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铜,锌,镉在麦饭石上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在水溶液中麦饭石对Cu(Ⅱ)、Zn(Ⅱ)、Cd(Ⅱ)的吸附行为.其吸附量()随各金属离子平衡浓度的变化规律,可分别用Freundlich方程和Langmuir方程描述.百分吸附量(%)随pH值变化曲线为正“S”型,麦饭石对三种金属离子交换能力大小顺序为:Cu(Ⅱ)>Zn(Ⅱ)>Cd(Ⅱ).25℃pH为6.0 ̄8.0条件下,三种离子的饱和吸附量次序与其相同.本文还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黄河固体粒子对Pb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黄河固体粒子对Pb 的吸附作用,绘制了离子交换率(E% )- pH 曲线.实验表明:黄河水pH 值是控制黄河固体粒子对Pb 吸附的主要因素,吸附总量随pH 值升高而增大.固体粒子和Pb 的浓度对吸附也产生一定影响,离子交换率随固体粒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Pb 浓度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天然麦饭石固体与海、淡水中锌进行离子交换时,百分交换量随pH的变化,及一定温度、pH值下的固液分配等温线。结果表明,淡水中等温线在广泛浓度范围符合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海水中锌在麦饭石上固液分配等温线可用“三常数”吸着方程描述。百分交换率随pH值的变化曲线呈“S”型,此外测定了麦饭石对海、淡水中锌的饱和交换量,并对锌在麦饭石上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采用离子交换法,研究了黄河中游水体表层沉积物与铜的液 固界面相互作用,并绘出了离子交换率( E% ) —pH 曲线.由此得知,水体pH 值是控制铜离子向固相转移的主要因素,离子交换率( E% ) 随pH 升高而增大;表面沉积物浓度增大,E% 增高,E% —pH 曲线向小的pH 方向移动;而Cu2 + 浓度增大,E% 则降低,使得E% —pH 曲线向大的pH 方向移动,说明它们对吸附物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用微电极研究了316L不锈钢楔形缝隙在3.5%NaCl溶液(室温)中的溶液化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两种不同缝隙开口情况下,缝隙内各点的Cl-都发生了富集,pH也都降低;当缝隙开口为1.36mm时,缝隙内Cl-浓度随时间和与缝口距离的增大而增大,pH值随之下降,最高Cl-浓度为1.6mol/l,最低pH值为5.01;当缝隙开口为0.22mm,最高Cl-浓度为1.1mol/l,最低pH值为3.1.缝隙内溶液酸化是由于金属离子的水解和Cl-的共同作用,缝内金属氯化物浓度甚至可以达到饱和态。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用冰醋酸和三甲胺反应生成醋酸三甲铵,然后再与环氧氯丙烷反应生成3-氯-2-羟丙基三甲基醋酸铵的合成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反应终点的pH值对产品中的残余环氧氯丙烷含量影响很大,pH值越高,残余环氧氯丙烷含量越低,当pH值大于8时,残余环氧氯丙烷含量为0。  相似文献   

7.
用原子吸收光谱研究了pH值、Tris-马来酸缓冲液浓度对水霉(Saprolegnia ferax)顶端生长菌丝细胞壁与Ca^2+结合的影响,发现在pH3.5~6.0范围内,细胞壁结合的Ca^2+随pH值升高而增加,pH〉6.0时,细胞壁结合的Ca^2+呈下降趋势。细胞壁结合的Ca^2+随Tris-马来酸缓冲液浓度升高而增加,Tris浓度高于9mmol/L时,细胞壁结合的Ca^2+则减少。细胞最多可  相似文献   

8.
用二乙醇胺、乙醇胺及三乙醇胺与反应性氯甲基化纤维进行胺化反应,得到含氮量分别为2.26、2.71、1.86mmol/g的功能纤维(编号依次为Ⅰ、Ⅱ、Ⅲ).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纤维Ⅰ在pH=2.5对An3+的吸附量达最大(550mg/g),纤维Ⅱ和Ⅲ在pH=2.0对An3+的吸附量分别为620和409mg/g它们都能将部分吸附态An3+还原成单质.纤维Ⅰ对吸附态An3+的还原百分率随pH值的升高而提高,pH。5.0时达87%.pH=2.0时纤维Ⅱ和Ⅲ对An3+的还原百分率达100%;纤维Ⅰ、Ⅱ对An3+的吸附量随溶液温度升高而提高,另外,随溶液离子强度升高纤维Ⅰ对An3+的吸附量减小;在非水介质中,纤维Ⅰ、Ⅱ对Au3+的吸附量比在水中小,但也能将部分吸附态金属离子还原成单质.吸附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纤维Ⅰ对Au3+的吸附在50min可达饱和吸附量的一半(即t1/2=50min).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吸附在纤维Ⅰ上的金聚集成粒状.  相似文献   

9.
脱脂棉和环氧氯丙烷反应,生成3-氯-2-羟基丙基纤维素醚,其被乙二胺胺化可得到3-乙二胺基-2-羟基丙基纤维素醚──一种阴离子交换纤维。本文叙述了其对铬(Ⅵ)的动态吸附性能。在溶液pH值为3~6时,该交换纤维对铬(Ⅵ)的吸附效果最佳;吸附过程在5min之内可基本达到平衡状态;当流速在5~15mL/min范围内时,吸附率没有大的变化;交换纤维对铬(Ⅵ)的最大吸附量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用0.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做为洗脱液,在洗脱速度为4mL/min时,用8mL可将铬(Ⅵ)完全洗脱。  相似文献   

10.
用絮凝和超滤技术纯化木瓜蛋白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无毒性的絮凝剂fc-1与无机助凝剂fc-2对木瓜乳胶水溶液预处理,然后用中空纤维超滤膜进行超滤浓缩,实验结果表明,用絮凝法预处理时,当絮凝条件为fc-1和fc-2各为0.2g/L,pH为5.0 ̄5.5时,既解决了膜易污染的问题,又使木瓜酶得到了有效的纯化。在形成浓差极化-凝胶层的情况下,超滤速度随透出液体积和主体溶液浓度增大而减小,随料液错流速率的增大而增大,絮凝预处理有利于超滤速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一取代硅钨杂多酸在酸性水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讨论了溶液的pH值对其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用浸渍吸附法制备了题述杂多酸修饰玻碳电极。结果表明,在酸性溶液中,该修饰电极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对NO_2~-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活性炭自水溶液吸附苯酚的热力学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活性炭自水溶液吸附苯酚的吸附规律和机理,对不同吸附温度和溶液pH值下吸附常数和热力学函数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活性炭自水溶液吸附苯酚符合Langmuir模型;低温度低pH值下苯酚被吸附的量大,熵增效应小,而高温度高pH值下苯酚被吸附的量小,熵增效应大,整个吸附过程中熵增效应随吸附量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3.
用动态法测定了铯在某放射性废物处置预选场址土壤中的平衡吸附量,研究了水相pH值、土壤粒度及铯溶液浓度对土壤吸附铯的影响。pH值、溶液浓度越大,土壤平衡吸附量越大;土壤粒度越小,土壤平衡吸附量越大。用常用的吸附动力学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该放射性废物处置预选场址土壤对铯的最大吸附率为65.9%,吸附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14.
以曲拉通X-114为表面活性剂,正戊醇为助表面活性剂,环己烷为油相,铈锆镨铝硝酸盐混合水溶液或氨水溶液为水相组成双反相微乳液体系,制备掺杂镨(Ce,Zr,Al)O2纳米固溶体,并利用XRD,TEM,FT-IR和Raman等手段对样品的物相结构、晶粒大小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稀土元素镨掺杂入(Ce,Zr,Al)O2形成的混合氧化物为萤石型立方晶相结构的均相固溶体,环己烷/曲拉通X-114/正戊醇/水溶液组成的双反相微乳液体系是合成粒径尺寸5nm左右、分散均匀的掺杂镨(Ce,Zr,Al)O2纳米固溶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新型热力循环在Kalina循环基础上增加贫氨溶液回热支路和抽气回热支路以提高热力循环效率。应用能量守恒原理和热平衡方程对新型热力循环--国海循环进行理论研究,计算了不同的透平入口蒸汽压力、氨水混合工质浓度、温海水温度和冷海水温度条件下的循环效率。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氨水混合工质浓度对国海循环效率影响显著,冷热源温度确定的条件下存在最优的氨水混合工质浓度使得循环效率最高,当温、冷海水温度分别为26、5℃,氨水工质浓度为92%时,系统效率最大达到4.56%;当氨水混合物浓度不变时,循环效率随透平入口蒸汽压力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存在极大值;冷海水入口温度对循环效率影响很明显,而温海水温度对循环效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斜发沸石对氨氮吸附性能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通过静态试验、动态试验和再生试验研究了天然斜发沸石吸附氨氮的热力学性质、再生性能和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斜发沸石对氨氮的静态饱和吸附量为3 100 mg/100 g,当氨氮浓度为35 mg/L时,动态饱和吸附量为2 200 mg/100 g,分别是粉末活性炭、颗粒活性炭、硅藻土的20倍、23倍、27.5倍,选择重量比为3:7的NaCl NaOH混合液作为斜发沸石的再生剂可进行3次重复再生使用,有效寿命可达140 h以上.斜发沸石处理含氨废水具有重要实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酚羟基修饰超高交联吸附树脂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明胶为分散剂,液体石蜡为致孔剂,交联反应中用溴乙烷代替有毒的氯甲醚,分别以苯酚和萘酚参与Friedel-Crafts后交联反应,成功制备了酚羟基修饰的超高交联聚苯乙烯吸附树脂LM-5和LM-6.树脂物理性能研究表明:LM-6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酚羟基含量,且在苯胺和苯的混合溶液中对苯胺的选择系数高于LM-5;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两种超高交联吸附树脂符合纳米吸附高分子材料特征.选择性吸附及吸附平衡研究表明:树脂LM-6在水体系中对苯胺和苯的吸附均以物理吸附为主,对苯胺的吸附过程伴随有化学吸附,对苯胺的吸附焓在氢键吸附焓范围内;由于氢键的形成,LM-6对苯胺的吸附量明显高于对苯的吸附量;pH值在1.0~5.0时,LM-6对苯胺的吸附量略有增加,而对苯的吸附量显著下降,对苯胺的选择系数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对粉煤灰微珠表面进行镀银处理,制备出导电良好的银包粉煤灰微珠,且探讨了粉煤灰微珠粒径、镀银工艺参数对镀银效果和镀银微珠导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粉煤灰微珠粒径越大,镀银效果越好;经每升含有30mLHF(质量分数36%)和10gNH4F的粗化液处理和每升含有3gAgNO3银氨活化液的处理的微珠镀银效果好;银氨镀液中AgNO含量应为8g/L,镀液的pH值应控制在10~11。  相似文献   

19.
序拓扑空间上的Ky Fan不等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拓扑半格 (即序拓扑空间 )的框架下 ,利用具有 path connecedintervals的拓扑半格上的KKM定理 ,得到了KyFan不等式、KyFan引理、Fan Browder不动点定理等非线性分析中的重要定理  相似文献   

20.
在拓扑空间中利用某些特殊的技巧得到了一些Browder型的不动点定理.作为应用,研究了Ky Fan截口定理和抽象拟变分不等式解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