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取新型氨酸管式反应器,使氨酸法工艺发挥最佳运行效果,使产量提高、成本降低,产品质量提升,解决了产品结块、洗涤液回收、现场环境、运行稳定性等一系列问题,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李非非  韩福娇  高昂  王文新  李继 《河南科学》2011,29(12):1444-1446
采用微生物法制备L-半胱氨酸,产物浓度低、易氧化和被脱巯基酶进一步分解,L-半胱氨酸的分离提纯难度较大,是制约产品收率提高的控制步骤.目前多采用将L-半胱氨酸氧化为L-胱氨酸,分离后再电解还原的氧化法和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以其简洁的工艺成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聚酯型水性聚氨酯合成工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TDI与聚酯二元醇(T1136)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反应合成水性聚氨酯分散体,讨论了合成工艺、反应温度和时间对聚氨酸分散体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了反应温度和时间。结果表明,DMPA溶液加入分步合成法合成的水性聚氨酯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以L-天门冬氨酸为原料,用微波辐射法合成聚天门冬氨酸的最佳条件,采用粘度法测定了聚天门冬氨酸的分子量,其分子量范围8000—10000。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氨酸法料床直接反应工艺的特点,并提出其后续优化措施,即将浓硫酸的稀释热用于液氨的汽化或将部分原料加热熔融生成料浆,采用两段湿法洗涤的手段对造粒尾气、干燥尾气和冷却尾气进行综合治理。采用上述改进措施后,能进一步提高热量的利用水平,明显提高了尾气的净化效果,实现洗涤液零排放。  相似文献   

6.
采用常温、-18℃、-40℃处理茶鲜叶,参考绿茶的炒制工艺制成茶叶,分别室温水冲泡,测定茶汤中茶多酚,茶氨酸,咖啡因的溶出速度的影响,确定冷泡茶加工工艺。结果表明:-40℃冷冻的茶叶中茶多酚、茶氨酸、咖啡因溶出速度比-18℃冷冻的茶叶快,常温处理溶出最慢。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L-天门冬氨酸为原料,合成L-天门冬氨酸螫合锶的反应工艺.采用正交设计实验获得最佳反应条件:n(L-天门冬氨酸)n(碳酸锶)=2:1,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3h,产率90%以上.并对产品进行了分析确认,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茶氨酸工业化生产途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氨酸是构成茶汤鲜爽滋味的主要成分,并且具有重要的生理及药理作用,可制成多种产品,市场前景广阔。目前茶氨酸的工业化生产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茶树组织器官中提取;2化学合成方法生产;3微生物发酵法;4茶树细胞组织培养生产茶氨酸;5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9.
固定化米曲霉氨基酰化酶拆分DL-茶氨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固定化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 AS3.381氨基酰化酶细胞拆分DL-茶氨酸制备L-茶氨酸的最佳工艺条件.将DL-茶氨酸乙酰化为N-乙酰-DL-茶氨酸,利用固定化米曲霉细胞立体专一性去乙酰化,可以获得L-茶氨酸,并分析固定化条件对比酶活的影响.结果显示:最适固定化条件为戊二醛浓度0.5%、交联时间2 h、温度55℃、pH8.0、底物0.2 mol/L、菌液比12 g菌体/100 mL戊二醛溶液,此时拆分率可达98%以上.菌体重复操作7批次,固定化细胞仍保留最高酶活的75%.与直接利用游离菌体转化相比,本法具有反应温度高、酶活高且稳定、能反复利用、酶活损失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脱氨酸的3次中和母液中共含有总量85%以上的各类氨基酸和不少于毛发重量1.2信的氯化镇(或氯化钠,下同),是增加眈氨酸生产效益的重要来源。目前不少厂家因受制于技术及设备条件而没有利用或利用很少,这既明显降低了生产效益,污染了环境,也是对有限资源的极大浪费。针对这种情况,经笔者总结验证,本工艺能在不添加专用设备,也不增耗化学辅料的前提下,可将眈氨酸母液同时全部回收利用,既简便易行、效益也较好,适合绝大多数普通厂家采用。1工艺过程(1)浓缩除盐。将母液1和11混合后,调整、校正pH值为4.5,在加热微沸状态下,…  相似文献   

11.
污泥颗粒化是高效厌氧反应器的核心技术。为准确掌握反应器的颗粒化规律,定量研究了内循环厌氧反应器中以颗粒污泥碎片为核的污泥颗粒化过程。在文中试验条件下,第48d污泥颗粒化程度(SGR)达到73%,大大缩短了颗粒化时间,且该段时间内SGR的对数与颗粒化时间线性相关性良好。试验结果表明,较高的有机负荷及其产生的较高的水力剪切力有利于污泥的颗粒化过程;若无干扰,颗粒化过程可按照对数颗粒化期、减速颗粒化期和稳定期3个阶段进行。  相似文献   

12.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污泥颗粒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泥颗粒化是高效厌氧反应器的核心技术。为准确掌握反应器的颗粒化规律,定量研究了内循环厌氧反应器中以颗粒污泥碎片为核的污泥颗粒化过程。在文中试验条件下,第48天污泥颗粒化程度(SGR)达到73%,大大缩短了颗粒化时间,且该段时间内SGR的对数与颗粒化时间线性相关性良好。试验结果表明:较高的有机负荷及其产生的较高的水力剪切力有利于污泥的颗粒化过程;若无干扰,颗粒化过程可按照对数颗粒化期、减速颗粒化期和稳定期3个阶段进行。  相似文献   

13.
采用正交实验优化诺氟沙星片剂的制备条件,获得最佳处方:淀粉为填充剂,质量分数为5%的羧甲基淀粉钠(CMS-Na)为崩解剂,1%的滑石粉为润滑剂,10%的淀粉浆为黏合剂.为增大诺氟沙星药物的溶出,采用研磨法制备β-环糊精诺氟沙星包合物,经湿法制粒压片工艺制备环糊精诺氟沙星片剂.环糊精诺氟沙星片的片重差异、脆碎度和崩解时限均符合2010版中国药典要求,其中诺氟沙星的溶出度得到有效改善,解决了诺氟沙星片剂对照组的主药溶出度低的问题.采用优化处方和制备工艺,制备环糊精诺氟沙星片,可改善难溶性诺氟沙星药物的溶出度且工艺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4.
采用纳米颗粒机提取脂肪酶, 其比活较传统超声方法约提高3倍,且具有快速、 高效、 可大量生产等特点, 适于工业化生产. 对脂肪酶活力检测乳化液的制备方法进行优化, 得到了较稳定的活力数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流态化造粒的主要设备及方法。简述了造粒的机理研究情况及流态化造粒技术的不足,并对今后流态化造粒设备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6.
词计算方法是一种崭新的处理不精确信息的有效方法,它是在语言变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词代替数字进行计算和推理的一种方法.本文从词计算方法的研究背景出发,介绍了词计算的基本概念、原理、结构和研究方法,以及国内外关于词计算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汁胞粒化是一种柑橘类水果中汁液囊的生理失调现象,表现为汁液囊变硬、干燥等,对水果内部品质产生消极影响。蜜柚是一种厚皮的柑橘类水果,很难通过外部果皮及果形,鉴定果实内部的汁胞粒化程度。采用近红外透射光谱结合机器视觉技术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对蜜柚汁胞粒化程度进行分级检测。采集600个不同生长期的蜜柚样本在900~1700 nm的光谱数据,按果实的汁胞粒化程度将其分为5级。结合化学计量学研究由汁胞粒化引起的内部品质的化学变化,而机器视觉技术可用于研究由汁胞粒化引起的外部特征的物理变化。因此,该方法相较于传统检测方法,分级模型的预测能力更好。尤其是,连续投影-K近邻算法预测模型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0.970 0、0.923 1和0.987 4以上。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汁胞粒化的鉴定与评估分级,且具有巨大潜力,以期为厚皮类水果在线分选及内部品质研究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热处理工艺对铝硅合金共晶硅粒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扫描电镜为主要手段研究了Sr变质的共晶硅在不同的固溶热处理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并对共晶硅粒化中的若干现象及其机理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固溶处理温度、保温时间以及由变质状态决定的硅相铸态结构对共晶硅的粒化过程和效果有重要影响,将变质处理与适当的热处理工艺相配合,有利于提高铝硅铸造合金热处理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添加有机粘结剂G对制粒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有机粘结剂G使水在矿粉颗粒表面的润湿角降低,提高了矿粉的亲水性,强化了制粒过程;似粒子内部颗粒间受力分析表明,由于润湿角的降低使作用在润湿周边的界面张力以及毛细作用力增大,从而提高了似粒子的强度  相似文献   

20.
好氧颗粒污泥是一种全新概念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介绍了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的理论基础,包括好氧污泥形成机理及理化特性研究,探讨了影响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因素以及工业应用的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