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运用两种改良的Bjerrum方法对聚(N-羧乙基乙烯亚胺)(poly(N-carboxyethylethylenimine),PCEI)与重金属离子Co2+,Ni2+,Cu2+,Cd2+,Zn2+的配位稳定性能进行了评价.通过连续变动法确定了配位物的组成.这几种重金属离子与PCEI的配位逐次稳定常数均为lgk1>lgk2>lgk3>lgk4,配位稳定次序为Ni2+>Co2+~Zn2+>Cd2+.PCEI与重金属离子的配位在大分子内进行,与Cu2+,Cd2+,Zn2+的配位数为4.  相似文献   

2.
铜离子选择性中性载体液膜光极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金属离子选择性中性载体(ETH1062)研制新型铜离子选择性中性载体液膜光极.光极的检测范围为10-5~10-10mol/L(pH=5.7).采用不同ETH1062含量测得铜离子与ETH1062的络合比为1∶2.铜离子与氢离子的离子交换常数Kexch为0.0744.Cd2+,Zn2+,Fe2+,Pb2+等离子对测定没有干扰  相似文献   

3.
通过DEAE-CelluloseDE-52和DEAE-SePhadexA-50离子交换层析等提纯步骤,对解脂假丝酵母胞外脂肪酶进行了纯化,得到了层析纯样品,比活提高27.4倍,得率11%.该酶反应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为7.5;等电点约在PH4.5~5.0之间;8℃以下存放,酶活力损失较少,30℃以上存放,酶活力有明显损失.金属离子Sr2+,Ba2+,Zn2+和Mg2+对该酶的激活作用为Sr2+>Ba2+>Zn2+>Mg2+.Cu2+和Na+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NaN3对保持酶活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乳酸克鲁维酵母(K.Lactic)β-半乳糖苷酶金属离子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证明某些金属离子对β-半乳糖苷酶具激活作用,另一些金属离子对β-半乳糖苷酶活性影响不大,但是在高浓度的条件下均地酶活性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Ca^2+对酶的抑制到盐,脱脂乳以及Mg^2+,Mn^2+所恢复。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乳酸克鲁维酵母(K.Lactic)β- 半乳糖苷酶金属离子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证明某些金属离子对β-半乳糖苷酶具激活作用,另一些金属离子对β-半乳糖苷酶活性影响不大,但是在高浓度的条件下均表现出对酶活性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Ca2+ 对酶的抑制可以被磷酸盐、脱脂乳以及Mg2+ ,Mn2+ 所恢复.K+ 单独存在就可以大大地提高酶的热稳定性,Mn2+ 可以增加K+ 对β-半乳糖苷酶的热稳定性作用,而Mg2+ ,Mn2+ 和Na+ 自身不能提高酶的热稳定性.甘油、脱脂乳均可以提高酶的热稳定性,脱脂乳成分如乳糖、酪蛋白酸钠对酶的热稳定作用有赖于K+ 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以二氯β-二酮及其酯为配体的七种金属配合物Ti(acac)2C12,Ti(bzac)2C12, Sn(bzac)2C12,Zr(bzac)2C12,Ti(bzbz)2C12,Ti(etac)2C12,Ti(mesa)2CI2 有基本相似的质谱断裂途径:分子离子M+较弱(<6%),由M+优先生成(M- C1)+.并能进一步断裂生成次级碎片离子,其中β-二酮酯类配体以六员环转移反应 为其特征,从M+脱除β-二酮配体部分生成明显的特征离子。此外,由配体部分 可直接产生强的■离子(CH3C三0■,C6H5C三0■)和C6H+5离子,据此总结 出上述配合物的基本断裂模式,并对由 Ti(bzac)2C12和 Ti(bzbz)2C12产生的例 外C6H+6峰与红外(IR)与顺磁(ESR)谱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以四种抗旱性不同的水、旱稻幼苗的茎、叶为实验材料,应用DNS法测定β-淀粉酶的活性,比较抗旱性不同品种间β-淀粉酶酶学性质(包括酶的最适温度、热稳定性、抑制剂和激动剂对酶活性的影响以及Km值)的差别.结果表明,所有供试品种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40℃;不抗旱的83-8和82-1β-淀粉酶的热稳定性强于抗旱的秦爱和78-8-10;EDTA和Cu2+,Zn2+,Mg2+,Pb2+和Hg2+等金属离子是β-淀粉酶的抑制剂,Mn2+,Ba2+,Co2+和Ca2+等金属离子β-淀粉酶的激动剂;旱稻品种β-淀粉酶的Km值大于水稻.  相似文献   

8.
以5,6二氯2,3二氰基氢醌为底物,在pH=4.40条件下,用分光光度法考察了11种生命金属离子(Na+、K+、Ca2+、Mg2+、Mn2+、Fe2+、Co2+、Cu2+、Cr6+、Ni2+、Zn2+)存在下的漆酶催化氧化反应,发现Fe2+离子对漆酶的催化活性显示出抑制作用,探讨了其抑制特征、抑制位点和作用方式.结果表明,Fe2+离子对漆酶催化活性抑制属竞争性抑制过程,Fe2+离子的抑制作用是通过还原漆酶反应产物半醌自由基阴离子来完成的.Fe2+离子漆酶复合物的解离常数(Ki)经测定为17.5×10-6mol·L-1.  相似文献   

9.
木霉4131菌株纤维素酶的分离纯化和部分性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突变菌株4131^[1]产生的纤维素酶经过sephadexG-75和DEAE-sephadex-A-25两种层析分离,分离得到具有内切α-葡聚糖酶(CMCase)活性的纯组分,提纯后酶的比活力提高到原来的26.2倍;回收率为32.8%,分子量为56900,等电点为4.0,最适反应温度为55℃,最适pH为4.5,金属离子K^+,Na^+,Mg^2+对其  相似文献   

10.
黑曲霉单宁酶的纯化及部分性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黑曲霉在五倍子单宁的诱导下产生单宁酶。通过(NH4)2SO4分形沉淀,DEAE-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 G-150凝胶过滤,从黑曲霉的发酵液和菌丝中纯化得到凝胶电泳均一的单宁酶。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5.5,在温度10-30℃和pH4-6之间保持稳定,金属离子对单宁酶没有的激活作用,Fe^2+和Mn^2+则对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钴离子和钴、镍离子共掺杂的复合纳米粒子二氧化钛光催化剂,以甲基橙的脱色降解为探针反应,评价了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研究了不同掺杂量以及掺杂粒子不同时,对光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钴的掺杂量在0.2%时,光催化剂的活性最佳,而钴镍共掺杂的掺杂量在0.4%时,光催化剂的活性最好,且钴掺杂的催化活性比钴镍掺杂的更有效。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电位法,采用各种酸性介质,极谱底液,在氧化电位大于+0.5V,氧化时间大于10秒的条件下,将残留于银基球型汞膜电极表面的各种干扰物质强制氧化,使其成为可溶性离子离开电极表面进入溶液,更新电极。利用本电极在极谱底液里测定镉,其结果与滴汞电极比较相当接近;未经分离连续测定矿石、矿物样品中常量和微量的铜、铅、镉、锌等元素,其结果与国家标准值相当吻合,回收率大,相对误差小,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实验发现:铜离子Cu2+明显增强了Luminol-NaOH和Luminol-Ca(OH)2两种水溶液的声致荧光强度,并使它们的最大声致荧光峰分别发生了6nm和9nm的红移现象.但这种离子对Luminol-Na2CO3水溶液的影响与上述相反,并对应发生了5nm的篮移现象.然而,Cu2+对这3种溶液的声致荧光的发射波长均不构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EDTA为滴定剂,Cu-EDTA为置换剂,铜离子选择电极为指示电极,通过控制氨的用量调节αZn(NH3),采用电位滴定法可对Zn2+、Mg2+进行分步滴定.研究表明:Cu-EDTA可增大Zn2+、Mg2+的滴定突跃,其适宜浓度为0.005 mol/L,体系游离氨的浓度为0.01 mol/L时,lgK′ZnY lgK′MgY,能首先滴定Zn2+.然后加氨水调节体系至pH=10.4,可对Mg2+准确滴定.但重金属离子Pb2+、Hg2+、Cu2+等产生干扰,少量的Fe3+、Al3+可加入三乙醇胺进行掩蔽.  相似文献   

15.
采用双zeta d轨道模型,利用完全对角化的方法统一地解释了掺有V2+离子杂质的α-Al2O3晶体的吸收光谱和电子顺磁共振谱,所得结果与实验符合得很好.不仅考虑到了掺杂后杂质的占位,而且还研究了掺入V2+离子后对氧配体的位置的影响,结果显示氧配体将沿径向远离V2+离子移动.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吸附时间、溶液pH、重金属离子初始质量浓度、离子强度以及竞争吸附等因素对天然高岭土吸附水中Pb2+,Cd2+,Ni2+,Cu2+等重金属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pH、初始质量浓度、离子强度以及共存离子,是影响高岭土吸附重金属离子的主要因素;高岭土对Pb2+的吸附性能明显优于其它3种重金属离子,顺序为:Pb2+>Cd2+>Ni2+>Cu2+;吸附等温线均符合Freundlich型等温方程,说明高岭土对这几种离子都是典型的单分子层吸附;Pb2+,Cd2+,Ni2+,Cu2+离子解吸量大小顺序为:Pb2+<Ni2+<Cu2+<Cd2+.  相似文献   

17.
用离子浮选法以C_(5-9)异羟肟酸为捕收剂,在一定条件下分别得到Cu~(2+),Ni~(2+),zn~(2+)与C_(5-9)异羟肟酸形成的螯合物沉淀浮渣。用红外光谱法对其浮渣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u~(2+),Ni~(2+),Zn~(2+)与异羟肟酸的配位方式基本相同,即:  相似文献   

18.
采用巢湖自然水体沉积物对Cu(2+)和Pb(2+)和Pb(2+)吸附研究,初步研究了投加量、温度、时间、pH值等方面对其吸附结果的影响,在吸附实验中,拟二级动力模型优于拟一级动力学模型,Pb(2+)吸附研究,初步研究了投加量、温度、时间、pH值等方面对其吸附结果的影响,在吸附实验中,拟二级动力模型优于拟一级动力学模型,Pb(2+)和Cu(2+)和Cu(2+)在缓流水体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更适合用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来描述。红外光谱(FTIR)显示缓流水体沉积物中存在羟基、氨基、烷基、含氧基团等,这些基团对Pb(2+)在缓流水体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更适合用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来描述。红外光谱(FTIR)显示缓流水体沉积物中存在羟基、氨基、烷基、含氧基团等,这些基团对Pb(2+)和Cu(2+)和Cu(2+)的去除起了关键性的作用;XRD显示缓流水体沉积物表面的物质为SiO_2、CaCO_3。  相似文献   

19.
20.
Fe~(3+)和Ce~(3+)共掺杂TiO_2的光谱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可降解饮用水中三氯甲烷的光催化剂,采用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Fe^3+和Ce^3+共掺杂的纳米TiO2。用XRD,UV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不同Fe^3+和Ce^3+配比掺杂TiO2的光谱电化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Fe^3+和Ce^3+掺杂摩尔分数均小于2.0%时,TiO2总是锐钛矿相,x(Fe^3+)为7.0%时出现少量的Fe2TiO5相,x(Ce^3+)为7.0%时出现少量TiO2-CeO2相;固定掺杂x(Ce^3+)为2.0%时,最佳掺杂x(Fe^3+)为2.0%,此时,TiO2紫外吸收、吸收限红移以及注入电荷密度Qc与脱出电荷密度Qa之比都最大:固定掺杂x(Fe^3+)为2.0%时,TiO2的紫外吸收、吸收限红移以及电荷密度Qc与脱出电荷密度Qa之比总是随着掺杂的x(Ce^3+)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