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毒变异产生大杀伤力 美国军队病理研究所的病理学家杰弗里·陶本伯格(Jeffery Taubenberger)证明1918年的流感病毒与猪流感病毒十分相似,是一种与甲型流感病毒(H1N1)密切相关的病毒.陶本伯格所在的研究所保留有西班牙流感死亡者的肺组织,他与同事利用遗传学技术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PCR)对其中一位21岁士兵的肺部组织进行基因扩增和转录,找到了一些西班牙流感病毒的RNA(核糖核酸)碎片.  相似文献   

2.
从灭活病毒诱导的培养细胞中鉴定鱼类抗病毒相关基因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紫外线灭活的草鱼出血病病毒(GCHV)能诱导鲫鱼囊胚培养细胞(CAB)产生高滴度的干扰素并抵抗病毒入侵,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一组抗病毒相关基因的表达, 而使寄主细胞建立起抗病毒状态. 利用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 构建了灭活病毒诱导鱼类培养细胞基因差异表达的差减cDNA文库. 从差减文库中筛选鉴定出272个差异cDNA片段, 测序分析发现它们为69个基因, 其中46个为已知基因的同源物, 23个为未知的假定基因. 已知基因包括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的基因Stat1和Jak1, 抗病毒基因Mx和Viperin, 以及一系列干扰素激活基因或免疫相关基因. 23个未知的假定基因多数具有富含AU成分的序列. 虚拟Northern杂交和RT-PCR进一步证实这些基因在灭活病毒诱导的细胞中差异表达. 意味着灭活GCHV不仅能诱导CAB细胞分泌干扰素, 而且还导致一系列重要抗病毒相关基因或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 揭示鱼类干扰素系统的信号转导途径和抗病毒机制与哺乳类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3.
正1965年,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普通感冒中心负责人、病毒学家泰瑞尔(D. Tyrrell)的团队从一位患感冒的成年人的呼吸道中捕获了一种名为B814的可传播病毒,该论文发表在1966年1月的《柳叶刀》上,它被认为是第一篇冠状病毒的论文。60年代末期至70年代,泰瑞尔带领一群病毒学家一直在从事这项人类毒株和动物病毒的研究,1975年5月,泰瑞尔团队在《国际病毒学》上介绍了其研究的新进展,这种新病毒呈冠状外观,正式命名为冠状(corona)病毒。研究发现,在温带地区,呼吸道冠状病毒感染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2003年出现的SARS就属于冠状病毒,至2005年,病毒学家在全世界已经发现了5种新的人类冠状病毒。  相似文献   

4.
正当科学家们警觉地关注埃及禽流感病毒(H5N1)发生的行为变化时,现在又检测到另一种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自从1997年在香港发现禽流感病毒以来,病毒学家就一直在跟踪这种病毒。自从1917~1919年那场灾难性的大流感爆发以来,尽管科学家们对流感已了解很多,但有一点仍没弄清楚,即引起大流感的病毒的不可预见性。  相似文献   

5.
《自然杂志》2007,29(1):25-25
继去年复原了引发1918年世界大灾难的流感病毒后,现在一个病毒学家小组正试图解决该流感病毒的来源问题。2006年6月15—18日在里斯本举行的第十二届国际传染病会议上,华盛顿军队病理学研究所(AFIP)的杰弗里?陶本伯杰(Jeffery Taubenberyer)宣布,1915年死于肺炎的死尸组织样品的RNA显示,病毒的血凝素是H3亚型。同时陶本伯杰相信,借助该样品能够搞清该病毒的全部遗传组成。在加利福尼亚,斯克利浦斯研究所的一位分子生物学家兰?威尔逊(Lan Wilson)说,这是一个十分感人兴趣的问题,如能证实它的话,将为追寻1918年大流行病毒的起源提供有用线索。  相似文献   

6.
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HA)突变网络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的变异网络图. 同源性比对表明, 来自墨西哥的一个病毒序列类型为此次新流感病毒的原始序列类型. 通过血凝素基因658A和1408T突变可将此新流感病毒序列分为墨西哥类型、过渡类型和纽约类型3个主要类型. 这3个类型在地理分布上具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7.
2009年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来源和去向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借助因特网流感病毒数据库平台, 对猪流感病毒的PB1, PB2和PA进行谱系分析, 结果提示, 新近北美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新毒株所有的基因都来自猪流感病毒, 但是来自两个不同谱系的猪流感病毒, 其中一个谱系的猪流感病毒约是10年前人、禽、猪流感病毒的杂合体. 依据近期的流行态势, 此病毒将在全球进一步扩散蔓延, 将在人群中长期存在, 也有可能在猪群中流行. 此病毒的扩散可能伴随着人群中原有的某亚型流感病毒的消失.  相似文献   

8.
自美国植物病毒学家Diener于1967~1971年首次发现类病毒(PSTV)以来,研究者们陆续发现了一些长期以来病因不明的致病因子。这些致病因子的理化及生物学性质很不同于一般的常规病毒(conventional viruses),有人将  相似文献   

9.
一、流感病毒的细胞内感染流感病毒是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流感病毒感染易感宿主时,病毒核糖核酸(RNA)就侵入细胞.细胞的合成机构逐渐接受病毒RNA的指令,不再合成本身的核酸和蛋白质,只产生病毒的RNA和蛋白质,因此,很快死亡,同时释出大量毒粒.而后者又感染  相似文献   

10.
甲型H1N1流感病毒流行株基因组进化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寇铮  胡松年  李天宪 《科学通报》2009,54(12):1652-1656
2009年4月, 北美地区出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 并且疫情快速扩散至欧亚非三大洲, 风险等级上升至5级. 截止至5月13日, 甲型H1N1流感病毒已扩散至33个国家和地区, 实验室确认病例5728例, 死亡61人. 从NCBI的IRV和GISAID的EpiFluDB数据库下载甲型H1N1流感病毒序列425条, 进行序列比对与进化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 (ⅰ) 当前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个三重排A型流感病毒: HA, NA, MP, NP和NS来源于猪流感病毒; PB2和PA来源于禽流感病毒; PB1来源于人流感病毒. (ⅱ) 猪流感病毒的来源可细分为: HA, NP和NS来源于H1N1亚型经典猪流感毒株; NA和MP来源于H1N1亚型禽源猪流感毒株. (ⅲ) 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流行扩散过程中没有显著变异, 同时病毒基因组没有发生重排. 本文除了分析美国代表毒株A/California/04/2009(H1N1)外, 还以墨西哥代表毒株A/Mexico/4486/2009(H1N1)为主进行了同源性和进化分析, 地理范围相对较大, 分析结果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以H7N9甲型流感病毒(A/Shanghai/2/2013)全病毒灭活疫苗原液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甲型流感病毒H7N9血凝素(HA)的单克隆抗体.通过ELISA和血凝抑制(HI)试验初步筛选单克隆抗体,筛选后的Ig G类单克隆抗体用中和试验检测其中和活性.将有中和活性的单抗通过小鼠体内法大量制备腹水,腹水经亲和层析柱纯化后进行特异性及稳定性检测.同时在小鼠模型中进行了HA单克隆抗体抵抗同源流感病毒感染的预防性和治疗性实验,通过观察小鼠的症状并统计小鼠的存活率、体重变化和肺部病毒滴度等指标发现单抗6A3在预防性和治疗性实验中都可以有效地抵抗H7N9流感病毒的感染.显著降低肺部病毒滴度,对小鼠提供100%的保护.甲型流感病毒H7N9血凝素单克隆抗体的成功制备为进一步研究H7N9流感病毒血凝素的抗原表位及治疗诊断试剂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zur·Hausen),海德堡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病毒学家,因发现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与宫颈癌发病机理之间的联系,2008年与他人分享了当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下是豪森2011年在林道会议期间与记者的对话内容。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甲型流感病毒HA基因的H1, H2, H3, H5, H7和H9亚型的序列特征, 设计专用PCR引物, 通过RT-PCR特异扩增相应片段并测定序列, 可以准确地区分H1和H3感染人类的流感病毒及其亚型. 这种基于流感病毒核酸序列测定的特异性检测方法, 不仅可以用于新型甲型H1N1病毒的快速确诊和分型, 并且还可推广应用于今后其他流感病毒或具有爆发潜力的新型流感病毒的监测.  相似文献   

14.
将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 PVX)外壳蛋白(coat protein, CP)基因(cp)编码序列中植物偏爱密码子替换成稀有同义密码子, 并将此修饰的外壳蛋白基因(cpm)及未修饰外壳蛋白基因(cp)分别置于CaMV 35S启动子后, 构建植物表达载体, 并用农杆菌介导转化烟草.Northern杂交及Run on实验结果表明, 转cpm基因烟草比转cp基因烟草发生转录后基因沉默(PTGS)的频率明显增高(从6.25%增至35%), 并且对人工接种的PVX病毒抗性显著提高.以上结果表明, 基因中密码子的替换可以明显提高转基因植株的病毒抗性.  相似文献   

15.
郭元吉 《科学通报》1982,27(3):186-186
自从1947年Taylo首次从呼吸道病人中分离到丙型流感病毒1233株以来,至今世界上尚未有人报道过从人以外动物中分离到丙型流感病毒.长期以来,许多病毒工作者用丙型流感病毒在各种实验动物中进行适应传代也都未能获得成功.近十多年来,在世界卫生组织倡导下,世界上许多国家均开展了大量流感病毒生态学研究工作,从灵长类到鱼类都进行过流感病毒分离,但至今仅分离到甲型流感病毒,尚五分离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的报道.所以,一  相似文献   

16.
吕宝忠 《自然杂志》2007,29(5):265-269
非常有名的病毒学家曾断言病毒是死物,你相信吗?本文在讨论这个问题的基础上,述评了病毒的起源、演化以及病毒与人们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3价转病毒外壳蛋白基因马铃薯的获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晓江 《科学通报》1994,39(21):1992-1992
马铃薯在全世界广泛种植,既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又可作蔬菜,其世界年总产量仅次于小麦、水稻和玉米.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X病毒(PVX)和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引起的病害是造成我国马铃薯退化的重要原因,严重危害马铃薯生产.尤其是2种甚至3种病毒混合侵染带来的损失远大于各病毒单独侵染.国外科学家的研究表明,表达病毒外壳蛋白(CP)基因的转基因马铃薯能显著延缓该病毒病害症状的发展并减轻其危害程度.美国已获得同时表达PVX和PVY CP基因的双价转基因马铃薯,其中1个转基因株系对这两种病毒的混合侵染表现高抗.国际上还未见转3基因抗病毒马铃薯的报道.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能引起患者慢性感染,增加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是威胁全球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核苷(酸)类似物(NUCs)和干扰素(IFN)是目前治疗HBV仅有的两类药物,然而这两类药物均无法清除稳定存在于细胞核中且能够作为模板产生子代病毒的闭合共价环状DNA (covalently closed circle DNA, cccDNA).此外, HBV耐药相关突变(RAM)和疫苗逃逸突变(VEM)降低了现有治疗和预防策略的成功率.因此,人们在努力开发直接靶向cccDNA,将之失活或清除以实现治愈慢性乙肝的治疗手段.特异性靶向HBV基因组保守区域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不仅能够有效抑制病毒复制,相比其他基因编辑工具,设计也更加简单灵活,成为了一个十分具有吸引力的治疗选择.本文将总结现有CRISPR-Cas9系统在抗乙型肝炎病毒中的研究,并探讨其可能面临的问题与潜在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科学通报》2013,(16):1572
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某些H7N9流感病毒的基因序列中含有一个新型的突变,可能在这种新型流感病毒的感染和发病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题名为"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与环境流感病毒的关联和病毒对宿主的适应"的研究论文发表于《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英文版2013年第6期,从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和生物信息学等角度探讨了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将亚洲Ⅰ型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FMDV)全长约为6.9 kb的可读框(ORF)克隆到家蚕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VL1393中, 构建重组家蚕杆状病毒转移质粒pVL-ORF. pVL-ORF与线性化的亲本病毒Bm-BacPAK6 DNA共转染家蚕细胞, 经空斑筛选后成功获得携带有FMDV全长ORF的重组病毒Bm-ORF. 免疫荧光技术证明, 重组病毒能够正确表达插入的外源基因. 将获得的重组病毒Bm-ORF感染家蚕5龄起幼虫, 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电子显微镜观察证明, 目的基因在蚕体中获得较高水平表达并组装成空衣壳. 用蚕表达产物作抗原制备疫苗免疫牛, 免疫动物均产生了特异性抗体. 免疫后21 d进行病毒攻击保护实验, 获得了2/4的完全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