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金鱼草下胚轴为外植体,培养于附加不同激素浓度组合MS固体培养基上.其外植体对激素的反应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在附加2,4-D培养基上,下胚轴可诱导形成淡基色愈伤组织,但不易分化;培养于附加BA培养基上,外植体可诱导产生丛生不定芽.将不定芽转移至附加NAA培养基上,可诱导根的形成.细胞学观察证实下胚轴不定芽的发生起源于表皮细胞  相似文献   

2.
甜瓜子叶不定芽分化过程中PAL活性和木质素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组织培养的方法使甜瓜子叶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继而在分化培养基上形成不定芽。以此为系统,测定不定芽发生过程中PAL活性变化和木质素含量变化。以肉桂酸、香草酸、苯甲酸、阿魏酸和咖啡酸为抑制剂,研究它们对不定芽发生的影响以及对系统中PAL活性变化和木质素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五种抑制剂均抑制不定芽的发生。PAL活性,木质素含量和愈伤组织分化成管胞、不定芽发生四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利用扫描电镜对黄槐叶片培养中形态分化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叶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时,细胞最初进行无丝分裂其中有类似酵母的“出芽”方式的无丝分裂;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不定芽的过程中,最初愈伤组织表面分化出球状体,它为一顶端凹陷,具有分化潜力的细胞团,其顶端可以分化形成不定芽原基,最后发育成不定芽。球状体可以看成是具有形成不定芽能力的繁殖单位,将具有球状体与芽的愈伤组织进行继代培养,可以大量快速繁殖黄槐幼苗。  相似文献   

4.
油菜花序轴薄层切段在MS培养基上经诱导能产生愈伤组织,再经分化长出不定根与不定芽.本文研究了外植体愈伤组织形成,细胞启动的形态学特征及根芽分化的特点.实验证实花序轴启动部位多在表皮下的皮层薄壁细胞.启动细胞脱分化形成分生细胞团、分生细胞层,进一步长成愈伤组织突起.大多数分生细胞团可直接分化为不定根、不定芽.一般不定根为内起源,但亦有外起源,而不定芽多为外起源.  相似文献   

5.
南蛇藤茎段培养中芽的形态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对南蛇藤离体茎段培养中不定芽的形态发生所进行的研究。以MS基本培养基附加萘乙酸(NAA)0.01毫克/升和6-苄基嘌呤(6BA)2毫克/升进行培养,结果大量地促进了芽的发生。单独加入细胞分裂素6BA2毫克/升,也能促进芽的分化,如果同时加入低浓度生长素NAA,更有利于芽的形成。由茎段表面得到的肿胀状愈伤组织,较专一地起源于远离茎段切口的表皮或下皮层细胞。不定芽一般来自于愈伤组织表层的分生细胞团,有时芽原基的诱导还与维管组织结节有联系。芽原基可以起源于表皮细胞或下皮细胞,然从下皮细胞诱导来的芽,其芽的生长更为迅速。  相似文献   

6.
分别用仙客来种苗的子叶和叶柄作为外植体,培养在附加2,4-D,细胞分裂素和细胞激动素的1/2MS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的发生,研究了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形成过程中的组织细胞学变化,对两种不同外植体不定芽发生过程中的切片观察表明,两种外植体的组织脱分化始于维管束周围的维管束鞘细胞,然后开始分裂的是与其临近的薄壁细胞并能很快形成胚性分生细胞团。经30d左右的培养,进一步分化形成芽原基。子叶愈伤的芽原基通常出现在愈伤的边缘,叶柄脱分化比子叶快,不定芽可以起源于表层的分生细胞团,也可以由愈伤深处的人生组织分化而形成。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甘薯外植体在不定根和不定芽分化过程中内源ABA、GA3和iPAs含量变化的规律.甘薯外植体中内源激素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不定根和不定芽分化的难易.内源ABA和GA3含量高的茎段外植体易于产生不定芽的分化,内源iPAs含量高的茎段和叶柄外植体易于诱导不定根的分化.在甘薯外植体离体培养过程中,当不定根或不定芽形成时,内源ABA、GA3和iPAs含量最高,而当不定根或不定芽形成之后,内源ABA、GA3和iPAs含量下降,说明内源激素在甘薯外植体不定根和不定芽的启动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番茄幼叶或幼茎外植体在BA2mg·L ̄(-1).IAA0.2mg·L ̄(-1)的MS培养基中诱导产生大量不定芽和芽丛,将不定芽转移到IAA0.2mg·L ̄(-1)的MS培养基中,由切口直接产生大量不定根。不定芽分化过程中,5~10d之内过氧化物同工酶活性增强,条带增多.在进一步的发育过程中、同工酶酶谱变化较为平缓。当愈伤组织上不定芽增多时,过氧化物同工酶条带有减少的趋势,相应的强度也有所降低。对番茄组织培养中基因型的影响,以及过氧化物同工酶在不定芽分化过程中可能的作用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华黄芪离体形态发生过程中生理生化特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华黄芪幼苗茎段培养在附加1.0mg/L 6-BA的MS培养基中可形成大量愈伤组织,继而形成大量不定芽。在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酯酶(NES)的活性变化均呈上升趋势;同时,电泳扫描图谱表示,酸性蛋白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出现了新的扫描峰,而超氧化物歧化酶、酯酶同工酶扫描峰减少,在不定芽形成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几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浓度细胞分裂素BA或TDZ与生长素NAA或IBA组合对二球悬铃木种子苗所繁殖植株的叶片分化不定芽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二球悬铃木种子苗所繁殖植株的叶片形成不定芽的最佳激素组合为3 mg/L BA和0.5 mg/L IBA;不定芽的诱导效果与植株的繁殖代数有关,在60 d的培养过程中,繁殖6代、10代、15代和20代的不定芽形成率分别为47%、44%、40%和38%.所有长达1 cm的不定芽在含2 mg/LIBA和1 g/L活性炭的培养基上培养20 d均生根良好.经过炼苗后,再生植株的移栽成活率达到92%.  相似文献   

11.
芡实的根系主要由不定根组成。不定根起源于叶柄基部膨大处外侧的薄壁细胞组织中。根的表皮、皮层、维管柱和根冠起源于根顶端的同一原始细胞层。不定根无根毛,六原型。次生根由邻接原生木质部的辐射角尖端的中柱鞘细胞和内皮层细胞共同分裂分化形成。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蒲菜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蒲菜不定根根冠、皮怃、维管柱起源于顶端分组织中各自大独立的3层原始细胞,表皮与皮层起源于共同的原始细胞,不定根具根毛,维管束为多原型。生长锥原套为2层,茎的维管束均分散在基本组织中,分为中央维管束和周围维管束,蒲叶两面均具栅栏组织,为等面叶,两表皮气孔器密度相似。  相似文献   

13.
百脉根的子叶,下胚轴,根在含BA,KT,ZT或TDK的MS培养基上均可直接成苗。芽分化频率与添加在培养基里的激素种类密切相关激素浓度对芽的分化和苗的形态影响极大。再生植株经不定芽和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形成。体细胞起源于单细胞,其发育过程与合子胚相似。  相似文献   

14.
栝楼的根段及根尖培养与器官发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离体培养栝楼的根段和根尖均能诱导产生不定芽.其发生部位在根尖端的0~3mm以内;最佳条件为:从茎尖或茎节段在含有NAAlmg/L的MS固体培养基上8d产生的不定根上截取长约0.5cm的根尖,接种在MS BA4mg/L的培养基上光下培养,可长出不定芽.  相似文献   

15.
给出了旱柳体外培养的方法:9月份至12月份采集1~2 a生枝条上带腋芽的茎段,经过筛选确定MS+0.5 mg/L 6-BA+0.1 mg/L NAA为最佳诱导培养基,平均每个芽点产生的不定芽数量为3.5个,20 d后苗高为1.8 cm;不定芽在MS+0.1 mg/L 6-BA+0.2 mg/L NAA培养基中继代增殖及生长较好,为适宜的增殖培养基;在形成的不定芽中有些不定芽起源于单株苗的切口基部,因此,初步建立了旱柳的直接分化再生系统,可为旱柳的遗传转化等研究奠定基础.经过壮苗处理的幼苗在MS+0.2 mg/L NAA培养基上的生根率达100%,且生根量多,幼苗生长健壮.生根苗移栽至V(草炭土)V(河沙)为3 1的混合基质中,60 d后成活率为90%左右.  相似文献   

16.
海棠果插穗扦插生根过程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解剖学角度观察了海棠果插穗不定根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1)海棠果2年生插穗茎内无潜伏根原基,不定根由诱生根原基发育形成,诱生根源于初生射线与维管形成层交汇处细胞的分裂分化。大约经15d,不定根原基发育为幼小不定根并伸出周皮之外。(2)愈伤组织内有些细胞分化为具螺纹加厚的厚壁细胞,在愈伤组织内未发现根原基。  相似文献   

17.
番茄离体培养的形态发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番茄下胚轴、子叶、叶柄不同类型外植体离体培养中有关细胞启动、分裂、分化以及器官发生作了细胞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番茄不同类型外植体在不同样的培养条件下,愈伤组织生长表现明显差异:下胚轴、子叶诱导产生愈伤组织时,细胞启动早,生长快,分裂方式基本为无丝分裂;下胚轴诱导愈伤组织形成时,细胞不规划的无丝分裂少于子叶,故下胚轴离体培养得到正常芽的比例高于子叶;番茄离体培养中不定芽通常发生在愈伤组织的周边区,也可起源于维管组织结节周围,形成层状细胞。不定根则由茎中柱鞘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驱蚊草组织培养及其再生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驱蚊草离体叶片和茎段的培养及植株再生的研究,成功地建立了驱蚊草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体系.用0.1%升汞对叶片、叶柄和茎段进行消毒,最佳消毒时间分别为6.5、6.0、7.0 m in;叶片和茎段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 S BA(1.0 m g/L) NAA(1.0 m g/L),叶柄为M S BA(0.5 m g/L) NAA(0.5 m g/L);不定芽的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 S BA(0.75 m g/L) NAA(0.6 m g/L) GA3(0.2 m g/L),增殖倍数为6.1;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 M S培养基,生根率92%,平均每株生根数为10条.  相似文献   

19.
茭白生育过程可分为四个时期:萌发期、分蘖期、苗端增粗期、休眠期。生长锥在各阶段始终保持原套—原体结构,原套两层细胞。叶原基发生的最初标志是原套细胞在叶原基发生位点上的平周分裂。最初的腋芽原基发生在苗端倒数第3间隔期所形成的幼叶叶腋内,发生的早期出现壳状区结构,促仗腋芽原基外突。不定根发生的最早阶段约在苗端倒数第5节间的上部,起源于幼茎外围堆管束的外侧一层薄壁细胞。茭瓜是茎的变态,它的侧生腋芽退化,没有膨大。茭瓜的膨大可归因于:基本组织的细胞分裂、细胞体积增大和胞间隙扩大等。茭白苗端的淀粉分布及消长规律与苗端的分区结构和器官发生都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