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0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利用一些变色酸单偶氮化合物测定铬(Ⅲ)的分析方法.在醋酸一醋酸钠缓冲介质中.变色酸2C、铬蓝SE、酸性铬深蓝、铬偶氮酚KS、酸性铬蓝K与铬(Ⅲ)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稳定的有色鳌合物,摩尔吸光系数最高可达 2.24×10~4 L·mo1~(-1)·cm~(-1).以铬(Ⅲ)-铬蓝SE体系为例,测定了鳌合物的组成,研究了干扰离子的影响及消除方法,用氢氧化铍共沉淀法分离富集了水中的铬(Ⅲ),使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很高的灵敏度,用于天然水、废水和合成水样中痕量的铬(Ⅲ)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新显色剂DCS-偶氮胂与铬(Ⅲ)的显色反应.在乙酸-乙酸钠缓冲介质中,在乳化剂OP存在下,试剂与铬(III)生成蓝紫色络合物,λmax=620nm,ε=2.46×104L·mol-1·cm-,铬(Ⅱ)量在5.0-50μg/25ml间符合比尔定律,络合比1 : 2.该体系灵敏度较高,选择性好,用于生物样品中铬(Ⅱ)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光度法测定常量铬(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pH=3.0~5.0,Cr(Ⅱ)与EDTA和溴代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生成紫红色三元络合物.其最大吸收峰在560nm,摩尔吸光系数ε=6.45×102 L.mol-1.cm-,铬(Ⅱ)量在0~22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用于磷铁矿中铬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铕(Ⅲ)与5-Br-PADAP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8.05的NH4Cl-NH3·HzO缓冲体系中,铕(Ⅲ)与5-Br-PADAP进行最佳络合.最大吸收波长λmax=60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4.67×104L·mol-1·cm-1,铕(Ⅲ)含量在0-1.52μg·mL-1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5.
基于白杨素-铬(Ⅲ)二元配合物的荧光增敏效应,提出了一种测定环境水体中痕量总铬的荧光新方法.在含一定量甲醇的pH=3.5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铬(Ⅲ)与白杨素能形成1:3的二元荧光配合物,其最大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260 nm和429 nm.在优化的测定条件下,铬(Ⅲ)含量在0.480~15.6μg·L-1范围内与荧光强度F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F=211+46.0 C,相关系数r=0.999 3,方法的栓出限为0.216μg·L-1(3σ).将样品中的铬(Ⅵ)还原至铬(Ⅲ)形态后再用本法进行测定即得总铬量.对环境水体的电镀废水、黄河水和自来水中总铬测定的回收率为97%~103%;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测定操作简单、快速、适用性强.  相似文献   

6.
在pH 3.50酸性介质中,Cu(Ⅱ)和Fe(Ⅲ)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存在下与5-Br-PADAP生成有色配合物.有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都位于570 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7.96×104 L·mol-1·cm-1和6.30×104 L·mol-1·cm-1;Cu(Ⅱ)在0~13 μg/25ml,Fe(Ⅲ)在0~18 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用拟定的方法测定了铝片和水样中的Cu(Ⅱ)和Fe(Ⅲ),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关于微量铬的测定近年来有较多的报道。本文对Cr(Ⅲ)—ACBK—CTMAB体系的显色反应作了研究,拟定了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存在下,酸性铬蓝K(ACBK)光度法测定微量铬的具体条件,该法表观摩尔吸光数可达2.34×10~4mol~(-1)·cm~(-1),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20nm,线性范围为0~31μg/50ml。  相似文献   

8.
经实验发现2-(3,5-二溴- 2-吡啶偶氮)- 5- 二乙氨基苯酚(简称 3,广-Br2 - PADAP)与六价铬和三价铬在加热的情况下均生成稳定的络合物,其摩尔吸光系数分划为8.6×104 和7.7× 104 ,为目前分光光度测定铬的最灵敏方法之一。 我们就络合物的形成条件、性质、组成及反应机理作较为详细的研究。实验表明,络合物形成的最佳酸度为PH3 .3-4.0.Cr(Ⅵ)的络合物组成为Cr(Ⅵ)。R=1:1;Cr(Ⅲ)的络合物组成为Cr(Ⅱ):R=1:2。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92纳米处,而且吸收光谱极为相似。 络合物在弱酸性介质中形成之后甚为稳定。实验表明络合物不被2N的…  相似文献   

9.
光度分析法测定制革废水中的铬(Ⅲ),在表面活性剂吐温—40的存在下,可使测定的灵敏度大大提高,测定的选择性、抗干扰性和显色稳定性等方面大有改善。废水中铬(Ⅲ)经氧化处理后与二苯氨基脲反应生成紫红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λ_(max)为540nm,摩尔吸光系数2.25×10~5L·mol~(-1)·cm~(-1),铬的浓度在0.02~1μg/ml之间符合比耳定律。  相似文献   

10.
分光光度法测定Fe(Ⅲ)-二甲酚橙显色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 5× 10 -2 mol·L-1HCl溶液中 ,二甲酚橙与Fe(Ⅲ )生成紫红色络合物 ,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 6 0nm处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 =2 .0× 10 4L·mol-1·cm-1.Fe(Ⅲ )含量在 0~ 2 .4mg·L-1范围内符合Beer定律 .用于水样中微量铁 (Ⅲ )的测定 ,结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1.
在NH4C l-NH3.H2O缓冲溶液介质中铬(Ⅲ)能使荧光试剂水杨醛缩氨基硫脲荧光强度降低,降低的程度随铬(Ⅲ)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据此建立了测定痕量铬(Ⅲ)的荧光分析方法.其铬(Ⅲ)的量在20.0~260.0μg/L范围内与△F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13.6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2.12%.该方法操作简便、反应迅速、灵敏度高,可直接用于自来水,池塘水及工业废水中铬(Ⅲ)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导了另一个新的增敏型多元惰性铬(Ⅲ)显色配合物体系。当两性增敏剂烷基二甲氨基乙酸作为<铬(Ⅲ)—铬菁R—增敏剂>体系中的增敏剂时,此显色体系的灵敏性虽比前文所报导的显色体系稍低一点,但对某些外来离子的选择性来说,自有其优点;况且当烷基为十四烷基及十六烷基时,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1.22×10~5及1.14×10~5,灵敏性仍比其它已报导的体系为佳。探索了形成此多元惰性显色配合物的形成条件、组成及其在测定微量铬时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比较了多种增敏剂对铬(Ⅲ)与铬天青S的显色反应的增敏效应,并考虑利用铬(Ⅲ)配合物的动力学惰性以提高显色反应的选择性。本文提出了“铬(Ⅲ)—铬天青S—溴化烷基二甲氨基乙酸”体系新的增敏型多元配合物。研究了形成这个体系配合物的最佳条件及配合物的组成。证明增敏剂CDMAA或TDMAA很适于分光光度测定微量铬,具有高灵敏性及选择性。当CDMAA或TDMAA用作增敏剂时,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1.56×10~5或1.88×10~5。这两个增敏剂的增敏效应高于以前已见诸报导的各种增敏剂。  相似文献   

14.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3种铬(Ⅲ)染毒水平(0.2、1、5,g/kg)的土壤,在不同染毒时间(1、5、10、15、20,d)下,土壤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脲酶活性的变化,以期为铬(Ⅲ)污染土壤的环境风险评价、环境修复提供酶学指标.结果表明,铬(Ⅲ)的存在对土壤脲酶的活性总体起激活作用,但随染毒时间的延长活性逐渐降低.对碱性磷酸酶而言,3个染毒水平第1天均表现为抑制作用,且抑制程度与染毒水平成正比,其余染毒水平或染毒时间,表现为不规则的激活或抑制作用,到实验结束的20,d时,染毒土壤(1、5,g/kg)酶活性与未染毒土壤酶活性接近,表现出对铬(Ⅲ)具有一定的耐受性.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对铬(Ⅲ)的存在较为敏感,其活性与染毒水平(除1、5,d外)呈显著负相关,可考虑将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作为土壤铬(Ⅲ)污染评价和预测的生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复合外源镉(Ⅱ)铬(Ⅲ)污染在红壤中的老化过程以及与单一外源镉铬污染的差异,在未受污染的红壤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镉(0、1、5、10、20和40 mg/kg)以及铬(0、100、200和400 mg/kg),在老化的第1、3、7、15、30、60、90 d取样,采用BCR分级提取法分析镉、铬在红壤中的赋存形态,并采用四种动力学方程拟合老化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外源镉、铬进入土壤后发生形态再分配作用。随着老化时间延长,重金属与土壤的结合强度不断增加,总再分配系数不断降低。老化过程可分为快反应阶段和慢反应阶段。Elovich方程拟合镉铬的弱酸可提取态和残渣态的变化效果最好。90天老化后,土壤中镉的主要赋存形态为弱酸可提取态,铬的主要赋存形态为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外源重金属污染水平越低,总再分配系数越小,结合强度系数越高,表明低外源污染水平的镉铬形态再分配作用效率更高,与土壤组分的结合更紧密。镉-铬复合污染组的总再分配系数比对应的单一污染处理组低4. 2%~25. 0%,结合强度系数比对应的单一污染处理组高9. 3%~47. 0%,这说明复合外源镉铬污染较单一外源镉铬污染的形态再分配效率更高,与土壤组分结合更紧密。外源镉的加入可促进外源铬的老化过程,外源铬的加入亦可促进外源镉的老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导了在硫酸介质中,DSPCF 与 Cr(Ⅵ)反应,Cr(Ⅵ)将其氧化而使红色逐渐减褪。利用此褪色反应,探讨了测定 Cr(Ⅵ)的条件,提出了环境保护中测定微量 Cr(Ⅵ)的新的光度分析法,其摩尔吸光系数ε(470)=5.5×10~1l·mol~(-1)·cm~(-1),铬含量在0.2~10.0μg 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在水样测定时,变异系数为0.74~1.31%。方法简便快速,选择性好。  相似文献   

17.
锰(Ⅶ)的还原电势太正,在极谱上要用铂电极,而锰(Ⅱ)在氨一氯化铵底液中还原为金属(E(1/2)=-1.65伏,对饱和甘汞电极)灵敏度不到10~(-4)M.Mojzis、Riha、Issa和Nightingale先后在碱性三乙醇胺中得到锰(Ⅲ)络离子还原为锰(Ⅱ)的可逆极谱波(E(1/2)=-0.50伏),浓度可测至2·10~(-4)M,本文利用这可逆波在高碘酸盐存在下的催化波,提高测定锰的灵敏度达10~(-5)M.方法应用于纯物质中微量锰的测定,并讨论了催化波的机理.  相似文献   

18.
:在 p H3 .50酸性介质中 ,Cu( )和 Fe( )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Tween-80存在下与 5-Br-PADAP生成有色配合物 .有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都位于 570 nm处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 7.96× 1 0 4 L· mol-1· cm-1和 6.3 0× 1 0 4 L· mol-1· cm-1;Cu( )在 0~ 1 3μg/2 5ml,Fe( )在 0~ 1 8μg/2 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用拟定的方法测定了铝片和水样中的 Cu( )和 Fe( )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污水中微量铬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二溴硝基偶氮氯膦分光光度法测定污水中微量铬的新方法。实验表明,pH值在2.7~3.8时,铬(Ⅲ)与二溴硝基偶氮氯膦生成1:2的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624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1×104L.m o-l 1.Cm-1,铬(Ⅲ)在0~20μg/25m 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用于污水中铬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在pH值为1.0 的HCl溶液中,采用CL-磷酸三丁酯(TBP)萃淋树脂分离富集Cr(Ⅵ)和Cr(Ⅲ),并用对氨基-N,N-二乙基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三价铬和六价铬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法在最大吸收波长554 nm处的表观摩尔吸收系数为3.4×104 L·mol-1·cm-1,线性范围为0~1.6 mg/L,Cr(Ⅲ)和Cr(Ⅵ)的检测限分别为0.01 mg/L和0.007 mg/L;Cr(Ⅲ)和Cr(Ⅵ)质量浓度测定值分别为0.32 mg/L和0.57 mg/L时,其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4%(n=6)和2.6%(n=6);Cr(Ⅲ)和Cr(Ⅵ)的标准加入回收率分别为90.0%~102.0%和97.5%~105.0%.该法可用于测定电镀废水中Cr(Ⅲ)和Cr(Ⅵ)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