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实现烟梗的高值化利用,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烟梗中的香味成分,制备具有烟草本香的浸膏.以烟草浸膏收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萃取工艺,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所得烟草浸膏的成分.优化后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60℃,萃取压力32 MPa,CO_2流量24 L/h,萃取时间2.5 h,使用体积分数为85%的乙醇溶液为夹带剂,其在烟梗中的质量分数为20%,此条件下浸膏得率为1.70%;烟草浸膏的挥发物中共检测出27种成分,含有多种烟草中的关键致香物质,如β-二氢大马酮、巨豆三烯酮、西柏三烯醇、香叶基丙酮、新植二烯等.  相似文献   

2.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大野芋花的挥发性成分,共鉴定出12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含量较高的是2-异丙基-5-甲基茴香醚(46.88%),二氢-β-紫罗兰酮(39.80%),苯甲酸甲酯(6.61%),以上三种占鉴定总成分的93.29%.其中10种主要挥发性物质有香味,按花味分类,4-蒈烯、二氢-β-紫罗兰酮、4-(2,6,6-三甲基-环己烯-1-乙基)-2-丁醇、β-紫罗兰酮属紫罗兰花型;苯甲酸甲酯、1,2-二甲氧基苯、水杨酸甲酯、4-羟基-3-甲基苯乙酮(或称香草酮)、2-异丙基-5-甲基茴香醚、肉桂酸甲酯属芳香花型.可见,大野芋可作为良好的香料植物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金银花挥发油,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萃取条件对挥发油得率的影响,确定最佳萃取工艺;对萃取产物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SFE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45 Mpa,萃取温度45℃,CO_2流量4L/min,萃取得率2.068 7%,产物为淡黄色至淡绿色膏状物;产物经GC-MS分析,共检测出57种成分,其中脂肪酸、烷烃和脂类成分最多,占总检出成分的82.41%.结论:优化SFE萃取条件可提高得率,使金银花挥发油成分增多.  相似文献   

4.
运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人参总次苷中萃取人参皂苷Rh1、人参皂苷Rh2。以不同溶剂为夹带剂,采用超临界CO2对人参皂苷Rh1、人参皂苷Rh2的萃取进行研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产物得率。在萃取压力为30MPa、温度45℃、时间3h、乙酸乙酯为夹带剂(10mL乙酸乙酯作为固态夹带剂,290mL乙酸乙酯作为动态夹带剂)条件下,超临界CO2萃取出人参皂苷Rh1、人参皂苷Rh2。人参皂苷的得率随加入的乙酸乙酯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基本不变,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此最佳条件下,人参皂苷Rh1和人参皂苷Rh2的得率分别为7.33%和14.69%。  相似文献   

5.
以益阳黑茶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黑茶中的茶多酚和咖啡碱,采用正交试验对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夹带剂浓度和夹带剂用量等因素进行优化(固定萃取时间为2 h).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茶多酚和咖啡碱的含量,根据正交试验极差分析结果得出茶多酚的最佳萃取条件: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20 MPa,夹带剂采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适宜用量为100 mL/150 g,得率为(0.190±0.004)%.咖啡碱的最佳萃取条件: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20 MPa,夹带剂采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适宜用量为300mL/150 g,咖啡碱得率为(0.457±0.036)%.  相似文献   

6.
以红橘种子为原料,研究了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_2流量4因素对萃取红橘籽油得率的影响,以期获得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红橘种子油的最佳工艺.经响应面分析方法,确定了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柑橘种子油的最佳工艺实际操作条件:萃取压力27MPa,萃取温度46℃,CO_2流量33L/h,萃取时间2.3h,在此条件下红橘种子油得率为31.90%.所得油脂色泽金黄,透明澄清,且符合食用植物油的常规理化标准.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CO2萃取茶叶中咖啡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超临界CO2萃取茶叶中的咖啡因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萃取压力、CO2流量、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等因素对萃取量的影响,各因素的影响按大小排序依次为压力>流量>温度>时间,适宜的萃取条件为:压力45 MPa,温度65℃,时间240min,CO2流量16 kg/h.夹带剂采用体积分数为50%的CH3CH2OH溶液,其用量对萃取量及选择性均有影响,适宜的夹带剂添加量为120mL.此外还研究了分离部分尤其是一级分离的温度、压力对萃取结果的影响,在压力为12 MPa,温度为44~50℃左右时萃取量和选择性都比较高,选择性受温度和压力影响较大,12 MPa、44℃时选择性最高.  相似文献   

8.
牛蒡籽油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研究了牛蒡籽油的提取工艺,着重探讨了萃取压力、温度、萃取时间、CO_2流量对油脂萃取率的影响,优化了工艺条件:压力30Mpa,温度50℃,时间3h,CO_2流量30kg/h.利用GC/MS分析了牛蒡籽油的成分组成,比较了超临界CO_2萃取的油样和乙醚萃取油样的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9.
以醋酸镁比色法测定游离蒽醌含量并以其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朱砂七游离蒽醌的提取工艺,探讨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夹带剂种类和用量、提取次数和浸泡对游离蒽醌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萃取之前, 用10 mL水浸泡朱砂七(200 mg) 24h,萃取温度45 ℃,萃取压力35 MPa,静萃取时间35 min,夹带剂(无水乙醇)15 mL 和动萃取时间30 min,连续提取3 次,游离蒽醌得率达3.98%,其中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分别为3.44%和0.38%.与超声法相比,超临界CO2提取工艺具有得率高、对环境友好和溶剂残留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以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分离温度与萃取时间为参数,对紫穗槐精油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了分析,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精油成分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萃取温度40 ℃、萃取压力25 MPa、分离温度38 ℃、萃取时间1.5 h为最佳工艺条件;精油含26种成分,占总萃取物含量的89.96%,主要包括α-蒎烯,月桂烯,α-雪松烯,β-桉叶油醇,反式-石竹烯,β-荜澄茄油烯等.  相似文献   

11.
银杏叶黄酮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条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正交实验研究,对超临界流体萃取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影响萃取得率的各因素强烈程度的顺序由大到小为:夹带剂浓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在流量为35kg/h,萃取时间为2h的条件下,最佳萃取实验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5MPa,乙醇浓度为90%,萃取温度为55℃,此时,黄酮类化合物萃取得率较理想。  相似文献   

12.
金桂银桂鲜花挥发性成分的顶空固相微萃取GC—MS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固相微萃取顶空进样技术和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金桂、银桂鲜花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优选了金桂、银桂香味的采样方法和分析条件(萃取头极性、萃取温度、时间等).结果表明:利用65μm PDMS/DVB萃取头萃取后得到的色谱蜂较多,两种花中各检出34种化合物.比较发现金桂、银桂鲜花的挥发性物质不但化学组成不同,金桂中特有如β-环柠檬醛,而银桂中特有α,β-二氢-α-紫罗兰酮.而且其相同成分的含量亦有明显的差异,两者含量相差5倍以上,如α-紫罗兰酮和反-β-紫罗兰酮在金桂中的含量为1.74%和1.44%,而在银桂中的含量为0.20%和0.26%;而芳樟醇氧化物等在银桂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它们在金桂中的含量,两者含量相差5倍以上.  相似文献   

13.
采用在线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联用技术研究了在氦气氛围中β-紫罗兰酮在300、400、500、600、700、800℃下的热裂解行为,结果表明:①β-紫罗兰酮可以裂解生成48种物质;②在600℃以下只有10.765%的β-紫罗兰酮发生裂解;在700、800℃裂解加剧,有18.149%和21.286%的β-紫罗兰酮发生裂解;③同时随着裂解温度的升高,形成的危害性芳香烃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也逐渐增大。此外,根据主要裂解产物对β-紫罗兰酮的裂解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以绵马贯众为材料,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研究超临界CO_2萃取绵马贯众多糖的提取技术工艺。结果表明:最佳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参数温度为45℃、压力为35 MPa、时间为2 h,夹带剂乙醇浓度为50%,用量为1.6 m L/g。  相似文献   

1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香叶天竺葵与柠檬香蜂草的精气进行分析鉴定,并用面积归一法测定其相对含量.结果显示,在香叶天竺葵和柠檬香蜂草中分别鉴定出62和43种化学成分,分别占总精气成分的99.5%和99.9%.其中,香叶天竺葵的主要成分为香叶醇(17.8%)、愈创蓝油烃(14.6%)、d-杜松烯(12.0%)、香茅醇(8.7%),而柠檬香蜂草的主要成分则为β-石竹烯(11.4%)、异戊醇(9.5%)、月桂烯(9.0%)、3-辛酮(8.4%),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比动态顶空采样和热脱附/GC/MS联用技术所得到精气成分种类多,且主要成分差异性明显.与精油相比,香叶天竺葵精气与精油的共有成分为香叶醇、香茅醇、α-水芹烯、罗勒烯、芳樟醇、薄荷酮、异薄荷酮、丙酸香茅酯、α-石竹烯;柠檬香蜂草精气和精油的共有成分是甲基庚烯酮、芳樟醇、香茅醇、α-石竹烯.  相似文献   

16.
以氯乙稀和金属镁为原料,反应制得格氏试剂乙稀基氯化镁;再与β-紫罗兰酮发生加成反应得到合成维生素A的重要中间体乙稀基-β-紫罗兰醇。通过对反应条件和工艺的研究 和优化,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金属镁与β-紫罗兰酮的摩尔比为1. 3: 1 .0,滴加β-紫罗兰酮的温度为0~5 ℃,在反应温度20~25 ℃时继续反应3~4 h,得到乙稀基-β-紫罗兰醇的收率为98.0%,气相色谱(GC)分析含量为92 . 5%。该工艺条件得到了实验室放大的验证。  相似文献   

17.
超临界CO2萃取烟叶中尼古丁工艺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探索加工低尼古丁香烟原料的工艺.采用了超临界CO2萃取法考察了萃取压力、夹带剂添加量、时间及温度对烟叶中尼古丁含量的影响,并进行了正交优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压力是影响萃取的最显著因素,其次是夹带剂、时间、温度,最优条件为A3B2C3D2,即萃取压力21 MPa、添加水量为20%、时间120 min、温度55 ℃时,每克烟叶中尼古丁降低到0.41 mg.  相似文献   

18.
应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 ,研究了妥尔油酸性物的提取分离工艺 ,探讨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二氧化碳流量和萃取时间等因素对妥尔油酸性物得率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设计 ,得出了妥尔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萃取压力 2 5MPa ,萃取温度 35℃ ,二氧化碳流量 2 0kg/h ,萃取时间 90min ,萃取酸性物得率 5 2 .3%。  相似文献   

19.
超临界CO2萃取毛竹叶中的叶绿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竹叶为原料,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毛竹叶中萃取叶绿素。主要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CO2流量、夹带剂(无水乙醇)用量、原料粉碎度对叶绿素收率的影响,得到本研究范围内最优实验条件:萃取温度323K、萃取压力27MPa,夹带剂(无水乙醇)体积分数10%、CO2流速为60g/h、原料粉碎粒度为60目、萃取时间80min,在此条件下,叶绿素收率为3.53‰,且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以鄂西地区的冬凌草为原料,研究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分离温度、萃取时间以及夹带剂对超临界CO2萃取冬凌草甲素的产率的影响,找出最佳条件,并通过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别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萃取压力为25MPa,萃取温度为60℃,分离温度为40℃,萃取时间为4h,夹带剂用量为1∶1(w/v)是最佳条件,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得到冬凌草叶子中的冬凌草甲素含量为0.2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