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常用材料的COM理论参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材料的COM (耦合模 )理论参数是用COM理论研究、设计纵向耦合谐振器、横向耦合谐振器以及其他SAW (表面波 )器件的基础 .从理论出发给出了常用压电材料 (如 12 8°YZLiNbO3,4 1°LiNbO3,112°LiTaO3,34°ST石英等 )的COM理论参数 .并利用这些参数设计了谐振器与双工器 ,得到了与实验符合得非常好的结果 .  相似文献   

2.
用多层基本气流综合预报台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台风的准平衡移动”一文中给出的台风移动与各层基本气流关系式,结合香港天文台业务资料,设计了一个预报方案.分别用差分格距Δn=5°、10°、15°、20°、25°(纬距)计算各层基本气流,对1976年—1982年经过10°N—30°N,105°E—125°E 的所有台风作了2198次预报.24小时平均予报误差相当于或稍优于(当Δn=25°)目前国内外预报误差.  相似文献   

3.
 根据1950~1999年的海温距平和中国夏季(6~8月)雨带分布类型资料,分析了各雨型与前期及同期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21°S~21°N,29°E~81°W)海温异常的相关关系.分析表明,不同雨带类型和所对应同期及前期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温有很好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1979年5—6月南海及其邻近地区的垂直环流,得到主要结果是:(1)沿110°E和120°E 5月平均经圈环流位置对称但强度不一致,沿110°E 的垂直环流比沿120°E 的强。反环流圈在15°N 至20°N,10—15°N 有Hadley 环流。沿110°E 较强的反环流圈与其相联系的上升气流,表明南海季风环流在5月已建立.(2)6月沿110°E 与120°E 的平均经圈环流在7—25°N 之间是对称的,反环流圈继5月向北移,位于20—25°E,其南侧的Hadley 环流也北移5个纬度。强度均比5月为弱。(3)5月的平均东西垂直环流,沿15°N 南海地区是下沉气流。沿20°N 和25°N 气流在110°E 的东侧上升,向西下沉。(4)与此相反,6月气流在115°E 以西上升,在115°E 以东下沉,形成东西垂直环流圈。这个东西垂直环流圈,促使南海西南季风加强。同时副热带反气旋东撤,西南季风不断向北推进。  相似文献   

5.
TheBohaiSea(37°07′—41°N,117°35′—121°10′E)isashallowsemi-enclosedsea.SincetheBohaiSeaistheonlyinnerseaofChinaandalsoanimportantstra-tegicsea,itisoneofthemostinvestigatedseasinChina.Alargenumberofstudiesonthetideandthetidalcurrentaswellasnumericalsimulationofcirculationhavebeencarriedout,enhancingourunderstandingoftheBohaiSea.Long-termvariationsoftheseasurfacesalinity(SSS)andseasurfacetemperature(SST)oftheBohaiSeawereanalyzed.Linetal.[1]foundthatthepositivetrendsoftheannualmeanS…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中新世山旺组的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得山旺组硅藻土稳定剩磁的方向为:偏角D=355.8°,倾角I=47.1°。按照轴向地心偶极子模型,得出中新世该地区的古纬度为28.3°N。经远端效应改正后的古纬度值为32.4°N。改正前后的极位置分别为(81.0°N,323.1°E)和(84.6°N,339.0°E)。改正前后的结果都指示,山旺地区自中新世以来是北向漂移的。这与古植物群的结果在总体上相符。改正后的古纬度值能容纳气候带南迁几度的结论,即该地区植被演化是地块北移和冰期来临气候带南迁两种基本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软成分的倾角(65.8°)与上覆玄武岩剩磁倾角(62.7°)十分接近,反映了玄武岩的烘烤效应。它与玄武岩剩磁一样,是地磁场的瞬时记录。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1983年5—7月(90°E—90°W,50°N—40°S)广阔区域中850hPa纬向风(u)的周期振荡做了功率谱及交叉谱分析。对同年5—9月资料做了EOF分析。着重讨论了中期以上几种周期振荡(40天、26天、13天)的分布特征及位相传播。并且分析了40天周期振荡与大气环流和海况季节转变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竹叶眼子菜冬芽萌发的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malaianus)冬芽萌发与温度、萌发基质、光周期之间的关系,其结果表明1)竹叶眼子菜冬芽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C,其最终发芽率的顺序为25°C>20°C>30°C>15°C,但萌发速率30°C>25°C>20°C>15°C.2)基质对竹叶眼子菜冬芽的萌发率的影响达不到显著水平,这与竹叶眼子菜生长所耐受的基质范围有关.3)不同光周期对竹叶眼子菜冬芽的最终萌发率的影响存在极显著差异,长时间的光照竹叶眼子菜冬芽的萌发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式中,u为未知函数;f为已知函数,x∈ΩCR~n(n=1,2,3);Ω为适当光滑的有界域。为了得到问题(1)的整体强解,文献[1]对f(u)加了四个条件:1°f∈C~1;2°存在c_o≥0,使f′(u)≤c_o;3°sup(f(u))/u≤0;4°f(0)=0。本文将去掉条件3°,4°而得到问题(1)的整体强解的存在和唯一性,并研究解的渐近性质。  相似文献   

10.
连二硫酸锰的热力学函数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evaporation-temperature法测定了MnS_2O_6·2H_2O和MnS_2O_6·4H_2O的分解压力,关联出这两种水合盐的脱水或分解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式。并利用这些关系式,计算得到MnS_2O_6·2H_2O的△H°_f,△G°_f,S°分别为-1991.2kJ·mol~(-1)。-1756.0kJ·mol~(-1),388.7J·mol~(-1)·K~(-1),MnS_2O_6·4H_2O的△H°_f,△G°_f,S°分别为-2637.2kJ·mol~(-1),2251.8kJ·mol~(-1),351.5J·mol~(-1)·K~(-1)。  相似文献   

11.
用 X—光单晶衍射方法测定了一个由氧桥连结的二正丁基二硫代磷酸锌碱式双盐的晶体结构.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 Ci—(?);晶胞参数:a=12.522(2)°A,b=14.514(2)°A,c=14.528(2)(?).α=112.13(1)°,β=106.72(1)°,Υ=106.65(1)°.本文用直接法和付里叶综合法解出结构.最终的一致性因子 R=0.086.结构分析表明,分子中存在一个由处于对称中心的氧和与其四配位的锌所构成的骨架,金属锌呈空缺无序状态.  相似文献   

12.
用水热合成的方法制备Na2(H2bat)·2H2O,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确定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5.4684(11)A °,b=6.7862(14)A °,c=8.7140(17)A °,α=79.81(3)°,β=75.68(3)°,γ=68.92(3)°,V=290.97A °3,Z=2,De=1.907 g/cm3,R1=0.0386,ωR1=0.149,S=1.083.  相似文献   

13.
热处理对HeLa细胞微管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HeLa细胞作模型,研究热处理对肿瘤细胞微管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温度(37°C、、40°C43°C和45°C)经不同时间(1h和2h)水浴处理培养的HeLa细胞后,分别即时用SABC法显示其微管.结果:与37°C相比,40°C处理后的HeLa细胞微管变化不大,43°C处理后,微管开始解聚,并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加剧,45°C处理2h,微管组织中心消失.结论:高温能引起HeLa细胞微管呈现渐进式的解聚变化,微管组织中心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一种测量γ(fcc)→ε(hcp)马氏体相变切变角的方法.运用Thompson四面体和几何模型推导出马氏体变体的迹线方向,通过计算求得相变浮凸角与真实切变角的对应关系.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测量了Fe-30%Mn-6%Si合金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的浮凸角.文中两个实例计算结果分别为17.85°和21.10°,与理论值19.47°相比误差小于2°,表明该方法具有精度较高、操作简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一种测量 γ(fcc)→ ε(hcp)马氏体相变切变角的方法 .运用 Thompson四面体和几何模型推导出马氏体变体的迹线方向 ,通过计算求得相变浮凸角与真实切变角的对应关系 .应用原子力显微镜 (AFM)测量了 Fe-30 Mn- 6 Si合金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的浮凸角 .文中两个实例计算结果分别为 17.85°和 2 1.10°,与理论值 19.47°相比误差小于 2°,表明该方法具有精度较高、操作简单的特点 .  相似文献   

16.
阿干镇煤田中侏罗统阿干镇群底砾岩组的古流方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通过砾石方位和其它沉积组构的分析,提出了判断底砾岩组沉积时期的古流方向的证据。底砾岩组内大多数砾石的c轴指向N22°—45°W,倾角65°—80°。因而砾石的最大扁平面(ab面)则向S22°—45°E倾斜,平均倾角20°左右。砾石的方位特征清楚地表示底砾岩组沉积时期的河流流向大约以N22°—45°W的方向自南东向北西流动的。此外,该组地层中粒度自南而北渐次变细和斜层理倾向北西的特征,与砾石方位所指示的古流方向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王梓坤教授在他所著《生灭过程与马尔科夫链》一书第二章定理一中阐述了转移矩阵(P_(ii))可测的五个等价命题,本文把书中定理 1、 1°(P_(ii))可测→2°对任意固定的a>0加强为2_1°对任意固定的a>0 引理1、1°(P_(ii))可测 2_(11)~0对任意固定的a>0  相似文献   

18.
对石英基片欧拉角为 (0° ,12 4° ,γ)系列传播方向上传播的表面声波波动模式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 发现在欧拉角为 (0° ,12 4° ,50°)传播方向上存在着传播性能较好的表面准纵波模式 ,它的相速度为 70 13.8m/s、传播衰减为 9.36× 10 - 5dB/λ、机电耦合系数为 0 .0 0 5% 基于此传播方向的表面声波波动模式的另一个特点是漏剪切声波模式几乎不激发 ,这一点对于制作高频器件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并指出当传播方向偏离常用的传播方向γ =90°时 ,表面漏剪切声波存在着严重的束偏向问题 同时在文章中给出了 (0° ,12 4° ,γ)系列传播方向上瑞利波相速度、机电耦合系数等传播特性  相似文献   

19.
用改进的同心园球法,测定了一氯甲苯,一氯氯苄和杀草丹,在0°,20°,40°,60°和80℃五个温度点上的导热系数,用最小二乘法算出了它们在此温度范围内导热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式,分别为:K=13.30-0.0516t,K=12.11-0.0401t和K=9.91-0.0320t(×10~(-4)J/cmsec℃)。平均偏差小于2%。  相似文献   

20.
设计合成了1, 1~- 联慕-2 , 2 ~-双二苯辟( B inap )和4, 5 -双(二苯基鳞) -9 ,9 -二甲基氧杂恿( Xanphos )两种含磷配体的铜配合物[ Cu (phen) (Binap) ] BF4 (a) 和[ Cu (phen) (Xanphos) ] BF4 (b) ,并对其进行了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红外光谱和X射线 羊晶衍射的测定.配合物a属于羊斜晶系,α = 90 °、β = 95 . 3 13 (5) °、γ=90°;配合物b 属于三 斜晶系,α = 95 . 3 25 ( 6 )°、β = 98 . 60 1 (6)°、γ= 107. 280 ( 7 ) °. 荧光发射光谱显示: 配合物a 的 发射波长为600 nrn , 呈现橙光; 配合物b 的发射波长为523 nm 呈现绿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