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以体质量60~70g的幼年鲤鱼(Cyprinuscarpio),每kg体质量以200mg的剂量体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R)或载体溶液200mg,观察鲤鱼生长、血糖、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和肝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mRNA水平的变化.注射STR的鱼生长速率比对照组显著减慢.在第15天和第30天实验组鲤鱼血糖水平以及血清GH水平皆无明显变化.在注射STR后的第15天肝组织IGFⅠmRNA的表达水平比对照组明显下降,第30天两组鱼肝组织IGFⅠmRNA含量则无明显差异.注射STR后鲤鱼出现胰岛遭受破坏的症状.实验结果提示STR可能通过破坏胰岛B细胞导致胰岛素(Ins)分泌下降,而后者则可能通过GH受体水平或GH受体以后水平的某种机制导致鲤鱼肝组织IGFⅠmRNA表达的下降,进而引起鲤鱼生长减慢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山药多糖对胰岛细胞功能的影响,以不同质量浓度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胰岛β细胞活性,同时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胰岛细胞的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研究山药多糖与大鼠胰岛细胞共培养对胰岛细胞活性与胰岛素分泌水平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探讨.结果发现,1600 mg/L组胰岛细胞活性稍有下降,但是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各组随培养液中山药多糖质量浓度的增加,胰岛细胞活性增加.低糖或高糖质量浓度环境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胰岛素分泌没有显著差异(p0.05),RT-PCR发现实验组的bcl-2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800 mg/L山药多糖明显提高胰岛细胞的存活率,改善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3.
用链脲霉素(STZ)所致的大鼠糖尿病作模型,给予双氢杨梅树皮素(AP)连续治疗30d,探讨AP的降糖作用机理。结果表明:AP能使STX糖尿病大鼠的高血糖反应减轻,增加血清中SOD-cu.zn活性,降低MDA含量,对血脂中的甘油三酯(TG)水平有降低趋势;可提高血清中胰岛素水平。组织学研究可见AP组大鼠胰腺组织中的胰岛数目较模型组增多,淋巴细胞浸减少,炎症反应减轻。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AP的抗氧化作  相似文献   

4.
STR对幼鲤生长和肝脏IGF—I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以体质量60 ̄70g的幼年鲤鱼,每kg体质量以200mg的剂量体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或载体溶液200mg,观察鲤鱼生长、血糖、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和肝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mRNA水平的变化。注射STR的鱼生长速率比对照组显著减慢。在第15天和第30天实验组鲤鱼血糖水平以及血清GH水平皆无明显变化。在注射STR后的第15天肝组织IGF-ImRNA的表达水平比对照组明显  相似文献   

5.
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β样细胞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胰岛β样细胞分化。方法:在无菌条件下从正常成人骨髓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传3代后用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β-巯基乙醇和高糖培养基诱导MSCs向胰岛β样细胞分化。观察MSCs在诱导前后的形态变化;用胰岛素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胰岛素的表达;用双硫腙染色鉴定胰岛β样细胞。结果:未经诱导的MSCs在培养体系中呈贴壁生长,长梭形,经诱导分化后,细胞逐渐变圆,并聚集成团;胰岛素免疫细胞化学表明细胞团内的细胞呈胰岛素染色强阳性反应:双硫腙染色阳性。结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被定向诱导分化为胰岛β样细胞。  相似文献   

6.
胰腺发育相关基因神经元素3(neurogenin3,Ngn3),属于碱性螺旋-环-螺旋(basichelix-loop-helix,bHLH)家族的转录因子,对胰腺内分泌细胞的发育及分化至关重要,且被认为是胰腺祖细胞的标志蛋白质.之前的研究发现,全长Ngn3蛋白具有蛋白质转导功能,可以高效进入多种真核细胞系.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利用蛋白质转导技术,将体外表达纯化的胰腺发育重要因子Ngn3蛋白导人体外分离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诱导其向胰岛素表达细胞分化.结果显示,经Ngn3蛋白诱导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出现细胞聚集生长现象,并有形状类似胰岛的细胞团出现.RT-PCR结果显示经Ngn3蛋白诱导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有效表达胰岛素,并且一些β细胞相关基因如胰十二指肠同源盒基因-1(pancreatic-duodenal homeoboxl,Pdx-1),神经分化因子(neurogenic differentiation,NeuroD),同源结构域基因4(pairedboxgene4,Pax4),葡萄糖转运体-2(gluoase transporter2,Glut-2)都有表达.细胞免疫荧光也可检测到胰岛素的表达.通过Ngn3蛋白质诱导分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初步研究,探索了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获得胰岛素表达细胞的可行性,为糖尿病治疗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肥胖基因FTO过表达对小鼠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构建小鼠FTO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包装慢病毒颗粒并感染小鼠胰岛MIN6细胞.利用Q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FTO基因在MIN6细胞中过表达情况,并检测葡萄糖刺激检测胰岛素的释放情况,进一步利用小鼠全基因芯片检测FTO过表达对小鼠胰岛MIN6细胞表达谱的影响.结果表明:慢病毒载体成功介导了FTO在MIN6细胞中过表达,FTO过表达可以显著抑制MIN6细胞的胰岛素释放.表达芯片的结果显示FTO改变MIN6细胞表达谱,发现多达922个的差异基因.FTO过表达改变了小鼠胰岛细胞的表达谱,差异基因通过一些重要信号通路影响小鼠胰岛β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低瓶法配合变换手法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本院住院患儿1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改良方法)和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每组600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均由同一操作者进行。结果实验组一针成功率93.9%,对照组一针成功率87%,(z=17.098,P=0.002),实验组液体外渗率3.0%,对照组液体外渗率11%(x=29.490,P=0.000);实验组针头脱管率1.0%,对照组针头脱管率8.9%,两者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z=238.570,P〈0.01)。结论采用低瓶法配合变换手法进行头皮静脉穿刺,使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一针穿刺完成输液计划明显提高,提高了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和护理人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硫辛酸及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60例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实验组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硫辛酸0.6 g溶于250 m 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根据血糖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4周为一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胰岛素分泌指数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胰岛素分泌指数明显增加,以实验组更为明显,2组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下降,同样实验组更为突出,且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2)。结论硫辛酸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更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更能促进胰腺B细胞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性的特征.方法 研究对象根据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超声的结果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糖耐量正常者, NAFLD组:60例糖耐量正常NAFLD者.采用HOMA-IR和Matsuda指数(MI)评估胰岛素抵抗性,采用HOMA-β、早相及晚相胰岛素分泌指数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 NAFLD组的HOMA-IR均高于对照组(P < 0.05), NAFLD组的MI均低于对照组(P < 0.05);NAFLD组的早相胰岛素分泌指数低于对照组(P < 0.05),NAFLD组的HOMA-β及晚相胰岛素分泌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糖耐量正常NAFLD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其胰岛β细胞早相胰岛素分泌已受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并比较实验性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与正常对照组大鼠胰岛α细胞中胰高血糖素(GLC)、神经肽Y(NPY),β细胞中胰岛素蛋白表达,明确T1DM大鼠胰岛中α、β细胞的功能改变及相互关系。方法:用普通饮食/大剂量链脲佐菌素制备T1DM大鼠模型;测定两组大鼠生化代谢指标及胰岛面积;采用荧光双标及单标法分别对两组大鼠胰岛GLC、NPY,INS定位分析及α细胞中NPY,GLC,β细胞中INS定量分析。结果:实验性T1DM鼠模型的生化代谢指标与临床疾病表现一致;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1DM组胰岛面积缩小,β细胞中INS表达减少,而α细胞中的NPY,GLC表达明显增高(P<0.01)。表达NPY及GLC的α细胞分布方式发生由正常的外周向中央分布的改变。结论:本实验证明T1DM发生时,INS表达减少与NPY,GLC表达增多同时并存,为T1DM的发病机理的研究及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构建两种胰岛自身抗原谷氨酸脱羧酶( 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GAD) 65片段与胰岛素B链基因共表达DNA疫苗,并检测其在体外COS-7细胞中的表达。PCR方法从GAD65质粒中扩增出GAD190-385和GAD490-570两个片段的cDNA,overlap法再分别与信号肽基因进行拼接,将拼接后的融合基因SGAD190-515和SGAD490-570分别与胰岛素B链基因依次克隆入双启动子真核表达载体pBudCFA.1中。重组质粒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脂质体体外转染COS-7细胞,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目的基因在该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表明核酸序列测定克隆的融合基因和胰岛素B链基因序列与报告序列一致,开放阅读框正确,Western blot显示转染了DNA疫苗的COS-7细胞中均可检测两个目的基因的表达。两种GAD65片段与胰岛素B链基因共表达DNA疫苗均成功构建,为自身免疫糖尿病的免疫干预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
采用腹部结扎大鼠胸导管,建立胰淋巴瘀滞动物模型,观察实验动物胰组织结构的变化和胰淀肽沉积情况,探讨胰淋巴瘀滞对胰岛激素和糖代谢的影响.30只10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造模后6个月取胰组织标本,经石蜡包埋和切片,常规HE和刚果红染色,冰冻切片胰淀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光镜观察;在胸导管结扎前、后及实验动物处死前,分别取静脉血测血糖、胰岛素和C-肽.结果显示:1)实验组动物胰组织切片的HE和刚果红染色光镜观察显示,胰腺小叶和胰岛的组织间隙明显增宽,而且胰岛普遍表现为朱红色刚果红着色现象;2)胰淀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的光镜观察表明,在实验组动物的胰岛及其周围,普遍呈现胰淀肽免疫反应强阳性棕褐色着色反应;3)实验组大鼠术后血糖明显升高,血清胰岛素水平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然而C-肽水平的变化不明显.胰组织结构的变化提示,结扎胸导管可导致胰淋巴引流障碍、胰腺内脂肪堆积、胰岛及其周围胰淀肽沉积、胰岛细胞功能受损、血中胰岛素浓度下降和血糖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1型糖尿病患者的HCMV感染标志物、空腹血糖、空腹C肽、胰岛素自身抗体及抗胰岛细胞抗体的研究,初步探讨HCMV致1型糖尿病的机制。方法检测1型糖尿病患者的HCMV感染标志物(包括HCMV—IgG及其相对含量、HCMV—IgM及HCMV—pp65)、空腹血糖、C肽、抗胰岛素自身抗体及抗胰岛细胞抗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CMV感染与1型糖尿病患者抗胰岛素自身抗体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但与1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空腹C肽、抗胰岛细胞抗体存在明显的相关性,HCMV—pp65阳性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其空腹血糖明显高于该指标阴性者;抗HCMV—IgG阳性的1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抗胰岛细胞抗体均显著高于抗HCMV—IgG阴性者,而空腹C肽水平则明显低于抗HCMV—IgG阴性者,且抗HCMV—IgG抗体指数在4.1以上者,其抗胰岛细胞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抗HCMV—IgG抗体指数在4.0以下者。结论HCMV感染可能通过直接损伤胰岛免疫病理反应损伤胰岛细胞最终导致1型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通过质粒转染实现趋化素样因子1(Chemokine-like Factor 1,CKLF1)在肾癌细胞ACHN中过表达, 探究CKLF1对肾癌细胞ACHN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方法:将实验组pEGFP-N1-CKLF1和对照组pEGFP-N1真核细胞表达质粒分别转染肾癌ACHN细胞,实现趋化素样因子1在ACHN细胞中的过表达。利用荧光显微镜,镜下观察质粒转染效率。利用CCK8实验观察肾癌细胞ACHN转染24、48、72小时后增殖情况;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CHN细胞转染24、48、72小时后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利用Hoechst33258染色法观察转染48小时后, ACHN细胞形态变化,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KLF1过表达后,蛋白Cyclin D1、、Bcl-xL、STAT3、P-STAT3表达情况。结果: 1、荧光显微镜下90%以上的细胞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证明转染效率良好。2、CCK8检测结果显示:转染48、72小时后,实验组肾癌细胞ACHN的增殖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8小时(P <0.05),72小时(P <0.05);3、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增值指数PI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4h(P <0.01),48h(P <0.01),72h (P <0.01) 。4、 荧光显微镜下Hoechst 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凋亡小体数量较少。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转染后48小时后实验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 <0.05)。5、Western blot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凋亡相关蛋白Bcl-xL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JAK-STAT信号通路蛋白P-STAT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趋化素样因子1过表达可促进肾癌细胞ACHN的增殖、抑制其凋亡,其发生机制可能与JAK-STAT信号通路有关。CKLF1可能是肾透明细胞癌的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6.
α-三唑基片呐酮与对氯苯甲醛缩合得92%的烯基三唑酮(3)(E/Z=0.77),3用溴/甲烷磺酸异构化得94%的(E)-烯基三唑酮(3a)(E/Z≥99/1),3a用硼氢化钾进行选择性还原得95%的Uniconazole(4)(E/Z≥99/1).4是高效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和杀菌剂.  相似文献   

17.
探讨RhoC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选取新鲜结直肠癌标本作为实验组,正常新鲜结肠粘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RhoC和MMP-9的表达,检测其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RhoC和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P〈0.05),且其表达均与Dukes分期、浸润深度及炎细胞浸润相关(P〈0.05),MMP-9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Rhoc和MMP-9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430,P=0.0420)。流式细胞术联合检测RhoC和MMP-9蛋白的表达有望成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联合利多卡因和地塞米松局部封闭加冰敷治疗静脉化疗药物外渗引起局部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7月-2011年7月我科乳腺癌患者经静脉化疗药物外渗引起局部并发症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用0.9%生理盐水加2%利多卡因加地塞米松行环形封闭治疗后,实验组联合运用湿润烧伤膏加冰敷,对照组联合运用30%硫酸镁溶液湿敷,比较两组治疗药物外渗引起并发症的疗效。结果实验组用药后局部红肿消退时间小于5d的为30例(93.8%),疼痛明显减轻者实验组24例(75%),对照组为20例(71.4%)与19例(6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学意义(P〈0.05)。用药后实验组出现局部溃疡、坏死继发瘢痕形成l例(3.1%),对照组7例(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润烧伤膏联合局部封闭加冰敷能明显改善化疗后药物外渗引起的局部症状,既减轻患者的痛苦又保障患者化疗的顺利进行,而且操作简单,临床使用方便,是治疗化疗药外渗引起局部并发症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树形大分子聚酰胺-胺(PAMAM)为载体,与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反义寡核苷酸(ASODN)静电复合形成平均粒径为5lnm的复合体,以U251胶质瘤细胞为肿瘤细胞模型,研究了PAMAM介导ASODN体外瘤细胞转染效果.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表明,纳米复合物可以被胶质瘤细胞吞噬.RT—PCR和免疫荧光结果表明,ASODN在瘤细胞内高效转染,使EGFR表达下调至9.04%,显著低于对照组92.32%.但是,EGFR表达下调只能使胶质瘤细胞有限凋亡.以ASODN/PAMAM预先处理胶质瘤细胞,再与卡氮芥联用,可明显增强BCNU对胶质瘤细胞的抑制效果,在同等瘤细胞抑制条件下,卡氮芥用量可降低5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临床医学本科系统解剖学试行双语教学,为后续医学课程的双语教学奠定基础。方法:用简单、常用的句型、短语表达专业知识,重点、难点英汉结合或只用汉语。结果:93.17%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开展双语教学。42.17%的同学对双语教学效果感到满意,56.63%的同学认为一般,不满意率为1.2%。90.36%的同学认为,经过一段时间双语教学,自己的英语学习有所提高。英语授课时间以15%-20%最为适宜。最受欢迎的考试题型是词;12的英汉互译(53.62%),其次是翻译句子(21.08%)。运动系统测试,翻译题两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名词解释、问答和总分均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内脏学、脉管学和感官测试,各种题型及总分均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期末考试,实验组翻译题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语教学可促进英语学习,并不影响专业学习,值得大力椎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