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杭州多个社区进行实地考察和居民问卷调查,以了解杭州垃圾分类的总体情况和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态度及投放结果。为此,设计源头细分+社区监管、源头粗分+专业分捡、混合收集+集中分捡等3种垃圾分类管理的改进模式。针对垃圾分类的未来发展提出:按处置方式确定垃圾类型,促进企业生产方式与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强化垃圾分类宣传,推进垃圾分类的智慧化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黄叙 《科技智囊》2021,(6):30-35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涉农社区民主化建设逐渐成熟,但居民在参与治理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与阻碍.文章基于对F社区的调查与实践,挖掘问题,分析成因,构建"数字+需求"驱动、分类分阶段递推、逐项突破的居民参与融合协同共治机制,以期引导和激发居民需求,实现协同自治,人人自主参与.研究注重机制的普适性和可操作性,为涉农社区居民参与积极性的提升寻找突破口,为其他社区的有效治理开辟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治理是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等多主体协同参与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的最基础问题。传统科层制模式下,由于信息的高度不对称、公共理性的缺失,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治理主体间形成了非合作博弈关系,并带来官僚体制依赖下独立性侵蚀与治理效率低下、竞争协同机制缺失下供需脱节与权责模糊、联合性协调机制缺失下公共伦理缺失、迭绎循环的困境。立足政府、市场、社区体育组织等主体的行动逻辑进行分析,厘清主体间的逻辑关系,以公共理性为引导构建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协同共治模式,进而促进政府的职能转变,增强主体的自治能力,提升居民的获得感、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和后工业城市语境下,民俗文化被视为支撑地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现代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手段。以广州车陂社区的龙舟民俗文化为案例,探讨其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过程与机制,从而发现地方民俗文化在现代城市社区治理中的重要角色。研究表明:在龙舟民俗保护、传承、开发等关键过程中,地方文化精英和组织机构带领社区居民共同参与,从物质性、精神性、情感性和生态性等多维度对龙舟民俗文化进行重构。在车陂社区治理实践中,地方文化精英充分挖掘龙舟民俗文化内涵,使其与现代社区治理的多重目标相契合,进而为城市社区治理提供新动能。该研究为当前民俗文化的保育传承与城市社区治理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推进居民社区参与是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的必要条件。社区参与具有结构性、阶梯性和层次性,居民参与积极性不高、参与层次低、参与深度不足等“弱参与”困境是当前阻碍我国社会治理共同体形成的重要原因。依据参与主体的主动程度、参与行为的组织化程度和参与结果的影响程度将社区参与分为表面参与、浅层参与和深度参与三个类型。研究发现,利益、组织和情感是影响社区参与层次转换的重要因素,社区参与通过利益关联的理性选择机制、组织嵌入的结构化机制和情感认同的情感投入机制发挥作用,利益分化、组织悬浮和认同缺失是阻碍社区参与层次转换的制约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陈在铁 《科技资讯》2011,(24):162-162,165
农村社区居民大多是农村拆迁而集中安置居住的农民,较低的文化素质使他们难以分清垃圾的具体种类,导致分类垃圾箱成了混合垃圾箱;社区垃圾回收主要是拾荒人员从垃圾箱中翻拣一部分可回收物品卖给回收厂家;处理方式则主要是简单的卫生填埋。比较符合农村社区居民文化素质的分类收集应该是以垃圾源头初次粗分类与处理过程中集中的专业细化分类相结合,建议初次分类只分为湿垃圾和干垃圾两类,直观易懂,便于操作和实现;政府要制定合理的垃圾收费政策,以收费方式引导垃圾分类收集和源头减量化;还要加强运行管理,逐步做到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回收、分类处理等。  相似文献   

7.
体育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更需要多元主体的参与,政府可以通过体育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制度创新服务供给模式。上海市杨浦区政府正是基于市场化制度安排创新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形成了补贴与项目委托相契合的供给模式,取得了很好成效,即政府引导与资助、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管理与运作、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与学校共同生产与提供、社区居民参与和协助的"补贴——委托——合作参与式模式"。这种模式既是居民体育需求的需要,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变革公共治理方式,构建新型体育公共服务提供体制与机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社区居民是否能够有效参与城市社区的治理关乎社区建设的成效,也关乎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当前,阻碍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因素是多层次、多领域的,其中,社区居民参与意识薄弱、参与程度不高、参与渠道单一是主要因素。社区居民归属感较弱、社区居民缺乏参与治理的能力、社区居民参与治理的机制不健全是当前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有三条:一是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二是强化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三是健全社区居民的参与机制。充分调动城市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建立相关各方共同推进城市社区治理的机制,可以使我国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也有助于实现社区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选取受城市化影响不同的3个社区为研究对象,利用不相关t-检验法对3个社区居民地方感强弱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研究表明,城市化可以明显影响社区居民的地方感,但是居民地方感的强弱与社区受城市化影响的强度并非完全成反比,同时城市化对居民地方感的熟悉感、地方认同和地方依恋3个维度影响程度存在差异。调查访谈发现居民居住时间长短、社区环境等是城市化中降低居民社区地方感强度的原因。结论可为城市社区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田洪国 《科技资讯》2014,(2):167-168
本文以新农村社区体育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论文首先分析了新农村社区体育共生发展模式构建的目标与指导思想,进而从五个方面给出了共生模式的发展机制,包括建立农村社区居民多样化的体育与健康需求养成机制、建立农村社区体育资源配置与交换共享机制、建立农村社区居民的公民意识培养机制等。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是中国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领域。文章运用抽象分析和文献研究的方法,梳理了国内外农村社区治理的研究成果,阐述了我国新型农村社区的特点,分析了当前我国新型农村社区治理面临的困境,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梳理了后疫情时代中国在教育教学、企业管理、交通出行、科技创新、物流供应链管理等领域所发生的变化,分析了中国在医学及医疗卫生机构管理、突发公共卫生治理、社区治理以及国家治理层面的多个研究主题。进入后疫情时代,无论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治理层面,还是更为关注基层社区治理的突发公共卫生治理层面上,更为灵活、更有弹性的“韧性治理”都成为治理的共同选择取向。同时,构建更适应后疫情时代的机构协同、协作机制也是未来治理的重大挑战。基于上述分析,剖析了后疫情时代概念界定模糊的问题,探讨了目前存在研究方法使用不够规范、研究设计不足、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割裂的问题,从重组的视角展望了后疫情时代的治理理念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公共危机频发,尤其是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对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研究提出严峻挑战,分析目前的研究现状、热点及演化趋势可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借鉴参考.本文采用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对该领域研究现状、热点、演化路径及前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危机治理、协同治理、网络舆情等为该研究领域的热点,研究主题聚焦于危机管理基础研究、体系研究及手段研究,并形成"探索—深化"的研究演化路径,大数据、公共危机治理为未来潜在的研究热点主题.  相似文献   

14.
马旭  关欣 《科技促进发展》2024,20(3):252-260
面对公共卫生事件,控制谣言成为研究热点。现有研究多从理论层面将政府信任、信息公开、谣言治理相结合。但政府信任如何形成、如何对公众谣言使用行为意向产生影响并不明确。本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为研究语境,在H市X社区进行调研,在整合与扩充因果链模型基础上,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来考察公众的政府信任对其谣言使用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得出,政府信任对危机感知、危机接受度以及谣言使用行为意向都存在直接影响,政府信任与谣言使用行为意向之间的间接回归路径成立。对于提升政府公信力,建设舆情防控体系、现代化应急管理体系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综合有关资料和统计数据显示,高校科研管理系统陷入数字化困境.治理理论发现,单元权力、缺乏合作、刚性管治的僵硬科研管理系统百弊丛生.将治理理念融入高校科研系统,以提供更好的服务创造更强的高校科研实力为终极目标,从政府、高校和科研人员三个层面的合作互动来构建和谐发展的高校科研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生态治理经过政治主导型、发展主导型和绿色主导型三阶段的发展,已逐渐形成富有特色的中国方案,即 “法治·智治·共治”。我国树立生态治理的法治思维,完善生态治理监督问责机制,用最严格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形成生态治理法治化格局;应用新型数字技术、创新环境监测管理手段及污染防治方式等进行智治,生态治理日益向计算化、精细化、智能化、公开化方向发展;在整体性思维指导下,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持生命共同体理念,形成多元主体共治局面,并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法治、智治和共治相互融合、相互作用,将中国生态治理水平推向新高度。  相似文献   

17.
南黄海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划分及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深入了解南黄海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为南黄海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12年6月、8月和10月3个航次南黄海大型底栖动物的调查资料,采用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LUSTER)、非参数多维标度排序(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单因素相似性分析(One-way analysis of similarity,One-way ANOSIM)以及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ilarity percentages,SIMPER)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CLUSTER和nMDS排序发现在20%的相似性水平上,不同月份的大型底栖动物可划分为4~5个群落。One-way ANOSIM分析表明南黄海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月份间差异显著。SIMPER分析表明不同群落的贡献种不同,黄海冷水团群落贡献种为棘皮动物和软体动物,其他群落的贡献种以多毛类动物居多。【结论】通过与历史资料对比,发现南黄海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在过去半个世纪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仍主要以黄海冷水团群落、混合群落和广温性群落为主。棘皮动物浅水萨氏真蛇尾(Ophiura sarsii vadicola)取代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成为黄海冷水团群落最主要的优势类群,多毛类动物取代棘皮动物和软体动物,成为混合群落和广温性群落的主要优势类群。  相似文献   

18.
自新《食品安全法》修订以来,虽然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治理总体形势有所改善,但仍处于管理向治理转型的过渡期,食品安全事件依旧频繁发生,食品安全风险治理机制仍需完善。本文选取丹麦食品安全风险治理政策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主要食品安全风险治理政策的演变,探究其对中国食品安全风险治理政策制定的启示。研究发现,丹麦政府政府能够审时度势把握住改革的契机,逐步实行了官方抽查为主的“笑脸”政策;企业积极配合政府的检查政策,实行危险分析关键控制点制度发挥其自我约束作用;农业部门致力于从源头处解决问题,健全和完善家庭农场主制,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实现了对食品生产原料安全的严格把关。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移动目前的战略管理体系框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探寻其主要的不足,并且结合战略管理理论对其进行了新的设计和改进.将原有体系3个核心模块发展为7层结构的新模型,提出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战略目标分解体系和战略行动分解体系,对如何进一步提高企业战略管理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探索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演化机理有利于政府、企业等管控主体根据网络舆情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舆情向不利的方向发展恶化。基于湖南凤凰古城收费事件,从舆情演化的阶段划分、阶段分析和影响因素3个方面,研究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机理。研究发现,根据事件事态和网络关注的变化,网络舆情演化分成孕育、出现、爆发、高潮、回落、反复和长尾7个阶段。社会心态、事件效应、官方言行、媒体行为、网民行为、外部刺激、舆情应对是影响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演化的主要因素,对舆情演化起到推动或遏阻的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提出重视网络民意、做好舆情监测、规范信息发布和完善政务微博4个方面的网络舆情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