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城市化是人口集聚、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的综合过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红三角”地区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具体表现为综合经济实力低下、中心城市凝聚力低、城市发展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地形地貌的约束等。“红三角”地区应确定城市发展的规模和特色,确定产业发展战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有利于城市化的制度创新,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以长三角区域16个核心城市2003年~2012年的物流空间布局演化特征为基础,从需求、供给、产业环境和政策等4个维度选择了影响物流集聚度的影响因素,并实证分析了这些因素对长三角区域物流空间布局变化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10年来,长三角区域物流的空间布局同时受到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的作用,各城市物流集聚呈现分化态势,经历了"三心多点"到"两极一心多点",再到"一极一团一走廊"的阶段性演化.(2)长三角区域物流空间布局的演化是区域经济增长、人口规模、劳动力水平和交通运输条件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的结果,而第二产业的规模对物流集聚程度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著名战略管理学家哈佛大学的波特(Michae1E.Poter)教授针对国家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概念——产业集群理论。一个产业集群在地域上的相对集中就形成了产业集聚区,集聚区内的企业具有紧密交织的网络,互相间通过合作与交流,发挥规模经济的效益,能够产生强大的溢出效应,带动某一地区的各种产业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一个产业集群在地域上的相对集中就形成了产业集聚区,集聚区内的企业具有紧密交织的网络,互相间通过合作与交流,发挥规模经济的效益,能够产生强大的溢出效应,带动某一地区的各种产业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内外一些学者通过对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发现产业集群对于提升当地旅游产业的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以赤峰市为考察对象,测算其旅游产业集群的集聚度,并分析旅游产业集群带来的经济效应,以期达到推进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对策建议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焦点 服务外包产业 区域篇——园区扫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鸣 《科技智囊》2007,(12):28-35
百花齐放,基地城市竞相争艳在国家政策的大力鼓励下,我国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大连、天津、杭州、厦门、西安和成都等大中型城市的服务外包业务率先兴起,形成了规模较大、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备、产业集聚的专业园区,并且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空间经济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学科,是用来解释产业的空间分布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一系列理论。LS模型是空间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模型,对产业集聚的条件进行了分析。空间的产业集聚是由贸易自由度决定的,与地区市场规模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三区域模型中,根据产业区位和区域收入差异之间的均衡关系,如果中间落后地区市场足够大,并且地区间存在一定的交易成本,降低交易成本的政策就能促使产业向中间区集聚。在对中国东北地区、蒙古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实证分析中发现,蒙古国由于市场太小,交通基础设施也不完善,难以达到集聚条件,因而无法吸引投资。中国可以帮助蒙古国提高经济实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尽快实现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该文在提出产业集聚概念的基础上,指明了分析产业集聚影响因素对于促进河南省产业集聚的发展和进一步提出发展产业集聚的措施及对策起到重要作用,分别阐述了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和经济增长水平、政府政策引导规划、区位优势及交通环境、特色优势资源、市场机制和市场规律等宏观因素和企业决策、经营、管理水平等微观因素如何影响河南省的产业集聚发展,为河南产业集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为河南各地建设更加符合本地发展特点的产业集聚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国内枢纽型门户城市广东省肇庆市为例,选取若干指标,构建该类型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决定肇庆城市竞争力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经济外向度、社会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通达性、城市集聚扩散能力7大要素.结果表明,近年来肇庆市城市竞争力处于稳步提升的发展状态,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其中经济发展支持系统对城市竞争力贡献度最大,经济外向度贡献最小.针对城市存在的问题,就如何进一步提升肇庆枢纽型门户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出了对策建议,即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产业转型与升级,借力"两个空间",促进"大肇庆"建设.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伴随着特色小镇的建设热潮,科技小镇也遍地开花。科技小镇,顾名思义科技是内核,小镇乃形态,两者不可或缺。具体来说,科技小镇是以创业创新的理念、包容开放的态度与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和优美环境为特色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开辟的一个崭新的模式,是依靠企业主体发展,实现规模集聚和产业融合的一种全新的尝试。随着地方各类科技产业政策的相继出台,产业平台和服务功能的不断完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别采用因子分析法和熵值法对2016年全国30个省市的高技术产业集聚程度和高技术产业规模经济程度进行测度。构建计量模型,研究规模经济、运输便利度、人力资本以及城市化水平等对高技术产业集聚度的影响作用程度。结果表明:规模经济、运输便利度、城市化是促进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积极因素;而人力资本水平则对高技术产业集聚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促进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背景下,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环境规制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政策工具,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了现代经济体系的建设,所以,环境规制政策能否有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通过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提到的"2+26"个城市,锁定"领导小组"的计划实施范围,为准自然实验提供了条件.基于2005~2017年的省级数据,以京津冀及周边省(市、自治区)为例,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环境规制政策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环境规制政策能显著促进实验组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水平,并且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性;人力资本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固定资产投资对产业转型升级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城镇化率具有并不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技术创新和对外开放程度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负影响.  相似文献   

11.
哈长—辽中南城市群扩张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东北地区城市扩张无序与经济发展缓慢的症结,基于DMSP, VIIRS夜间影像与城市统计数据,以哈长-辽中南城市群172个区县构建了城市扩张热点等指数,定量揭示了城市群时空扩张路径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城市群扩张在2005—2009年期间达到了高峰,之后扩张速率持续下降,中心城市资源集中,次中心城市发展乏力;城市群扩张整体表现为环哈长-大庆及辽中南经济带为中心的向心集聚特征,其西部比东部扩张快,南部比北部扩张快;城市群扩张的驱动因子整体上以第一、二产业,人口及GDP为主.从时空趋势看,产业结构调整、人口流失及经济增长疲软等是城市扩张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哈长-辽中南城市群未来发展的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建设低碳城市群有利于发挥城市群低碳技术创新的规模效应,共同治理环境污染、减少资源消耗等问题。低碳城市群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实现引导系统、动力系统、支撑系统和保障系统的有机统一。建设低碳城市群是长株潭城市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立足低碳城市群建设四大系统,需要创新规划引导、低碳产业发展、低碳技术创新、低碳金融发展、低碳合作、低碳试点和低碳管理七条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13.
西宁市创新企业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创新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西宁市创新企业的发展能够推动青海省乃至青藏高原创新产业的发展.本文以西宁市主城区创新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核密度分析法、空间集聚程度分析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索西宁市创新企业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影响因素,旨在通过研究创新企业集聚,推动西宁市创新产业的发展水平.结果表明:西宁市创新载体空间分布集聚特征明显;西宁市创新载体呈现"主核心区+双次中心区+周边分散"的空间格局;西宁市创新企业的集聚受多因素共同影响,不同行政区影响程度各异.  相似文献   

14.
王航 《河南科学》2012,(3):376-380
依据有关统计资料及河南省投入产业表(2007),对河南省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投入产出系数的计算等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河南省的产业结构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不相匹配,中原城市群内各市之间的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依然明显.建议采取以中原城市群为依托承接产业转移,选择科学的城镇化道路,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5.
作为长江中上游的中等城市,重庆市万州区近年来一直加快城市化建设,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简称经开区)为代表的产业聚集对万州的城市化发展起到了明显的带动作用。同时,万州的经济发展也反作用于万州产业的聚集。文章分析了万州经开区产业聚集和万州城市化的互动发展,希望为中国内陆地区的中小城市的城市化找到一条科学捷径。  相似文献   

16.
作为后工业社会的主导产业,服务业集聚现象的研究已成为经济地理学、产业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新热点.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而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发展现状,以产业集聚理论为基础,说明安徽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意义,并提出安徽应加强与江浙制造大省的合作、加强自主创新机制的建设等建议,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地区经济和城市群协调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港珠澳大桥是珠江口南部的重要通道,其建成后能提升珠江口西岸地区城市的区位优势,促进城市融合和经济发展,推动珠江口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港珠澳大桥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区域交通需求,改变珠三角地区的交通空间格局。本文从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判断标准出发,分析港珠澳大桥建设及投运对珠江口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效应。  相似文献   

18.
经营城市途径选择已成为实现城市社会经济事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重要问题.为此,选择18个城市的16个社会经济发展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影响四川经营城市的要素进行探讨,找出经营城市的思路,分析经营城市的策略.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经营城市的主成分是城市基本建设、土地与房地产开发、非农业人口,城市产业发展,从而提出了经营城市的策略应是加强城市基本建设,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经营城市土地资源、促进房地产开发,繁荣城市经济、加速城市产业发展,提升城市经济实力、有条件地加快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刘战国 《河南科学》2014,(6):975-979
郑州市在中原经济区、中原城市群中居中心地位.随着我国经济重心西移,郑州市在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战略地位凸显.构建郑州国家级中心城市是大势所趋.规模小、实力弱、层次低是制约郑州中心城市转型升级的主要矛盾,其根源在于城市空间框架小、组织结构不合理.应坚持提升中心、强化核心、放活外围,拓展发展空间,优化空间结构,提升目标定位,加快打造"多中心"大郑州都市区和"多核心"大郑州都市圈,重构一体化中原城市群.  相似文献   

20.
轨道交通在城市内部产生巨量的流动性,而流动与商业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分析流动与商业集聚的关系,对未来地铁站点及附近商圈的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以广州为例,在15个地铁站点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地铁流动性的产生与转换,对地铁流动性因素进行划分.利用主成分回归,构建商业集聚的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因子与商业集聚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讨论了地铁流动因素、商业集聚的空间耦合.结果显示:(1)除站点类型、站点开通时间外,文中划分的与地铁流动性因素与站点商业集聚都存在相关关系;其中,客流与站点商业集聚相关性最强.(2)从地铁流动性因素对商业集聚影响的角度看,流动性因素主要通过2个因子(地铁客流因子、地面基础设施因子)影响站点商圈商业集聚规模.(3)地铁站点市场腹地、客流量、发展历史等共同构成了地铁客流因子,为站点商业带来客流.(4)站点街道长度、地面公交等因素构成地面基础设施因子,为客流影响站点商业提供了地面物质基础,这2个因子共同影响了地铁商业规模.构建的主成分回归模型综合考虑了各流动要素对站点商业集聚的影响,提高了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