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研究了姜片吸虫成虫冷浸抗原检测姜片吸虫病患者血清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其在流行病和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超声粉碎制备姜片吸虫成虫冷浸抗原.以评价ELISA法检测姜片虫病血清抗体的敏感性、特异性和交叉反应性.按常规ELISA方法操作,目视与酶标仪判断结果.普查2189人中姜片吸虫卵阳性者168例;168例中165例ELISA阳性,ELISA与改良加藤法的阳性符合率98.21%;健康居民血清147份,阳性6份,阳性率4.08%;与血吸虫病交叉阳性为9.38%,肺吸虫病交叉阳性为5.36%.姜片吸虫成虫冷浸抗原1:3500工作浓度包被酶标板,检测姜片虫病血清抗体具有敏感性高、特异强和交叉反应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SARS-CoV)抗体在SARS病原学诊断中的特异性及其在干燥综合征(SS)、混合结缔组织病(MCTD)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假阳性问题,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了111例正常对照和46例SS、MCTD和RA患者血清中SARS-CoV抗体的阳性率。结果在正常对照和SS、MCTD和RA患者中,应用ELISA测定SARS-CoV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3.6%(4/111)和19.6%(9/46),经IFA检测,上述SARS-CoV抗体阳性者均为阴性。提示IFA诊断SARS的特异性为100%,ELISA诊断SARS存在一定的假阳性。  相似文献   

3.
片形吸虫成虫虫体抗原制备及ELISA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体片形吸虫病ELISA检测试剂盒的检测效果。方法:采用云南大理本地采集的牛体片形吸虫成虫制备可溶性粗抗原,包被反应板,采用人体片形吸虫病ELISA法(FAWA-ELISA)进行研究,分别检测26份片形吸虫患者血清、102份其他寄生虫病患者血清和25份健康人血清,评价检测试剂盒的检测效果。结果:检测试剂盒的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分别为95.28%(95%CI:98.9%~91.2%),约登指数分别为0.95。结论:FAWA-ELISA试剂盒检测效果较好,且成本相对较低,可适宜用于云南片形吸虫病流行区流行病学筛查,减轻病原学检测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4.
应用免疫液流泳和对流免疫电泳技术对东亚钳蝎蝎毒进行了免疫检测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上述两种试验技术在应用兔抗东亚钳蝎蝎毒血清进行蝎毒蛋白检测时是可行的、快速的、灵敏的。  相似文献   

5.
大武乡位于玛沁县中部。全乡土地面积297.06万亩,境内平均海拔4100米。全乡各类牲畜存栏率达104668头只匹,该乡每年都发现牛羊肝片吸虫病。且当地牛羊肝片吸虫感染率较高。因此,笔者于2004年4月叫月份,用新兽药双伟片进行驱除肝片吸虫的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片形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由片形科的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引起,主要寄生于哺乳动物的肝脏胆道内,也可寄生于人体胆道中。片形吸虫对家畜牛、羊、猪等危害很大。对有关片形吸虫病,在家畜体内寄生和流行情况,我省迄今未见报道。我们于1985年8月,在永顺县对山、新寨和杉木三个乡,调查了耕牛553头,其中黄牛329头,水牛224头。在调查中发现,耕牛片形吸虫感染,以肝片形吸虫为主,仅数头耕牛有大片形吸虫感染。现将553头耕牛肝片形吸虫感染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鼠痘的三种血清学诊断方法,并对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实用性进行了列步探讨,结果表明:微量免疫扩散试验是一种特异性强、敏感性较高,操作简便的诊断方法,对人工感染小鼠的检出率为86%,且可检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人鼠及自然感染病例;对流免疫电泳是一种敏感性高的快速诊断方法;对人工感染小鼠的检出率高达91%亦可检出隐性和自然感染病例,但其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血清学方法,特别适合于实验鼠群的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检测两个实验动物饲养场的19份和22份小鼠血清,其中抗体阳性率分别达到42%及64%。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北部山区是几类重要吸虫的流行区。1993年5~6月间,用重力沉淀法对闽北九牧乡的1171头耕牛进行粪检调查,结果表明:水牛的胰吸虫感染率为0,前后盘吸虫感染率为96.05%,肝片吸虫感染率为38.16%;黄牛的胰吸虫感染率为53.19%,前后盘吸虫感染率为93.62%,肝片吸虫感染率为34.04%。另外,对中间宿主的感染情况也进行了剖检。所得结果对认识吸虫在自然界流行的保持机制,进行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肝牛形吸虫病是危害我省农牧区牛羊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特别在广大牧区每年冬春季节可引起牛羊的大批死亡。据若尔盖某牧场调查,1982年春绵羊肝片形吸虫的感染率占93.5%,感染强度为15—200条,因肝片形吸虫病引起羊只的死亡高达20%。严重地影响牧场的生产发展和经济收入,因此对该病的诊断、防治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应用电泳技术和免疫检测技术对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东亚钳蝎的蝎毒蛋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蛋白组分能够有效地刺激家兔产生特异性抗体。应用琼脂扩散试验、免疫电泳试验、琼脂单相辐射免疫扩散试验、对流免疫电泳试验等试验方法对东亚钳蝎蝎毒进行检测是可行的。本研究可成为快速、灵敏、准确的东亚钳蝎蝎毒蛋白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片形吸虫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住院治疗的7例肝片形吸虫感染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研究其使用三氯苯达唑与其它抗寄生虫药物治疗的对比。结果:7例患者均有相同的临床表现,阿苯达唑、吡喹酮等药物治疗无效,三氯达苯唑有效。结论:通过这次肝片形吸虫感染的治疗和临床分析,三氯苯达唑是一种具有良好抗肝片形吸虫药效的药物,对今后治疗肝片形虫病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应用PCR方法扩增龙岩地区羊片形吸虫分离株ITS序列,经克隆、测序后获得ITS全长序列944bp,其中ITS-1为421bp,ITS-2为361bp;通过在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ITS种间鉴别位点上的序列分析表明,从龙岩地区羊体内分离的片形吸虫虫种属大片吸虫(命名为FgLY)。与国内外大片吸虫的进化分析表明,FgLY与中国云南的2个分离株处在一个小分支,亲缘关系最近。该结果为羊大片吸虫的进一步生物学研究和片形吸虫病的预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系统观察了肝片形吸虫的体表结构和虫卵.1.在口腔内壁上密市有细绒毛,其间还有很多小孔.2.肝片形吸虫的体棘在头锥部份排列整齐而有规则,共有60圈,每圈60~70个.在腹吸盘以后的体棘则规律不明显.3.本文将观察到的不同形态的体棘,按其发育过程分为初生期,早期,中期及后期体棘四类,它们的末端都呈锯齿状.体棘窝较浅.因此体棘较易脱落.4.在张开的生殖腔中,同时观察到了雌雄生殖系统的2个开口,并对伸出体外的阴茎进行了描述.5.肝片形吸虫卵的表面光滑,但在其外膜脱落后则有散在性的小凹陷;卵盖与卵壳连接处虽不很整齐,但并不呈锯齿状.约60%的虫卵后端也具有小结节.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一家二例人体肝片吸虫感染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此种疾病在我国罕见,在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报告尚属首例。本文并对本病的流行、临床表现及治疗作了简短的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固定中性粒细胞-ELISA,分析血清ANCA对UC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固定中性粒细胞-ELISA法检测25份溃疡性结肠炎血清、26份细菌性结肠炎血清、15份混合类型腹泻血清和50份正常对照血清中的ANCA,对各组血清的吸光度A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UC组ANCA与其它对照组ANCA之间的差异非常显著(P〈0.005)。UC组A值超过正常对照组A值2SD以上病例达80%,诊断特异性达89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及相位差显微镜对下列三种吸虫毛蚴进行了比较观察。一、肝片形吸虫毛蚴:顶突呈厚壁圆环状,中央为顶腺开口,壁上有4个腺体的开口及6根短纤毛。纤毛上皮细胞共21个,排列顺序为6.9(6.3)、4.2;第2列由2个完整的亚列组成。在第1、2列上皮细胞间的细胞嵴上,有2个侧乳突和4个细胞间嵴小突。二、布氏姜片吸虫毛蚴:顶突由2个唇瓣样物构成,中央为顶腮开口,未见其它小孔及纤毛。纤毛上皮细胞数及排列顺序与肝片形吸虫的相似,但第2列只有一个半亚列组成。三、日本血吸虫毛蚴:顶突呈网格状,上有2个穿刺腺开口及4—6根短纤毛。纤毛上皮细胞共22个,排列顺序为6、9、4、3,第2列呈单行排列。在第1、2列细胞间,有2个侧小突和多个细胞间嵴小突。本文还对上述各种结构的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肝片吸虫和巨片吸虫染色体和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来自国内数省份的片形吸虫的染色体和同工酶,发现肝片吸虫的染色体为三倍体型,巨片吸虫的染色体为二倍体型。根据二者核型相近、酯酶同工酶一致以及生活史各期虫体形态相似,作者认为肝片吸虫是巨片吸虫的同源三倍体的种类。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生活史培养收集的各期虫体,利用扫描电镜首次观察描述了巨片吸虫的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后蚴及成虫的体表细微结构。发现了虫卵卵壳的双层结构,成熟囊蚴腹面的盘状物和成虫阴茎的构造。并且对各期虫体的神经末梢进行较系统的描述总结。同时与肝片吸虫的虫体进行比较,找出两种吸虫体表细微结构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肝片吸虫抗原基因转基因苜蓿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用直接转化法,将构建有肝片吸虫保护性抗原基因FH3的植物表达载体pBI121-FH3,导入感受态的根瘤农杆菌EHA105;以重组的根瘤农杆菌为介导,用叶盘法转化苜蓿外植体,筛选得到抗Kan转化外植体;抗性外植体通过诱导丛生芽和诱导生根,再生出完整植株,提出植株总DNA进行Southern blot,结果表明,FH3基因已经整合入苜蓿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输血感染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兔模型,了解HEV全血输注传播的可能性,并观察感染后的指标动态.方法 以兔HEV接种4只SPF兔,经腹腔静脉窦采集抗凝血,然后立即以约10 mL/kg经耳缘静脉注射输血方式分别给予正常SPF受体兔5只,每周监测受体兔粪便和血清抗原、抗体和核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