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研究了茶叶多糖(TP)对小白鼠红细胞内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了茶叶多糖对小白鼠红细胞内SOD的活性有明显增强作用(p<0.001)。  相似文献   

2.
茶叶多糖对小白鼠红细胞内S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茶叶多糖(TP)对小白鼠红细胞内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了茶叶多糖对小白鼠红细胞内SOD的活性有明显增强作用(P〈0.001)。  相似文献   

3.
天麻中多糖的提取、纯化及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浸提的方法提取了天麻中的多糖,并进行了纯化和含量分析,同时对影响天麻多糖提取的因素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在选择的最佳提取条件下,天麻中粗多糖得率为12.93%,纯化后多糖得率为9.22%,纯化多糖中多糖含量的为54.57%,粗多糖中多糖含量为38.42%.  相似文献   

4.
香椿叶水溶性多糖初步纯化及清除自由基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香椿叶粗多糖进行了提取,测定了其蛋白质含量,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纯化,然后对粗多糖和初步纯化多糖进行了抗氧化实验,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的香椿粗多糖和初步纯化多糖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纸层析、GC分析结果表明:香椿叶初步纯化多糖的单糖组成为Xyl,Ara,Rha,Gal,Glc,Gal—A,Man;摩尔比为1.0:3.7:1.3:9.0:2.7:10.0:0.7.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粗多糖和初步纯化多糖都能有效地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而且初步纯化多糖比粗多糖的清除效率要高,香椿粗多糖对R·有清除作用,而初步纯化多糖在实验规定的浓度范围内对R·却没有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5.
茶叶有效成分的综合提取分离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茶叶中提取分离茶多酚、咖啡因和茶多糖.方法:以绿茶为原料,95%乙醇回流提取,采用氯仿、乙酸乙酯萃取分离咖啡因和茶多酚,茶渣水提醇沉提取茶粗多糖.结果:从单一原料,成功提取分离出了茶多酚、咖啡因和茶粗多糖.结论:此法操作简便、快速、成本低.  相似文献   

6.
裂褶菌胞内和胞外多糖的组成及几种理化性质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裂褶多糖(schizophyllan)是从一种担子菌--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Fr.菌丝体和发酵液所产生的多糖,深层发酵培养5天后,菌丝体用热水提取,提取液用乙醇沉淀,得胞内粗多糖,发酵液用乙醇直接沉淀,得胞外粗多糖。多糖粗品经Sevag法脱蛋白,活性炭脱色,流水透析,乙醇沉淀,真空干燥.通过纸层析,薄层层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等分析技术表明裂褶菌胞内和胞外多糖均为一中性含有蛋白的β—糖苷键葡聚糖. 裂褶多糖是一种免疫活性多糖,对动物肿瘤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抗菌素有增效作用,能提高抗菌素效价和降低付作用.此外对绿脓杆菌有较强的拮抗活性。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NF-1菌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工艺,并对其结构做了初步分析。即反复用水溶、乙醇沉淀法得到粗多糖,然后经两根SepharoseCL-4B凝胶层析柱分离纯化,所得多糖纯度用蒽酮比色法测定,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该多糖呈β-糖苷键连接.  相似文献   

8.
乙醇沉淀白参菌深层发酵培养的滤液获胞外粗多糖,经SepbadexG_200柱层析分离纯化得胞外纯多糖.纯度经纸层析、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证明为均一性多糖  相似文献   

9.
茶树花与茶叶同根共生,但往往被视为茶树的废弃物,不能很好地加以利用,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与损失。茶树花含有丰富的活性物质,其中茶树花中的多糖成分与茶叶中含有的多糖成分基本相同,但含量明显高于茶鲜叶。茶树花多糖具有降血糖、抗氧化、免疫调节作用及抗肿瘤、肝保护、抗凝血等多种生物活性,是非常宝贵的新资源食品。茶树花多糖主要的提取方法包括溶剂提取法、酶法提取、微波辅助提取和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出的茶树花粗多糖,一般需要经过脱蛋白、脱色、色谱柱分离等纯化工艺,得到纯净的茶树花多糖。目前,围绕茶树花多糖的研究报道较少,值得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聚焦茶树花这一新资源食品,围绕茶树花多糖的生物活性、提取方法、分离纯化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研究茶树花及其多糖活性物质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
提出野生榛蘑中多糖的提取流程,通过水煮醇沉法对野生榛蘑中的多糖进行了分离提取,得到棕褐色的野榛蘑粗多糖,粗多糖得率为11.91%,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了多糖含量,多糖含量为44.28%,相对标准偏差为3.7%.  相似文献   

11.
采用温浸法研究不同粉碎粒度对黄芪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粉碎粒度80目时粗多糖提取率为16.29%,粗多糖纯度为61.67%;45目时提取率为9.90%,粗多糖纯度为53.33%;30目时提取率为5.76%,粗多糖纯度为48.40%,多糖提取率和粗多糖的纯度随着粉碎粒度的减小显著增大,这些数据为黄芪多糖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沙棘果水溶性多糖Hn的分离纯化与抗病毒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沙棘果皮沸水煮提得到粗多糖,经纸层析及气相色谱分析,该粗多糖组成为Ara,Fuc,Gal,Man,Glc和GalA,粗多糖经酸性乙醇分级得四个级分,将对柯萨奇病毒B3有初步抑制作用的HR3用DEAE-SephadexA-25柱层析进一步分级,得到2个级分Hn和Ha,Hn是由Ara,Gal,Man和Glc组成的中性杂多糖,对柯萨奇病毒B3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沙棘叶水溶性多糖的初步纯化及体外清除自由基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采用热水提取乙醇沉淀获得沙棘叶水溶性粗多糖,再经酸性乙醇分级,将沙棘叶水溶性粗多糖分为三个级分:SJ1、SJ2和SJ3,经PC和GC分析都含有Xyl(木糖)、Ara(阿拉伯糖)、Glc(葡萄糖)、Man(甘露糖)、Gal(半乳糖)、GalA(半乳糖醛酸).对粗多糖及SJ2脱蛋白后的多糖SJ2'进行清除自由基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粗多糖对三种自由基的清除力很小,而SJ2'能有效清除·OH、O2-·自由基,对脂质自由基R·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响应面法优化杏鲍菇粗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杏鲍菇粗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以杏鲍菇新鲜子实体为试验材料,采用传统的水浴加热法从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等方面分析影响杏鲍菇粗多糖提取效率的因素,并利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box-behnken design,BBD)进行了响应面分析,得到其最佳工艺条件:提取温度为47℃,提取时间为4.9h,料液比为1∶19(g/mL),其中提取温度对粗多糖提取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料液比,最后是提取时间。在该条件下,杏鲍菇粗多糖得率达到极大值5.66%,与实际验证值接近。由此可知,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杏鲍菇粗多糖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可为水提杏鲍菇粗多糖的工业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甘草粗多糖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液料比、时间和温度3个因素,以甘草粗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得到甘草粗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31∶1,时间2.1 h,温度63℃,在此条件下提取率可达10.23%。  相似文献   

16.
化学修饰杏鲍菇多糖对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碱提杏鲍菇粗多糖进行了硫酸化、磷酸化、乙酰化修饰,并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研究。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对化学修饰前后的碱提杏鲍菇粗多糖(PEAP)结构进行检测,并采用MTT法研究未修饰多糖与修饰后多糖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体外增殖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化学修饰后的PEAP分别具有硫酸基团、磷酸基团、乙酰基团的特征吸收峰。化学修饰后的PEAP均对白血病细胞K562的抑制作用有一定提高,其中乙酰化杏鲍菇粗多糖(Ac-PEAP)对白血病细胞K562的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7.
对杏鲍菇子实体、菌丝体和发酵液粗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的能力、铁离子螯合能力以及还原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菌丝体、发酵液粗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较强,清除率EC50值分别为4.15和4.81mg/mL;子实体、菌丝体和发酵液粗多糖清除羟自由基、螯合铁离子的能力较强,羟自由基清除率EC50值分别为1.27、1.31和3.54mg/mL,铁离子螯合能力EC50值分别为3.01、1.53和4.17mg/mL;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多糖浓度增加其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的能力以及铁离子螯合能力亦增强,并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实验浓度范围内,3种粗多糖的还原力均较弱.  相似文献   

18.
采用Sevag法、木瓜蛋白酶-Sevag法、TCA-Sevag法对绞股蓝粗多糖脱蛋白工艺进行研究.通过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和葡聚糖凝胶G—200柱层析对粗多糖进行分离纯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对精制多糖GPM—21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Sevag法效果最佳,蛋白脱除率高且多糖损失量小,累计蛋白脱除率可达63.08%,多糖保留率为77.34%.液相渗透色谱法测定GPM—21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0 576.  相似文献   

19.
采用蒽酮-硫酸法对四川淫羊藿多糖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粗多糖的平均提取率为5.753%,粗多糖中多糖的平均含量为37.766%,四川淫羊藿中多糖平均含量为2.173%.  相似文献   

20.
研究蒲公英和鱼腥草粗多糖的体外抑菌作用及对小鼠DSS诱导性肠炎的恢复和对肝肾代谢相关酶活的影响.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提取物中粗多糖的含量;利用滤纸片法研究粗多糖提取液对两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分别配50g/L的蒲公英和鱼腥草粗多糖溶液,对DSS诱导性肠炎小鼠进行灌胃处理,随后观察粪便形态、测量小鼠体重、AST、ALT、Cr、Bun酶活等指标.结果:蒲公英和鱼腥草粗多糖提取物中多糖含量分别为76.1%和73%;粗多糖溶液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能有效促进小鼠DSS诱导性肠炎的恢复;粗多糖对DSS诱导性肠炎小鼠的肝肾代谢相关酶AST、ALT、Cr、Bun的数值均有下调作用.结论:两种中药材的粗多糖可以改善小鼠的肠炎症状并对肝肾毒性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