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根据1995 ~1996 田间调查表明,CMV 是侵染白肋烟的主要病毒之一。采集到一种( 命名为CMV- TB) 引起烟株花叶、植株矮化的样品,摩擦接种能侵染7 科29 种植物。CMV- TB 引起苋色藜局部枯死斑。CMV- TB 体外稳定性状:体外保毒期2 天;稀释限点10 - 1 ;致死温度50 - 55 ℃。电镜观察CMV- TB 为球状颗粒,直径30nm 。SDS聚丙酰胺电泳测其分子量28 800D。CMV- TB 和CMV- CA( 花生株系) 抗血清起强阳性反应,与同一病毒组的花生矮化病毒(PSV) 抗血清起阴性反应。基于以上性质,CMV- TB 经鉴定属于黄瓜花叶病毒。本研究为侵染白肋烟的CMV 国内首次详细报道。通过应用生物学( 寄主反应和温度敏感性) 实验与CMV- S、CMV- D 对比,参试的分离物在32 ℃下引起昆诺藜( C.qinoa) 、豇豆(V.siesis) 产生局部枯斑并且与CMV- D 抗血清产生比CMV- S抗血清更强的特异性血清学反应。以上实验证明,CMV- TB 中国分离物与CMV- D 性质相同,属于CMV 亚组I,而与CMV 亚组II有明显差异。依据在一组寄主植物上的反应,对参试的CMV- TB 进行了株系划分  相似文献   

2.
经刚果红实验,动态热流变测试,热重分析和扫描电镜等,研究了顺丁烯二酸二丁基锡酯-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对聚氯乙烯的热稳定作用,结果表明,在含锡量相同的条件下,PDSB对PVC的热稳定效果优于DBTM,还可以提高PVC的加工流动性,该研究是实现PVC有机锡热稳定剂高分子化和多功能化的探索之一。  相似文献   

3.
王伟周  张愚 《贵州科学》2000,18(1):21-25
在B3LYP,MP2,QCISD,QCISD(T),CCSD(T),CBS-Q,G2(MP2)和G2的理论水平下,对(Cl2F)^+的单重态和三重态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Cl2F)^+的两种构型(ClFCl)^+(C2V构型)和(ClClF)^+(Cs构型)都有可能存在,且(ClClF)^+比(ClFCl)^+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4.
用DSC(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三羟甲基乙烷CH3C(CH2OH)3(PG)和三羟甲基丙烷CH3CH2-C(CH2OH)3(TMP)二元系的混合物的贮热性能.PG和TMP具有固-固转变特性,其纯组分的转变温度分别为83℃和55℃附近.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G浓度的增加,低温峰变小,高温峰形变大.尤其是在DSC测试中当第一次加热至固-固相变转化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再第二次加热,进行DSC测试,发现绝大多数PG/TMP二元系出现明显的唯一峰,且倾向高温峰方向,这表明TMP对该体系的低温贮热不利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冲击试验、动态力学分析(MMA)、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观察,研究了聚氯乙烯/丁腈橡胶/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PVC/NBR/SBS)三元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和性能,并且讨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NBR-29对PVC和SBS有较好的增容作用,与SBS一起对PVC有协同增韧效应。  相似文献   

6.
简易多用微型实验装置邹荣贤(四川师范学院化学系,南充637002)ASIMPLEBUTMULTI-PURPOSEMINI-EXPERIMENTDEVICE¥ZhouRongxian(Dept.ofChemistry,SichuanTeachersCi...  相似文献   

7.
分别以苯并12-冠-4(B12-C-4)苯并15-冠-5(B15-C-5)苯并18-冠-6(B18-C-6)和二苯并18-冠-6(DB8-C-6)为载体,磷酸三丁酯(TBP)或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增塑剂,聚氯乙烯(PVC)为基质,制备了冠醚-TBP(DBP)-PVC固态膜(CTP膜)实验考察了各种膜对碱金属盐混合溶液中M^+电渗析膜输送的特性,实验表明,随冠醚环腔半径增加和溶液中M^+浓度  相似文献   

8.
MAGNETICRELAXATIONATEARLYTIMESANDFLUXDIFFUSIONBARRIERV(J,B,T)FORTi-1223DOPEDWITHPbANDBaBYCOMPLEXACSUSCEPTIBILITYMEASUREMENTSD...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锰meso-四(3-氯-4-羟基-5-甲氧基苯基)卟啉(3Cl-4H-5TMOP)P一十二烷基硫酸钠 事物的形成条件。在SDS存在下,于pH7.20-8.80的缓冲介质中,Mn与T(3Cl-4H-5MOP)P形成1:1配合物。  相似文献   

10.
富里酸氯化-消毒副产物生成的影响因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3-氯-4-(二氯甲基)-5-羟基-2(5H)-呋喃酮(MX)及二氯乙酸(DCA)和三氯乙酸(TCA)是氯化消毒副产物(DBPs)研究的重点。水体中的腐殖质,特别是富里酸,是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重点前驱物。从太湖底泥中提取富里酸,进行模拟氯化,用GC/MS测定生成的MX和氯代酸,研究氯化条件对MX、DCA及TCA生成量的影响。结果发现,MX、DCA、TCA的生成量与总有机碳(TOC)浓度呈正性相关;  相似文献   

11.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对聚丙烯/聚氯乙烯(m(PP):m(PVC)=80:20)二元体系和超支化聚(酰胺-酯)/聚丙烯/聚氯乙烯(HBP/PP/PVC)三元体系的相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X射线能谱微区分析得到了共混物中氯元素面分布图,对氯元素面分布进行了粒径分布统计和平均粒径计算.实验结果表明:在PP/PVC(质量比为80:20)共混物中加入3份HBP,增容的效果最好;当HBP达到4份时, PP/PVC(质量比为80:20)的相容性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12.
聚氯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力学性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选用钠基蒙脱土和2种烷基季铵盐(十八烷基季铵盐和双十八烷基季铵盐)改性的蒙脱土,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聚氯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并通过广角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蒙脱土种类和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复合材料均具有插层型结构,钠基蒙脱土用量在ω=0.5%-7.0%,有机蒙脱土用量在20=0.5%-3.0%时,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均有明显提高;有机蒙脱土用量ω>5.0%以后,材料的力学性能降低,热稳定性变差.  相似文献   

13.
聚氯乙烯/蒙脱土复合材料的动态热降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聚氯乙烯(PVC)/蒙脱土复合材料的热降解过程,比较了钠基蒙脱土(MMT)和烷基季铵盐改性的有机蒙脱土(OMMT)对PVC热稳定性和PVC热降解过程的影响.采用Friedman法研究了PVC和PVC/MMT(OMMT)复合材料的热降解动力学,并计算得到其表观活化能Ea.结果表明,在PVC热降解第一阶段,MMT和OMMT均能提高PVC的热分解温度和减少质量损失,从而提高PVC的热稳定性;PVC和PVC/MMT(OMMT)复合材料的Ea基本相近;MMT和OMMT对PVC的热降解速度有影响,但并没有改变PVc热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14.
PVC/超支化聚(胺-酯)共混物的冲击与流变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超支化聚(胺-酯)的代数和用量对PVC/超支化聚(胺-酯)共混体系冲击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对共混体系的冲击断面形态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支化聚(胺-酯)的代数和用量均对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有影响,当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第3代超支化聚(胺-酯)时,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达到42.5 kJ/m2,加入超支化聚(胺-酯)能有效降低共混体系的粘度,并且随着超支化聚(胺-酯)加入量的增多,共混体系流动行为逐渐向牛顿型流体转变,使得PVC的加工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从而避免高温引起PVC降解.  相似文献   

15.
通过共混方法研究核壳、结构聚丙烯酸酯增韧改性聚氯乙烯(PVC),用冲击实验来评价核壳粒子结构参数对共混体材料性能的影响。其中包括橡胶核的组成及交联度、壳层的厚度及组成、粒子尺寸等.结果表明,适当的交联度、较薄的橡胶核壳层有利于改善PVC的韧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表面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扫描电镜(SEM)、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紫外光(UV)辐照对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增塑的软质聚氯乙烯(PVC)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UV辐射时间的延长,分子链中引入了多种羰基官能团。数均分子量逐渐降低,重均分子量和Z均分子量先增大后逐渐减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宽。试样表面经历了粗糙、裂纹形成等形态破坏过程。UV辐照初期,试样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变化较小,进一步延长辐照时间,两者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7.
纯PVC在紫外光照射下也易脱去HCl而生成共轭双键,RM-PVC优良耐光老化机理主要是,红泥中的Fe_2O_3,能强烈地吸收紫外光,以及红泥中的钙、硅等其它一些成分也能一定程度地吸收紫外光,从而使基体PVC基本上免遭光能作用而降解、破坏。  相似文献   

18.
以2-二正丁胺基-4,6-二巯基均三嗪和N-(2-氨乙基)-3- 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交联剂分别对聚氯乙烯糊树脂进行交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研究交联结构,用动态机械热分析仪研究动态力学性能以及热重分析仪研究热分解行为。通过研究确定了交联结构;研究结果还表明,交联后制品的内耗降低,玻璃化温度提高;热分解起始温度提高,热稳定性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9.
利用SO2/O2混合气体等离子体处理医用聚氯乙烯(PVC)膜,在材料表面引入磺酸基,借助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ATR-FTIR光谱对膜表面的组成及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动态凝血实验以及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的测定,对聚氯乙烯膜的抗凝血性能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聚氯乙烯膜可以在材料表面有效地引入磺酸基,显著提高材料的抗凝血性能.  相似文献   

20.
李高达 《太原科技》2006,(10):11-12
通过适当的溶剂和发泡剂可对聚氯乙烯(PVC)进行微发泡处理,使纳米CaCO3能够融入PVC孔洞,从而大大增强了PVC的力学性能,特别是冲击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