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挤压铸造法制备硅酸铝短纤维(Al2O3·SiO2)增强铝硅(AlSi)合金复合材料,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室温及高温强度,并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Al2O3·SiO2纤维与AlSi合金基体界面.结果表明:3%~10%的硅酸铝短纤维的加入使复合材料的室温及高温强度大大提高,在硅酸铝纤维与基体界面上存在两种反应物:一种物质是MgAl2O4,另一种物质含有Si和P,且二者原子之比为3∶4,呈正交结构,点阵常数为a=0.714nm,b=1.428nm,c=2.409nm.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SiCP/ZL109 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的研究,成功地制备了晶粒细小、组织致密、缺陷较少且SiC颗粒分布均匀的SiCP/ZL109 复合材料。同时,测试了该材料的拉伸性能,对拉伸性能提高(或降低) 的原因进行了探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的拉伸断口进行了观察,发现复合材料及未增强基体合金的断裂虽均属于塑性断裂与脆性断裂的混合型模式,但随着SiC颗粒在复合材料中的体积分数增加,脆性断裂特征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K2O·6TiO2(w)/ZA-27合金复合材料高温磨损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Squeeze-Casting工艺高制备了钛酸钾晶须增强锌铝合金复合材料,分析了K2O.6TiO2(w)ZA-27合金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特性,研究该复合材料及其体合金室温及高温磨擦摩损性能。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SiCp粒子尺寸、质量分数及热处理工艺对铸造SiCp/ZL201复合材料的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随SiC粒子质量分数的提高和粒子尺寸的增大,复合材料的室温抗拉强度呈下降趋势.随温度升高,基体合金的抗拉强度急剧下降,而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则下降较小.当温度大于240℃时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高于基体合金,这表明SiC粒子的加入提高了基体合金的高温抗拉强度.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稀释剂Al_2O_3对自蔓延高温合成反应4Al+3TiO_2=3Ti+2Al_2O_3的绝热温度及反应模式的影响的基础上,研究了稀释剂Al_2O_3对该SHS反应过程的影响以及对合成Ti/Al_2O_3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稀释剂Al_2O_3含量增加,SHS反应所必需的预热温度提高,燃烧速率降低,且燃烧不稳定;制备的Ti/Al_2O_3金属陶瓷复合材料致密度下降,但产生裂纹的倾向减少.  相似文献   

6.
Fe基-Al_2O_3复合材料的界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工业还原铁粉、Al2O3颗粒、炭粉及某种适量粘结剂,通过粉末冶金方法在高温下进行烧结,制备了Al2O3颗粒增强Fe基复合材料。用STEM,TEM及SEM对界面结合机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烧结过程中在Al2O3颗粒与Fe基界面生成了中间相,使Al2O3与铁基有良好的结合强度,所制备的Fe基-Al2O3复合材料的硬度、耐磨性已超过相同含碳量的碳钢材料  相似文献   

7.
采用雾化喷射沉积成形技术制备了含10%(体积分数)AI2O3颗粒的18Ni(250)马氏体时效钢金属基复合材料.沉积坯件具有高致密度、增强颗粒均匀分布、无界面反应等组织特征.同基体合金相比,复合材料表现出加速时效行为.经热处理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接近基体材料,耐磨性明显提高.采用显微力学探针技术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时效行为,发现在AI2O3颗粒附近存在陡峭的弹性模量和硬度分布,是热错配应力造成的位错密度分布引起的析出相分布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在优化压铸工艺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不经变质处理的基体合金中离异共晶St的形成机理、形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在随后的热处理中发现针状Si球化,材料强度得以提高;复合材料中大量界面及高密度位错吞噬了淬火空位,阻碍硬化相析出,纤维比大于10%以后,热处理反使其硬度下降.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压力铸造法制备的SiC晶须增强Al-Li合金的时效硬化行为与拉伸性能.结果表明,SiC晶须的引入不仅可以加速δ′相的长大,使时效峰提前,而且SiC晶须的加入还明显提高Al-Li合金的强度,而拉伸延伸率降低较少;SiCw/Al-Li复合材料的拉伸断口呈穿晶韧窝状,不存在通常Al-Li合金中因时效引起的断口形貌由穿晶型向沿晶型过渡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Fe3Al/TiC复合材料在高浓度SO2和SiO2细颗粒气流中的耐高温冲蚀磨损性能,并与Fe3Al基合金和钴基高温合金在同等实验条件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Fe3Al/TiC复合材料的高温抗冲蚀性优于2种对比材料。SEM分析显示:Fe3Al/TiC复合材料的冲蚀表面形貌以薄片屑形成机制为主。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善ZrO2陶瓷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探讨了添加不同粒径和含量的Al2O3粉末对ZrO2-TiB2-Al2O3纳米复合陶瓷材料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真空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ZrO2纳米复合陶瓷材料,烧结温度为1 450℃,热压压力为30MPa,保温1h.结果表明:微米Al2O3粉末的体积分数为10%时,ZrO2-TiB2-Al2O3纳米复合陶瓷材料的抗弯强度最高,可达743MPa;添加纳米Al2O3粉末对材料的韧性提高明显,最高可达11.37MPa.m1/2,但不同粒径的Al2O3粉末对材料的硬度影响则不明显,材料的硬度随Al2O3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利用Al-TiO2-C体系熔铸法制备含稀土CeO2原位自生Al2O3-TiCP/Al基复合材料.借助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等测试技术,对Al-TiO2-C体系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讨论了对稀土CeO2铝对Al2O3-TiCP/Al基复合材料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稀土CeO2的加入可改善陶瓷颗粒Al2O3和TiC与熔体的润湿性,而且有效的细化和净化了组织,降低了反应温度.稀土CeO2添加剂含量为0.5%时利用熔铸法制备的复合材料中原位形成的Al2O3,TiC颗粒尺寸较小,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3.
以硝酸铝为铝源,加入几种结构导向剂,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氧化铝前躯体,焙烧制得了比表面积较大的中孔γ-Al2O3,与NF3反应时表现出了较高的反应活性.其中加入PEG-2000为结构导向剂、溶胶凝胶结合超声处理法制备的γ-Al2O3反应活性较高,NF3全转化时间达540 min.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中性Al2O3催化下的取代β-羟基胺Schiff碱衍生物的C—C键裂解反应,结果表明,在Al2O3存在下,由取代苯甲醛与1,2-二苯基-2-氨基乙醇形成的亚胺类化合物很容易通过逆ene反应过程发生α,β-C—C键断裂,且反应不受芳醛分子中邻位基团的影响.通过跟踪反应进程,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5.
Al_2O_3对激光熔覆镍基涂层腐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Al2O3含量对激光熔覆镍基涂层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将基体与不同Al2O3含量的Al2O3/Ni熔覆层界面进行对比试验,利用SSX-500型扫描电镜对合金熔覆层的组织形貌进行观察,采用电化学腐蚀实验和盐雾实验对涂层的腐蚀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镍基自熔合金粉末中加入Al2O3后,熔覆层的显微组织得到了细化.当Al2O3含量为40%时,致钝电流密度和维钝电流密度最小,钝化区范围最大;盐雾实验中涂层单位面积增重为1.15mg/mm2,较不加Al2 O3的Ni60合金涂层降低了约48.5%,耐蚀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Al2O3-SiO2:Ln^3+(Ln=Eu,Tb)发光陶瓷粉末,利用XRD、TG-DTA和IR等实验技术,研究了发光陶瓷的形成过程,并对其发光行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凝胶注模成型的各种工艺因素对Al2O3-SiC复相陶瓷悬浮体的黏度和固化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溶液的pH值为7~8时,采用2%(wB)的ADS1分散剂,可制备出固相体积分数为60%,黏度为640mPa·s的悬浮体;随成型温度的升高,悬浮体的固化时间逐渐缩短;随着引发剂尤其是催化剂加入量的增加,悬浮体的固化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8.
利用浸渍法制备Ni/Al2O3、Co/Al2O3、Ni-Co/Al2O3催化剂,考察催化剂对乙醇水蒸气重整反应的催化性能,对催化剂进行x射线衍射(XRD)表征.实验结果表明,Ni/Al2O3催化剂具有较好的低温活性,Co/Al2O3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氢气选择性和较低的甲烷选择性,而Ni-Co/Al2O3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有较高的低温活性,较高的氢气、二氧化碳选择性,较低的一氧化碳、甲烷选择性,450 ℃时乙醇转化率达到100%, 氢气选择性为79.8%,二氧化碳选择性为91.9%.  相似文献   

19.
玻璃在反应制备Al—Al2O3复合材料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Al/莫来石(3Al2O3·2SiO2)反应法制备Al/Al2O3复合材料,讨论了Al与莫来石反应的条件,提出加入玻璃可在低温下改善Al/莫来石间接触结合.通过XRD分析和SEM观察,考察了有玻璃存在下Al与莫与石的反应特点及制备过程对显微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采用改进柠檬酸络合法制备了不同CeO2含量的三相共生Pt/CeO2/Al2O3催化剂,使用XRD对催化剂做了物相分析,并探索了其对乙醇在无氧条件下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随CeO2含量的增加,共生的Pt,CeO2和γ-Al2O3三相分布更加均匀。当CeO2的含量在40%,温度为550℃,气体空速为8 160 h-1时,乙醇转化率最高,正丁醛和苯的选择性达到最大,分别为34.05%和21.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