酒石酸、 水、 鼠李糖脂、 草酸及富里酸6种淋洗剂, 对高质量比Cr污染土壤进行淋洗修复. 首先考察土壤中不同陈化时间Cr对淋洗效果的影响; 其次筛选淋洗剂并优化淋洗条件; 最后考察多种复配淋洗组合, 确定最佳复配淋洗剂. 结果表明: Cr陈化时间对总Cr去除率的影响较小, 而对Cr(Ⅵ)去除率影响明显; 不同淋洗剂对总Cr和Cr(Ⅵ)淋洗效果不同, 草酸和柠檬酸均可有效去除总Cr和Cr(Ⅵ); 对总Cr和Cr(Ⅵ)去除最优的淋洗条件是0.5 mol/L草酸或柠檬酸、m(固)∶V(液)=1∶10, 淋洗1次; 在最优淋洗条件下, 对土壤重金属Cr的去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探讨了臭氧氧化对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后难降解的残油的去除效应。臭氧投加剂量约20mg03/g土时,臭氧氧化效率最高,达0.3mg总油/mgO3,且土壤石油烃降解茵数量仅下降一个数量级。臭氧作用下残油四组分中芳香烃降解率最高,其次为饱和烃,胶质和沥青质含量升高。臭氧对残油各分子量组分均有降解作用,氧化后残油分子量略有下降。GC-MS结果表明臭氧对各类物质氧化的容易顺序为多环芳烃〉甾烷〉藿烷〉烷基环己烷〉正烷烃;臭氧未改变生物标志物参数;氧化后C8~C22脂肪酸,C15~C22正烷烃和C17--C28烷基环己烷含量增加,并出现了C12-C25脂肪醛,臭氧氧化后残油生物可利用性得到提高,生物降解速率是未氧化对照的2倍。  相似文献   

17.
通过试验研究了柴油与二甲氧基甲烷(DMM)的混合燃料及纯柴油在不同负荷条件下的碳烟和NOx的排放,同时研究了EGR对柴油机碳烟及NOx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柴油机碳烟排放随混合燃料中DMM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但NOx的排放有所增加;随着EGR率的增大.NOx的排放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碳烟的排放有所恶化.运用DMM混合燃料同时控制EGR率在10%~15%左右时,可达到同时降低碳烟与NOx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多环芳烃对土壤中小麦发育的生态毒性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高等植物小麦的种子发芽和根伸长的抑制率进行土壤苯并[a]芘生物毒.f生研究.将小麦种子播种于土壤中,置于培养箱中25℃黑暗培养47h,观测在不同土壤类型和苯并[a]芘不同浓度下的种子发芽和根伸长.结果表明,多环芳烃苯并[a]芘污染土壤对小麦的种子发芽和根伸长有抑制作用(与对照比较),因土壤类型的不同,污染物浓度的不同,抑制作用不同.苯并[a]芘污染土壤中,小麦的根伸长抑制浓度大小顺序为:红壤〉水稻土〉潮土,IC50(50%的根伸长抑制浓度)分别为:1670、1515、1451mg/kg.小麦根伸长抑制率与土壤污染物浓度间的相关性高干种平右莽抑制率与苴的相姜性  相似文献   

19.
为认识作物生长与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的关系,进行土壤加入苯并[a]蒽(BaA)种植大豆和小麦的盆栽试验,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技术分析土壤BaA的含量.结果表明,同对照相比,本试验的土壤BaA处理剂量对大豆生长影响不显著,而土壤加入BaA 50 mg kg-1时,显著降低了小麦籽粒的产量和总生物量,降低率达36.6%和23.2%.作物收获后,土壤BaA的残留浓度与加入量成显著的正相关,并呈裸土种小麦土种大豆土,种小麦和大豆后土壤BaA的含量分别比裸土低14%~21%和32%~37%.从去除率来看,低浓度下的去除率大于高浓度,种植物土壤的去除率大于裸土,种大豆土壤的去除率大于种小麦土壤.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用大孔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萃取柴油中碱性含氮化合物的方法,包括树脂的筛选,树脂柱层的高径比(H/D)、流速对碱氮脱除率的影响;洗脱剂选择,洗脱剂配比、流速对洗脱效率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柱上萃取、洗脱及树脂再生的条件.实验表明,本法具有树脂吸附容量大,柴油中碱氮脱除率和回收率高(96%以上),树脂再生效果好,操作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