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6 毫秒
1.
常德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工业用地等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是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的主体和核心.通过对常德市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工业用地的现状分析,发现常德市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地区情况和国家有关标准相比,常德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还有较大潜力可挖.  相似文献   

2.
以湖北省巴东县为研究区域,以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建立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对巴东县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巴东县建设用地总体上集约利用程度有所提高,但人均城镇用地和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指标都表现出上升趋势,其建设用地集约利用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3.
利用数学模型分析法及回归分析法,通过对研究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黔江区建设用地集约度在不断提高,2007年比1997年提高了80.53%,处于中等集约利用水平;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贡献率最大的是单位GDP交通用地,贡献率达18.32%;其次是城市建设用地综合容积率,贡献率为17.66%.研究表明,增加单位土地面积的投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是促进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张晓霞  成果 《甘肃科技》2010,26(5):35-38,29
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分法,对市辖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005~2010年市辖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很低,土地利用方式粗放,建设用地未达到节约集约利用要求,说明在未来建设用地使用中还有很大潜力可以挖掘,还应进一步提高其节约集约利用水平。2010~2015年处于中上水平,到2020年建设用地基本达到节约集约利用要求,潜力可得到充分发挥。据此,可以明确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5.
普安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集约利用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以贵州省普安县为研究区域,利用综合评价法,界定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内涵,提出普安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以县级城市为研究尺度,选取福建省6个经济较发达的县级市为研究区域,从人地关系、经济耗地、用地管理三方面因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不同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各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显著,集约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晋江市、长乐市、永安市、龙海市、福安市、邵武市.地均固定资产投资水平是促进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重要驱动因子,地理区位优势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7.
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建设用地的总规模不断扩大.而土地资源总量是有限的,不能仅仅依靠土地的外延扩展来满足地区发展的需要,还应该从已有的建设用地内部挖掘潜力,提高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本文通过选取相关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AHP)与专家咨询法(Delphi),在分析忠县农村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现状后,根据存在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粗放,建设用地内部挖潜不足等问题,得出其建设用地处于低度利用状态,最后对提高当地农村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要素视角,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综合分析法, 深入剖析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内生动力要素及其作用机理, 探讨并构建建设用地集约度评价体系框架, 对贵州省 9 个市(自治州)进行实证研究, 得到如下结果。1)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具有客观规律, 其内生动力要素包括人口动力、自然动力和经济动力, 而政策制度、规划管制和技术进步等外生动力要素通过供需机制、聚集效应机制和要素替代机制, 引起内生动力要素的数量和结构变化, 形成不同的集约利用类型和集约利用水平。2) 建设用地集约度评价是一个综合的评价, 表达方式不局限于单一土地要素的集约, 而是一种全要素的集约, 涵盖人口要素集约度、能源要素集约度和经济要素集约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应包括人口要素准则层、能源要素准则层和经济要素准则层。3) 贵州省建设用地全要素集约利用进程比较缓慢, 大部分市(自治州)建设用地集约度呈现波动态势; 2010—2016年, 贵州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空间格局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 空间变异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态势。4) 贵州省9个市(自治州)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以低度集约利用型和低度粗放利用型为主, 人口要素和经济要素起主要的内在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详细评价对指导城市更新规划与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而相对于整体评价和专项评价,该类型的评价内容和方法亟待完善﹒本研究以桃江县为例,探讨县城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详细评价的方法:1)将评价的对象细分为居住用地、商服用地、工业用地、教育用地和其他用地5种类型;2)构建了规划符合度、建设强度和利用效益相结合的差异化的评价指标体系;3)依据评价得分将建设用地分为低效利用、中度利用、集约利用和过度利用4种类型﹒结果表明:研究构建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详细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对于湖南省桃江县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以福州市为例,根据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建立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区域范围内的建设用地进行集约利用水平评价,揭示出福州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11.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是城市开发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根据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和土地投入产出的特点,在分析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基础上选取了21个指标,按照层次分析方法分为3个层次,分别确定各层次指标的权重,以江苏省18个典型城市开发区调查数据为例,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可分为五个等级:Ⅰ级区,主要包括苏州吴中经济开发区、苏州中新工业园区、无锡新区、江阴经济开发区;Ⅱ级区,主要包括苏州市相城区;Ⅲ级区,主要包括太仓市经济开发区、太仓市港口开发区、无锡市宜兴县诸桥工业区、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扬州宝应县安宜民营工业园;Ⅳ级区,主要包括苏州市高新区、昆山经济开发区、无锡市宜兴县环保科技工业园、如东经济开发区、赣榆经济开发区、宿迁经济开发区;Ⅴ级区,主要包括新沂经济开发区、东台城北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在区域上,苏南地区水平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而苏中地区高于苏北地区.在上述的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改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土地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利用效益和土地持续利用趋势4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采取定量的分析方法对贵州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分为低度利用、适度利用和集约利用3个等级,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整体水平并不高,城市土地利用的重点应放在土地投入水平和可持续利用方面,走集约式土地利用方向,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13.
安蔚军  于书伦 《河南科学》2014,(6):1108-1114
开发区作为城市发展和土地利用的重点区域,在促进经济高速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至关重要.选择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管理效益3项评价因素共计13项评价指标,进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和潜力测算.在此基础上对高新区今后土地集约利用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借助园区2009年遥感影像图,对宁夏灵武羊绒产业园区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了13个指标从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管理绩效3个方面,对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了评价,并对园区的集约利用潜力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园区土地集约度综合分值为89.95,总的潜力为60.45,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但集约利用潜力低,制约了园区的发展,应尽快申请扩区升级.  相似文献   

15.
根据天柱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基于天柱县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该县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状况,提出天柱县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天柱实际为参照为县域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利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并引入倍差因子,对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测算方法进行了改进.分别从纵向和横向分析了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内部协调性及其利用集约度.结果表明,子系统之间的关系能够影响耕地集约利用度的大小.在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的子系统中,投入强度一直低于其他子系统,而且制约着耕地集约利用的内部协调程度和整体水平.在横向研究中,全省各个地级市的耕地集约利用没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在研究时期,一些地区耕地集约利用度出现了剧烈下降,主要由于子系统变弱和子系统之间的竞争关系共同造成的.随着农业收益的相对落后和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加,地方政府应积极出台相关惠农政策以便提高农户对耕地的投入强度.  相似文献   

17.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对于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缓解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人地矛盾,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土地投入强度、土地产出效益、土地利用强度三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四川省18个城市进行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运用ArcGIS生成空间结构图,分析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受土地投入强度和土地产出效益影响较大,受土地利用强度影响较小。从空间结构来看,四川省中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最高,东部城市次之,西南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最低。基于以上结果,为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气候因子修正的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气候因子纳入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过程, 重新界定了农用地集约利用的内涵, 并提出了 “农用地集约利用系数”, 通过 “相对复种指数”和 “相对粮食总产量”两个新的概念计算了 1995?2005 年我国农用地集约利用系数,以期在统筹兼顾社会经济因素和 自然因素的基础上, 综合考虑气候因素对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过程的影响。采用相关研究成果对评价方法进行了验证, 评价结果与我 国实际情况比较吻合。结果表明, 该方法可合理评价各地在现有 自然条件下的农用地集约利用现状和潜力, 为因地制宜提高我 国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此外, 基于 VB + MO 并允许调用 ArcGIS相关分析模块, 从底层构建了评价系统, 为各地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提供了可操作平台。  相似文献   

19.
依据安徽省经济实际,从土地利用投入、产出效益、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生态效益等4方面构建安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体系;以安徽省土地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省内17地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04-2009年安徽省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不断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度增加了2倍多;(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淮河以南相对较高,淮河以北总体上较低;(3)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土地集约利用重要的外部因素,合肥、马鞍山和芜湖等经济发达地区集约利用水平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