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3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采用铝盐显色分光光度法研究了5种鳞毛蕨科植物的总黄酮含量,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所研究的5种鳞毛蕨科植物的总黄酮含量在5 - 8%;狭顶鳞毛蕨的总黄酮含量最多(8.24%),暗鳞鳞毛蕨的总黄酮含量最低(5.01%);5种鳞毛蕨科植物的黄酮提取液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且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添加量在实验剂量范围内与其抗氧化活性(铁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ABTS 清除活性)呈正相关. 为鳞毛蕨科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和重结晶法分离小叶中国蕨(Aleuritopteris albofusca)乙酸乙酯相粗组分.从该植物中分离出一种化合物(ent-kaurane-2β,16α,18α-triol),并通过1D和2D核磁共振谱、高分辨率质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表征了该化合物的结构.这是从小叶中国蕨中首次分离出来的一种新颖的ent-贝壳杉烷型二萜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3科5属10种蕨类植物的叶表皮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1)它们的叶表皮细胞大多为不规则型,表皮细胞垂周壁均呈深波状;(2)气孔为下生型,多呈椭圆形;共观察到9种气孔器类型(不等细胞型、极细胞型、腋下细胞型、无规则四细胞型、放射状细胞型、聚合极细胞型、横列型、带状细胞型和围绕细胞型),每种植物具有2~6种不同类型的气孔器;(3)根据叶表皮特征,支持姬蕨科与碗蕨科合并,而凤尾蕨科与铁线蕨科单独成科.研究结果为姬蕨科、凤尾蕨科和铁线蕨科植物的系统演化及分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扇叶铁线蕨(Adiantum flabellulatum L.)的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及其对DPPH(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ABTS˙)的清除力和Fe的还原力.结果表明:1)扇叶铁线蕨总黄酮质量分数在6%~8%之间,总酚质量分数在7%~14%之间,地下部分总黄酮和总酚含量高于地上部分,不同产地的扇叶铁线蕨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存在一定差异;2)扇叶铁线蕨提取物具有一定的Fe还原能力,以及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且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e还原能力随总黄酮和总酚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5.
贯众孢子壁的结构和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贯众(Cyrtomium fortuneiJ.Sm.)孢壁的形成和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贯众成熟孢子两侧对称,单裂缝,表面具耳状褶皱纹饰,孢子外壁由外壁内层和外壁外层构成,表面光滑;周壁可分为周壁内层和周壁外层两部分,周壁内层薄,周壁外层是由绒毡层残余物在周壁内层表面疏松沉积的同时逐渐隆起形成的,隆起进而形成了孢子的耳状褶皱纹饰.探讨了孢壁各层的形成和发育规律,为孢粉学和蕨类植物系统演化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物种自然杂交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并被认为在适宜条件下可以多地独立发生.2013年,在云南元江采集的7种铁线蕨属植物中,其中一种在形态上疑似台湾产梅山铁线蕨,而该种被认为是以假鞭叶铁线蕨为母本、半月形铁线蕨为父本的自然杂交物种.形态学比较显示,该存疑种与铁线蕨属其他种类均有明显差别,用单拷贝核DNA序列CRY2exon 3和叶绿体DNA序列rbc L,atp B,atp A,trn L-F,rps4-trn S对云南元江产梅山铁线蕨存疑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云南元江产梅山铁线蕨存疑种为以苍山铁线蕨为母本和以孟连铁线蕨为父本的自然杂交种,由于形态上与台湾产梅山铁线蕨相似、父母本亲缘关系上与梅山铁线蕨的双亲近缘,因而可称为梅山铁线蕨的隐性杂交种.据此认为,中国可能存在大量的自然杂交种尚未发现,并可以通过核DNA序列和叶绿体DNA序列进行准确鉴定;同时,诸如铁线蕨属这样的蕨类植物,由于存在无性繁殖习性,可以弥补有性生殖隔离带来的适合度降低的缺陷,增加杂交种在自然界中的存活机会,是蕨类植物中自然杂交种普遍存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光照和黑暗条件对红盖鳞毛蕨孢子萌发率的影响,同时研究了红盖鳞毛蕨成精子囊素对其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的影响以及红盖鳞毛蕨成精子囊素对水蕨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的影响.实验表明:①光照不是红盖鳞毛蕨孢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但能显著促进其萌发;②在光照条件下,红盖鳞毛蕨成精子囊素可促进其孢子萌发和雄配子体发育;在黑暗条件下不能促进其孢子萌发;③红盖鳞毛蕨配子体各发育时期产生的成精子囊素对水蕨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模式植物水蕨两性配子体和雄配子体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培养密度条件下蕨类植物配子体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探讨了水蕨配子体光系统Ⅱ(PSⅡ)对不同培养密度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同一培养密度条件下水蕨两性配子体的ФPSⅡ、ETRPSⅡ、Fv/Fm和qP值都明显高于雄配子体,且差异显著,两者之间的qN值无显著差异.随着培养密度的增加,水蕨两性配子体的ФPSⅡ、ETRPSⅡ、qP和qN值随之减少,雄配子体的ФPSⅡ、ETRPSⅡ、qP和qN值先升高后降低,但无显著差异.综合分析各项荧光参数发现:水蕨两性配子体PSⅡ的活性相对比雄配子体高,两性配子体和雄配子体的光保护能力相似,100个孢子/mL的培养密度有利于水蕨雄配子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采用铝盐显色分光光度法研究了5种鳞毛蕨科植物的总黄酮含量,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的5种鳞毛蕨科植物的总黄酮含量在5%~8%;狭顶鳞毛蕨的总黄酮含量最多(8.24%),其次是半岛鳞毛蕨(6.53%)和戟叶耳蕨(5.2%),变异鳞毛蕨(5.01%)和暗鳞鳞毛蕨(5.01%)的总黄酮含量最低;5种鳞毛蕨科植物的黄酮提取液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且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添加量在实验剂量范围内与其抗氧化活性(铁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ABTS+清除活性)呈正相关.为鳞毛蕨科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MADS-box转录因子,作为一个大的基因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尤其是作为开花植物花器官形成的主要调控者.该基因家族在揭示进化方面也有着重大意义.为了探究MADS-box基因的进化,需要更多的非开花植物中MADS-box基因的信息.选取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作为材料,用RACE方法对其MADS-box基因进行克隆与分析.在水蕨中克隆得到两条MADS-box基因,分别命名为CtMADS1和CtMADS2.分析显示:CtMADS1属于MIKC*分支,而CtMADS2属于MIKCc分支,水蕨的这2条MADS-box基因与开花植物的MADS-box基因有着很近的亲缘关系,现在维管植物最近的共同祖先中至少存在2条不同的花同源异形基因,即MADS-box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