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面板堆石坝的渗流影响因素复杂,从显函数及隐函数的角度,分别建立了面板堆石坝渗流统计模型及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面板堆石坝渗流监控模型.在两者模型基础上,基于最大熵理论,融合两个模型的优势,建立了组合式的面板堆石坝渗流监控模型.最后,以某面板堆石坝为例,将建立的渗流监控模型应用于渗流监测及预报中,结果证明所建模型有着较好的精度,组合模型能够发挥两模型的优势,有着最优的精度,这可为同类工程的渗流监测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利用饱和-非饱和渗流模型计算坝体自由面渗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一种饱和-非饱和渗流模型求解坝体自由面渗流.该模型将坝体渗流场的饱和区、毛细区、壤水区表述成统一的非线性抛物型方程形式,通过计算近似间断的饱和度函数自动捕获渗流自由面(浸润面).采用空间有限元离散、隐式时间方法求解描述饱和-非饱和渗流场非线性抛物型方程,对复杂坝体自由面渗流的求解精度高、计算方便.利用该方法对辽宁清河发电厂曹家沟灰场灰坝进行了三维数值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及水-电比拟实验结果比较表明,计算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3.
岩体三维主干裂隙网络渗流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渗流分析是水电工程中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大坝周转岩体的渗流通道大多为裂隙网络,用连续介质渗流模型难以解决这一问题,针对岩体主干裂隙网络渗流特征,建立了岩体三维主干裂隙风络渗流模型,运用有限元数值方法,结合算例分析了坝基岩体主干裂隙网络渗流问题,理论解与有限元解元解的比较结果表明,岩体三维主干裂隙网络渗流模型及其有限元算法是有效而实用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微观驱油模型设计制作和填充介质较单一的局面,通过设计、加工制作、实验调试等过程,提出并完成微观渗流改进模型。该模型具有模拟介质多样(填砂、玻璃刻蚀、真实岩心等)、介质厚度可调的特点。在对模型进行试验研究时,能较好地达到预期设计目的和效果。微观渗流模型对研究地下流体的渗流规律、提高油气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肝脏小叶的双重介质渗流模型及渗流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肝脏内的肝血窦和窦周间隙当作多孔介质处理,采用多重连续介质生物渗流的理论,建立了一个基于双重介质渗流理论的生物力学模型,通过有限元法求解了特定情况下的渗流场,并分析了肝小叶区域内血液、组织液的流动规律与物质交换特征.  相似文献   

6.
以平行平板之间的充分发展渗流为例讨论壁面附近的边界层情况.先由不可压缩渗流基本方程得到此渗流问题的理论解,再利用速度分布导得边界层的厚度.通过分析表明,根据渗流力学模型,在许多工程实际渗流的壁面附近都不存在边界层.  相似文献   

7.
将城市交通网络中的交通流视为多孔介质网络中的渗流,利用裂隙介质中多相渗流力学理论,考虑人流和车流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道路通行能力的不同,建立了城市交通网络通行能力计算的渗流力学模型,该模型的计算可以借助渗流力学的现有知识进行,可以通过计算得到不同时刻城市交通网络的交通流分布以及城市交通网络的宏观通行能力。从而为城市交通规划理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分形渗流又称为Mandelbrot's渗流,这种渗流模型的建立大大扩充了概率论的研究领域,也为统计物理提供了严格的数学依据.本文利用分支过程证明了分形渗流理论中的重要定理.  相似文献   

9.
割离井法渗流模型的解析解已经求得,其解析解虽然比较精确,但是解析解表达式过于复杂、计算难度很大,不便于在实际中应用,因而影响了割离井渗流模型的应用和割离井法的推广。笔者以无上、下补给、井内定水位、均质含水层中的割离井渗流模型为例,详细给出了求解割离井渗流模型数值解有限差分格式的建立,用追赶法对其进行求解,并把求得的数值解与解析解比较,进行了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并没有一个有理论基础的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模型,同时两相非线性渗流理论研究存在误区问题,结合边界层理论,利用毛管模型推导出了一个低速非线性渗流模型,通过实验数据验证发现该模型能够很好的反映出低渗透油藏的实际渗流特征。结合达西定律推广到两相的过程,深入的分析了相对渗透率引入的基本假设以及相对渗透率曲线所反映出的信息,将建立的单相非线性渗流新模型推广到两相体系,得到了两相非线性渗流新模型,并指出了现在两相非线性渗流理论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指出现有的非达西渗流模型相关的非达西参数应该取单相时测量值。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d维自助式类渗流细胞自动机模型的临界值问题.对于一类控制定向模型且被修正基本模型控制的自助式渗流模型,利用外生成思想,得到其临界值pc=0的一个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2.
水泥基导电复合材料渗滤阈值的判定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理论上分析了水泥基导电复合材料的渗滤过程及其等效电路,得出了导电材料含量达到了阈值时的特征,提出了一种新的判定水泥基导电材料下阈值的方法,并用碳纤维增强水泥和石墨导电水泥进行了验证,发现这种新方法可以方便准确地确定水泥基导电复合材料的下阈值。  相似文献   

13.
 针对非线性渗流对应的压力梯度范围以及油层内的分布区域进行了研究.依据实验确定最小启动压力梯度,结合最小启动压力梯度、最大启动压力梯度与喉道半径的关系,提出了先计算极限剪切应力,然后再计算最大启动压力梯度的方法.通过回归分析得到非线性渗流对应的压力梯度范围,该压力梯度范围与注采井间压力梯度剖面相耦合,即可得到油层中非线性渗流分布区域,两个井组的实例分析表明,非线性渗流分布区域与油井动态吻合,从而证明该方法可行.根据注采井间压力梯度分布计算公式,提出了新的极限注采井距确定方法,对开发方案中注采井距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牡丹皮中丹皮酚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了牡丹皮中丹皮酚的两种不同的提取方法,即水蒸气蒸馏法和乙醇渗漉法,结果乙醇渗漉法比水蒸气蒸馏法丹皮酚的提取率高。因此,进一步考察了乙醇渗漉法的乙醇浓度(75%~95%)、浸泡时间(12~36h)、渗漉速度(2~6ml/min)、乙醇用量(6~10倍)对牡丹皮中丹皮酚提取的影响,利用正交实验设计(4因素3水平)获取9个不同实验条件,并用HLPC法检测丹皮酚,对实验结果分析并结合实际生产得出结论。乙醇渗漉法的最佳条件:乙醇浓度75%、浸泡时间12h、渗漉速度6ml/min、收集相当药材8倍量的体积,丹皮酚的提取率为最高95%。乙醇渗漉法比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丹皮酚,工艺流程简单,可操纵性强,得率高。确定的参数可为以后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致密砂岩气藏渗流机理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致密砂岩气藏渗流机理是开发致密气的理论基础。通过对致密砂岩气藏渗流机理研究进展进行调研,总结了目前致密气渗流机理的研究现状。并对苏里格致密砂岩气田的岩样进行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结合目前低渗砂岩气藏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致密砂岩气藏渗流机理研究的展望。致密气的有效应力表达式、压裂气井的高速非达西渗流、含水致密气藏的启动压力梯度和水膜厚度对气藏开采的影响,致密气的储层物性分析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对随机多孔介质中粘滞指进的分形性质进行研究,建立正方网格来模拟多孔介质中润湿流体的侵入和流动,运用决定论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孔介质的几何拓扑强烈地影响了粘滞指进的结构和驱替过程。粘滞指进图像扫及面积随着迭代次数n的增加而增大。增加迭代次数n和网格尺寸,会导致驱扫效率E的增大。  相似文献   

17.
在金属—绝缘颗粒复合介质中 ,当金属颗粒的浓度达到渗流阈值时 ,复合介质发生金属—绝缘体转变 采用有效介质近似 (EMA)研究了颗粒系统中阈值与颗粒形状、分布的关系 ,讨论了逾渗阈值与退极化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用物理实验方法模拟了砾石充填井的渗流过程。在填砂管中沿渗流方向设置阻挡地层砂的砾石防砂网 ,注入带有一定地层砂微粒的流体。通过观测堵塞的位置和各渗流段的粒度组成的变化来研究砾石充填井的堵塞机理。实验结果表明 ,堵塞发生在油砂界面上 ,而油砂界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井中砾石充填不紧实。因此 ,为了延迟堵塞出现的时间 ,应尽可能采用高紧实度的充填方法 ,如压裂充填。在消除堵塞时 ,应从消除油砂界面上的入口滤饼来考虑。  相似文献   

19.
裂缝系统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研究对指导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注水开发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实际裂缝 性碳酸盐岩油藏储层地质特征为基础,设计并制作了裂缝系统逐渐由简单到复杂状态的多组大尺寸裂缝型渗流物理 模型。参照行业标准,采用非稳态法水驱油相渗实验测试方法,研究了裂缝系统中不同裂缝宽度与不同缝网结构和缝 网密度对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裂缝系统平均裂缝宽度越大,油水相渗曲线形态越向交叉斜直 线形态靠近,两相共渗区范围越大;缝网密度越大,结构越复杂,相渗曲线中的束缚水饱和度就越大,两相共渗区范围 就越小,等渗点位置则逐渐向右移动。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Cu与SiO2组成的渗流系统的电阻率、霍尔系数等电输运特性,该体系临界指数t高于经典渗流理论的预测数值,不同于其它渗流系统.并且在Cux(SiO2)1-x这一非磁性金属系统中,发现了巨霍尔效应(GHE),其数值高于普通金属近3个数量级,为霍尔传感器材料研究提供了新途径.这种非磁性系统中的巨霍尔效应是由界观尺度的量子干涉效应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