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摩尔比为Ti ◇Al ◇TiN=1 1.2 2.7的混合粉为原料,采用真空热压烧结工艺在1400℃保温2 h成功合成了高纯Ti4AlN3块体材料,Ti4AlN3烧结试样结晶良好,晶粒发育完善,内部较为均匀致密,相对密度达到98.5%,具有较高的抗弯强度(384 MPa)、抗压强度(523 MPa)和断裂韧性(6.5(MPa.m1/2)),较低的维氏硬度(2.9 GPa)和抗破坏能力,具备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Ti4AlN3常温电导率和热导率分别为4.6×105(Ω-1.m-1)和12(W.m-1.K-1),其热导率在25~600℃范围呈上升趋势;25~1100℃的线膨胀系数为9.0×10-6K-1,良好的导热性能和高温热稳定性使其可以应用于高温领域。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Ti Al N/Ti N涂层厚度、层数与涂层结构对刀具的磨损、使用寿命的影响,在相同切削条件下,采用有限元软件DEFORM模拟了未涂层刀具、Ti N涂层刀具、Ti Al N复合多层涂层刀具切削45钢的切削过程,分析了不同涂层刀具的温度场、应力场、主切削力与磨损情况分布变化规律,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未涂层处理刀具和Ti N涂层刀具,Ti Al N复合多层涂层能够明显降低刀具切削力、切削热,减小磨损,保护切削刃,提高刀具的使用寿命,对于复合多层涂层刀具的设计与加工工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Al_2O_3 弥散 Ti(C,N)基金属陶瓷刀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Ti(C,N)基金属陶瓷中,通过加入Al2O3弥散颗粒,使材料的硬度和高温性能都得到提高,从而获得更好的切削耐磨性。研究结果表明:Al2O3的引入使Ti(C,N)基金属陶瓷的常温强度和韧性有所下降而硬度和高温力学性能得到了改善。切削试验表明:Ti(C,N)-Al2O3系金属陶瓷比硬质合金、Al2O3-TiC复合陶瓷刀具有更好的切削性能。SEM观察表明:在Ti(C,N)-Al2O3金属陶瓷中,Al2O3与Ti(C,N)有相互抑制晶粒生长的作用,使Ti(C,N)基金属陶瓷的晶粒更细化  相似文献   

4.
以TG-DTA和XRD为分析测试手段,对高温下AlN-ZrO2-N2系统中存在的主要化学反应进行研究.XRD分析结果显示:从室温到1500℃,AlN-ZrO2-N2系统中主要分别存在生成Zr7O8N4、Al2O3 、ZrN和ZrAl3O3N的四种反应;TG-DTA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反应约分别发生在1130℃之前,1130 ~1450℃,和1450℃之后.通过TG-DTA,XRD的分析结果和热力学计算,分别提出了这些相的生成反应方程式.  相似文献   

5.
对大于1、小于等于100的n或大于1、小于等于200的n,得到N4、N2或N中的数用N3中不同的数来线性表达的式子。  相似文献   

6.
采用热压烧结法制备了添加质量分数为10%亚微米Ti(C0.7N0.3)粉末两种组分的Ti(C,N)基复合陶瓷,研究了亚微米Ti(C0.7N0.3)对材料力学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影响.和微米级材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亚微米材料的加入,抑制了基体晶粒的长大,细化了晶粒,使材料的力学性能大幅提高.VC的含量为16%,材料的硬度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Al2O3/Ti(C,N)-Ni-Ti陶瓷复合刀具对淬硬35CrMo合金钢进行连续干切削时各切削参数对切削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切削深度对切削力的影响最显著,切削速度的影响最小.对比研究了Al2O3/Ti(C,N)和Al2O3/Ti(C,N)-Ni-Ti陶瓷刀具的耐磨性能和磨损形态:后者的耐磨性能明显优于前者,其中Al2O3/Ti(C,N)-5%(Ni,Ti)的耐磨性能最高.Al2O3/Ti(C,N)-Ni-Ti刀具的磨损形态主要表现为后刀面的磨粒磨损和疲劳磨损,由于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能有效防止前刀面出现崩刃破损现象,因此具有较高的可靠性,适用于高速切削.在高速切削条件(ap=006mm,vc=2549m/min,vf=009mm/r)下,Al2O3/Ti(C,N)-5%(Ni,Ti)刀具的切削耐用度为150min.  相似文献   

8.
把熟知的正整数集N[1,2,3,…]上的Goldbach猜想推广到整数平方的集合N2[1^2,2^2,3^2,…]上去,得到了一些有趣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热力学计算分析了A1N与ZrO2之间存在分歧的两个固相取代反应方程,并且该计算结果得到了实验验证。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Bayer和Mocellin所提出反应方程式1411.26K能够发生,并且与实验中的TG—DTA和SEM分析结果一致,也就是说Bayer和Mocellin所提出反应方程式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关于整数的平方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借N2 =[12 ,2 2 ,3 2 ,… ]中之数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表达式以及N2 中的部分和表推导出N中之数用N2中之数的和来表达的可能性 ,并提出合理的猜想 .对N3 =[13 ,2 3 ,3 3 ,… ]与N4=[14 ,2 4,3 4 ,… ]也得到一部分类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以Ti2AlC为前驱体、LiF-HCl的水溶液为刻蚀液、KMnO4为氧化剂和锰源,采用溶液-沉积法制备了δ-MnO2/Ti2CTx复合电极材料.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等方法对试样进行了表征; 以镍网为对电极、银/氯化银为参比电极、2 mol·L-1 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在3电极体系中采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当δ-MnO2/Ti2CTx复合电极材料在电流密度为1 A·g-1时,复合材料的比电容高达227 F·g-1.δ-MnO2/Ti2CTx是一种性能良好的电化学电极材料,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以Ti2AlC为前驱体,以盐酸与氟化锂的溶液为刻蚀剂,在40 ℃磁力搅拌条件下,刻蚀48 h制得Ti2CTx材料.分别采用N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和透射电镜等方法对试样的比表面积、孔分布、晶相结构、形貌特征等物理性质进行了表征; 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Ti2CTx材料在2 mol·L-1 KOH溶液中的电化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Ti2CTx是2维层状材料,在电流密度为1 A·g-1时,该材料的比容量为119 F·g-1,经10 000次充放电循环后,比容量保留率为98%,且保持较高的库伦效率.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Ti/SnO2-Sb2O3和Ti/SnO2-Sb2O3/PbO2-Fe电极,以酸性橙II、茜素红、亚甲基蓝作为研究对象,考察电催化氧化法对不同染料的模拟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经60min电解后,初始浓度同为100mg/L的模拟废水,酸性橙II的去除率在80%左右,茜素红的去除率均在65%以上,亚甲基蓝的去除率仅为45%左右。结合染料的化学结构,对电催化氧化法降解酸性橙II的效果要比茜素红和亚甲基蓝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Ti(C,N)基金属陶瓷的性能与发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Ti(C,N)基金属陶瓷是 2 0世纪 7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型工具材料 ,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 ,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概述了 Ti(C,N)基金属陶瓷的发展过程和研究现状 ,总结了有关金属陶瓷的研究成果 ,并指出了 Ti(C,N)基金属陶瓷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双靶反应溅射Ti-B-N复合膜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基片架旋转的多靶磁控溅射仪,通过六方氮化硼(h-BN)和Ti靶反应溅射制备Ti-B-N复合薄膜,并用AES、XRD和TEM等方法研究了薄膜的微结构.结果表明,室温下沉积薄膜均呈非晶态,经过400°C热处理薄膜晶化.基片加热为400°C沉积的薄膜则已晶化,TEM分析确定薄膜结构为TiN结构.显微硬度表征发现,室温沉积Ti与h-BN的原子数约为2∶1时的薄膜达到最高硬度HK2600.  相似文献   

16.
纳米复合Ti(C,N)基陶瓷烧结晶粒长大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材料热力学原理,推导出纳米复合Ti(C,N)基金属陶瓷烧结过程中,晶粒生长速度与大、小颗粒半径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纳米复合金属陶瓷在烧结的开始阶段,大晶粒的长大速度呈加速趋势,当大晶粒长大到一定程度时,其长大速度达到最大值,随后,速度逐渐减慢.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脉冲烧结等方法有可能进一步减小小颗粒的半径.Mo、WC、TiN的加入,抑制了沉淀—析出过程的进行,对晶粒的长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处理偶氮类印染废水,采用电化学催化氧化的方法,以具有典型偶氮结构的甲基橙模拟废水为处理对象,使用Ti/Sb-RuO2电极和Ti/Sb-RuO2/Co-Mo电极,分别研究了电流密度、降解时间、极板间距、pH值对甲基橙溶液脱色效果的影响,并优化出最佳的处理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使用Ti/Sb-RuO2/Co-Mo电极在电流密度为100mA/cm3,降解时间为15min,极板间距为1.5cm,pH值为6.0条件下,甲基橙的脱色率可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8.
Si含量和基片温度对Ti-Si-N纳米复合薄膜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多靶磁控反应溅射方法沉积了Ti-Si-N系纳米复合薄膜。采用电子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S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显微硬度仪分析Ti-Si-N系薄膜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以及基片温度对薄膜微结构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薄膜中的Si以非晶Si3N4形式抑制TiN晶粒的生长,使之形成纳米晶甚至非晶;薄膜硬度在a(Si)=4.14%时达到最大值(36GPa),继续增加Si的含量,薄膜硬度逐渐降低。基片温度的提高减弱了Si3N4对TiN晶粒长大的抑制作用,因而高的沉积温度使薄膜呈现出硬度峰值略低和硬度降幅减缓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兼有金属和陶瓷性能的Ti3SiC2是一种三元层状碳化物材料,既有象陶瓷那样的高温性能,又有类似金属的导热性和导电性,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机械合金化和反应烧结是制备Ti3SiC2的重要方法。文中介绍了Ti3SiC2结构、性能,以及制备Ti3SiC2的一些粉末冶金方法。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工艺参数对TiN燃烧合成过程的影响,探讨了C引入后得到纤维状TiC及原位复相材料的工艺途径.结合相平衡分析了TiN的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