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根据起源地域、类群、物种以及形态特征的差异,从海南大学苦丁茶研究所种质资源圃中选取15份冬青属苦丁茶种质材料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分析,并从冬青属5个物种中各取1份种质材料进行醇酶同工酶酶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冬青属苦丁茶其不同物种之种质材料的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和醇酶酶谱均显示出明显的物种间差异;2.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冬青属的5个供试物种的所有不同种质材料中均存在一条共同的谱带(PA3),该谱带可视为冬青属苦丁茶的特征谱带;3.不同地域来源的苦丁茶冬青种质材料其过氧化物酶酶谱显示出差异,而同一地域内(或同一类群内)苦丁茶冬青的不同种质材料,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则基本相同;4.醇酶酶谱特征显示,冬青属内不同物种的苦丁茶其酯酶同工酶多态性显著。以上研究结果初步显示,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醇酶同工酶之酶谱分析结果可以作为判断冬青属苦丁茶种质材料的起源地域、遗传差异、亲缘关系以及种级水平的分类鉴定的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
应用RAPD技术对新疆布顿大麦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RAPD分子标记,通过40条10碱基随机引流,对32份新疆布顿大麦进行了遗传多样性评价。在40个10碱基随机引物中,有22个引物(占55%)的扩增产物具有多态性,每条多态性引物能产生1-7条多态性DNA带纹。40个引物共扩增227条带,其中95条(占41.9%)具有多态性,平均每条引物能产生1.7条多态性DNA带纹。基于RAPD技术计算了32份布屯大麦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变化值为0.427-0.848,平均值为0.681,利用不完全加权算术平均数(UPGMA),采用1-GS矩阵对其进行遗传聚类,结果表明,RAPD标记将32份参试材料区分为3类(或亚类),来源于新疆北部的20份材料有17份材料(占85%)聚入Ib亚类,而第Ia亚类则主要来自于新疆中部的一些材料。研究表明,RAPD标记揭示的新疆布顿大麦间的遗传多样性与其地理来源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3.
在优化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反应体系和条件的基础上,利用筛选的多态性引物分析了胡卢巴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9条RAPD引物显示了40份胡卢巴种质资源的遗传距离为0.02~0.70,来源上变幅从大到小为:宁夏和国外种质间、国外种质间、宁夏种质间、国内其他省份种质间.40份胡卢巴种质资源分为两类,即Ⅰ类包括3份国外种质;Ⅱ类包括37份种质,可大体上分为宁夏、国内其他省份和国外种质3个亚类.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利用RAPD和ISSR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10个不同地区的大蒜品种进行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从30个RAPD引物当中.筛选出11个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带224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41.18%.从12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5个具多态性的ISSR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带121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50.21%.对RAPD和ISSR两种标记分别运用Nei指数法.计算出10个大蒜品种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28和0.32.根据这两种标记的结果.采用UPGMA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与生物学分类地位基本一致的结果.结果表明,在实验稳定性上.ISSR优于RAPD.且ISSR比RAPD能检测到更多的遗传变异.RAPD和ISSR两种标记可用于大蒜种质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用RAPD标记对来自欧美地区及中国市场常见等的共计40份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种质资源材料,进行遗传变异及多样性研究.用18个能扩增出高度重复性条带的引物时40份材料总DNA进行PCR扩增,其结果如下:(1)共扩增出307条清晰可辨的条带,其中270条带(占87.95%)具有多态性;多态性信息含量(PIC)范围0.387(S3)到0.499(S48),其平均值为0.478.(2)供试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GS)在0.59到0.93之间,平均为0.75,其中国外品种(P,75.24%)和引进品种(P,60.59℅)类群遗传多样性较高,表明供试多花黑麦草种质遗传变异较低.(3)根据结果进行聚类及主成分分析,表明利用RAPD标记基本上可将40份多花黑麦草材料按地理来源和品种类型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6.
24份龙眼种质资源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RAPD技术对原产福建20份、广东1份、四川3份,共24份龙眼种质资源进行分析.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4条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122条谱带,多态性谱带共88条,多态性比例72.1%.对RAPD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根据相似系数0.28的水平可将24份龙眼品种(系)分为3类.供试各品种多态性比例介于0.12和0.28之间,揭示福建本地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不太丰富.  相似文献   

7.
65个菊花栽培品种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AFLP技术, 对65个菊花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选用6对多态性高、分辨力强的引物组合分别对供试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 共获得244条清晰可辨的谱带, 其中多态性带178条, 多态位点百分率达72.95%,揭示了菊花栽培种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AFLP扩增结果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多数瓣型相同的菊花种质表现出较为密切的亲缘关系,地域来源与聚类结果也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而花色与聚类结果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冬青属苦丁茶不同种质材料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冬青属5种苦丁茶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并根据同工酶分析结果探讨了冬青属苦丁茶种间的亲缘关系以及种内不同种质材料的遗传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所有不同物种的供试材料均有两条共同的特征谱带,同时又有丰富的酶带多态性。同一物种的不同种质材料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也显现出一定的差异。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酶谱分析结果可以作为判定不同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及冬青属苦丁茶种级水平分类的依据之一,但同一物种内不同种质材料的遗传差异以及种下分类群的划分则尚需更多分子生物学及形态学研究结果相互佐证。  相似文献   

9.
蜡梅品种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6个多态性稳定的引物,对38个蜡梅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RAPD分析.共扩增出154条DNA片段,其中,多态性DNA带98条,占总扩增片段的63.6%.应用Popgene32软件进行Nei相似性系数和遗传距离计算,并利用UPGMA法构建聚类树状图,把供试的38个蜡梅品种分为7个大类,聚类结果与形态分类结果基本一致.结果表明,RAPD标记可用于蜡梅品种鉴定和亲缘关系探讨.  相似文献   

10.
棉花种质资源多样性的ISSR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48份棉花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筛选出的10个ISSR引物扩增出的112条带中,多态性条带占101条,为总条带的90.18%.每个引物均可扩增4~21个多态性位点,平均10.10个,引物平均多样性信息指数(PIC)和多态性谱带百分率(PPB)分别为0.76和87.88%.利用NT-SYSpc 2.1统计分析软件中的UPMGA法对48份棉花种质资源构建亲缘关系树状图,在遗传相似性系数(GS)为0.66水平上可将所有参试材料聚成两大类,且与主成分分析(PCA)结果基本吻合.ISSR标记揭示出这48份棉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小,遗传基础比较狭窄.  相似文献   

11.
RP-HPLC法测定苦丁茶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丁茶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采用甲醇溶剂超声提取法,色谱条件:EclipseXDB-C18柱(5μm,4.6×150m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水溶液(88:12)、检测波长为220nm、流速为0.8ml/min、柱温为35℃、进样量20μl。在此色谱条件下,熊果酸和齐墩果酸与其它成分达到了基线分离,且分别在0.204~2.04μg、0.0717~1.342μg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二者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7.65%、97.42%,RSD分别为1.96%、1.5%。本方法简便,灵敏,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2.
苦丁茶对MCF-7人乳腺癌细胞的体外抗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市售的苦丁茶进行MCF-7人乳腺癌细胞体外抗癌效果和体内抗转移效果评价.通过MTT实验、DAPI荧光染色分析和RT-PCR分析说明其体外抗癌效果.200μg/mL苦丁茶(81%抑制率)水提物表现出对MCF-7人乳腺癌细胞较强的生长抑制效果.200μg/mL比100和50μg/mL苦丁茶水提物具有更强的细胞诱导凋亡效果,Bax,caspase-3和caspase-9的mRNA表达得到增强,Bcl-2表达减弱.苦丁茶水提物处理后炎症相关因子NF-κB,iNOS和COX-2表达减弱,展示了苦丁茶的抗炎特性.由此得出,一定质量浓度的苦丁茶具有良好的抗癌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3.
苦丁茶液插法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了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不同浓度的复合肥溶液以及插穗的不同节段在液插法繁殖中对苦丁茶插穗发根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NAA、IBA和 IAA3种激素中 ,IBA最适合苦丁茶的液插法繁殖。将苦丁茶插穗插入 5 0 mg/ L IBA溶液中 ,2 0 d后换为清水 ,至插后 6 0 d,插穗生根率高达 90 % ,平均每株插穗发根2 2 .15条。复合肥溶液对插穗发根不仅没有促进作用 ,反而会导致插穗发黑坏死。第二段插穗的发根能力明显优于第三段插穗 ,第三段则略优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采用SSR标记技术,对来源于内蒙古5个盟市的7个样点的35份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野生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筛选出多态性强、重复性好的20对引物中,检测出326个等位位点,平均每对引物产生12.55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6.99%,遗传距离的变化范围在O.0000—0.3079之间,说明供试材料问亲缘关系较近;35份老芒麦种质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2223,Shannon指数(I)为0.3288,意味着供试的35份材料间的遗传多样性相对丰富.在O.71水平处,测试材料大致分为两大类,来源于内蒙古东部、中部和西部区的材料交叉明显,表现出地理非同源性.本研究为探讨老芒麦遗传变异与环境的关系及老芒麦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水仙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标记方法对中国水仙主要栽培品种及不同的生态类型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从98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6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120条DNA带,其中多态位点39个,占32.5%。相对其他作物,中国水仙遗传多样性水平偏低。中国水仙遗传多样性贫乏可能是现有中国水仙品种稀少的重要原因。用UPGMA法对各样品间的Nei氏相似性系数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崇明水仙与漳州水仙亲缘关系十分密切,平潭水仙与漳州水仙亲缘关系相对较远。平潭水仙和崇明水仙各居群内的遗传分化很小,而漳州水仙居群内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以栽培品种看,单瓣水仙与重瓣水仙亲缘关系密切,“金三角”与单瓣水仙、重瓣水仙两者的亲缘关系较远。基于研究结果,提出采用新技术引进新种质选育水仙新品种的思路和保护中国水仙资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优质红锥种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的30个有效引物,利用RAPD技术对不同地区的10个不同生态型优质红锥种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30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290条清晰谱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9.67条带.多态性条带为254条,比率为87.59%;(2)10个不同生态型红锥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5946~0.7148之间,但不同地区红锥也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差异(遗传差异在0.2852~0.4054);(3)用引物S3扩增出的带谱可在一次实验中区别10种不同生态地区的优质红锥,同时S3也可作为10种优质红锥材料的指纹图谱,鉴定优质红锥的种源;(4)聚类分析表明,10种优质红锥种源可聚成3个独立的类群.本文作者对它们的亲缘关系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17.
利用ISSR标记构建了9份藜豆种质的指纹图谱,并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从35条引物中筛选出8条重复性好的多态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64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0条,多态性比例为78.1%。应用其中3条多态性ISSR引物(UBC889、UBC812、UBC825)的12条特异性条带,可以有效区分供试的9份藜豆种质资源。藜豆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470.97之间。利用UPGMA聚类分析,在相似性系数为0.73处可将9个藜豆种质资源划分为3个类群,其亲缘关系与种质地理来源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及采收部位的苦丁茶抗菌活性及其与5种活性成分之间的相关性,为苦丁茶商品化采摘提供参考。【方法】选用不同产地的、加工及未加工的苦丁茶叶子,采用热水提取苦丁茶;使用杯碟法测定苦丁茶水提物的抑菌活性;经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苦丁茶中槲皮素、山萘酚、熊果酸、齐墩果酸的含量,苯酚-硫酸法测定其多糖含量;采用SPSS统计软件将测得的5种活性成分的含量与抑菌活性进行双变量相关性研究。【结果】不同产地苦丁茶水提物的总体抗菌强弱为广西广东海南,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最强,大肠杆菌最弱;加工的未加工的。除山萘酚外,其余4种成分与3种细菌均呈显著性相关(R0.01)。【结论】不同苦丁茶样品的抗菌活性与活性成分含量均有一定的差异;苦丁茶水提物中槲皮素、多糖、熊果酸、齐墩果酸与抑菌活性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