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近20年来,环境压力与经济发展的退耦研究成为西方环境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大,开展环境压力与经济发展的退耦研究,对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介绍环境压力与经济发展退耦理论基础上,以重庆都市区为例,构建环境压力与经济发展耦合的PSR框架,应用退耦分析方法建立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退耦的指标体系,并对1996—2007年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退耦状态及趋势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2007年与1996年比较,重庆都市区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总体退耦指数达0.567 3,呈较弱退耦状态,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所缓和,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缓慢增强;2)重庆都市区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退耦水平存在着指标间和时间上的差异;3)推动重庆都市区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退耦的主要因素是产业结构调整、环境保护政策、环保投入、科技进步等。基于PSR框架的退耦思想及分析方法,可以有效监测评价技术、政策、行为导向等在推动环境压力与经济发展退耦中的作用,这对探索我国环境压力与经济发展退耦的有效路径、推进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重庆三峡生态经济区的19个区县为研究对象,根据该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情况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从生态农业生产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生态可持续性三方面构建生态农业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SPSS因子分析方法建立生态农业可持续性评价模型,实现对重庆三峡生态经济区各区县生态农业可持续性的综合评价,为生态农业建设提供一定依据.结果表明,受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集约化水平、土地资源丰度和农业生态环境影响,19个区县间农业生态可持续性差异较大,长寿区综合得分最高,为1.124,奉节县、酉阳县、巫溪县、巫山县、城口县生态农业可持续性最低.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耦合过程与解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视角, 系统探讨 2005 年以来北京市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耦合、解耦过程, 得到如下结论。1) 2005—2017年, 北京市农业发展水平先增强后减弱。经济产出特征与农业发展特征相似; 农业社会发展水平指数先快速减小后缓慢提升, 但总体减弱; 产业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2) 农业资源环境压力先增强后减弱。资源承载及消耗指数与压力指数的变化趋势相同, 且对农业资源环境压力指数的影响明显; 环境污染指数逐年下降。3) 全市资源环境压力与农业发展之间经历了“最不利状态→理想状态→相对乐观状态”的动态演变, 解耦和耦合状态并存, 并以解耦状态为主。在未来农业转型升级进程中, 仍需注重农业生态化发展及其多功能价值的挖掘, 促进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有序平衡。  相似文献   

4.
基于P-S-R模型,构建了研究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突变级数法对其2000-2009年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福州市生态安全隶属度在2000-2005年间呈上升趋势,而在2005-2009年则出现快速下降,研究区生态安全水平在2005年有明显突变.通过对其压力源及状态响应分析表明:海西高速建设进程中,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密度增长过速,相应的资源、社会和环境压力激增致使生态环境的压力安全隶属度和状态安全隶属度下降,从而导致生态安全出现突变.  相似文献   

5.
基于P-S-R模型,构建了研究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突变级数法对其2000-2009年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福州市生态安全隶属度在2000-2005年间呈上升趋势,而在2005-2009年则出现快速下降,研究区生态安全水平在2005年有明显突变.通过对其压力源及状态响应分析表明:海西高速建设进程中,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密度增长过速,相应的资源、社会和环境压力激增致使生态环境的压力安全隶属度和状态安全隶属度下降,从而导致生态安全出现突变.  相似文献   

6.
依据PSR模型构建资源枯竭型城市环境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云模型和属性识别理论动态评价了铜陵市环境经济系统脆弱性,并运用脱钩理论分析了环境系统、经济系统及环境经济系统内部子系统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005年~2014年,铜陵市环境系统呈高度、中度脆弱性,下降趋势缓慢;经济系统脆弱性高度运行,下降趋势缓慢;环境经济系统各年脆弱性等级居高不下;环境压力与环境响应总体呈进化依赖态势,佐证环境状态趋优对环境治理及环保投入的高度依赖性.经济压力与经济响应呈依赖与脱钩交错变化态势,佐证经济转型内在与外在阻滞力量的错综复杂性.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总体以强脱钩为主,即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同向趋优发展,表征环境科技和环境教育对环境改善的大于单纯环保经济投入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耕地生态风险评价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文章以2005-2014年广州市耕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广州市耕地生态风险形成的生态风险因子;从自然压力生态风险、经济压力生态风险、社会环境压力生态风险3方面,共选取22个指标来构建广州市耕地生态风险评估体系,对广州市耕地生态风险进行定量评价及分析.结果表明:①广州市耕地生态风险形成的生态风险因子包括:产业结构升级、人口增长、土壤污染和耕地非农化,其中人口数量与耕地数量是直接呈负相关关系,人口因素对耕地变化量的影响最显著;②在2005-2014年10 a间,广州市耕地自然压力生态风险和经济压力生态风险总体呈下降趋势,社会环境压力生态风险呈波动上升趋势,耕地的社会环境压力生态风险自2005-2014年增大了3倍,近3 a依然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09-2017年关中城市群脱钩指数的阶段性变化,说明其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的时空变化状况,并以此表明该城市群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时空特征.方法 建立Tapio脱钩模型,定量计算关中城市群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 (1)在时序发展特征上,关中城市群脱钩水平整体上稳步发展,在 t3 时期基本实现经济发展可持续;(2)在空间发展特征上,地区差异不断缩小,脱钩水平表现为轴带状和团簇状聚集.结论 脱钩状态的变化主要有赖于经济增长的变化,即经济发展是关中城市群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9.
利用生物免疫学原理构建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的免疫学模型,建立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深圳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进行定量化评价,研究城市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的支撑作用.结果表明:1996—2008年深圳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先降后升,压力则呈上升趋势,承载力的变化与压力增长呈现相互交织变化状态,压力的持续增加有超过城市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岩溶地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以遵义市为研究区,基于PSR模型构建岩溶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计算权重,以综合指数模型评价2004—2015年遵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指数,结果表明:2004—2015年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压力、状态和综合指数均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2004—2013年可持续利用发展水平处于轻度失调阶段,2014—2015年可持续利用发展水平处于中级协调阶段,水资源与经济、环境发展从轻度失调转变为中级协调;并对遵义市水资源治理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运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实证研究重庆1980~2006年货币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重庆经济增长与货币市场发展之间存在着长期的稳定关系;经济增长是货币市场发展水平提升的重要原因,货币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经济增长与货币转化效率之间的因果关系也不显著。显然,重庆经济增长与货币市场发展之间缺乏协调机制。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对重庆市经济增长总量描述的基础上,构建了经济增长计量经济模型,利用重庆市1952年以来,重点从1978年以来的区县横截面数据、时序数据和板块(Panel)数据对重庆市经济增长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考察了技术进步、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变化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和各自的贡献,同时对重庆市各区县经济是否收敛性进行验证,得到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3.
影响重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是该地区人力资源素质低下,在"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时代,开发人力资源势在必行.文章分析了重庆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及其现状,并提出了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最重要战略资源。文章从系统组成、层次结构、学历、年龄结构、类型结构和行业分布等5个方面调查分析了重庆市高层次人才现状的数量特征,根据这些特征,提出了加快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改善高层次人才结构的几个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ESDA与GIS技术,利用三峡库区重庆段各区县1998-2011年人均GDP数据,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及其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重庆段经济空间分异明显且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在整体格局上呈现出一定的集聚态势;全局上看,三峡库区重庆段经济相对差异在缩小,从局部来看,空间集聚表现在重庆主城和渝东北库区,而库区中段的集聚态势表现不强烈;万州区在有关政策扶持下,经济发展加快,有望成为带动渝东北库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16.
宜宾市经济发展综合优势分析及战略选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宾市地处川、滇、黔、渝4省市结合部,经济区位条件优越,是长江产业带西延的最优增长极。区内资源配套组合优势明显,开发利用潜力大,是宜宾市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近年来,宜宾市支柱产业迅速崛起,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未来宜宾市在经济发展战略上应以建设大基础为突破口,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开放型区域经济,实现经济总量超常规、跨越式增长,加强地区间的分工与协作,形成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整体优势。  相似文献   

17.
科技服务业对于推动自主创新、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十分重要。本文基于重新构建的2017年重庆市41部门科技服务业投入产出表,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对重庆科技服务业的产业关联与波及效应进行定量分析,并与2012年重庆市投入产出表中科技服务业相关指标对比,揭示重庆科技服务业与相关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对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重庆直辖10年区县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1997-2007年数据,采用区位商、库兹涅茨比率及层次聚类法对重庆市40个区县进行了综合评价.1997年以来,全市大体可划为4个经济发展类型区:快速发展的发达区、稳定增长的次发达区、快速上升型的中等发达区、低水平的欠发达区,同类地区之间经济差距在逐步缩小,而不同类地区间经济差距小幅扩大.总体结论表明,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内部的经济差距在缩小,但3大区间的经济差距并没有随着重庆直辖而逐步缩小,呈现出扩大的趋势.此外,从经济文化基础、环境承载力及政府区域发展政策的差异等方面进行了成因分析,亦提出了相应对策,即放大政策效应和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对口支援长效工作机制、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扶持龙头产业和特色产业,构建完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9.
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内陆中的经济开放高地,对周边地区有较强辐射影响能力.产业集聚在重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经济发展中都扮演着特殊的角色.以重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集聚为研究对象,采用1999-2011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区位商与计量经济模型测算产业集聚对重庆经济发展影响作用,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废润滑油处理处置现状与可持续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重庆市废润滑油处理处置现状进行了调研,着重分析指出了现行废润滑油处理处置方式存在资源极大浪费和对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危害两方面的负面影响,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立完善的废油回收网络、促进废油再生规模化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