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评价湿法进料气化技术合成气冷却方式对制氢工艺性能的影响,建立了两种石油焦气化制氢方案的工艺流程,即:水焦浆+全激冷+高水气质量比变换(方案Ⅰ)和水焦浆+辐射废锅+激冷+低水气质量比变换(方案Ⅱ),并对这两种石油焦气化制氢工艺进行了系统模拟。结果表明:两种方案副产蒸汽总量相当,但方案Ⅱ所产高品位蒸汽比例较大;方案Ⅱ的系统能量转换效率(74%)与方案Ⅰ的系统能量转换效率(74%)相等,但效率(62%)高于方案Ⅰ的效率(61%);从能量分析角度综合考虑,方案Ⅱ优于方案Ⅰ,适合石油焦气化制氢。  相似文献   

2.
操作参数对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制氢产气性能有直接的决定作用.本文利用基于Gibbs自由能最小原理建立的化学平衡两相模型和实验结果,分析了反应温度、系统压力以及物料浓度等主要参数对纤维素超临界水气化制氢产气性能的作用,得到纤维素未完全气化之前,升高温度会提高气化率,但导致产气高热值降低,因此升高温度虽然对制氢有利,但对制取可燃气体是不利的;升高压力对气化率和高热值的影响不大,压力的选取以稍高于水的超临界压力为宜;高浓度物料明显难以气化,混合催化剂Raney-Ni和ZnCl2对高浓度物料气化有较好的催化潜力.所得结论对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过程的优化以及该技术的大规模利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有机废液在超临界水中气化制氢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麦秆发酵制氢产生的有机废液为实验原料,在管式连续流反应器中进行了超临界水气化制氢的实验研究.考查了温度、压力、浓度对气化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利用生物质发酵制氢残液在超临界水中气化,可以实现制氢与制污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4.
薛小欧 《甘肃科技》2009,25(11):28-31
以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制氢试验为背景,从吉布斯自由能最小原理出发,构建了适用于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制氢的化学反应平衡模型。将化学平衡计算作为理论工具应用于细菌生物发酵制氢剩留残液超临界水气化制氢研究中。通过化学平衡计算,能够分析和预报气化产物分布与温度、压力、浓度等因素之间的变化规律和最佳反应条件,指导试验工艺路线的设计和优化,从而提高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降低了试验的成本。  相似文献   

5.
煤气化技术是发展新型洁净煤化工最重要的技术之一。综述了目前成熟工业化的3种气化技术:固化床、流化床和气流床气化技术,并对这3种气化技术相应气化炉的特点及在国内应用现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基于Aspen Plus的甘油与生物质固定床共气化制氢工艺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spen Plus软件平台,对甘油与生物质固定床共气化制氢过程进行模拟研究.考察不同反应温度、甘油与生物质的质量比(m(G)/m(B))、气化剂物质的量的比(n(H2O)/n(C))和反应压力等条件对纯甘油与生物质、粗甘油与生物质混合共气化制氢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生物质与不同甘油共气化时,温度、压力、n(H2O)/n(C)和m(G)/m(B)对两种混合物制氢的影响规律基本相同,因此可用纯甘油替代粗甘油来研究气化制氢特性;同时得出其最佳气化制氢条件是反应温度800~850,℃,m(G)/m(B)为1.0~1.2,n(H2O)/n(C)为0.8~1.0,压力≤0.1,MPa,在此条件下,氢气产率为55%左右.  相似文献   

7.
原生生物质在超临界水流化床系统中气化制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原生生物质玉米芯与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混合为原料,利用实验室成功构建的超临界水流化床气化制氢系统,在压力25 MPa、温度550~650℃范围内,对其气化制氢特性进行研究,讨论了气化过程中气化时间、温度、流量、物料浓度对气化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气化影响较大,升高温度有利于气化;小的流量对应长的反应器停留时间有利于产氢;随着物料质量分数的增加,生物质气化效果明显下降,而在超临界水流化床气化制氢系统中质量分数为18%的物料仍能长时间连续稳定气化,未发生反应器结渣堵塞现象.  相似文献   

8.
生物质与煤超临界水气化制氢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间隙式釜式反应器,在反应器内流体温度为450℃、初压为4MPa(终压为22~27MPa)、保温时间为20min、NaOH作为催化剂的条件下,分别对生物质模型化合物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与煤以及原生生物质玉米芯与煤的超临界水气化制氢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CMC/煤共超临界水气化制氢过程中,共气化的产氢率和气化率均高于同样情况下CMC、煤单独气化的加权平均值,玉米芯/煤共气化也出现类似结果,这说明CMC/煤、玉米芯/煤共超临界水气化制氢均存在协同效应.初步分析了协同效应产生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多目标供能系统(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了两种以氢为能量载体的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多目标分布式供能系统的新构思,分别利用太阳光直接分解水制氢及太阳能高温集热(或高温燃料电池排气余热)分解生物质和水制氢,并与高温燃料电池,微型燃气轮机以及后续的供热,制冷,调湿等子系统共同构成高效,无污染的可以供氢,供电,供热,供轴功的多联产综合供能系统,简要分析了可再生能源高效低成本制氢的有关理论与技术,报道了本室光催化分解水制氢与超临界水生物催化气化制氢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正>煤化工领域兰炭熄焦低温余热利用是工业节能环保的重要研究领域。本项目利用热管来回收兰炭低温熄焦余热,然后将获得的水蒸气用来耦合生物质实现气化制氢。该项目重点研究了热管的传热性能和水蒸气用于生物质气化制氢的过程。通过实验研究和理论计算,获得了影响热管传热效率的因素,以及  相似文献   

11.
高含量煤在超临界水中气化制氢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当前煤在超临界水气化制氢研究中存在的物料质量分数低于5%、实验装置以高压釜居多且不能连续稳定产氢等问题,以高含量煤的气化制氢为研究目的,在反应器壁温650~800℃、反应压力23~27 MPa、物料流量3~7 kg/h的条件下,利用连续管流式反应系统对高含量煤进行了超临界水气化制氢实验研究,考察了温度、压力、物料流量、催化剂及氧化剂和物料含量对气化效果的影响规律,成功地将质量分数为16%的煤输送进反应器并稳定产气,煤的气化率和氢气产率分别为0.317和0.022.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煤加氢气化生产替代天然气(SNG)的优势,分析了国内外几种先进的煤加氢气化技术,并详细介绍了气流床煤加氢气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宋旭  于钦凯  夏利江 《科技信息》2010,(33):I0057-I0057,I0250
首先分析了生物质气化技术以及国内外的发展状况,最后提出了生物质气化的最新进展.即生物质与煤共气化.提出了两种炉型和四种配套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4.
对燃料制氢技术的各种制氢方法和典型设备进行综述,明确随车燃料重整制氢技术的应用前景,并指出各种燃料重整方法的局限性.对蒸汽重整、部分氧化、自热重整、裂解、等离子裂解等技术进行归纳分析,针对随车燃料重整提出基于尾气的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念超  杜祥海 《科技信息》2007,(36):40-40,54
第二代煤气化技术是目前最先进的洁净煤利用技术。Lurqi加压气化、Texaco气化、shell气化、Prenflo气化和GSP气化是五种典型的煤气化工艺。它们均采用高温、加压气化工艺,气化指标好,气化效率高并有利于环保。气流床气化是发展现代大型煤化工项目的首选工艺。  相似文献   

16.
以葡萄糖在超临界水气化制氢中的中间产物甲醛为对象,研究了其在超临界水中的气化过程.结果表明:甲醛气化生成的气体产物主要成分是H2、CO2和CO,液体产物主要成分是CH3OH、CH3OCH2OCH3和CH3OOCH;反应温度、压力、时间以及物料含量对反应产物存在影响,其中压力和物料含量对气化过程影响较大;低压下低温有利于H2生成,高压下高温更有利于H2生成;反应时间长、甲醛初始含量低亦有利于H2的生成.根据气化后的气、液态产物及其含量,确定了甲醛在超临界水中气化转换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新型的生物质水蒸气气化制氢方法.该方法在生物质水蒸气气化过程中添加CO2吸收剂,旨在通过吸收CO2促进产氢反应向着氢气产生方向进行,从而提高产氢量.分析了Ca(OH)2、水蒸气、温度和保持时间对产氢量以及产气组分百分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物质水蒸气气化过程中添加CO2吸收剂能显著提高产氢量;随着Ca(OH)2的增加产氢量先升高后略微降低,Ca(OH)2对水煤气反应的影响要明显强于对甲烷水蒸气重整反应的影响;产氢量随水蒸气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产氢量随温度的升高迅速增加;充足的保持时间可以使制氢反应进行彻底.  相似文献   

18.
秸秆气化技术及其应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秸秆气化技术的概念及气化过程的特点,分析了该项技术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推进秸秆气化技术应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再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现代,生物技术在工业、农业和能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起到重大的变革和促进作用。由于化石燃料资源性枯竭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寻找一种清洁、可再生的替代燃料和燃料生产技术已迫在眉睫。生物质气化技术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由于气化设备自身不够成熟以及未对气化副产物(生物质炭和生物质提取液)加以有效利用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商业化推广和运行。生物质气化多联产技术是指基于生物质下吸式固定床气化的气、固、液三相产品多联产及其产品分相回收、利用技术。该技术的提出,以及相关核心设备的开发成功与应用,为生物质气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笔者详细介绍了气化技术发展的历史和困境、生物质气化多联产技术的路线和核心设备以及多联产技术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Texaco水煤浆技术与Shell干煤粉气化技术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介煤气化技术类型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比较先进的Texaco水煤浆技术和shell干煤粉气化技术的特点和特征,提出只有从整体上(如总体投资、用水量、能耗、三废排放及经济分析等诸多方面)对二者做出综合评价后,才能客观地分析出两种气化技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