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蕨类植物铁线蕨科中的假鞭叶铁线蕨(Adiantum malesianum)、灰背铁线蕨(A.myriosorum)、团羽铁线蕨(A.capillus-junonis)、铁线蕨(A.capillus-veneris)、鞭叶铁线蕨(A.caudatum)、白背铁线蕨(A.davadii)、月牙铁线蕨(A.deentulum)、普通铁线蕨(A.edgeworthii)、肾盖铁线蕨(A.erythrochlamys)等9种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城市景观和绿化建设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了解它们对我国34个省会城市(含2个特别行政区,下同)的气候适应特点,可为这些种类的栽培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应用基于RCP45二氧化碳排放情景下的11个当前生物气候数据,以及假鞭叶铁线蕨等9种铁线蕨属观赏蕨类在中国的694个分布记录,应用Max Ent模型和Arc Gis9.3软件,定量地预测了它们在我国的潜在分布范围,计测了它们对各省会城市的气候适应指数.结果表明,9种铁线蕨属植物在我国34个省会城市的气候适应能力有较大差异.假鞭叶铁线蕨、灰背铁线蕨、团羽铁线蕨、铁线蕨、月牙铁线蕨、普通铁线蕨在中国西南地区(四川东南部、重庆、云南、贵州)气候适应性很好,潜在分布范围广;假鞭叶铁线蕨、团羽铁线蕨、铁线蕨、鞭叶铁线蕨对中国华南地区的气候条件有较高的适应性;灰背铁线蕨、团羽铁线蕨、铁线蕨、白背铁线蕨和普通铁线蕨在中国华中的气候有较高的气候适应性;团羽铁线蕨和普通铁线蕨的潜在分布范围覆盖了华北地区的北京、天津和石家庄,它们的综合气候适生指数的平均值达到0.60.  相似文献   

2.
蕨类植物铁线蕨科中的假鞭叶铁线蕨(Adiantum malesianum)、灰背铁线蕨(A. myriosorum)、团羽铁线蕨(A.capillus-junonis)、铁线蕨(A.capillus-veneris)、鞭叶铁线蕨(A. caudatum)、白背铁线蕨(A. davadii)、月牙铁线蕨(A. deentulum)、普通铁线蕨(A. edgeworthii)、肾盖铁线蕨(A. erythrochlamys)等9种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城市景观和绿化建设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为了解它们对我国34个省会城市的气候适应特点,以便为它们的栽培推广提供理论指导。本文应用基于RCP45CO2排放情景下的11个当前生物气候数据,以及假鞭叶铁线蕨等9种观赏蕨类在中国的694个分布记录,应用MaxEnt模型和ArcGis9.3软件,定量地预测了它们在我国的潜在分布范围,计测了它们对各省会城市的气候适应指数。结果表明,9种铁线蕨属植物在我国34个省会城市的气候适应能力有较大差异。假鞭叶铁线蕨、灰背铁线蕨、团羽铁线蕨、铁线蕨、月牙铁线蕨、普通铁线蕨在中国西南地区(四川东南部、重庆、云南、贵州)气候适应性很好,潜在分布范围广;假鞭叶铁线蕨、团羽铁线蕨、铁线蕨、鞭叶铁线蕨对中国华南地区的气候条件有较高的适应性;灰背铁线蕨、团羽铁线蕨、铁线蕨、白背铁线蕨和普通铁线蕨在中国华中的气候有较高的气候适应性;团羽铁线蕨和普通铁线蕨的潜在分布范围覆盖了华北地区的北京、天津和石家庄,它们的综合气候适生指数的平均值达到0.60。  相似文献   

3.
松叶蕨科植物孢子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详细观察了松叶蕨科 (Psilotaceae) 2属 3种植物的孢子形态 ,即松叶蕨属(PsilotumSw .)中的 2个种 :P .nudum(L .)Beauv .和P .complanatumSw .,梅西蕨属 (TmesipterisBernh .)中的 1个种 :T .elongataDang .,为蕨类植物系统分类和孢粉学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4.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秦岭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4属11种以及剑蕨科(Loxogrammaceae)2种植物的孢子形态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水龙骨科植物的孢子形态基本一致,均为单裂缝,两侧对称,极面观为椭圆形或近圆形,赤道面观为豆形或半圆形,周壁明显或不明显,孢子表面饰纹存在种、属间差异;剑蕨科2种植物的孢子形态存在较大差异.在孢子形态学的基础上,讨论了较有争议的剑蕨科与水龙骨科的关系,以及水龙骨科内石韦属(Pyrrosia Mirbel)与石蕨属(Saxiglossum Ching)的属、种间异同,以期为水龙骨科系统分类和孢粉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利用扫描电镜对我国产葫芦藓科(Funariaceae)3属8种植物的孢子进行了观察,其中4种孢子形态为首次报道。结果表明,本科植物孢子与其他科区别明显,孢子较大,具明显的近极薄壁区,纹饰多样,属之间可以凭借孢子特征区分开,进而从孢粉学角度探讨了刺边葫芦藓(Funaria muhlenbergii)的分类位置。  相似文献   

6.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3科5属10种蕨类植物的叶表皮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1)它们的叶表皮细胞大多为不规则型,表皮细胞垂周壁均呈深波状;(2)气孔为下生型,多呈椭圆形;共观察到9种气孔器类型(不等细胞型、极细胞型、腋下细胞型、无规则四细胞型、放射状细胞型、聚合极细胞型、横列型、带状细胞型和围绕细胞型),每种植物具有2~6种不同类型的气孔器;(3)根据叶表皮特征,支持姬蕨科与碗蕨科合并,而凤尾蕨科与铁线蕨科单独成科.研究结果为姬蕨科、凤尾蕨科和铁线蕨科植物的系统演化及分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系统地研究了我国金发藓属15种植物的孢子形态。孢子为近球形或长球形,表面纹饰有圆疣状、刺突——圆疣状、块状——圆疣状、密疣状突起。结果表明孢子纹饰形态作为属的分类依据是可行的,并讨论了孢子纹饰与属内分组的关系,基本上支持陈邦杰先生的属内分组。  相似文献   

8.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裂叶苔科植物(Lophoziaceae)6属,8个种的孢子形态及纹饰,其中4个种为SEM形态的首次报道.8个种的孢子均为近球形,无萌发孔类型,属于细小孢子(〈10μm)或小型孢子(10—25μm),表面纹饰为疣状(乳头状)、条纹状(蠕虫状)和皱块状3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铁线蕨属(Adiantum L.)的多数种类是药用植物,也是美丽的观赏植物。本文以检索表形式介绍贵州迄今所知的本属16种植物,内含四个贵州新纪录种;同时对某些种类的分类地位提出探讨性意见,以供应用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北京产鳞毛蕨属4种植物孢子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观察,其孢子周壁纹饰在种间有着显著差异,为其系统分类和孢粉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二种蕨类植物凝集素的细胞凝集和抑菌活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分别从狗脊蕨、扇叶铁线蕨叶片组织中提取得到的凝集素进行细胞凝集和抑菌活性比较.采用倍比稀释法在"V"型微量血凝板上进行凝集活性测定,采用琼脂平板法测定抑菌效果.结果发现二种凝集素均能有选择地凝集不同来源的动物血红细胞.狗脊蕨凝集素对鲫鱼红细胞的凝集活性最高达到29,扇叶铁线蕨凝集素对鸡红细胞的凝集活性最高达到210,对微藻细胞、细菌、酵母菌和肿瘤细胞的凝集具有特异性,对二种植物病原菌及细菌的抑制活性存在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东北蕨类植物的未详知种类,计有9种3变种。考证了有关文献;讨论了与其近亲种的鉴别性区分特征;订正了个别错误。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中国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 10属和 17种孢子的形态特征。根据表面纹饰可分为 4个类型 :Ⅰ .颗粒状 (8种 ) ;Ⅱ .疣状 (4种 ) ;Ⅲ .瘤状 (4种 ) ;Ⅳ .皱波状 ,仅Brachythe ciumacuminatum (Hedw .)Auct.一种为皱波状纹饰 ,它的分类地位有待进一步探讨。前 3种类型有一定的相似性 ,在演化上也处于相近的水平 ,证明青藓科确实为一个自然分类群  相似文献   

14.
该文报道了葫芦藓科(Funariaceae)立碗藓属一新疆新记录种—立碗藓[Physcomitrium sphaericum (Ludw.) Fürnr.].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植株体、叶片、茎、孢蒴、孢子等重要结构进行拍照,并对其特征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5.
云南蕨类植物区系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云南大学蕨类植物标本室(PYU)保存的标本,报道4种云南蕨类植物分布新记录.它们分别是肾盖铁线蕨(Adiantum erythrochlamys Diels),疏羽铁角蕨(Asplenium subtenuifolium (Christ)Chinget S.H.Wu),光岩蕨(Woodsia glabella R.Br.apud Richards),耳羽岩蕨(Woodsia polystichoides Eaton).    相似文献   

16.
榄李属(Lumnitzera)红树植物的木材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详细观察了榄李属2种红树植物次生木质部的形态特征.应用Lasersharp软件测量了其次生木质部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1)榄李属植物的木材结构具有与海岸潮间带生境相适应的特征;2)榄李和红榄李生态隔离现象导致这两种植物次生木质部数量特征具有显著差异;3)榄李属植物附物纹孔的差异具种类鉴定意义;4)榄李属植物次生木质部管孔直径、管孔密度及附物纹孔的差异表明附物纹孔的结构有助于水分运输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蕨雌性生殖器官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蕨为实验材料,利用电子显微镜研究颈卵器的发育过程,报道了颈卵器发育过程中各种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蕨孢子接种后,约28d颈卵器表面原始细胞发生,并很快形成中央细胞,中央细胞分裂形成初生腹细胞和初生沟细胞,初生腹细胞进一步分裂形成卵细胞和腹沟细胞,卵细胞进一步发育,以卵细胞的细胞壁的增厚为标志,颈卵器发育成熟,颈卵器颈部顶端细胞打开,成熟的卵细胞准备受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