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与颈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体检中心120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70例体检正常的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血常规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l-medial wall thickness,IMT),根据IMT厚度分为正常、内膜增厚、斑块形成3组,评估4组血常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IMT内膜增厚56例,斑块形成64例,其中不稳定斑块34例,稳定斑块30例;健康对照组各血常规指标与脑梗死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脑梗死组MCV为(83.61±5.27)f 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85.83±6.91)f L),WBC,RBC,HCT,MPV,RDW及PLT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内膜增厚组与斑块组WBC,M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BC,HCT,MPV,RDW,PLT均显著低于斑块组(P0.05);稳定斑块组WBC,HCT,MCV,RDW指标与不稳定斑块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BC,MPV,PLT均显著高于不稳定斑块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细胞及血小板相关参数可发生改变,对脑梗死患者展开血常规检测有助于判断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观察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选取2014年6月~2015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其临床分型分为心绞痛AP组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另选同期来院体检的正常健康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各组RDW与CK-MB指标水平。观察组RDW、CKMB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病情较重的AMI组RDW、CK-MB水平明显高于AP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RDW、CK-MB指标水平明显超过健康者,且病情严重者该两项指标水平较高,故可以认为RDW、CK-MB指标水平可以为冠心病诊断及病情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恶性血液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DW )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正常对照组 81例 ;恶性血液病例组 75例 ,其中急性白血病 5 7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10例、多发性骨髓瘤 8例。采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和其它各种红细胞参数。结果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DW)正常对照组为 13 36± 0 81,急性白血病组为 17 5 4± 2 6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组为 2 0 99± 2 63,多发性骨髓瘤组为 2 1 31± 6 0 2 7。 3组恶性血液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DW值明显升高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红细胞有质和量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4.
分析血液检验用于贫血鉴别诊断的价值。选取甘肃省永登县人民医院收治地中海和缺铁性贫血患者各45例,分为地中海组以及缺铁性组,另选取45例于永登县人民医院接受体检的健康成人为对照组,均进行血液检验,观察各项指标的结果。地中海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与平均红细胞容积比值(RBC/MCV)以及红细胞计数(RBC)显著高于缺铁性组,缺铁性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显著高于地中海组以及对照组。此外,地中海组以及缺铁性组的平均红细胞比容(MCV),血红蛋白以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地中海组的灵敏度,特异性及符合率均低于缺铁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贫血患者进血液检验可以明确贫血类型,进行早期诊断,同时灵敏度,特异性及符合率较高,对贫血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MCV和RDW测定在地中海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平均红细胞体积(m ean corpuscu lar volum e,MCV)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b lood cell volum e d istribution w idth,RDW)对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MD)和巨幼细胞性贫血(简称巨幼贫血,MA)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测定不同病因的贫血患者的MCV和RDW值。结果:MD患者,MCV降低,RDW升高,且α-地贫与β-地贫无差异;MA患者,MCV和RDW升高;急性失血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ap lastic anem ia,AA)患者,MCV和RDW正常。结论:MCV和RDW红细胞参数,可作为贫血病因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参考线索,对地贫和巨幼贫血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一种脑出血急性期(30天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测急性期死亡风险评估的方法.方法:应用脑出血评分系统 (ICH score) 对 73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病情严重度评分分类并观察 30 天内预后.结果:死亡患者的ICH评分明显高于存活患者,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ICH评分为0的20例全部存活, 评分 4分的23例全部死亡.各评分组之间的生存率或死亡率有明显差异.以ICH评分0 ~ 2分预测病例存活,3 ~ 5 分预测死亡,预测的结局和实际的生存或死亡结局十分接近,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预测敏感性为0.896,特异性为0.955,阳性预测值为0.929,阴性预测值为0.933,阳性似然比为19.91,阴性似然比为0.108,3 ~ 5分组(预测死亡组)对0 ~ 2分组(预测存活)的危险度评估OR = 182.00.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为96.2%,和无效假设比较有明显意义,P < 0.001.结论:ICH评分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评价脑出血急性期病情严重度的评分系统,可作为我国预测脑出血急性期危险程度评估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降低急性胸痛患者转诊的医疗风险,分析和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评分联合心电图、血氧饱和度(SaO_2)在评估患者病情危重程度中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的方法从我院急诊内科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胸痛的患者选取1056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MEWS评分及MEWS联合心电图、SaO_2评分,并追踪患者的预后及30d死亡率.结果:将1 056例患者分为0~3分组,4~6分组,7分组,MEWS联合心电图、SaO_2评分越高,患者病情越重,入住ICU率及30d死亡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单纯MEWS评分,MEWS评分联合心电图、SaO_2评分对急性胸痛危重程度的预测更准确.死亡患者MEWS联合心电图、SaO_2评分高于单纯MEW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胸痛患者应用MEWS评分联合心电图、SaO_2评分,有助于及时评估患者病情并为潜在危险及时预测,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小病变性肾病综合征激素抵抗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68例经肾组织活检确诊为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随访情况,将患者分为激素抵抗组(30例)及非抵抗组(38例),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意义的单因素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评价检验指标在预测微小病变性肾病综合征激素抵抗时的敏感度,特异度和最佳临界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感染、尿镜下红细胞水平、总胆固醇、24h尿蛋白定量、高尿酸,血清白蛋白及补体C4下降是激素抵抗型微小病变性肾病综合征的相关因素(P≤0.05),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感染、尿镜下红细胞水平、24 h尿蛋白定量是激素抵抗型微小病变性肾病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IC)分别为4.265(1.033~17.609,P=0.045)、2.468(1.124~5.420,P=0.024)、1.001(1.000~1.002,P=0.039).ROC曲线分析显示当尿镜下红细胞≥3.5/HP,24 h尿蛋白定量超过5.57 g/d,总胆固醇高于9.49 mmol/L是判断激素抵抗型微小病变性肾病综合征的最佳诊断临界值.结论:(1)感染、血尿、24 h尿蛋白定量是激素抵抗型微小病变性肾病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2)当出现血尿,24 h尿蛋白定量≥5.57 g/d,总胆固醇≥9.49 mmol/L时应警惕激素抵抗型微小病变性肾病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不同性别的4周龄、8周龄C57BL/6-Kdrem1(h KDR)/NIFDC(以下简称hVEGFR2-KI)小鼠的血液参数进行测定,分析性别以及年龄对于该品系小鼠血液参数的影响。方法分别取20只4周龄、8周龄小鼠雌雄各半,采静脉血。用日本光电Mek7222血细胞分析仪测定hVEGFR2-KI小鼠的生理指标,奥林巴斯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生化指标。结果在所测得的生理生化指标中,4周龄的hVEGFR2-KI小鼠雌雄之间于血红蛋白浓度(HGB)、总蛋白(TP)、总胆固醇(CHO) 3项指标有显著差异(P <0. 05),在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4项指标上有极显著差异(P <0. 01)。8周龄的hVEGFR2-KI小鼠雌雄之间共有11项生理生化指标有极显著差异(P <0. 01),分别是RBC、HCT、HG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单核细胞百分率(MON%) 7项血液生理指标和CHO、碱性磷酸酶(ALP)、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 4项血液生化指标;有5项具有显著差异(P <0. 05)的指标,包括淋巴细胞百分率(LYM%)、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EUT%)、TP、尿素(BUN)和磷(P)。不同周龄hVEGFR2-KI小鼠之间的差异分布更广,其中具有极显著差异(P <0. 01)的有RBC、HCT、MCH、HGB、白细胞计数(WB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淋巴细胞绝对值(LYM)、单核细胞百分率(MON%)、TP、CHO、白蛋白(ALB)、ALP、肌酐(CREA)、GLU、P共18项指标;具有显著差异的为PLT、LYM%、NEU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TG共5项指标。结论本次研究测定了不同性别的4周龄、8周龄的hVEGFR2-KI小鼠的生理生化指标,为hVEGFR2-KI小鼠的应用以及正常血液参数标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并发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合并肝损害8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病程及预后.结果 86例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害患者中胆源性病因占58%,且由胆源性与非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害者肝功能指标比较,ALT、TBIL有统计学意义(P<0.05);86例中MKP组与SAP组、死亡组与存活组肝功能指标比较均是TBIL、ALB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肝损害急性胰腺炎患者住院天数明显延长、发展成重症急性胰腺炎上升和病死率增加.结论 要重视急性胰腺炎肝损害的发生率及损害程度,肝损害延长胰腺炎的病程,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一种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不同软膏中莫匹罗星含量的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XDB-C18(2.1 mm×50 mm,1.8 μm);水相为 0.1 %甲酸-水,有机相为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 0.3 mL·min-1,柱温30 ℃。采用ESI 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下选择离子对501.3→326.7、501.3→308.9和501.3→291.0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莫匹罗星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10~500 ng·mL-1(r=0.999 5);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4、10 ng·mL-1,精密度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0.8%;低、中、高浓度的加标回收率(n=3)分别为99.8%、109.2% 和105.0% ,相对标准偏差(n=3)分别为3.5%、1.6%和1.4%。该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好、精密度高、简便、快速,可用于不同软膏中莫匹罗星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对150例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依据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n=75)和安全管理组(n=75)两组,常规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安全管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联合安全管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手术时间、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安全管理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76.0%,P0.05),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4.0%)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25.3%,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风险包括压力性损伤、跌倒坠床、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安全管理能够减少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还能够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收治的126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依据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n=63)和综合护理组(n=63),并对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护理疗效、血清FT3、FT4水平、SAS、SDS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综合护理组患者心功能分级Ⅰ级比例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Ⅲ级比例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综合护理组的总有效率为96.8%(61/63),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81.0%(51/63),P0.05),血清FT3、FT4水平、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改善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肺肉瘤样癌临床特征与脑转移之间的关系,建立预测肺肉瘤样癌脑转移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并分析肺肉瘤样癌脑转移的预后。研究纳入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816例肺肉瘤样癌患者,收集其临床特征与预后数据。根据是否出现脑转移将患者分为两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转移发生的高危因素,并构建预测列线图,使用C指数、校正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 DCA)来衡量列线图的检验效能。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进行肺肉瘤样癌脑转移患者的预后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是否接受根治性手术为肺肉瘤样癌患者发生脑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此构建了肺肉瘤样癌脑转移的概率预测列线图,C指数为0.768,DCA显示净收益率高,模型临床效能较好。脑转移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面,研究发现,在脑转移基础上合并肺内转移的患者相较于合并其他部位转移的患者OS和CSS明显更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sST2联合NT-proBNP对急诊心衰患者生存状况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急诊心衰患者130例,分为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Ⅳ级组,对照组选择健康的体检者60例.对3组NT-proBNP及血浆sST2水平进行观察对比,对心功能不同分级患者NT-proBNP及血浆sST2水平进行比较,比较NT-proBNP,sST2,NTproBNP联合血浆sST2对心衰患者死亡状况的预测价值.结果随心功能分级递增,NT-proBNP水平逐渐升高,sST2曲线下面积(0.776)及NT-proBNP对死亡判定的ROC曲线与NT-proBNP曲线下面积(0.775)相比较没有明显差异,但二者联合曲线下面积为0.813,与NT-proBNP及sST2曲线下面积相比较差异显著.sST2联合NTproBNP进行心衰患者死亡状况预测时的敏感度为99.0%,特异度为93.2%.结论作为急诊心衰患者诊断、预后和风险评估的主要标志物,sST2联合NT-proBNP对患者生存状况进行评估可以很好地预测患者的生存状况,提高准确度和敏感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早期行床旁超声心动图对住院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48例早期行床旁超声心动图的AMI病人与76例于心梗入院15天后行超声心动图的AMI病人,比较两组病人射血分数(EF)值及三个月的死亡率;依心梗后EF值35%为界限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结果依入院天数分组病人E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三个月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EF%值分组,两组间三个月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AMI病人早期行床旁超声心动图有利于改善其预后、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开腹胆囊切除术(OC)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胆汁性腹膜炎患者机体内炎症性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分析136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入选者随机分成观察组(LC治疗)和对照组(OC治疗)两组,每组6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及手术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炎性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各炎性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OC相比,LC可有效降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胆汁性腹膜炎患者的炎性反应,有助于患者快速建立免疫防御系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腹腔镜脾切除联合射频消融术(RFA)治疗极早期肝癌(BCLC-0期)合并脾功能亢进伴血小板减少症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收集同期行腹腔镜脾切除联合射频消融的极早期肝癌伴脾功能患者共23例收入腹腔镜组,对照组根据腹腔镜组患者的年龄、肿瘤数目及大小等为配对原则,按照1∶1的比例收集同时期接受开腹脾切除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的BCLC 0期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恢复情况及远期生存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1,2,5 a总生存率为95.7%,91.1%,56.1%,对照组1,2,5 a总生存率为95.7%,90.3%,77.3%(P=0.710);腹腔镜组患者的1,2,5 a无肿瘤生存率为91.1%,81.5%,42.8%,对照组患者的1,2,5a无肿瘤生存率为95.7%,86.1%,70.6%(P=0.341);腹腔镜组与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93.91±128.86),(406.95±143.12)mL(P0.01);腹腔镜组与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日为(6.78±3.49),(9.52±5.29)d(P=0.04);腹腔镜组与对照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23.47±54.40),(268.91±51.27)min(P0.01).结论腹腔镜脾切除联合射频消融术在治疗极早期肝细胞癌合并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减少症与开腹手术具有相似的远期预后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且具有更短手术时间、手术出血少、住院日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