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2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综述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文章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评价尺度、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方法等方面对我国开展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及评价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得出了对内涵认识多元化、评价尺度广泛、评价指标和理想值均难以选取等特点,并对我国未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应加强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并充分发挥评价结果在现实应用中的趋势展望.  相似文献   
2.
休耕模式下我国耕地保有量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土地休耕是土地储备的一种方式,包括年度休耕.季节性休耕、轮作休耕等.休耕会使耕地面积减少,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造成不利影响;文中阐述了在污染严重的耕地休耕、中低产田休耕、水土流失严重的耕地休耕以及采用轮作休耕4种不同模式下到2020年我国所需要的耕地保有量.结果显示,12 000万hm2耕地红线难以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耕地面积需要达到14 008~15 073.3万hm2,但各种休耕方式会对土壤污染的降解、肥力的保持、减少水土流失等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针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加大科技投入,进口粮食、控制人口、改良品种、加大水利设施建设等措施来解决.可见休耕是一项有利于耕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我国应该采取这项措施.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政策性地权安排对土地利用影响的概念模型和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以“退耕还林”为例,选择了一组解释变量,运用“退耕还林”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建立了农户“退耕还林”决策模型.采用未加权模型、面积加权模型和农户收入加权模型,通过3种模型的运行结果,在农户尺度上分析了“退耕还林”政策中土地产权安排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对模型运行结果的分析表明,土地资源的稀缺程度、非农就业水平、政策性土地产权安排都对农户退耕决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在“退耕还林”的政策性土地产权安排中,不同的土地产权要素及其内容对农户退耕有不同的影响.具体而言,直接影响土地收益的政策性土地产权对于退耕有重要影响,同时政府对土地使用的管制也有显影响;影响农户退耕决策因素存在区域差异,根据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把研究区域内的3个乡镇的农户退耕决策划分为3种类型:土地资源配置型、利益诱制型和权利诱制型.最后,结合分析结论,就如何完善“退耕还林”政策中的土地产权制度安排促进生态友好型的土地利用变化提出了建议:完善土地收益分享机制、提高农户土地产权意识和适当运用政府规制等。  相似文献   
4.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是城市开发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根据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和土地投入产出的特点,在分析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基础上选取了21个指标,按照层次分析方法分为3个层次,分别确定各层次指标的权重,以江苏省18个典型城市开发区调查数据为例,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可分为五个等级:Ⅰ级区,主要包括苏州吴中经济开发区、苏州中新工业园区、无锡新区、江阴经济开发区;Ⅱ级区,主要包括苏州市相城区;Ⅲ级区,主要包括太仓市经济开发区、太仓市港口开发区、无锡市宜兴县诸桥工业区、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扬州宝应县安宜民营工业园;Ⅳ级区,主要包括苏州市高新区、昆山经济开发区、无锡市宜兴县环保科技工业园、如东经济开发区、赣榆经济开发区、宿迁经济开发区;Ⅴ级区,主要包括新沂经济开发区、东台城北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在区域上,苏南地区水平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而苏中地区高于苏北地区.在上述的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改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杨  黄贤金  钟太洋 《江西科学》2006,24(5):363-369
以江苏省省管湖泊为对象,运用基于利益相关人模型的参与式评估方法和问卷调查获得资料,结合湖泊所具有的耦合性、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等系统性特征,分析在这些系统性特征条件限制下的政府行为,并运用资源经济学相关理论,探究其行为机理及模型,寻找实际管理中符合理论模型的有效管理模式。结果表明:政府行为是在湖泊系统性特征条件限制下政府主体与湖泊系统相互作用的函数;在实际的湖泊管理中,政府行为与理论模型存在差异;耦合强度、对应关系、博弈方式等是控制不同湖泊系统性特征条件限制下政府行为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符合湖泊系统性特征的湖泊管理政策与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6.
针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信息的不完备性和不确切性,运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方法,构建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南京鼓楼区五个主要街道为例,对其地下空间资源开发潜力进行多层次灰色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潜力的多层次灰色评价方法所需样本少,有助于解决评价过程中出现的信息不完备和不确切问题,能够为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基于跨区域贸易,耕地和设施农用地以虚拟资源的形式在省际间流动,然而现有知识对设施农用地和耕地的远程利用格局及二者的利用差异知之甚少。在具备外部性的农地资源治理中,亟需考虑资源利用的远程耦合效应与资源组合利用的交叠效应。该文基于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数据,将耕地和设施农用地并置分析,以追踪区域消费和区域间贸易引致的虚拟耕地和虚拟设施农用地利用状况。研究发现,中国大部分省份耕地和设施农用地面积和实际消费量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平衡状况,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实际消耗农地量远大于区域农地资源量,而内蒙古、黑龙江、山东等农地资源丰富的地区则存在相反的利用情形;虚拟土地流动模式方面,主要流动路径为从欠发达地区到沿海发达地区,黑龙江和内蒙古为虚拟耕地主要流出地,山东、内蒙古和河北为虚拟设施农用地主要流出地,相较于虚拟耕地,虚拟设施农用地的流动更依赖地理距离;尽管存在农产品贸易上的比较劣势,发达地区的农地利用质量仍然高于耕地资源丰富的欠发达地区。该文的发现为农地资源的跨区域治理提供了经验资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