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混合人工驾驶车辆(human-driven vehicle, HV)与网联自动驾驶车辆(connected and autonomous vehicle, CAV)的交通流环境下,为提升快速路交织区的通行效率与行车安全性,深入分析了混合交通流的基本特性.首先,结合交织区通行能力计算模型,研究交织区域长度、交织交通量比和CAV渗透率等因素对交织区通行能力的影响;其次,推导混合交通流基本图模型,并在不同期望车头时距和CAV渗透率下对混合交通流基本图参数进行分析;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实验,分别探讨在由车辆换道行为所产生的单一扰动和频繁扰动条件下,混合交通流行驶速度与车头间距的时空演化规律及交通流稳定性.结果表明:CAV渗透率的提升可以提高交织区通行能力以及混合交通流交通效率;交织交通量比的减小和交织区域长度的增大可提高交织区通行能力;提升CAV渗透率可以有效提高混合交通流的稳定性,但较小的车头间距也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2.
基于冲突技术法的无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混合交通流条件下无控制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采用冲突技术法进行分析.通过对典型无控制交叉口的实际调查和观测,基于冲突理论,综合考虑各向交通流的相互影响,分别建立了各向机动车流、行人流和非机动车流的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在模型中引入冲突系数反映各向交通流之间的优先关系,利用修正冲突系数反映交通流的实际观测优先级和优先程度,并对模型中的行人流和非机动车流进行了组团计算,进一步对无控制交叉口共用车道和拓宽路口的通行能力进行了计算.最后根据实际观测给出模型参数标定基本值,并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3.
应用交通流基本图模型,研究不同自适应巡航控制(adaptive cruise control,ACC)汽车比例下混合交通流通行能力。针对现有ACC跟驰模型存在的不足,考虑车头间距-速度函数关系构建新的ACC跟驰模型,推导不同ACC比例下的混合交通流基本图模型,计算混合交通流的流量-密度解析曲线,分析ACC跟驰模型改进前后对混合交通流通行能力的影响作用,并针对性地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ACC跟驰模型可克服原模型通行能力受限的缺陷,将常规驾驶交通流最大通行能力提升近2倍且不受道路最大限速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渗流是多孔介质内的流体运动.渗流力学研究多孔介质内流体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渗流力学分为理论渗流力学、计算渗流力学(数值模拟)和实验渗流力学.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外电场对多孔介质中单相流体渗流速度的影响。根据渗流力学和电渗理论,推导了外电场作用下多孔介质中单相流体渗流方程,建立了有限元数值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拟合很好,二者之间的相对误差在5%左右。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外电场对多孔介质中单相流体渗流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压力保持不变情况下电场可以将流体渗流速度增大1~7.5倍;相同电位梯度情况下,压力梯度越大,渗流速度之比越小。  相似文献   

6.
准确模拟油藏中的流体流动过程,提示流体的分布规律,必须考虑由于注水和开采所引起的多相流体的渗流、应力状态的变化和储层变形之间的耦合作用。近年来引起中国学者的极大兴趣,成为油藏工程及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基于岩石力学、渗流力学、地质力学、计算力学以及流固耦合渗流的基本理论,建立了多孔介质渗流场和应力场耦合的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法进行了程序设计,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渗透岩层介质井眼周围油水两相渗流规律进行了研究,用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相似文献   

7.
变形介质气藏的开采过程是流固藕合渗流过程。常规气藏渗流理论由于没有考虑气藏开采过程中岩石骨架的变形,因此不能准确分析气藏中流体的运动状态。变形介质气藏渗流力学理论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发展形成的。早期主要以研究储层岩石的孔隙度、渗透率与压力之间的关系为主要目的,引入有效应力概念后,建立了线弹性变形下的渗流模型,后又发展到考虑非线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下流固耦合渗流力学模型,到目前为止,已开始综合考虑渗流、应力和温度场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相关的耦合模型。我国变形介质渗流力学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是在国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油气田开发理论的发展,许多国内学者开始对变形介质渗流力学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对我国现阶段主要气藏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连续介质力学理论架构下,文章建立了饱和油水两相渗流与变形孔隙-裂隙双重介质耦合作用的理论来模拟裂隙砂岩储层中的油-水渗流,提出了基于双孔隙固相系统变形与油水两相渗流的全耦合力学模型;在对力学模型给予适当简化的基础上,应用解耦的有限元数值解方法对裂隙储层的两相流体压力、饱和度以及储层变形等参数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裂隙储层流体运动主要由裂隙变形、油/水的PVT特性所决定。  相似文献   

9.
赵嶷飞  黄婕  齐雁程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24):10805-10811
管制扇区间的通行能力问题通常是基于管制员的极限工作负荷、各种动态因素或者特殊航路点、航路交叉点的通行能力达到最优的情况进行研究,缺少对多扇区网络的整体地评估与计算。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根据有向图理论以扇区为节点,以连接扇区的航路航线为边建立多扇区网络模型,选取华北飞行情报区的部分扇区进行仿真。首先,通过最大流算法求解出该网络模型的最大流为76.7架/h。其次,根据网络流仿真结果计算出各条边、各个节点的流容比,通过比较分析得出限制扇区网络通行能力的繁忙航路以及繁忙扇区。最后,通过灵敏度分析计算删除不同节点后网络模型的通行能力的变化,进而为扇区通行能力的优化提供了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高速公路混有智能网联车队交通流特性,构建了混合交通流中不同类型车辆随机分布特性的数学解析表达;考虑期望车头间距随速度动态变化的交通流特性,建立了混合交通流中不同类型车辆的跟驰模型.基于此,推导了混有智能网联车队的交通流基本图模型,并对模型参数渗透率p和最大车队规模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随着p值的增加,道路交通流通行能力随之提升,当p0.3时,渗透率增加对于混合交通流通行能力提升效果并不显著,而当p0.5时,混合交通流通行能力随着渗透率增加提升效果显著;另外,随着智能网联车辆的渗透率p增加,车队规模的限制对交通流通行能力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当p0.5时,车队规模宜保持在4~6之间,而p接近1时,车队规模增大对通行能力的提升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1.
道路通行能力是道路设计、管理的最基本参数。文章介绍了利用计算机模拟来研究道路的通行能力 ,符合交通系统真实情况的模拟模型被建立 ,就可以利用计算机的特点对研究的路段进行模拟 ,分析交通流的特性 ,并根据需要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修正 ,优化道路设施设置和公路线形的设计方案 ,提高公路通行能力 ,保证行车安全 ,有效地进行道路通行能力、交通规划、交通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敏捷驾驶在交通流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交通流NaSch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当车辆速度大于车间距时,司机对前车的敏感驾驶随机减速行为,其概率与最大速度驾驶及延迟加速的随机过程不同,由此提出了一维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计算机数值模拟结果得到的基本图显示出交通容量非常接近实测的交通容量,而且还显示出亚稳态特征、滞后效应和相分离现象等复杂的实际交通行为;这都是由于敏感驾驶所导致的,而且表明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演化步骤的顺序对交通流的状态起了很大的作用.并且这样的模型是合理和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给中小城市建立低碳交通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利用美国联邦公路局(FHWA)微观仿真软件TSIS/CORSIM,并结合广东省清远市中心城区的交通调查,建立了清远中心城区路网交通仿真模型,对以现状交通流量为基础设定的5个情景方案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随交通流量的增大,路网的交通排放增加,当增大到1.5倍时,车辆每公里的HC,CO,NOx和CO2排放分别上升8%,12%,12%和29%,当交通流量增加(1.5倍)导致交通拥挤时,额外燃油消耗为225 L,额外CO2排放为518 kg,占总排放的16.3%.  相似文献   

14.
为再现城市平面交叉路口的交通流,建立一种基于细胞方法的交通仿真模型,提出根据优先级进行加速和减速操作的改进模型,实现城市平面十字交叉路口的微观仿真.实验证明,微观仿真能较好地再现城市平面交叉路口的交通状况.  相似文献   

15.
借助智能交通系统(ITS),本文把扩展的车辆跟驰模型应用于双车道,建立根据确定规则进行换道的扩展交通流跟驰模型。通过改变发车车头间距,在开放边界条件下左车道有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重现实际交通中的交通流现象。数值模拟发现:双车道交通流模型能够有效的抑制交通流阻塞,提高交通流量。  相似文献   

16.
在IP over WDM网络的业务疏导中,针对大容量的高优先级业务接入阻塞率很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流量分割的业务疏导机制。该机制将一个业务请求的总流量分割为多个部分,然后根据光路径的传输时延来选择一组恰当的子路径作为业务路由。仿真结果表明,该机制能有效地降低目标业务的阻塞概率,并提高业务接入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流量分割的IP over WDM业务疏导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IP over WDM网络的业务疏导中,针对大容量的高优先级业务接入阻塞率很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 流量分割的业务疏导机制。该机制将一个业务请求的总流量分割为多个部分,然后根据光路径的传输时延来选择 一组恰当的子路径作为业务路由。仿真结果表明,该机制能有效地降低目标业务的阻塞概率,并提高业务接入的 公平性  相似文献   

18.
复杂性和效率均是反映空管系统运行效能的关键特性,掌握两者之间的量变关系,有助于进一步揭示空中交通流的基本属性,提升空中交通的运行效率。基于分形理论,利用离散傅里叶变换计算了航路点系统交通流量时间序列的分形维数,判别交通流的复杂性。然后,选取延误和流容比作为表征交通流运行效率的特征指标。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分析了交通流复杂性和效率之间的量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分形维数和延误、流容比均为正相关,变化速率与加权间隔期望呈负相关:分形维数和延误满足分段对数变化关系,和流容比间局部线性关系显著。根据航路点交通流复杂性和运行效率之间的变化关系,采取相应的流量管理策略,通过有效控制复杂性,提升航路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9.
城市交通微观仿真系统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为基础,采用基于交通流理论的车辆运动模型和计算机仿真理论,构建了城市交通微观仿真软件.该软件具备了路网构造和管理、交通流运行的实时动画仿真、交通控制模拟、数据统计以及开放式交通方案输入等功能.为今后城市交通流仿真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基于热力学熵的交通流模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在分析热力学熵的基础上,讨论了交通流类热力学熵的构造方法,并构造了适用于不同情况下的交通流熵。通过对系统熵变的分析,揭示了交通流熵产生的内部机制,导出了熵产生公式。最后依据熵理论,导出了路段交通系统的交通流状态变化的微分方程,并建立了动态交通流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此法不仅对已有理论具有包容性,而且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